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唐末从军行 > 第498章 朱温的忧虑

第498章 朱温的忧虑

    和郡王有过共事的经历,又不曾和其交恶,甚至郡王还赐予绢帛,这样的举动,对高层大将而言,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经历。

    但对徐郝这样的中下级军官而言,却像是一个光环一样,甚至就连升迁的机会,也会变的更大一些。

    六月七日,陈从进所率幽州兵,号称十万大军,渡过涞水。

    渡河之际,无有敢阻拦者,王处存收缩兵力于定州,易州州城,易县是由王处存部下大将刘宗林驻守。

    从军事侦查,以及缉事都的密报中言,易州城中有精卒六千,直到大军南下时,王处存依然没有增兵易州。

    而就在渡过涞水后,刘宗林弃易州,南撤定州,显然,是王处存也知道易州不可守,定州州城安喜,城防更为坚固。

    八日,涞水城不战而降,城中只有寥寥数百州兵,根本不敢抵抗十余万大军,投降,是应有之义。

    五回,容,遂,满等诸县,皆是望风而降,这仗打的,实在是太过顺风顺水了,当然,陈从进也知道,是因为王处存把全部的力量,收缩至定州。

    现在简单,接下来肯定就比较难了,陈从进此时当然是很希望王处存能和自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野战,用壮怀激烈的一战,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不过,主要还是陈从进兵太多了,要是少出征个三分之二,那么估计王处存还会和陈从进来一场野外决战。

    而就在陈从进开始攻伐义武,势如破竹的夺取易州时,中原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在秦宗权兵败三朱后,东都洛阳以及河南广阔之地,皆被蔡兵所弃,秦宗权收缩力量,全力防守蔡州。

    而孙儒也丢弃河阳,逃回蔡州,张全义与李罕之广收蔡兵余众,同时,李罕之据河阳,张全义据东都洛阳。

    至于孙儒为何不把那些蔡兵都带回去,这就不得不得蔡兵那不种地专砍人的技能了,秦宗权四面侵攻,那就是因为得了黄巢的遗产,在缺少钱粮的情况下,也只有往外冲这么一条出路。

    孙儒觉得自己留下是死路一条,带着大部队跑,也是件风险很高的事,就算是把兵带回去,粮食也不够吃,干脆就把兵扔了,带着千余心腹精骑直接遁逃。

    六月初,就在陈从进收取易州诸县时,朱温趁秦宗权败退的机会,想要收取李罕之和张全义。

    于是,朱温表奏朝廷,请任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张全义为河南尹,兼东都留守。

    同时,朱温为了示好李罕之,杀曾与李罕之相攻的原河阳大将刘经,但好在,朱温还知道注意影响,没有杀诸葛爽之子,诸葛仲方。

    但在刘经被杀后,诸葛仲方心中忧惧,因此向朱温请求,希望能入朝,朱温同意,并派兵护送至关中。

    如今的长安朝廷,除了发官爵外,还是众多失败者的聚集地,要不是曾经黄巢攻入关中,砍了一批人,说不定长安朝廷都找不出那么多官职来安置这帮失败者了。

    而李罕之和张全义二人的治政风格,行为,那是完全不同的。

    李罕之原来在诸葛爽手下当将领时,是河阳军中有名的勇将,当人手下时,李罕之也没干出什么特别离谱的事来。

    但是一当老大,离谱的事,那是一干一大串。

    李罕之,是陈州项城人,祖上均为农民出身,李罕之从小就身手矫捷,力气比常人要大。

    小时候,李罕之还曾去学文,可能心中还抱着一丝科举成名的念头,但很显然,他就不是读书的料。

    后来,家中贫瘠,迫于无奈的李罕之落发为僧,到酸枣县去化缘(乞食),从早到晚没有人给他东西吃,李罕之因此毁僧衣、掷盆钵,开始做起了强盗这亡命勾当。

    李罕之当了河阳节度使后,对于民生之事,嗤之以鼻,缺钱缺粮,直接劫掠敌方,在整个河阳境内,专事攻掠,可谓是治内野无遗秆,户无余粮,以至于民怨鼎沸。

    而张全义却是在洛阳颇有政绩,洛阳经年战乱,地方破败不堪,张全礼初为河南尹时,洛阳城中户民不满百,满地白骨,遍地荆棘。

    张全义于麾下选十八人为屯将,至河南十八县故墟张榜招募流散,回乡耕种者不取租税又除严刑,于是流民归之如市。

    同为武人,张全义能把一片废墟的洛阳治理的欣欣向荣,而李罕之却能将底子不错的河阳镇,搞的是民不聊生。

    而陈从进大举进攻义武的消息,朱温自然也已经收到了,对于陈从进如今的势力愈发壮大,这在朱温的心中,着实是忧虑重重。

    如今的朱温,身边的谋臣已经变成了段凝,朱温有些犹豫不决,于是询问段凝,问自己是否应该出兵驰援王处存,拖延陈从进攻取河北诸镇的进度。

    段闻言劝诫道:“昔援义昌,救卢彦威,兵劳而功寡,以至无尺寸之获,此前车之鉴。

    如今今陈从进夺河东,势焰益张,麾下甲士倍于往昔,非复前日可比,且义武远在河朔,与宣武隔数镇之地,路途遥远,兵少则无用,兵多则恐蔡贼趁机来攻!”

    朱温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看着自己心目中的敌手越来越强,朱温他心急了,要是就自己目前的实力,幽州军大军南下,他肯定是挡不住的。

    当朱温将自己的忧虑和盘托出后,段凝却是笑而答道:“郡王何必忧虑,王者图存,在乎固己,而非援人,今宣武当务之急,在缮甲兵,积刍粟、抚辑士民,强己之根本,若能寻机并吞他镇,则我势日盛。”

    (注,在秦宗权大败后,朝廷加授朱温为检校太傅,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

    段凝的话,让朱温豁然开朗,他是知道自己急了些,陈从进据有卢龙,河东,再加上有蕃胡相助,这股威胁实在是太大了些。

    如今陈从进又进攻了义武,顿时让朱温心中生出一股时不我待的感觉,既然阻拦不了陈从进攻义武,那就要增加自己的实力,才最为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