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姜至瑜这里出来,李龙感慨,这女干部利害。
马晓燕从李龙这里得到的是李龙在民族团结方面搞的大事,比如现在的修路,比如以前给冬窝子通水。
这些事情容易见报,特别是现在民族团结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特别容易引起上层的重视。
姜至瑜的厉害在于,她能抓住李龙所做事情的重要的点,把其他的撇开到一边。
草蛇灰线,她能找到主线,说明这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虽然上一世李龙并没有听说这位最终干到某个级别上,但李龙相信,她应该不会就一直呆在乡里的。
就凭这份敏锐劲儿,怎么说也应该去县里或者州上。
李龙其实一直有两件事情是等着做的,一个就是大规模的承包土地,以后有了合作社的时候,当个田舍翁,年年吃分红就够了。
第二个就是早早把轮式大马力拖拉机、打药机、康麦因甚至采棉机买回来,等滴灌开始普及的时候,雇人开机子,当个高瞻远瞩的老板。
这就行了。
但是现在不是时候,任重而道远了,毕竟眼下一台进口的大马力拖拉机,好几万美元,他能买得起,但没必要。
而现在的棉花产量、价格都没涨起来,大规模承包土地,还真就没太多的价值,还是先放一放吧。
况且现在有了收购站,自己又有了全国先进个人的名头,更多的事情在等着自己,这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缓慢,所以自己并不急。
没想到竟然被姜至瑜给发现了。
发现了就发现了吧,反正以后这是必然的路子,就当自己预言了。
李龙离开后,姜至瑜看着采访本上记录的那么多东西,又捋了一遍,脑海里的文章就已经有了脉络框架,以及如何填补血肉。
她打算尽快把这篇稿子写出来,然后发出去——说实话,现在姜至瑜觉得李龙能成长到现在的这个地步,真就不是运气使然,是真的有能力有本事的。
她现在甚至期待着李龙接下来要搞的那个打药机,以及后续还要搞的东西了。
写这篇文章之前,她已经采访过不少人,特别是那些开着小四轮拖拉机带着收割机和中耕机的农民,想让他们谈一谈对这机械的看法。
虽然有小毛病,但无一例外的都说好——赚钱快,锄草快。
姜至瑜决定把这些人的话加入进去佐证,用李龙的话来说出一个观点,农业机械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的。
为此她还专门去找了一个兵团的朋友,把兵团机械化方面的一些数据调取出来作为参考。
李龙从乡里回到县里的时候,还没到中午饭时间,他去了趟收购站,想看看收购站的情况。
目前收购站里大部分物资都已经被拉走了,余下来的一些基本上都是卖不掉,或者需要筛选购买者的,所以李龙也不急。
况且收购这些东西本身也是引客的一个手段,扩大收购站的知名度,突出这里的专业性。
县里现在已经出现了废品收购站,以往那些挖到古钱、古董的人,许多东西都是卖到废品收购站的,但现在大多数直接拉到李龙这里来了,因为这里名声大,而且给的价格也略比废品收购站要高一些。
今天收购站里人不多,院子里只有五六个人提着袋子依次排队。窗台那里的茶水桶还有大半桶,而这些人都是熟面孔。
二道贩子。
看到李龙过来,这些人一个个都笑着打招呼,李龙看大部分是卖皮子的,有的人拿是羊皮,就问现在羊的价格。
“羊价现在低啊。”那人说道,“有些牧民提前转场,淘汰羊拉下来了,现在玛河那边的市场一群一群的,牛羊肉价格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掉下来的。”
李龙突然想到,自己这时候,也该再买一批羊了。
去年糖厂那边要了一批,因为要去燕京,其他地方没联系。所以自己的羊圈里牛羊数量比往年多了一些,今年要备的草料也多一些。
但李龙想着今年冬天就不去燕京了,那时候有空去各地方联系看要不要牛羊肉,所以现在还得再买进一批牛羊,先养起来。
事实已经证明,用糖渣、麦草和甜菜是可以把羊育肥养胖的,所以李龙觉得可以扩大养殖,反正现在老罗叔、杨老六等人觉得牛羊群还不够大,现在马金宝竟然还有羊能养起来,这都是自己老马号的力量不足啊。
所以在收购站呆了一会儿,到中午李龙和顾博远一起回大院吃饭的时候,他就说了这件事情。
“那就买一批呗,多大点事情嘛。”顾博远笑着说,“四队那边的荒地多着哩,就不说你的那些糖渣和甜菜,就是那些干渠支渠上的草打了回来,再弄些麦草都能把牛羊养好。”
虽然现在谢运东、陶大强等各家也养了牛羊,但数量都不算多,主要还是为了自家吃肉方便。
中午吃饭的时候听说这事,顾晓霞也支持,李龙便说下午就去队里找谢运东他们,把他们组织上,然后开车去玛河那里买牛羊。
谢运东他们的确没啥事情,第二天就和李龙他们一起去到玛河边上的牲畜市场买牛羊。
和去年买牛羊还得排队,还得找经济不一样,今年下的淘汰羊特别多,大群大群的,那些牛羊经济根本忙不过来。
李龙他们还是自己挑选。
现在市价羊肉两块,牛肉两块二,但这些牛羊却卖的非常便宜,能宰十公斤的羊,卖十八,能宰两百公斤的牛,卖四百。
而且就这个还被人挑挑捡捡,显然现在是买方市场,卖价高不起来。
李龙原本计划是把去年宰掉的牛羊补上就行了,可是现在价格这么低,他干脆就多买一些——主要还是那些卖牛羊的牧民看着有些苦,那表情李龙有点受不了。
三十头牛,三百多只羊,把今天牲畜市场的四分之一买走了。
还有许多,但李龙是拉不下——就这个,他得守着,五台拖拉机要拉好久才行。
好在买好了,人家就把这一群牛羊都交给你了,拿着钱直接走人。
一天下来就把老马号的牛羊圈填了大半,最开心的是杨老六,放羊回来看到这么多牛羊,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颜料桶给牛羊身上打记号。
“老罗叔,存的料够不够?”李龙问道。
“够了够了。”老罗叔笑着说,“还有多哩,队里还有些人想从这里买一些料,我都没答应。”
李龙想着是不是等时机成熟,和糖厂合作搞个饲料厂子,就用这糖渣做饲料?
短时间内肯定是不赚钱的。主要现在养殖业还没兴起来,大家还基本上没规模化育肥的概念。农村自己养的数量不多的牛羊,冬天给吃麦尾子、葵花头和葵花尾子就算加餐了,秋天打下来的草才是主食。
而只有那些下羔子却看着有些瘦弱的母羊才能吃到玉米这样的精饲料。
像李龙这样冬天天天拿糖渣喂羊的,很少。
对他们来说,糖渣也是好东西,也需要在恰当的时候喂羊,而不是天天喂。
李龙又去看了看老马号里的那些狍鹿子和马鹿,以及一大圈的野猪。
今年狍鹿子和马鹿给李龙带来了不少的收入,主要是鹿茸。比老罗叔他们的工资要高不少,甚至可以将宋明拉糖渣的运费都给覆盖了。
剩下的就是纯收入了,牛羊这方面,尽管吃都吃不了多少,主要还是年前用来卖的。
把牛羊弄回来的时候,李龙想着上一世最后没养牛羊了,那时候路边的野草也多了。他在县里也买了房子,小区草坪不太干净的时候,长着一些曲曲菜、莴笋、苜蓿等,长势非常好。
一看到这些草,李龙就想着如果有只羊就好了,哪怕有只兔子呢?这么好的猪草,真是可惜了。
现在外面的荒地里也有许多杂草,但有这么多牛羊,这些草能派上用场吧?
如果不是圈不够大,李龙其实是想着再买一些牛羊的。主要是在牛羊市场上,看着那么大群的牛羊,那么便宜的价格,恰好兜里又有钱,不买真感觉可惜了。
就像上一世去超市,看着许多打折的东西,这个也好吃想尝尝,那个也好吃想尝尝,还有不少觉得有用的东西,也挺便宜,刚好合作社分红,发的钱挺多,就想着多买一些。
实际上眼大肚皮小,根本吃不了,一些东西就坏掉了。
一样的感觉。
买完牛羊,李龙又开始一天天跟着修路的队伍进山,主要是想看看进度。
把权力往组长那里下放后,孟海轻松了许多,修路的效率也高了不少,平均每天都能推进将近一公里,当然视情况而定,有些地方路况比较复杂,那就只能推进七百米甚至五百米。
李龙也不会绝对的唯数字论,这活只要干到位就好,速度他需要,但更看重的是质量。
十月二十七号的时候,修路总里程达到了三十三公里,基本上算是达到了整个牧道的三分之一。
而这个时候,前面几公里的山上,已经被雪覆盖了,而早上过来的时候,路边的溪流边上已经结了冰。
今年的修路工作,到此就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