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数日后。
终于,一份凝聚了洛阳朝堂“共识”、文辞华丽、考据“详实”的劝进表,以最隆重的仪仗,由三公九卿请来的代表们亲自护送,快马加鞭送至太原行在。
表文中,群臣极尽铺陈之能事,先是详述“考古典”之成果,论证“天皇”尊号乃“上合天象,下应古训”,继而大赞苏曜功业“超三皇而迈五帝”,最后代表百官万民,涕泣恳请陛下与唐王“体天心,顺民意,早正大号,以慰寰宇之望,定万世之基”。
苏曜与万年于太原晋阳宫正殿接见表文。万年看罢,做出一副深受感动的模样,对苏曜道:“夫君,群臣心意拳拳,万民望眼欲穿,天命如此,似不可再辞……”
苏曜则按照预定的剧本,沉吟片刻,方慨然叹道:“本王本欲逍遥山水,然既众意难违,天命攸归,为安社稷,顺民心,亦不敢再固辞矣。”
于是,万年当即颁下最终诏书,宣布顺应天命民心,接受群臣所请,尊唐王苏曜为“天皇”,并定下吉期,于洛阳南郊设坛祭天,举行盛大册封典礼。
诏书中再次明确:尊唐王苏曜为“天皇”,统天下兵马,掌礼乐征伐,教化蛮夷,位在诸王及皇帝上。
同时,原大汉女帝“万年”也被尊为“天后”,位与天皇同,且仍总揽大汉中枢政务,坐镇洛阳,统御华夏十四州与海东扶桑等地,掌生杀予夺、政令推行之权。
诏书中特别强调“天皇天后,夫妻一体,共承天命,同抚万民”,既确立苏曜“寰宇共主”的神性权威,又稳固万年“人间帝王”的实权地位,更以“夫妻共治”的形式,将帝国最高权力牢牢绑定在二人手中,彻底消解了此前朝野关于“权位归属”的所有疑虑。
诏书自太原发出,快马传向洛阳,再由《大汉月报》以“号外”形式传遍天下。
各州郡官署接诏后,皆率官吏百姓焚香跪拜,山呼“天皇万岁、天后万岁”;西域都护府、安息临时治所、贵霜女王萨米拉等驻地,亦在日后得信时纷纷举行祭天仪式,宣告“天皇”尊号通行四海;就连远在瀛洲郡的扶桑城,蒋钦也率三千将士与新附倭人一起,在博多湾海岸设坛,面对东方跪拜,将“天皇”之名,第一次刻进了这片新生疆土的记忆里。
洛阳城内,更是早已为册封大典做好万全准备。
卫明以礼部尚书之职总领大典筹备,从南郊祭天台的修筑,到仪仗卤簿的编排,再到百官朝服的定制,无不力求“上合古制,下显神威”。
那祭天台以黄土夯实,高九丈九尺,象征“九天之上,唯天皇独尊”;台周立九根盘龙石柱,柱身雕刻苏曜平定诸侯、西征安息贵霜、东定倭岛的功绩,每一根都由能工巧匠耗时月余雕琢而成。
那仪仗队伍更是绵延十里,除传统的金吾卫、羽林军外,还特意加入了百余名曾随苏曜南征北战的异族与游牧武士,他们身着本族服饰,手持异域兵器,既彰显“天皇”统御万邦的气度,也暗合“万国来朝”的盛景。
甚至,极为应景的,远在南洋的孙策也终于传来捷报。
在朝廷新锐水师和部分火药武器的加持下,他终于彻底解决了林邑国的问题,日南郡全境收复不说,他还打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擒杀扶南国前来支援林邑的王子及其麾下大将,斩首级数万,兵锋直逼扶南国都,打的扶南国上表称臣。
这一份捷报与扶南国的降表恰好于大典前送至洛阳,更为这盛事添上了一笔“四海宾服”的注脚。
吉期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洛阳南郊旌旗招展,鼓乐喧天,自三公九卿至地方州郡朝贺使,再到各国使节,共计数千人齐聚祭天台下,皆身着朝服,屏息以待。
辰时三刻,随着一声“天皇、天后驾到”的唱喏,九天之上突然传出一声响亮的啼鸣。
众人循声抬头,只见苍穹之上,一头通体鎏金的神鸟展开丈余巨翼,驮着两道身影自天际缓缓降落——正是身着天皇冕服的苏曜与天后祎衣的万年。
苏曜“天皇冕服”乃是洛阳城无数能工巧匠特制,并非传统帝王繁复厚重的玄色衮服,而是以象征火焰与力量的朱红为主色袍服之上,以金线缂丝绣出一条巨大的五爪金龙,龙首威严肃穆,自右肩盘绕而下,龙身蜿蜒,贯穿前后,龙爪遒劲,似欲破云而出,翱翔九天。
龙纹周围,辅以银线绣出的雷霆云纹,细看之下,云纹中竟隐隐有电光流转的纹路,与他手中那柄不时跃动细微电蛇的黄金权杖(因陀罗之怒改装了些装饰)遥相呼应。
就连冕服宽大的袖口与衣摆处,亦滚着深邃的玄边,上绣日月星辰、山河社稷的微小图案,寓意其权柄涵盖天地四方。阳光洒落,这身赤金龙纹袍仿佛自身在散发着淡淡的金辉,与他脚下神骏的金色格里芬融为一体,宛如天神临凡,威严、强大、神秘,带着股超越凡尘的神性光辉。
苏曜的“天皇冕服”如此,万年“天后祎衣”自然也毫不逊色。
万年头戴九龙四凤冠,珠翠环绕,正中一只金凤衔着硕大的东珠,展翅欲滴。凤冠之下,自她倾国倾城的容颜,此刻薄施粉黛,眉如远山,目若秋水,庄重典雅之中,亦不失几分少女的明媚。
她身着深青色的祎衣,更是由皇后最高等级的礼服装束改装,其上织绣着五彩凤纹,十二重衣的层次庄重而繁复,宽大的袖摆与曳地的裙裾无不彰显其母仪天下的风范。祎衣之外,万年还披着一层极薄的赤金色纱罗披帛,披帛上以暗纹绣着云海与瑞兽,随着高空的风轻轻飘动,颇有几分飘逸的仙气。
两人自高空缓缓降落,万年坐在苏曜身前,被他抱在怀里,也是双手优雅地交迭于身前,姿态端庄。
“臣等恭迎天皇、天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格里芬稳稳落在祭天台正前方的白玉基座上时,百官万民顿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声。
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天皇,这个在曾经历史上由唐皇李治最先启用,与天后武则天共享的尊号,如今在这“东汉末年”的时空,被苏曜以无可匹敌的武力与威望率先攫取,赋予了全新的、至高无上的含义。
万年看着台下声浪如海,跪伏如潮的画面,心潮澎湃,暗想:
夫君如此功业与神威,前无古人,恐也将后无来者。这天皇一号,往后怕是再无人敢用,亦无人配用了。它将与夫君之名,一同铭刻于青史,光耀万古,成为这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至尊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