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21章 决意出兵!大将军朱高炽!

第621章 决意出兵!大将军朱高炽!

    一晃三个月时间眨眼而逝,辽东移民的热潮仍在持续,各地安置点的房屋接连落成,黑土地上已有移民开始翻耕备种,北方局势日渐稳固。

    而锦衣卫派往安南的密探也终于传回消息,其所探查的详情,与朱高炽此前的预判相差无几,彻底打消了朱元璋与朱标的最后一丝顾虑。

    密探在奏报中详述:如今安南陈朝的国主陈颙,仅是个不懂如何处理政务的年轻娃娃,实为权臣胡季犛的女婿——胡季犛此前将女儿嫁给他,待陈晛因图谋除掉黎季犛而被废黜,太上皇指定自己的小儿子陈颙继位,胡季犛也强行将他推上王位,自己则以“国丈”之名把持朝政。

    更荒唐的是,名义上的安南太上皇陈暊,年近七旬且常年卧病,早已神志不清,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连朝堂议事都无法参加,军政大权被胡季犛牢牢攥在手中,朝堂内外皆是其亲信党羽。

    为了给日后篡位铺平道路,胡季犛近三个月来更是变本加厉地铲除异己:先是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将陈朝宗室中最具威望的太尉陈㬎流放至偏远州府暗中潜人杀害,随后又罗织罪名,处死了三名反对他专权的重臣,连其家族也被牵连流放;地方上,凡是不肯依附他的番主贵族,要么被削减兵权,要么被调往边境苦寒之地,稍有反抗便会遭到重兵镇压,如今安南国内敢公开反对胡季犛的势力,已寥寥无几。

    更甚者,胡季犛还暗中增兵安南与大明接壤的边境,在镇南关附近修建堡垒,虽未主动挑衅,却已显露出防备大明的意图。

    朱元璋看完奏报,将其重重拍在御案上,眼中闪过一丝怒意:“胡季犛这贼子,把持朝政、屠戮宗室,还敢在边境设防,真当朕不敢动他!”

    一旁的朱标也附和道:“如今安南内乱已明,胡季犛倒行逆施,正是大明出兵吊民伐罪的最佳时机,再拖延下去,若胡季犛彻底掌控安南,日后出兵只会更难。”

    朱元璋不再犹豫,当即下令:“传朕旨意,明日辰时,于御武楼召集文武百官及各镇将领,商议出兵安南、组建南洋水师之事!”

    次日辰时,御武楼前旌旗招展,锦衣卫与金吾卫士兵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

    文武百官按品级站立,各镇将领则身着铠甲,手持令牌,目光灼灼地望向楼上的朱元璋。

    待众人到齐,朱元璋走上御武楼的观景台,声音洪亮地开口:“诸位,安南权臣胡季犛乱政,屠戮宗室、欺压百姓,还在边境设防,已危及大明西南安危。朕决意出兵安南,吊民伐罪,恢复安南正统,同时组建南洋水师,经略南洋!今日召集诸位,便是商议出兵事宜!”

    话音刚落,楼下的将领们顿时沸腾起来。

    自前些年平定蒙古残余势力后,大明已有数年未大规模用兵,将领们早已按捺不住,此刻听闻有仗可打,纷纷向前一步,拱手请战。

    “臣愿率军出征,生擒胡季犛!”

    “臣请命为先锋,荡平安南边境!”

    “南洋水师筹建之事,臣愿效犬马之劳!”

    一时间,请战之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异常。

    朱元璋看着众将踊跃的模样,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目光缓缓扫过人群,先是落在颍国公傅友德身上——傅友德久经沙场,曾率军平定云南,对南方地形极为熟悉;随后又看向宋国公冯胜——冯胜擅长统筹粮草与兵力调度,是难得的帅才。

    两人感受到朱元璋的目光,当即挺胸抬头,等待任命。

    可就在众人以为朱元璋会任命傅友德或冯胜为统帅时,朱元璋的目光却越过众将,落在了站在百官末尾、神色平静的朱高炽身上。

    这一举动让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连傅友德与冯胜都面露诧异——谁也没想到,朱元璋竟会将目光投向朱高炽!

    朱高炽也微微一怔,但很快便反应过来,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孙儿在。”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孙儿,语气郑重:“炽儿,此次出兵安南,你提出战略布局,对安南局势也了如指掌!朕决意任命你为征南大将军,总领二十万大军出征安南;傅友德为左将军,协助你制定作战计划,指挥陆军作战;冯胜为右将军,负责粮草调度与后方补给,同时筹备南洋水师的战船与兵员。尔等三人,需同心协力,务必一举荡平安南乱局,完成郡县安南之任!”

    此令一出,全场哗然。

    原本喧闹的御武楼前瞬间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细碎的议论声,不少官员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谁都没料到,陛下竟会将二十万大军的统帅之位,交给年纪轻轻的朱高炽。

    有几位资历较深的文臣当即上前半步,似乎想开口劝阻:毕竟朱高炽太过年轻,虽此前有生擒蒙古大汗的功绩,但那是在开阔的草原,与安南的作战环境截然不同,实在难当统帅重任。

    更重要的是,让他统帅二十万大军出征,一旦出现差错,不仅会损兵折将,还会延误郡县安南的大计,实在太过冒险。

    即便这位胖殿下曾经生擒蒙古大汗,证明过自己的军事天赋,但这一次征讨安南却完全不同。

    毕竟安南不比草原——草原地势开阔,适合骑兵冲锋,战术相对直接;而安南境内山林密布,河流纵横,还有湿热的气候催生瘴气,士兵很容易染病,行军、作战都要面临诸多难题。这种复杂的地形与环境,需要熟悉南方战事、懂得应对瘴气与山地战的沙场老将才能统兵,稍有不慎,大军就可能陷入困境,甚至遭遇惨败。

    还有官员私下嘀咕:傅友德曾平定云南,对西南地形了如指掌;冯胜久经沙场,擅长统筹调度,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两位老将都比朱高炽更适合担任统帅。

    让朱高炽挂帅,即便有两位老将辅佐,可军中大事最终需他决断,若他经验不足,误判战局,后果不堪设想。

    可不等有人开口,傅友德已率先拱手:“臣遵旨!定辅佐胖殿下,荡平安南!”

    冯胜也紧随其后:“臣遵旨!必保障粮草供应,不误战事!”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将,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孙儿谢皇祖父信任!此次出征,定不负皇命,荡平胡季犛势力,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为后续经略南洋奠定根基!若有失职,甘受军法处置!”

    看着朱高炽坚定的神色,又有傅友德与冯胜两位老将辅佐,众臣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纷纷躬身行礼:“臣等遵旨!愿助征南大将军荡平安南!”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高声道:“好!即日起,傅友德率五万精锐从云南出发,直取安南西部重镇;冯胜即刻前往广西,筹备粮草与战船,同时在登州、泉州等地选拔水师兵员,筹建南洋水师;炽儿坐镇广西中军大营,统筹全局,待兵力集结完毕,便全线出击!朕在南京,静候尔等凯旋!”

    “臣等领旨!定不负陛下厚望!”朱高炽、傅友德、冯胜三人齐声应道,声音响彻御武楼前。

    阳光洒在众人身上,铠甲与旌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场关乎大明南方疆域的征战,就此拉开序幕;而朱高炽这位年轻的征南大将军,也将在安南的战场上,开启他为大明开拓疆域的第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