陈从进听到使者的回复,也得知了王处存当场和自己割袍断义的行为,陈从进罕见的沉默良久而不发一言。
天下终将一统,即便统一之人不是陈从进,也会有另外的英豪拔剑而起,荡平天下。
如果大唐都是雄主名臣,天下太平,盛世年华,那么再有伟略的野心家,也无法击溃这个盛世。
可惜,大唐已经衰弱了,他磕磕碰碰的坚持了近三百年,国势之衰,以至极点,既然大唐无力一统天下,那就必然不会缺少野心家,去觊觎神器了。
但任何一个王朝,帝国,在他覆灭之前,有野心家的同时,也有忠于旧主之人,便如河东郑从谠,以及如今的义武王处存。
沉默只是一时的,当推开书房屋门的瞬间,陈从进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且是立刻实行。
五月二十六日,陈从进于幽州,再度聚兵,兴师南下。
这一战,陈从进没有调动奚人,契丹,打义武镇,虽是平原地带,但义武只有易定二州,其中易州皆是平原,定州也主要是丘陵和平原过渡为主。
骑兵的优势,仅仅靠幽州的力量,便足以碾压王处存,而且,陈从进估计,这一仗,大概率会是攻城战。
陈从进多少还是了解王处存的,此人不像寻常武夫,明知道实力不如人,还要硬着头皮出城打野战。
王处存豪商之家,虽不能说他是算计之人,但其也不会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陈从进出动雄平,静塞,毅武,骁骑,踏漠,羁从及牙军,共马步军六万两千余人。
另有恢复编制,并扩充百人的甲具重骑六百人,以及奚,契丹,渤海诸贵人子弟所编宿卫军一千二百人。
同时,为了以防成德,魏博二镇给自己找麻烦,陈从进又将驻守义昌的平昌,镇安二军,移至德州安陵城一带。
陈从进再度兴兵的消息,毫无疑问,会在天下诸镇中引起轩然大波,首当其冲的王处存,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他的心中,还是不由自主的有些颤抖。
纵观陈从进用兵的这些年,打奚人,契丹,渤海这等蕃胡之民,大唐诸镇对其并没有多少戒备之心。
毕竟,大唐重边事,多少节帅都是拿胡人刷战功的,陈从进打赢了很正常,打输了那才叫新闻。
但是自从开始用兵大同,杀赫连铎后,取雁门,夺义昌,再到拿下河东大镇后,陈从进的威胁,便上升到了顶峰。
而这么多场战事中,并非说陈从进百战百胜,而是在最终的结果上,陈从进的对手都失败了,他夺取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碰上这样的对手,王处存如何能稳如泰山,因为他知道,朝廷已经无力救援了。
去年河东之战时,朝廷能拉出那些人去救郑从谠,那已经是拼尽自己最后一把力气了。
现在才过去还不到一年,朝廷哪这么快恢复,至于其余诸镇,王处存倒是和成德王瑢交好。
但问题是王镕这几年,那是和周边的藩镇各个都交好,况且此时的王镕年岁才十四岁。
虽说很多见过王瑢的使者,都说王瑢极为聪慧,但年纪摆在这,王处存也知道想让王镕出兵的希望,并不大。
至于魏博,王处存压根就没想过,那个乐彦祯与其子的所做所为,王处存极为不耻。
听说现在乐彦祯之子乐从训招募了五百精卒,充任子将,作为自己的心腹,赏赐之厚,甚于牙军,牙军对此颇为不满。
但即便是外无强援,王处存依然不准备举手而降,大唐对他是有恩的,他的人生观,就是效忠大唐,效忠天子。
既然他在这个位置,除非是朝廷让他走,否则的话,他绝不会不战而降。
五月二十八日,陈从进率大军南下,抵达良乡,在这里,陈从进还碰上了一个熟人。
这个熟人是徐郝,若不是徐郝主动求见,陈从进都已经忘记了此人。
而就算见面了,还是徐郝提醒了一下,陈从进才想起此人。
说起来,徐郝和陈从进之间没什么关系,硬要扯关系的话,反而是怨大于交情。
当年,陈从进在张公素手下听差的时候,升任副将,并护送四娘子返回平州,而徐郝此人,作为广平州兵,共同护卫。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从进和李可举之间爆发了冲突,陈从进后面半路上绕行,避开了李可举,最后的结果是徐郝被李可举抽了几鞭子。
这一波,属实是陈从进坑了人家,而在之后的境遇上了,二人是天差地别,徐郝还是作为广平州兵中层将官,而陈从进早已是一步千里,荣登郡王,手握雄兵了。
徐郝这次是作为广平州兵,来押送兼护卫粮道的二线防卫部队,在装备水平,是属于比较次的那种。
这次徐郝是走了很多的门路,才求到李丰的眼角边上,李丰倒是对徐郝有点印象,他对此人,既没什么好感,也没什么恶感。
不过,既然他求了,李丰也就发了个善心,和陈从进提了一嘴。
而陈从进身居高位日久,难得听闻曾经的故人求见,即便是关系没那么融洽,但陈从进还是心血来潮,决定见上一面。
便如那句话说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虽说还乡也还了,但在认识自己低谷的故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又有何不妥。
不过,见了面后,其中的滋味,却并没有如陈从进所想的那般,曾经的徐郝对陈从进还带着高高在上的姿态。
可如今相见,却是低眉顺眼,极尽谄媚之事,这就让陈从进心中顿感索然无味。
因此,在接见后,陈从进只是赐了几匹绢,聊表心意后,便令其离开。
而这个结果,却是在徐郝的意料之中,徐郝找了那么多门路,求见陈从进一面,不是想直接让陈从进升自己的官,当然,要是陈从进能这么干,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但既然没有直接升他的官,愿意接见,甚至还赐绢,这已经是超过他的预期,因为这,足以证明曾经的他,和陈郡王有过一段共事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