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九百九十六章 纯真的姐弟情

第九百九十六章 纯真的姐弟情

    修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龙的大院子墙边上多了十几块石头。

    大大小小的,看着挺普通的,几天不收拾,上面落了一层灰。

    实际上这些都是修路过程中,李龙捡来来装车里拉回来的玉石,最大的那块还在河里呆着,没能拉回来。

    好在他也不急,这玩意儿现在就是拉回来,也容易被人们给传播开,放个几年十几年的,慢慢大家听到类似的新闻多了,到时再拉回来就没那么显眼了。

    当然肯定最后还是要弄回来的,得是在封山之前。

    曾经有一段时间碧玉大火,许多人都跑山里去找玉石,有找到的,也有因为找玉石而失踪受伤的,还有破坏了环境的,最后官方决定封山,禁止人员进入山的深处。

    所以李龙不急,但知道这有个时间点,得在时间点之前把事情搞定。

    这一排玉石放在家里,一般人也就只会觉得是普通石头,没人会觉得是玉石。

    毕竟没有经过打磨抛光的玛河碧玉,大部分在普通人眼里,都是石头。

    甚至于有些普通人连玉和普通石英石都分不清,曾经在玉石非常火爆的那几年,村子里出去捡石头的多的很,许多人捡来看着挺白或者有点透的石英石,希望这是玉。

    可惜不是。等热度退下去,这些石头都进了垃圾堆。

    不光是这里,北屯那个戈壁玉、金丝玉兴起的时候也同样如此。最火爆的时候,戈壁滩附近不少人院子里弄几十吨的戈壁石戈壁玉,奎屯公园里从戈壁滩上拉来镶嵌人行道的石头,当天镶下去,半夜就被人给抠走了。

    最后呢?这玩意儿有人愿意买单,那值钱的很,如果没人愿意,就如当年的君子兰一样,就是普通物件。

    当然,其中精品的宝石光,以及福海那边的海蓝宝还是值得一捡的,只不过随着这些年捡石大军的加入,越来越难捡到好东西了。

    修路工作一结束,县城这边虽然还没下雪,但冬天的准备工作也要开始了。

    山里有煤矿,但去往煤矿的路并不好走,小四轮拖拉机勉强可以过去,大卡车不行。

    所以李龙并没有舍近求远去山里拉煤,毕竟那玩意还要自己把煤给掏出来,何必呢?

    拉一卡车煤一百多块钱,人家还帮着给你拉到院子里卸下来,找两个人帮忙往煤棚子里一装就行了。

    今年李龙拉煤的地方比较多,收购站要拉一大卡车十吨煤,这里白天晚上烧的比较多。大院子有四个炉子需要烧,李龙让拉了十二吨煤,毕竟后面的温棚还要种菜的。

    杨大姐的小院子,和顾博远原来小院都各拉了两吨煤,这个就是应急的。

    大院子里的缸里也腌上了咸菜,按梁月梅的腌法腌的,这一点是杨大姐去四小队的时候学的。主要还是家里吃饭这几口子,包括顾博远冬天都喜欢吃这种腌的咸菜。

    按梁月梅说,腌法很简单,特别好学,但说实话不知道是腌的还是炒菜的方式,反正李龙觉得很少能吃到比较“正宗”的味儿。

    正好没事,李龙就带着明明昊昊在温棚那里开菜地,准备种菜。

    要把炉子重新抹一遍泥,架一炉子煤看地龙有没有冒烟的地方。门口的棉门帘子要拿去拆洗一下,地里的肥料上一遍,翻一翻,然后选好要种的菜种子。

    这些事情都非常的琐碎,明明昊昊两个跟着李龙屁股后面干一会儿就烦的,李龙干脆就弄了一堆泥巴让他们两个玩。

    他骨子里就是农村的娃儿,孩子玩泥巴什么的,很正常的,脏了也没啥,沾泥而已,扔洗衣机里搅一搅就干净了。

    实在不行手搓着洗也行。他在家的时候都不会把家务全给杨大姐,自己一家人的衣服还是自己洗。

    杨大姐主要的活还是做饭,在李龙他们不在的时候照看着明明昊昊,李龙在了,她就能轻松不少。杨大姐也不会偷懒,会主动找活干。

    温棚里的地块让李龙给固定死了,分成六块,韭菜是不用变的,这玩意儿只要种下去,三五年后才要分根,所以不需要动,只要把上面现在跟杂草一样的割掉,再好好浇水就行了。

    其他的几块,李龙打算分别种上辣子、西红柿、芹菜、小白菜、刀豆。

    在温棚里种菜有个比较麻烦的地方是需要对花传粉,不过冬天嘛,有的是时间,而且顾晓霞和杨大姐,还有韩芳比较喜欢干这个活。主要是冬天没什么事情做,给花对对粉还挺有意思的。

    辣子是要种两块的,这玩意儿冬天应用非常的广泛,北疆的人大冬天,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对于新鲜辣子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的。在温棚蔬菜还不是很普及的时候,不止一个商家从口里批来一大车辣子,做好保温手段拉到北疆,腊月二十几的时候随便哪个菜市场门口一停,估计不要半天,辣子就卖光了。

    干好了,只这一项,就能把一年的钱赚回来。

    李龙正在温棚带着明明昊昊干活的时候,外面两个孩子正在踌蹰着。

    “姐,你说小叔会不会怪咱们?”李强不敢敲门。

    “不会,为什么怪咱们?”李娟摇了摇头,推着自行车上前敲门,“咱们又没做错啥。”

    他们两个是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出来的,不过倒也没做啥错事。

    韩芳听到敲门声过来开门,看到是李娟李强,开心坏了。

    现在是下午放学时间,她没想到李娟李强两个骑着自行车来县里了。

    “快进来快进来!”韩芳赶紧招呼着两个人进了屋子,然后去叫李龙。

    李龙听说这两个孩子过来了,有些意外,招呼着明明昊昊去看他们的哥姐。

    明明昊昊一听哥哥姐姐过来了,手里的泥巴也不要了,站起来就往外跑,跑得还挺快。

    两个孩子比同龄人平均身高至少高半头,步子也挺稳的了,很快就看到了李娟和李强,直接就扑到了哥哥姐姐的怀里。

    力量很大,把李强撞的都晃了一晃。

    “你们怎么过来了?来来来,先坐下喝口水。”

    李娟和李强虽然和李龙比较亲,但今天过来是有点“违例”的,所以还有点怯怯的感觉。

    “说吧,咋跑到县里来了?骑自行车来的?”

    这个年代,骑自行车从乡里到县里差不多五公里,按说不远,但对于那个年代来说,已经很远了。有些村里的人,一个月甚至半年都不一定去一次县里,主要还是路不好走,交通工具也不发达。

    后世汽车十几分钟的路程,现在要走一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

    所以李娟和李强两个学生骑车来县里,还是冒着一定风险的。

    挺勇敢。

    “我勤工俭学赚了一些钱。”李娟是早就想好说辞的,“我爸我妈说是让我自己花,我就想着和强强一起到县里买些东西。我买了一支铅笔,给强强买了一把打火星子的玩具枪,剩下的钱,给明明昊昊买了玩具。”

    明明昊昊一个人一个,玩具狮子,铁制骨架,塑料外皮,比以前自己给李娟李强买的发条青蛙要强,而且也是发条制的,拧动后狮子会一摇一摆的走动。

    明明昊昊是有类似玩具的,但看到李娟李强给自己玩具,一个个高兴坏了,特别是看到那狮子会动,笑着呵呵的,不时的摸一摸,显然是非常喜欢。

    李娟又把韩芳拉到一边,送给她一个硬皮笔记本——这时候学生送礼物,大都是铅笔盒、钢笔、硬皮笔记本之类的。

    韩芳很激动也有些愧疚,她都没想过给李娟准备礼物。

    “我们勤工俭学是拾麦子、拾打瓜皮,给学校上交。”李娟把事情办完后,又给李龙说具体的情况,“咱们队里种打瓜的还怪多哩。去年就拾打瓜皮,我想着今年可能差不多,他们收完打瓜后我就骑车子拿袋子去装打瓜皮,再拉到院子里晾干。

    等学校要交的时候,我交的最多,超过任务数的,学校就给我们称了算钱。”

    这就是勤工俭学钱的来历。以李娟这样的水平,以后上高中要去农户家里拾棉花的时候,同样能赚到钱——高中学生每个人的拾棉花任务是三十公斤左右,上下浮动。李娟一天至少能捡六七十公斤吧,多的就按学校的价格给学生钱——当然这个价格比市价低。

    为避免有人看错,这里解释一下,是拾棉花的任务,不是卖棉花,就是手工费。

    李龙看着李娟,老怀大慰,侄女侄子长大了,懂事了啊。

    “小叔,我们勤工检学不给发钱,只让交够任务的,多的学校就收了。等我上了初中,到时我赚了钱也给明明昊昊买东西!”李强信誓旦旦的说着。

    “嘿,我相信。”李龙笑了。

    某首歌里唱的,付出总要有回报,要做就做最好,嗯嗯嗯。

    这也算李龙付出的另外一种回报吧。

    因为还要回家,李娟李强两个没在院子里呆多久就要回去,李龙让他们两个把自行车放在拖拉机上,自己开着拖拉机把两个人送回去。

    顾晓霞和顾博远两个正好下班,也支持李龙的决定,这时候天已经晚了,两个孩子骑车回去是有些让人担心的。

    如果不是自行车放不下,李龙觉得吉普车更快一些。

    “放心,回去后我给你爸妈解释,你们两个没做错啥。”李龙知道李娟李强两个担心回去的事情,一边开着拖拉机一边给解释着。

    两个孩子这才放下心来。

    拖拉机开回李家,李建国夫妻两个也在急着,看着李娟李强都在拖拉机上,这才放下心来。

    李龙主动给大哥大嫂解释了两个孩子回来晚的原因,好好把他们夸了一下。

    “嘿,行呢,能想到弟弟妹妹,真不错。”李龙感慨着,“以后就这样的关系,我就放心了。”

    “那也是你以前对他们两个好,”梁月梅笑着说道,“她们才能第一次赚钱的时候就想起来给弟弟们买东西。”

    李龙回到县里天已经黑了。屋子里,已经把明明昊昊哄睡着的顾晓霞也感慨着说:“娟和强强两个真不错!能想起来能明明昊昊买东西——这样当哥当姐的,咱以后得对他们好些。”

    “明年娟就该到县里上高中了,到时住校的。”李龙想着说,“到时时不时的把人接过来到家里吃点好的。”

    “也对,后面日子还长。”顾晓霞笑着,她就喜欢家里这种氛围,你对别人好,别人记着也会对你好。

    第二天顾晓霞去上班,李龙早上去了一趟收购站,看没什么事情,就回来带孩子,然后让杨大姐去收拾她前面的小院子。

    “那小院子一段时间没住,明年明明昊昊该上托儿所,到时你们就有自己的生活了。”李龙说道,“抽空把院子里面收拾一下,菜地里面剩下的那些东西也该收拾一下了。”

    杨大姐倒是挺乐意的,毕竟在她的眼里,那里算是自己和韩芳真正的家。不过她还是有些犹豫,问李龙:

    “那收拾起来一阵子可能弄不完……”

    “没事,啥时候弄完啥时候算,”李龙笑笑,“家里有我哩,做个饭带个娃娃还是没问题的。你那边收拾着,中午回来吃个饭,下午继续干。”

    “这个……”杨大姐有些迟疑,倒不是说不相信李龙的手艺,实际上这两年李龙偶尔会做一两道菜,但做出来的水平她还是很佩服的。

    只是自己还拿着工资呢,这样好不好呢?

    “就当给你放个假了。”李龙笑着说,“总不能天天上班吧,那国家干部上班还有个星期天哩。”

    “那行,那我去前院干活去了。”杨大姐想着前院子那些已经枯菜的死,还有屋子也有一段时间没进门收拾了,快到冬天,架炉子需要的煤虽然拉回来了,但还得其他的东西一起才好。

    杨大姐骑着自行车去了前院,李龙则带着明明昊昊一起在厨房里忙碌着。

    “明明,你把这个胡萝卜洗一下。”

    “昊昊,你把这个皮芽子洗一下,嗯,不要剥,洗干净就行。”

    “来,咱们看这是什么?羊肉!新鲜羊娃子的肉啊!咱们今天做——抓——饭!”

    做抓饭要胡萝卜里的红萝卜和黄萝卜一起,然后最好就是当年的小羊娃子肉,羊排带里脊的那种,嫩嫩的。

    两个孩子正是好吃的年纪,听说今天要吃抓饭,要吃羊肉,一个个兴奋的很。

    这时候这边还没那种细长粒抓饭米,但当季的米已经下来了,就本地新鲜米非常好吃。

    李龙淘了米之后,看两个孩子玩水玩的不亦乐乎,便只好过去带着他们一起洗。

    因为不少人吃,所以李龙做的多,四公斤小羊排,加上三大碗米,还有四根胡萝卜,一个皮芽子,应该够了。

    胡萝卜切了,皮芽子切了,羊排剁成块,洗干净后,李龙没给焯水,先给两个孩子弄了两盆水在外面玩着,看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做饭。

    十月下旬,北疆早晚已经挺冷的了,孩子身上已经穿了绒衣,不过还是喜欢在外面玩。上午一点多的太阳挺暖和,家里的奶山羊又新下的羊羔子,这位是高产,两年三窝,基本上每一窝都是两个以上的羊羔子,李龙这边只需要在发情期把羊带到老马号里去,剩下就是喂料了。

    明明昊昊正是淘气的时候,三只小羊羔不到一个月,也正是好玩的时候,明知不敌,却时不时的和明明昊昊要顶一下。

    所以大大小小在院子里玩的也挺热闹,李龙干脆不管,时不时的出来看一眼就行。

    烧热锅放油,油热之后下羊排,先煎香了,然后再放胡萝卜皮芽子,等炒的差不多,最后再放米放水。

    北疆的羊肉抓饭,小锅,也就是自己家里做的,通常两种做法,一种羊肉是煮的,用肉汤当水最后焖饭,一种就是像李龙这种煎出来的。各有各的味道。

    而外面大锅抓饭,看着几大块羊肉在抓饭米上摆着,那种可以分肉的和素的,素的就不给你放肉块,但素淡的很。

    有偷懒的,做的方法比较让人瞧不起,因为是直接做的素抓饭,肉块是煮出来的,做抓饭连肉汤都没有,米就没那股子肉香味儿。

    而一些出名的小锅抓饭算相对正宗一些,肉和米一起焖出来的,味道就不错。

    正宗的抓饭,油还要多,讲究颗粒米都要油浸过的,那样才香,当然也费油。

    很快,厨房里就传来了肉香和饭香,就连和小羊羔玩的正起劲的明明昊昊也忍不住时不时的扭过头来,想看看饭好了没有。

    “等会儿,还没好呢。”李龙说道,“你们先玩。”

    吃抓饭油大,所以还需要烧一锅茶水,吃完之后美美的喝上一碗砖茶,解渴又刮油。

    李龙边边刚弄好,那边韩芳就进了门,她没看到自己的母亲,还有些疑惑。

    “你妈到前面收拾院子去了。”李龙解释了一句,“今天我做饭。”

    抽空回答的时候,还要拌两个凉菜。其实以前切个咸韭菜,热油一浇,香油淋一淋,就够了。李龙当然不想这么简单搞一搞,他拌了个粉条,切个咸韭菜,又搞了一个凉拌豆芽。

    冬天,豆芽也是普通人家吃的比较多的“新鲜菜”。

    等顾晓霞和顾博远进院子的时候,抓饭已经出锅,正当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