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看着桌上的菜食,皱了皱眉头。
“怎么又是鱼?”
段韶站在高欢身旁,也有些为难。
他们都是北人,平日里的肉食都是以牛羊肉为主,可到了江淮之地,主食却成了鱼虾。
高欢军中自带的庖厨,也不会弄这些鱼虾,烹制起来带着一股腥味,让高欢很不适应。
“主公,我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周围的农户手里买些肉。”
高欢挥了挥手,道:
“算了,这大乱经年的,寻常百姓谁还有心思养牲畜,自己能活着就不错了,别白跑这一遭了。”
听了高欢的话,段韶想了想,道:
“主公,侯景手中应该有豢养的牲畜,要不问他要些?”
正在扒拉着鱼肚子的高欢听了这话,看向了段韶,道了一声。
“这个时候,我躲他还来不及,你还送上门?”
段韶有些不明所以,可帐外忽然传来的声音,让高欢面色一变。
“上将军,我去通禀一声。”
“通禀什么,都自家兄弟,见什么外。”
就算是李爽来了高欢的军营,也不可能这样,除了侯景。
侯景手里拎着两块羊排和酒水,走进了大帐之中,带着一股风。
一看到正在吃鱼的高欢,侯景便笑道:
“贺六浑,我一猜你就在吃鱼呢!”
侯景走了过去,将手中的羊排扔给了段韶,道:
“孝先,这都是今早屠杀的羊,你让庖厨给烹饪一下。”
段韶看了一眼高欢,对方点了点头,段韶便拿着肉离开了。
侯景坐在了高欢身边,凑得近近的,脸上带着笑容。
“贺六浑,你说兄弟想着你吧,才刚来了下蔡,就拎着肉来看你了。”
相比于侯景的热络,高欢则冷漠的多,一把将侯景扒拉开。
“你小子不来看我,那才是兄弟。”
“什么话,有好事我能不想着你么?”
高欢看着眼前这块牛皮糖,有些烦躁。
“说吧,又是什么烂事?”
侯景轻声一笑,又凑了上去,道:
“这次是正经的名利双收的好事!”
高欢心中根本不信,有这好事你能想到我,早就自个去了。
“真的?”
侯景却是一笑,道:
“你还别不信,这可是真事,大野爽撑不住了,打算要求和了。”
高欢眉目微皱,听侯景解释道:
“梁军攻打汉中巴蜀,兵势正盛。那兰钦更是攻城拔寨,屡败我大魏宿将,势不可挡。如今羊侃的陇右兵盯着吐谷浑,李弼的灵武军看着五部胡,关中没有多余的兵力支援汉中巴蜀,大野爽想要求和,抹不开这面。”
高欢看着侯景,问道:
“那你自己去不就行了么?”
“贺六浑你不知道,我在这豫州数年,可没少找梁人的麻烦。我去,不好谈。你贺六浑就不同了,河北的世族被你哄得多好,都认你是渤海高氏了,南面的也一样。”
高欢听了,很是不满。
“什么叫认,我本来就是渤海高氏。”
侯景听了,也只能附和着。
便在此时,段韶走了进来,拱手道:
“主公、上将军,羊肉给庖厨烹制了。”
高欢让段韶站在了一旁,接着问道:
“和议之事,大王何意?”
“汉中不能让,蜀地可以议,巴地可以给,让出去的地需梁人花钱赎。”
“什么数?”
“梁人欲得巴地,需二十万匹绢布、八十万石粮。如此,河南数州这个灾年就能过了。”
高欢听了,呢喃道:
“这些钱粮建康拿的出来,可用这些钱粮换巴地,梁人要是不愿给呢?”
侯景道:
“十万大军,日费千金。要是他们不愿给,那便让梁军在江州城下磕一磕。拖上几个月,梁人便知道这钱粮花得值了。”
……
一顿饱餐之后,侯景离开了。
高欢摸了摸肚皮,好久没有吃的这么畅快了,看向了段韶,问道:
“孝先,你觉得如何?”
“主公,臣觉得此事很合情理!”
高欢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呢喃道:
“就是合情理,才不对劲。”
“主公何意?”
“大野爽是那通情达理的人么?”
——
建康。
“天何意如此!”
皇宫之中,萧衍的哀声传遍殿宇之中,让前来禀告的朱异都停下了脚步。
就在殿宇门口徘徊时,殿宇之中内侍走了出来,朱异拉着内侍问道:
“陛下怎么了?”
“义阳郡王在随军攻打江州时阵亡了。”
朱异揣着前方使者的和谈书,迟疑了许久,还是走进了殿宇之中,见到萧衍时,他的脸上哀意不减。
义阳郡王萧譼是昭明太子萧统之子,此次随军出战,本想要建立军功。
“他还那么小,朕就不该答应让他随军出战,此皆乃朕之失!”
“陛下万不可如此想,义阳郡王尽忠为国,此乃人臣之本分。”
萧衍摇了摇头,回忆着。
“朕闭上眼,就看到了他幼时的模样。那时,他小小的,每日跟在朕的身边,要朕陪他下棋。不曾想,此一去,却是天人永隔。”
“陛下,斯人已去,切莫神伤。若是损了陛下的御体,江山社稷奈何?”
萧衍听了,看向了朱异,问道:
“大野爽那边如何了?”
朱异赶忙将奏疏拿了出来,递给了萧衍。
“用巴地换三十万匹绢布、一百二十万石粮,大野爽打得好主意。”
“陛下说的是!”
巴地对于南梁而言,只是战略缓冲区域。若得江州,便可防止敌军顺流而下,灭掉南梁。
益州真正值钱的地方是蜀郡,蜀郡才是巴蜀之地最大的农业基地。
萧衍刚想要拒绝,可想到了什么,心软了下来,叹道:
“朕见前方战报,战事惨烈,每日殒命江州城下的将士不知有多少,此皆乃朕之过也!”
“陛下仁德!”
朱异本来准备好了的说辞立马就丢了,换了另一套说法。朱异是宠臣,但不是没有才能之人,可他的才能,多放在了揣度萧衍的心思上。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不战便能得巴蜀,实乃幸事。”
萧衍点了点头,道:
“兵者,不详之器。能谈还是尽量谈,少伤人命,便是功德。”
“臣遵命!”
“朕对不起昭明太子,不能再对不起其他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