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云南宁蒗县,年味还没散尽,山间的积雪却已开始悄悄消融。妞妞家的小院里,红灯笼还挂在门框上,她正趴在木桌上,给肯尼亚的卡玛写回信。信纸旁边,放着一枚用红绳系着的向日葵籽吊坠 —— 那是她用去年收获的向日葵籽打磨而成,打算寄给卡玛当新年礼物。
“卡玛,新年快乐!” 妞妞一笔一画地写着,“我们这里过年会吃饺子、贴春联,爸爸还带我去山上放了烟花,烟花在天上炸开的时候,像极了草原上的星星。你说你们那里过年会跳传统舞蹈,还会围着火堆唱歌,我真希望能亲眼看看。对了,叶老师说,今年三月‘中非教育公益论坛’召开的时候,你和阿米娜会来中国,到时候我一定要带你吃最香的饺子,带你去看我们家乡的向日葵田,虽然现在它们还没发芽,但我能想象到夏天金灿灿的样子。”
写完信,妞妞小心翼翼地把信纸折好,放进信封里,又把向日葵籽吊坠塞了进去。她走到院子里,抬头望着远处的雪山,心里满是期待 —— 这是她第一次盼着春天快点来,不仅因为春天能看到漫山的野花,更因为春天能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
同一时间的北京,叶菲的公益基金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们正忙着筹备 “中非教育公益论坛”。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论坛的流程安排,从嘉宾邀请到议程设置,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打磨。叶菲拿着一份嘉宾名单,逐行确认着:“肯尼亚教育部的代表已经确认参会,乌干达和卢旺达的公益组织也会派代表过来,还有国内的十位校长,他们都想把‘启智班’的经验带回自己的学校。”
“叶老师,这是‘中非友谊学校’的设计方案,” 王剑拿着一叠图纸走进来,“中国建筑设计院的团队结合了肯尼亚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教学需求,设计了开放式的教室和户外实践区,还特意留了一片土地,用来种咱们去年从云南带来的向日葵籽和北京的槐树籽。”
叶菲接过图纸,翻到校园规划图那一页,眼睛亮了起来:“这个设计真好!开放式教室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亲近自然,户外实践区还能用来做科学实验,种上向日葵和槐树,等夏天来了,孩子们就能在树荫下学习、玩耍,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
两人正讨论着,念菲拿着一摞厚厚的资料走进来:“‘跨文化游戏化教学’课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把中国的剪纸、书法,非洲的木雕、鼓乐,还有法国的绘画都融入了游戏里。比如‘文化拼图’游戏,孩子们需要把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拼在一起,既能学习知识,又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还有‘梦想接力’游戏,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其他孩子要帮忙想实现梦想的办法,这样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陈默也跟着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 “中外青少年结对计划”:“我联系了国内十所‘启智班’和非洲五所‘启智班’,打算让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结成对子,通过书信、视频的方式交流学习。等‘中非友谊学校’建成后,还会组织他们互相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生活。”
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一张张充满希望的图纸和资料上。叶菲看着身边忙碌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温暖 —— 从最初的 “启智班”,到现在的 “中非教育公益论坛” 和 “中非友谊学校”,这条路他们走了两年多,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公益项目一点点落地,所有的辛苦都变成了值得。
三月的北京,春风拂面,“中非教育公益论坛” 在国家会议中心如期举行。开幕式当天,来自中国、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公益人士和青少年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公益的未来发展。
妞妞穿着一身崭新的民族服装,和卡玛、阿米娜一起坐在观众席上。当叶菲走上讲台,开始介绍 “启智班” 的发展历程时,妞妞的眼睛一直盯着大屏幕 —— 屏幕上播放着云南 “启智班” 孩子们上课的场景,播放着肯尼亚 “启智班” 孩子们做科学实验的画面,还有上海 “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 里,不同国家孩子一起欢笑的瞬间。
“教育是跨越国界的桥梁,也是点亮梦想的火种,” 叶菲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两年来,‘启智班’从中国的大山深处走到非洲的草原之上,从最初的一个班级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个班级,帮助了上千名孩子。未来,我们希望能在更多国家设立‘启智班’,建设更多‘中非友谊学校’,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梦想的种子在全世界生根发芽。”
叶菲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卡玛拉着妞妞的手,激动地说:“妞妞,你看!咱们的‘启智班’被这么多人认可,以后一定会有更多非洲孩子能像我们一样,在‘启智班’里快乐学习,实现梦想。”
阿米娜也笑着说:“等‘中非友谊学校’建成后,我要在那里当志愿者,教孩子们卫生知识,就像中国志愿者姐姐教我一样。”
论坛期间,妞妞和卡玛、阿米娜还参加了 “青少年梦想分享会”。轮到妞妞发言时,她拿着自己写的《大山里的外交官》续篇,声音响亮地说:“我以前觉得,大山外面的世界离我很远,梦想更是遥不可及。但自从有了‘启智班’,自从认识了卡玛、阿米娜和莉莉,我知道了梦想不分国界,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我以后想当一名外交官,促进中国和非洲的教育合作,让更多孩子能有学上,让更多友谊能跨越山海。”
妞妞的发言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一位来自法国的教育专家站起来说:“你的故事让我很感动,也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我们法国的教育机构愿意和你们合作,把‘跨文化游戏化教学’课程引入法国的学校,让更多法国孩子了解中国和非洲的文化,和你们成为朋友。”
论坛结束后,妞妞带着卡玛和阿米娜回了云南宁蒗县。当汽车驶进山区,卡玛看着窗外连绵的青山和潺潺的溪水,兴奋地说:“妞妞,你们家乡真美!比我在照片上看到的还要美。”
阿米娜也凑到车窗边,指着山间的野花说:“这些花好漂亮,和我们非洲草原上的花不一样,有机会我要把它们画下来,带回肯尼亚给同学们看。”
到了妞妞家,妞妞的爸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饭菜。当卡玛和阿米娜第一次吃到饺子时,眼睛都亮了起来。“太好吃了!” 卡玛一边吃,一边说,“比我们草原上的烤肉还要香,我以后每天都想吃饺子。”
妞妞笑着说:“等你们下次来,我教你们包饺子,这样你们就能在肯尼亚自己做饺子吃了。”
接下来的几天,妞妞带着卡玛和阿米娜去了希望小学的 “启智班”。当孩子们看到卡玛和阿米娜时,都围了上来,有的送他们自己画的画,有的教他们说中文,还有的拉着他们一起玩 “草原单词接龙” 游戏。卡玛和阿米娜也教大家说斯瓦希里语,教大家跳非洲传统舞蹈,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离开宁蒗县的前一天,妞妞带着卡玛和阿米娜去了向日葵田。虽然现在向日葵还没开花,但绿油油的幼苗已经冒出了地面。妞妞蹲下来,指着一株幼苗说:“这是我去年种下的向日葵籽,等夏天来了,它们就会开出金灿灿的花。我和叶老师约定,等‘中非友谊学校’的向日葵开花时,我们还要在这里见面。”
卡玛也蹲下来,轻轻抚摸着幼苗:“我一定会来的!到时候,我要把肯尼亚的向日葵籽带来,和你们的向日葵种在一起,让它们一起长大,就像我们的友谊一样。”
四月的肯尼亚内罗毕,“中非友谊学校” 的建设正式开工。奠基仪式当天,叶菲、王剑、念菲和陈默都来了,卡玛、阿米娜和 “启智班” 的孩子们也来了。大家手里拿着铁锹,一起为学校铲下第一方土。
姆瓦玛卡团长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激动地说:“这所学校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非友谊的象征。有了它,更多非洲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能和中国孩子成为朋友,一起追逐梦想。”
叶菲点点头,拿起一把向日葵籽,撒在奠基的土地上:“这些向日葵籽来自中国云南,是妞妞和她的同学们特意让我们带来的。我们希望,等学校建成后,这些向日葵能在这里开花结果,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见证中非友谊的延续。”
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礼物,有的把画着梦想的卡片埋在土里,有的把写着祝福的纸条系在旁边的小树上。卡玛把妞妞送给他的向日葵籽吊坠挂在了奠基碑上,轻声说:“妞妞,我会在这里等着你来,和我一起看向日葵开花。”
建设期间,“启智班” 的孩子们经常会去工地附近看看。他们看着挖掘机忙碌地工作,看着教学楼的框架一点点搭建起来,心里满是期待。阿米娜还特意画了一幅 “未来学校” 的画,画里有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在操场上玩耍,在向日葵田里奔跑,画面充满了童真和希望。
五月的北京,念菲带着 “跨文化游戏化教学” 团队来到肯尼亚,为当地的教师做培训。培训课上,念菲教老师们如何开展 “文化拼图”“梦想接力” 等游戏,如何把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
“大家可以把马赛族的传统故事改编成英语剧本,让孩子们通过表演来学习英语,” 念菲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教案,“还可以让孩子们用当地的材料制作手工,比如用草原上的树枝做小房子,用彩色的珠子串项链,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文化。”
一位当地的教师拿着教案,兴奋地说:“这个方法太好了!以前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枯燥,总是不爱上课。有了这些游戏,他们一定会爱上学习,爱上自己的文化。”
培训结束后,念菲还带着老师们去了 “启智班”,观摩课堂教学。当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游戏,主动回答问题时,老师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位老师说:“以前我总觉得,教育就是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现在我知道,教育还能让孩子们变得更自信、更快乐,还能让不同国家的孩子成为朋友。”
六月的云南宁蒗县,向日葵田终于开花了。金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像一个个小小的火炬,照亮了整个山谷。妞妞和卓玛、张强一起坐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美景,心里满是欢喜。
“你们看,这些向日葵多像我们的梦想,” 妞妞指着花盘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永远不放弃。”
卓玛点点头:“等卡玛和阿米娜来中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带他们来这里,让他们看看我们家乡的向日葵有多美。”
张强则拿出天文望远镜,对着天空观察:“我要好好研究星星,等下次见到卡玛,教他认中国的星座,告诉他‘北斗’卫星有多厉害。”
就在这时,妞妞的手机响了,是叶老师打来的。“妞妞,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叶菲的声音里满是喜悦,“‘中非友谊学校’的教学楼已经封顶了,预计今年九月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你和卡玛、阿米娜就能在新学校里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了。还有,‘全球教育公益平台’上,现在已经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入驻,分享了上万份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孩子能通过平台学习知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妞妞听着叶老师的话,激动得跳了起来:“太好了!叶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等九月去肯尼亚的时候,给新学校的孩子们带去中国的故事,带去我们的友谊。”
挂了电话,妞妞和卓玛、张强躺在向日葵田里,看着天上的白云慢慢飘过。妞妞忽然想起去年在非洲草原上,和卡玛、莉莉、卓玛一起对着 “梦想之星” 许愿的场景。她知道,那些曾经看似遥远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启智班” 越来越多,“中非友谊学校” 即将建成,不同国家的孩子成为了朋友,教育公益的种子正在全世界生根发芽。
夕阳西下,向日葵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妞妞站起来,对着向日葵田大声喊道:“卡玛,阿米娜,我在云南等你们!我们九月肯尼亚见!”
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带着孩子们的期待,带着友谊的温暖,更带着梦想的力量。远处的雪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金光;近处的向日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回应着妞妞的呼喊,也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相聚,奏响最动听的乐章。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天,所有心怀梦想的人都知道,教育公益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用爱与坚持守护孩子们的梦想,就一定能看到更多孩子展翅高飞,在更广阔的天空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而那些盛开的向日葵,那些跨越山海的友谊,那些闪闪发光的梦想,终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永远闪耀,永远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