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20章 经略南洋!深思熟虑之策!

第620章 经略南洋!深思熟虑之策!

    御书房内,三人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张中南半岛舆图上,安南国的红圈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此刻,大明经略南方的蓝图,已然在三人的商议中,逐渐清晰起来。

    朱标看着图上的海域,若有所思地问道:“若要掌控海上,仅靠安南恐怕不够吧?毕竟南洋海域广阔,若有外敌从海上而来,安南陆路的兵力难以快速响应。”

    “丧标考虑得极是。”朱高炽早有准备,手指在安南东部的海域划出一道弧线,语气愈发笃定:“所以我认为,在郡县安南的同时,朝廷还需组建一支南洋水师,以安南的占城港、升龙港为核心基地——这两处港口水深港阔,可停靠大型战船,且靠近南海主航线,便于水师调度。”

    “战船常年在南海及南洋海域巡逻,既能清剿海盗、保障商船安全,又能实时监控诸国动向!如此一来,安南的陆地兵力与南洋水师便能遥相呼应——陆地可震慑中南半岛的暹罗、真腊,让其不敢轻举妄动;海上可巡查南洋航线,确保从大明沿海到满刺加、爪哇的贸易通道畅通,两者结合,便能形成一张覆盖海陆的防御网,将大明的影响力牢牢扎在南洋。”

    他向前半步,目光灼灼地看向朱元璋与朱标,声音里满是对未来的规划:“届时,大明便能彻底封锁整个太平洋通往大明内海的通道!无论是倭寇的海盗船想偷袭沿海州县,还是西洋诸国的探险船想窥探大明疆域,只要敢进入南洋海域,南洋水师便能第一时间察觉并拦截;若有南洋诸国敢违背大明主导的朝贡秩序,甚至与倭寇勾结,安南的陆军可从陆路快速推进,切断其与周边的联系,水师则能封锁其港口,断绝贸易航线——没有了贸易收入,这些小国根本撑不了多久,最终只能乖乖臣服于大明,不敢再有二心。”

    朱元璋沉默片刻,手指在舆图上安南国的位置反复摩挲,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你这小子,心思倒比朕想得还远。朕此前只想着平定安南边境,让他们不敢再侵扰广西、云南,却没料到,安南竟是经略南洋的关键棋子,有这般重要的战略价值。”

    “皇爷爷,这还只是其一。”朱高炽趁热打铁,又抛出新的谋划,“更重要的是,郡县安南后,大明可将中原的农耕技术、高产粮种引入当地——安南地处热带,气候湿热,土地肥沃得能攥出油,一年能种三季庄稼!若能在当地推广土豆、玉米、番薯这些高产作物,再派农官教百姓修水利、用农具,粮食产量定能大幅提升。到时候,安南不仅能养活当地百姓,还能成为大明南方的粮仓,每年向中原输送数万石粮食,缓解河南、山东这些地方的粮食压力。”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又提到了移民与贸易:“而且,咱们还能迁部分中原百姓去安南定居——就像辽东移民那样,让他们带去中原的文化与习俗,既能巩固大明对安南的统治,也能进一步拓展大明的生存空间。更关键的是,安南作为南洋贸易的枢纽,咱们以它为中转站,能勾连起满刺加、苏门答刺、旧港、爪哇、泞泥等南洋诸国,形成一条媲美东海贸易的南洋贸易线。”

    “满刺加的胡椒、丁香,苏门答刺的龙涎香、象牙,旧港的苏木、燕窝,爪哇的檀香、翡翠,泞泥的珍珠、宝石……这些南洋特产在中原都是稀缺之物,若能通过贸易源源不断地输送回大明,一方面能满足朝廷与民间的需求,另一方面朝廷可对这些贸易征税,每年能为国库增加数十万两白银的收入,比单纯靠农业赋税要划算得多。”

    朱高炽越说越兴奋,手指在舆图上串联起一个个南洋国家,仿佛已经看到了满载货物的商船往来于南海之上的景象。

    朱元璋听到“增加国库收入”,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朱标也微微点头,显然觉得这个提议切实可行。

    朱高炽见状,又补充了一个更长远的想法:“对了,皇爷爷,如今朝廷正在推行藩王宗室改封海外之策,此前计划将部分宗室分封到美洲,但孙儿琢磨着,除了美洲,南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一代代皇帝都会有不少儿子,宗室子弟会越来越多,仅靠美洲的土地,恐怕不够分封。”

    “南洋诸国中,有些岛屿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比如爪哇岛、苏门答刺岛,虽然目前有土著部落居住,但只要咱们派军队护送宗室前往,再迁些百姓随行,就能建立起稳固的藩属封地。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宗室在中原占地过多、消耗国库的问题,又能让宗室成为大明经略南洋的助力——他们在南洋建立封地后,会主动维护当地秩序,配合南洋水师保障贸易航线,形成‘朝廷主导、宗室辅助’的格局,让大明对南洋的掌控更牢固。”

    朱元璋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朱高炽道:“你这小子,倒把后续的麻烦事都想到了。以前朕还担心宗室子弟太多,将来会成为朝廷的负担,现在看来,只要找对了地方,他们也能成为大明的助力。”

    朱标也笑着点头:“炽儿这个布局确实周全,既考虑了当下的贸易与军事需求,又兼顾了长远的宗室分封问题,比咱们想得更全面。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北方有辽东移民稳固边疆,南方若能拿下安南、组建南洋水师,再通过贸易与分封巩固对南洋的掌控,便能形成南北呼应、海陆并举的态势,大明的基业也能更稳固。”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安南与南洋诸国,眼中已满是决断:“好!就按你这布局来!即日起,命兵部加快筹备——一方面派人探查安南的地形与胡季犛的兵力部署,另一方面着手设计南洋水师的战船样式,选拔水师将领;户部负责测算出兵安南、组建水师、开展南洋贸易所需的粮草与银钱,务必提前备好;礼部则密切关注安南及南洋诸国的动向,同时草拟藩王宗室分封南洋的初步方案!待辽东移民之事再稳定些,朕便召集百官,正式商议出兵安南、筹建南洋水师之事!”

    “孙儿遵旨!”朱高炽与朱雄英齐齐躬身行礼,脸上满是振奋之色。

    阳光透过御书房的窗棂,洒在那张标注着中南半岛与南洋的堪舆图上,安南国的红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颗即将点亮南洋的火种。

    朱元璋看着舆图,又看了看两个充满朝气的孙儿,心中充满了底气——他知道,大明的疆域不会止步于中原与北方,在南方的海洋之上,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大明去开拓,而眼前这两个孩子,正带着大明朝着那个更辉煌的未来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