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旨意下达半月后,广西、云南两地的兵力已集结完毕,粮草、军械也通过水陆两路运抵前线,出征的各项准备皆已就绪。
朱元璋决意于三月初十在南京城外的校场举行出征大典,既是为大军壮行,也是向天下昭示大明出兵安南的正义性。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南京城外的校场已是人山人海,连校场周边的土坡上都站满了人,到处都是攒动的人影。
数万将士早已列阵完毕,分成十个方阵整齐排列,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铁甲,手持长矛、盾牌,腰间挂着弯刀,铠甲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连长矛的矛头都闪着寒光;每个方阵前都竖着一面军旗,上面绣着“明”字与各营番号,军旗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飘动,显得格外威严。
受邀前来观礼的文武百官按品级高低排列,一品大员站在最前排,身着紫色朝服,腰系玉带;二三品官员身着绯色朝服,四五品身着青色朝服,五六品身着绿色朝服,七八九品身着青色与九品服色,整齐地分列在校场两侧的观礼台上,不少官员还带着侍从,手中捧着朝笏,神色肃穆地等待仪式开始;宗室勋贵们则身着特制的蟒袍,站在百官一侧,其中不乏年迈的藩王与年轻的世子,个个面带庄重,目光投向校场中央的高台。
周边百姓也自发从南京城及周边村镇赶来,有的全家老少一起,有的扛着梯子、搬着板凳,挤在校场外围的围栏旁,甚至有不少人爬到附近的大树上、屋顶上,只为能看清这场盛大的出征仪式;孩子们被大人举在肩头,手里拿着小旗,兴奋地四处张望;还有小贩趁机在人群中穿梭,售卖茶水、点心,吆喝声与百姓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既热闹又不失庄重。
校场中央搭建起一座高台,台上悬挂着“大明征南”的大旗,旗杆下摆放着案几,上面供奉着兵符、斧钺与征讨安南的诏书。
辰时三刻,朱元璋身着龙袍,在太子朱标、皇孙朱雄英的陪同下登上高台。
随着司礼官一声“出征大典开始”,鼓乐齐鸣,鞭炮声响彻云霄,校场内外瞬间安静下来。
朱元璋走到案前,拿起诏书,目光扫过台下的将士与百姓,声音洪亮而庄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南权臣胡季犛,狼子野心,颠覆陈朝正统,弑杀宗室重臣,欺辱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致安南境内民不聊生。近有安南百姓渡海来诉,恳请大明出兵,救其于水火。”
“朕承天命,统御万方,岂能坐视百姓受难?今命高炽为征南大将军,傅友德、冯胜为左右将军,统帅二十万大军,出征安南,吊民伐罪,恢复安南秩序,解万民于倒悬。凡大军所至,若有抗拒者,皆为胡季犛党羽,必严惩不贷;若安南百姓归降,皆当善待,不得惊扰。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台下将士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浪震得地面都微微颤动。
百姓们也纷纷欢呼,不少人挥舞着手中的小旗,为大军送行。
此时,高台一侧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朱高炽身着一身亮银色的铁甲,腰佩宝剑,虽身形略显丰腴,却难掩周身的英气。
他步伐沉稳地走上高台,身后跟着傅友德、冯胜两位老将,两人皆身着铠甲,神色肃穆。
朱元璋从案几上拿起象征大将军权力的兵符与斧钺,郑重地递到朱高炽手中:“炽儿,此兵符可调动全军,此斧钺可斩违令之将!朕赐你‘便宜行事’之权,军中大小事务,你可自行决断。切记,此次出征,不仅要荡平胡季犛势力,更要安抚安南百姓,让他们知晓大明的仁义,莫要辜负朕的信任,莫要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
朱高炽双手接过兵符与斧钺,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孙儿定不负皇祖父厚望!此行必荡平胡季犛,平定安南,安抚百姓,为大明开疆拓土,早日凯旋!”
傅友德与冯胜也随之跪地,齐声应道:“臣等必辅佐大将军,完成使命!”
朱元璋扶起三人,目光转向台下的二十万大军,高声道:“将士们!朕在此为你们壮行!愿你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待大军凯旋之日,朕必亲自出城迎接,论功行赏!”
朱高炽手持兵符与斧钺,走到高台边缘,俯瞰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将士,朗声道:“诸位将士!今日我等出征安南,并非为了掠夺土地,并非为了滥杀无辜,而是为了解救安南百姓于水火之中!胡季犛乱政,安南百姓受尽苦难,他们盼着大明出兵,盼着和平与安稳!我等身为大明将士,当牢记‘仁义’二字——大军所至,不得滥行杀戮,不得劫掠百姓财物,不得凌辱安南妇孺!若有违者,无论官职高低,皆以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他顿了顿,双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语气愈发激昂,声音透过校场的风传遍每一个角落:“诸位将士!此次出征安南,乃是为大明开疆拓土、为百姓谋太平的壮举,朝廷定不会亏待每一位为国效力的勇士!若能平定安南,荡平胡季犛势力,有功者——冲锋在前的先锋,赏世袭爵位,赐辽东或安南的良田百亩;运筹帷幄的将官,加官进爵,子孙可入国子监读书;哪怕是普通士兵,只要立下战功,也能获银钱赏赐,还能凭军功免除家中赋税!”
“至于为国牺牲的弟兄,朝廷更不会让他们寒心!牺牲者的家人,朝廷会按月发放抚恤金,直到子女成年;家中若有年迈父母,由官府负责赡养,生病时有医官诊治,逢年过节还有官府慰问;其子女长大后,可优先入军营或官府当差,不用像寻常百姓那般奔波谋生,保准让他们衣食无忧,生活安稳!”
“咱们都是大明的儿郎,吃着朝廷的粮,穿着朝廷的甲,就该为大明出力,为百姓守护太平!愿我等同心协力,在安南战场上奋勇杀敌,早日荡平乱贼,带着胜利与和平归来!既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重托,也不辜负中原百姓的期盼,更不辜负安南百姓对太平的渴望!”
“谨遵大将军将令!”数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手中的兵器高高举起,形成一片钢铁的森林。
阳光洒在将士们的脸上,映出他们坚定的神色——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荡平安南,凯旋归来。
随着司礼官一声“大军出征”,朱高炽翻身上马,手持兵符,高声下令:“出发!”
傅友德、冯胜随后上马,率领大军分为两路,一路从广西出发,一路从云南出发,朝着安南的方向缓缓行进。
朱元璋站在高台上,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期待。
朱标走到他身边,轻声道:“父皇,炽儿已长大了,定能完成使命。”
朱元璋点点头,目光望向南方,缓缓道:“大明的南方,就交给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