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暮汉昭唐 > 第三百一十五章计司之权

第三百一十五章计司之权

    “县满五百户置县学,选乡之俊杰教学,授予儒学教化,招青年习木工、纺织、锻造之法,免受力役;郡满万户置郡学,选县之俊杰教学,授科举之学,招青年习医学、乐府之术;州置州学,选诸郡俊杰教学,效太学教授,设医学之科,同郡免受力役。”

    “太学设明经、天算、工水、地理四科,招州学子弟及门阀子弟学习,非门阀者岁出三百石准入学。太学设‘三舍法’,即上舍、内舍、外舍。并有公、师二考,公考一岁一考,由礼部官督考,师考半岁一考,由太学自考。”

    “新生入读外设,经公试、师试合格,参考寻常品行,升补内舍。内舍生二岁一考,大达优者与当岁公、师二试为优者,评补上舍。上舍生二年一考,评为优者,免参端门大考,至尚书台授官;考评中者,直参端试;考评下者,直参州考。”

    “外舍一千人,中舍两百人,上舍一百人。舍下有斋,每斋五十人,屋六间,炉亭一间,设斋长、斋谕各一人,督促太学品行、习读。入读者不得私厨,皆纳‘斋用钱’食官厨;贫者与内舍生半纳,贫生优者、内舍生不纳。……”

    太常张鲁与礼部尚书令狐邵商讨多月,依照张虞之意规划中央与地方直连的教育系统,将太学教育体系与科考大试直通,搭建起与两汉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

    张虞浏览奏疏,不禁满意点头,说道:“太学教学国之英才,州郡之学笼络天下俊杰,二者环环相扣,必能鼓舞学生勉励勤学,历经三舍考课,当能为国栋梁!”

    在教育成本高昂的时代,国家督办的官学从县直通太学,属于是贫穷子弟翻身的机会。在乡里如能识字,便有机会到县里读书。

    县学教授内容偏简单,几乎是儒学基础经典,而一旦入读便能不缴力役,如是贫生且成绩优异,郡县会给予相应补贴。学习优异升至郡学,郡中就会教授科举的相应知识,让贫穷子弟学习到更广袤的知识。

    如能升至州学,贫穷子弟便能初窥太学,凡能通过州学,到太学入读,则贫穷子弟已能改变命运了。最差的外舍生回到县里都能当教喻。内舍生有机会留在太学,次者至州、郡中教学。上舍生离授官不远,而一旦为官便能跨越阶级。

    从县学读到太学,前后花十一年时间便够,天资聪慧者二十几岁便能为官,这便是张虞为贫穷百姓留出的升迁空间。毕竟底层子弟和门阀、大族子弟没法比,唯有依靠国家提供的教育与之抗衡。

    “陛下,太学生一千三百人,非屋舍大落不能容纳,今恐需陛下征发徭役兴建。”张鲁说道。

    张虞在奏疏批复,说道:“兴建太学可行,但具体度支需报计相核验,无异议再由尚书台督办。”

    “诺!”

    张虞为他的唐朝引入后世先进的财政单元模块体系,如经由计司财政人员审计,为不同政府部门制定预算,如规定笔墨纸砚相应预算,或是出行的费用。

    预算超标的话,需要向直属领导上报,经丞相钟繇或张虞批准,计司官吏核验度支,并审计相应的工程预算,最终交到尚书台执行。

    因此太学的建设超出了太常本身的权利,需要张鲁找张虞、钟繇审批,有了二人的准许签名,才轮到计司统计支出。

    而计司审计权力之大,连宫廷预算都在计司的管理范围内。计司会根据宫廷各项支出制定相应预算,这笔钱由皇后王霁掌管,妃嫔俸禄、餐饮指标都有相应标准。

    出于对皇权的尊重,计司在宫中有专宦官审计。其中一项支出超标,皇后向计司知会声,便能挪用其他项目的预算。而一旦超出总预算,皇后需经计司审批才能从得到一笔钱。

    计司在内庭的直属机构为内计曹,内计曹尚书由张夯兼任,其中大长秋直属于内计曹,负责后宫支出。而张夯负责皇帝日常度支,并会提醒张虞用度。

    皇权与外庭不同,审计人员又是宦官兼任,那么意味着计司对皇权的约束很弱。其最大作用便是有利于计司统计度支,以及起到节约内庭支出的作用。

    可以说凡是有用到钱的地方,计司便有权审计。不超标还好,一旦超标就会面临一系列的审查,看是否有贪污受贿之事发生。

    因国家初建,地方州郡稍安,可以说超支之事不少。而因计司审计财政细致,众官吏无不抱怨流程繁琐,为此常有官吏上疏希望张虞取消计司,复行两汉官制。然皆被张虞否决,并厉声呵斥一番。

    毕竟对张虞而言,虽因有计司的介入导致办事缓慢,但对朝廷而言却节省了许多不应有支出。

    如尚书台中的公用墨台经常性消失,需要花钱向市场购买。计司介入管理,将依照墨台年月消耗,便锁死墨台的购买。从此之后,杜畿专门命人负责墨台借用,如有借用墨台必须登记署名,此后公用墨台不再无故消失。

    外夷入朝庆贺,常有珍贵瓷器被偷,大鸿胪年年上报损失。经钟繇的安排,计司介入审计,卡死瓷器报损预算,大鸿胪至此不再报损。外夷庆贺饮食,有专门的官吏盯着,不准外夷盗取瓷器。

    可以说有了计司,唐之官署不敢铺张浪费,公家用品不敢随意消耗,每一项的抠搜都是节省出来的钱粮,而节省钱粮多寡便是计司官吏的政绩。

    因此计司在朝廷中作用可有可无,但涉及到钱的支出,计司又非常关键。上至皇帝、丞相及中央官署,下至州郡、军伍都有计司官吏的身影。

    “陛下,交州士燮遣使献礼上表!”

    张鲁、令狐邵二人告退,郭图趋步上前汇报。

    “进献何礼?”

    “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另有奇物异果!”郭图说道:“皆乃中原少有之物,据人言价值千金,可见士燮敬献之诚!”

    张虞嘴角微扬,说道:“看来我军下巴蜀,对士燮震慑甚大!”

    之前在刘、曹的牵线下,士燮呼应讨唐同盟,并出三千夷人及献数百匹马于曹操。而今巴蜀被张虞攻克,南疆可以说是震动。

    士燮担心张虞灭东南后,会遣兵清算他,今特意安排使者敬献贡品,以为臣服之意。

    郭图笑道:“士燮献表臣服,如陛下灭东南,其应会举州投效我朝!”

    张虞摇了摇头,说道:“士燮割据交岭多年,其族人遍布交州。士燮或有意归降,但其族人之意难料!”

    郭图捋须而思,说道:“陛下不如让士燮遣子入朝,及灭东南再招士燮入朝,后遣将入交岭威慑交人。”

    张虞沉吟良久,说道:“南中有道通交岭,今让张丰探寻道路,以为不时之需。另可依公则所言,让士燮遣子入朝为质,以观其是否有归降之意!”

    “遵命!”

    郭图迟疑了下,补充问道:“交岭士燮遣使宾服,而今辽东公孙妄自尊大,可否让董昭谋划伐辽事宜?”

    “让董昭先行联络辽东蛮夷,探明辽东地理水情,及东南、交岭平定。如公孙执迷不悟,便发天兵伐之!”张虞沉声道。

    “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