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云南宁蒗县,向日葵褪去盛夏的热烈,花盘沉甸甸地垂着,像是在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积攒力量。妞妞背着装满行李的蓝色双肩包,站在希望小学的操场上,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纸条 —— 那是三个月前和卡玛视频时,两人一起写下的 “非洲见面清单”:带中国结、教非洲孩子唱《茉莉花》、听卡玛讲草原上的星空故事。
“妞妞,把这个带上!” 卓玛抱着一个绣着向日葵的布包跑过来,里面装着她亲手缝制的民族挂饰,“这是给肯尼亚小朋友的礼物,每个挂饰上都有咱们家乡的花纹,让他们知道中国有个美丽的宁蒗县。”
张强则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面是他攒了半年零花钱买的天文望远镜模型:“卡玛说肯尼亚的星空特别亮,我要和他一起用这个模型认星星,还要告诉他中国的‘北斗’卫星有多厉害!”
叶菲和王剑站在队伍最前面,正在清点赴非交流团的物资。除了孩子们的行李,还有三十套 “游戏化教学” 教具、五十本双语版《大山里的外交官》,以及一箱封装好的种子 —— 有云南的向日葵籽,也有从北京带来的槐树籽。“这些种子是咱们和非洲孩子共同的约定,” 叶菲拿起一袋向日葵籽,笑着对孩子们说,“等明年春天,咱们一起在肯尼亚的校园里种下它们,看着它们像咱们的梦想一样,慢慢长大。”
上午十点,载着交流团的大巴缓缓驶出县城。车窗外,熟悉的山路渐渐后退,妞妞趴在车窗上,看着远处连绵的青山,忽然想起去年三月第一次收到《大山里的外交官》样书的场景。那时她从没想过,自己的故事能走出大山,更没想过自己能踏上非洲的土地,和远方的朋友见面。
“妞妞,你在想什么?” 莉莉的视频电话突然弹出来,屏幕里的她扎着羊角辫,手里举着一张手绘的非洲地图,“我已经在肯尼亚内罗毕的酒店等你们啦!我昨天和卡玛去了学校附近的市场,买了好多彩色的珠子,咱们可以一起教非洲小朋友做手链。”
妞妞笑着点头,把手机转向窗外:“莉莉你看,咱们家乡的山是不是特别美?等你下次来中国,我带你去爬最高的那座山,从山顶能看到云落在山谷里,像棉花糖一样。”
两个女孩叽叽喳喳地聊着对见面的期待,电话那头突然传来卡玛的声音:“妞妞,我昨天和爸爸去草原上捡了好多漂亮的石头,我把它们洗干净了,要送给你当礼物!对了,我们学校的‘启智班’又多了五个新同学,他们都特别期待你们来,想跟你们学中国功夫。”
挂了电话,妞妞靠在椅背上,轻轻抚摸着布包里的《大山里的外交官》。书的扉页上,她之前写下的 “梦想不分国界” 几个字,此刻仿佛有了温度 —— 原来真正的梦想,从来不是独自绽放,而是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带到更远的地方,和更多人的梦想相遇、相连。
经过两天的奔波,交流团终于抵达肯尼亚内罗毕。走出机场时,妞妞一眼就看到了举着 “欢迎中国朋友” 牌子的卡玛和莉莉。卡玛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校服,黝黑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看到妞妞,他立刻跑过来,把一个装满石头的布袋塞到她手里:“你看,这些石头上的花纹是不是很特别?我爸爸说,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
莉莉则给妞妞递上一个用彩色珠子串成的手链,上面挂着一个小小的埃菲尔铁塔吊坠:“这是我特意为你做的,和上次送你的模型是一对,这样不管咱们在哪里,都像带着彼此的祝福。”
孩子们围在一起,互相交换礼物,叽叽喳喳的声音混着非洲草原特有的热风,酿成了最温暖的相遇。叶菲看着眼前的场景,悄悄对王剑说:“你看,孩子们的友谊多纯粹,没有语言的隔阂,没有文化的距离,只要一颗真诚的心,就能把彼此拉得很近。”
王剑点点头,指着不远处的姆瓦玛卡团长:“她特意安排了当地的学生乐队来欢迎咱们,还说要带咱们去参观内罗毕的文化中心,让孩子们先感受肯尼亚的风土人情,再走进‘启智班’和当地孩子一起学习。”
十月的肯尼亚内罗毕,雨季刚刚结束,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清香。内罗毕希望小学的 “启智班” 教室里,三十张课桌分成了十组,每组都坐着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妞妞和卡玛、莉莉坐在一组,桌上摆着平板电脑、彩色卡纸和一套 “游戏化教学” 教具 —— 那是念菲团队特意为非洲孩子设计的,把当地的动物、植物元素融入了英语单词游戏中。
“今天咱们来玩‘草原单词接龙’游戏!” 念菲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张画着长颈鹿的卡片,“大家看,这是长颈鹿,英语是 giraffe。现在请每组轮流说出一个和草原相关的英语单词,接不上的组要表演一个小节目,好不好?”
“我先来!” 卡玛举起手,兴奋地说,“lion!狮子!” 他一边说,一边模仿狮子的样子,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妞妞接着站起来:“elephant!大象!” 她还特意用手比出大象鼻子的形状,旁边的非洲女孩阿米娜立刻跟着学,两个孩子相视一笑,原本还有些拘谨的气氛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游戏进行到一半,轮到一组由中国男孩和非洲女孩组成的小组接龙,男孩一时想不出单词,急得涨红了脸。阿米娜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说:“zebra!斑马!” 男孩立刻反应过来,大声说出单词,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后,阿米娜拉着妞妞的手,指着教室墙上的 “梦想树” 说:“你看,这是我们‘启智班’的梦想树,每个同学都在叶子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我写的是想当一名护士,就像中国来的志愿者姐姐一样,帮助生病的人。”
妞妞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绿色的卡纸树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叶子,有的画着医生的听诊器,有的写着 “想当飞行员”,还有一片叶子上画着中国的长城,旁边写着 “想去中国看看”。妞妞拿出笔,在一片新的叶子上写下:“想当外交官,让中国和非洲的孩子永远做朋友”,然后踮起脚尖,把叶子贴在了梦想树的最高处。
“我帮你!” 卡玛搬来一张小凳子,让妞妞站上去,“这样你的梦想就能长得最高,最快实现!”
就在孩子们在教室裡热闹互动时,叶菲和姆瓦玛卡团长正在办公室里讨论 “启智班” 的本土化适配问题。姆瓦玛卡手里拿着一份教学反馈表,眉头微微皱着:“叶老师,我们发现有些‘游戏化教学’的内容,比如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游戏,非洲孩子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而且当地有些孩子家里没有网络,周末没办法用平板电脑复习课程,这该怎么办呢?”
叶菲接过反馈表,仔细看着上面的每一条建议,然后拿出一张画满草图的纸:“其实我们早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你看,这是我们设计的‘离线学**’,里面有印刷版的教案、单词卡片和手工材料,孩子不用网络也能复习。至于文化适配的问题,我们计划让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一起改编游戏,比如把中国的诗词改成非洲的民间故事,把汉字拼图换成非洲动物拼图,这样既能保留游戏化教学的乐趣,又能让孩子们更有代入感。”
姆瓦玛卡看着草图,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个办法太好了!我明天就组织当地教师和中国志愿者一起开会,咱们尽快把‘离线学**’做出来。对了,当地有个手工坊,他们能制作木质的游戏道具,比塑料道具更环保,还能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
“那真是太合适了!” 叶菲立刻拿出手机,让团队成员联系手工坊,“我们可以把游戏道具的设计图发给他们,让他们按照当地的工艺制作,这样道具既有非洲特色,又能助力当地经济,一举两得。”
当天下午,手工坊的负责人带着几位工匠来到学校,和中国志愿者一起讨论道具制作。工匠们看着设计图上的长颈鹿拼图、草原单词卡片,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用当地的相思木制作拼图,再用天然颜料上色,这样拼出来的图案会更漂亮,还能让孩子们了解非洲的传统工艺。”
志愿者小张拿出一张样卡,上面印着中英文对照的非洲谚语:“我们还想在卡片上印上当地的谚语,比如‘团结就是力量’,让孩子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传承自己的文化。”
工匠们连连点头,当场就定下了制作计划。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叶菲忽然觉得,公益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之间的互相滋养 —— 中国的教育理念为非洲孩子带来了新的可能,而非洲的文化与智慧,也在丰富着公益项目的内涵,让这份跨越山海的事业,变得更加厚重、更加温暖。
十一月的肯尼亚,草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内罗毕希望小学组织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一起去马赛马拉草原露营,这场 “草原梦想分享会”,是陈默特意为孩子们策划的 —— 他想让孩子们在星空下、草原上,敞开心扉分享梦想,感受自然与友谊的力量。
傍晚时分,孩子们坐在篝火旁,手里拿着烤得喷香的玉米,听马赛族的长老讲草原的故事。长老穿着传统的红色披风,手里握着一根木杖,声音低沉而有力量:“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的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守护着这片土地。后来,因为贪婪,有些人类开始伤害动物,草原渐渐变得荒凉。直到有一天,一群孩子带着种子来到这里,种下了树,保护了动物,草原才又恢复了生机。”
长老说完,看向妞妞和卡玛:“现在,你们就是那些带着种子的孩子,你们的梦想,就是能让草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种子。”
卡玛第一个站起来,走到篝火中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动物医生。上次我看到一只小长颈鹿被猎人的陷阱弄伤了腿,特别心疼。我要好好学习,以后治好受伤的动物,还要告诉大家,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不能伤害它们。”
“我支持你!” 张强立刻站起来,“等我长大了,要发明一种能保护动物的无人机,无人机上装有摄像头,能监测猎人的动向,还能给受伤的动物投放食物和药品。咱们可以一起保护草原上的动物!”
非洲女孩阿米娜接着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护士。去年我妈妈生病,因为医院太远,耽误了治疗,差点就离开了我。我要在草原上建一所医院,让生病的人不用再走很远的路,还要教大家卫生知识,让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妞妞看着阿米娜泛红的眼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生病,村里没有医生,妈妈背着她走两小时山路去县城看病的场景。她走到阿米娜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阿米娜,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等我当了外交官,我会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帮你在草原上建医院,还会邀请中国的医生来这里,教大家治病的本领。”
莉莉也站起来,举着手里的法语版《大山里的外交官》:“我要把你们的梦想写成故事,翻译成法语、英语、斯瓦希里语,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非洲草原上有一群勇敢的孩子,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家乡、追逐梦想。”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分享着梦想,篝火的光芒映在他们脸上,像撒了一层金粉。陈默坐在一旁,拿出相机,悄悄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他想起半年前在上海组织 “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 时,孩子们还带着一丝拘谨,而现在,他们能在陌生的草原上,毫无保留地分享内心的柔软与坚定 —— 这就是教育与友谊的力量,它能让胆怯变成勇敢,让孤独变成温暖。
深夜,孩子们躺在帐篷里,透过天窗看草原上的星空。卡玛指着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说:“妞妞,你看那颗星星,马赛人说它是‘梦想之星’,只要对着它许愿,梦想就会实现。”
妞妞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在心里默默许愿:希望所有山区孩子和非洲孩子都能有学上,希望中国和非洲的友谊永远长存,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为这些梦想付出更多的努力。
等她睁开眼睛时,发现卡玛、莉莉和卓玛都在看着她,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我们都对着梦想之星许愿了,” 莉莉说,“而且我们的愿望都差不多,都是希望大家能永远在一起,一起实现梦想。”
四个人相视一笑,把手指勾在一起,轻声念出他们的约定:“跨越山海,梦想同行;友谊长存,永不分离。”
帐篷外,草原上的风轻轻吹着,带着青草的香气;帐篷内,孩子们的呼吸渐渐变得均匀,他们的梦里,有中国的向日葵,有非洲的长颈鹿,还有一片属于全世界孩子的、闪闪发光的星空。
十二月的北京,已经飘起了零星的雪花。叶菲的公益基金办公室里,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 工作人员们正在整理肯尼亚 “启智班” 的年度报告,墙上的 “公益地图” 上,非洲板块又多了五个红色的标记,那是新确定的 “启智班” 选址,分别在乌干达、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
“叶老师,这是肯尼亚‘启智班’的学生成绩报告,” 小林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脸上满是兴奋,“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孩子们的英语平均分提高了 30 分,科学实验操作的正确率达到了 85%,还有 12 个孩子在当地的作文比赛中获奖,写的都是和‘启智班’、和中国朋友有关的故事。”
叶菲接过报告,翻到作文部分,其中一篇是卡玛写的《我的中国朋友妞妞》:“妞妞教会我用英语讲草原的故事,还告诉我中国有长城和兵马俑。她说等我去中国,要带我爬长城,我也想带她看草原的日出。我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一起保护动物,一起实现梦想。”
看着稚嫩的文字,叶菲的眼眶微微湿润。她想起三个月前,孩子们在机场依依不舍的场景 —— 妞妞把自己的《大山里的外交官》送给了卡玛,扉页上写着 “这是我们友谊的见证,也是我们梦想的开始”;卡玛则把自己捡的 “梦想石” 送给了妞妞,说 “看到它,就像看到我在为梦想努力”。
“对了,姆瓦玛卡团长刚才发来视频,说当地政府想和咱们合作,在明年三月举办‘中非教育公益论坛’,邀请中国的公益组织、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 王剑拿着手机走进来,“她还说,当地的企业已经捐赠了一批土地,想建一所‘中非友谊学校’,让‘启智班’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叶菲立刻接过手机,和姆瓦玛卡视频:“姆瓦玛卡团长,太感谢你们的支持了!‘中非教育公益论坛’我们一定参加,还会带上中国孩子的绘画作品和手工艺品,让更多人看到中非青少年的友谊。至于‘中非友谊学校’,我们可以帮忙联系中国的建筑设计院,设计既符合当地文化,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校舍。”
姆瓦玛卡在视频里笑着点头:“太好了!现在肯尼亚的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进‘启智班’,他们说‘启智班’不仅教知识,还教孩子怎么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还有很多年轻人报名当志愿者,他们说想跟着你们一起,把公益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
挂了视频,叶菲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还在为非洲 “启智班” 的筹备工作发愁,担心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会影响项目推进;而现在,“启智班” 已经在非洲落地生根,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 —— 这让她更加坚信,只要心怀善意与坚持,就没有跨不过的山海,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下午,妞妞、卓玛和张强来到北京,参加公益基金举办的 “年度梦想分享会”。妞妞穿着一身红色的民族服装,站在台上,向在场的公益人士、企业代表讲述她在肯尼亚的经历:“在非洲草原上,我看到卡玛为了保护受伤的小斑马,宁愿自己淋雨;我看到阿米娜为了学习英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他们让我知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梦想,就有前进的力量。我想对所有帮助‘启智班’的叔叔阿姨说,谢谢你们让我们的梦想有了翅膀,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像你们一样,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妞妞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位企业代表站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