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源村轻松愉快地度过了两日休沐假期,转眼又到了返回学院的日子。
一大早,空间的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李月兰准备的早餐:热气腾腾的现磨豆浆、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还有空间出品的鸡蛋煎成的荷包蛋,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谢文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再次和家人分享起学院里的趣闻,算是返回学院前的“新闻播报”。
“爹,娘,姐,哥,你们是不知道,我在崇实学院,现在可成了‘名人’了。”
谢文咬了一口油条,语气带着点少年人的小得意,“不光是因为四院同录,主要是上次田教习回去一宣传,好多同窗和先生见了我都好奇得很。连石山长路上碰到我,都会停下来问一句‘谢文啊,最近可有什么新想法?’,搞得我压力山大。”
他喝了口豆浆,继续道:“不过我们学院氛围是真的好,别看我们科考入仕的比例比不过青松学院,但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据说从我们崇实出去的学子,就算名次不那么靠前,到了地方上任职,仕途反而都挺顺遂,干得也扎实,具体为什么,我也还没琢磨透。”
谢秋芝捧着豆浆碗,好奇地问:“哥,听你这么说,你们学院感觉好自由啊,课程是不是也很多样?”
“何止多样,简直是五花八门!”谢文来了兴致,“除了必读的经史子集这些主课,我们学院还有好多别的课呢!比如‘农事水利’、‘匠造工艺’、‘算术测绘’、‘医药粗浅’、甚至还有‘商事记账’!最妙的是,只要上完了自己的主课,还有精力,随便你去哪个课堂蹭课,先生们都不会赶人,反而欢迎得很!学院里有一种……嗯,怎么说呢,就是一种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风气。”
谢秋芝眨眨眼:“听起来怎么有点像我们那边的大学?选课自由,鼓励探索。”
谢文摇摇头:“像,但又不完全像。更像是一种……专注于实用之学的‘专科大学’,路子有点野,但特别有活力。每年的考核也很有意思,不光是写文章,可能让你设计个水车模型,或者核算一片田地的产量,或者解决一个实际的小问题。我的同窗们也是啥样的都有,有像我这样埋头苦读的,也有整天泡在工坊里敲敲打打的,还有对种地特别痴迷的……总之,挺有意思的。”
一家人听着谢文的描述,仿佛也看到了那个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崇实学院。
这时李月兰问道:“小文,明日万界的货船就到港了,你一个人能去接吗?要不还是你哥去吧。”
“娘,我可以的,何道那人和咱们说好了,每个月底最后一天把时间空出来帮咱们卸货拉货,我只是去码头签个字,没有多难的,况且,我哥还要忙家里建房的事情,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你就放心交给我吧。”
“那行,你心里有数就行。”李月兰不再坚持。
旁边同样吃早餐的谢锋也点头:“何道那伙人看着是想做长期买卖的,不会欺负小文年纪小的。”
早餐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吃完早饭,谢文和谢吉利便准备出发去村口坐牛车返回县城。
今天同行的还有谢长河这个理事会成员,他肩负着村里交给他的重要任务——去云槐县的牛市购买十六头牛和相应的板车。
谢长河到了县城,先去了“四海奇珍坊”看望谢大虎和店里的伙计们。
说明来意后,谢大虎一听是村里买牛这样的大事,自然义不容辞,向新招的厨娘交代好中午的伙食,便和谢长河先在店铺后院的员工食堂吃了顿简便的午饭,然后一起徒步前往牛市。
云槐县的牛市规模不小,空气中弥漫着牲口特有的气味。
谢大虎轻车熟路地找到了那位曾经来店里买过海外稀奇玩意的程掌柜。
双方寒暄了几句,程掌柜一听谢大虎介绍,说桃源村要一次性购买十六头能拉车能耕地的壮年犍牛,脸上的笑容瞬间灿烂得像朵菊花——这可是难得的大主顾!
“哎呦!谢掌柜!谢兄弟!你们可找对人了!”
程掌柜热情地引着他们去看牛栏,“不是我自夸,我这栏里的牛,那可都是精挑细选的好牲口!你看这骨架,这精神头!”
他介绍起行情:“现如今,市面上这样壮实的好犍牛,一般都得十五两银子一头。不过,既然是谢掌柜你们村里要,又是这么大一笔生意,我老程也给个实在价,每头十三两!怎么样,够意思吧?”
谢大虎心里盘算了一下,想起以前在临漳州打听时,牛价高达二十五两一头,这里的价格确实实惠不少,临漳州果然是个吃人血肉的地方,想必这里的板车也会比临漳州的板车便宜不少。
他又问:“程掌柜,牛车价格是还行,配套的板车什么价?”
程掌柜笑眯眯地回答:“硬木打造的双轮平板车,结实耐用,三两银子一辆,童叟无欺!”
这样算下来,十六头牛加上十六辆板车,总共需要二百五十六两银子。
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谢长河牢记谢里正“能省则省,要点添头”的嘱咐,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程掌柜,这价格……我们村里置办这些家当也不容易。您看这牛绳、套具、还有蹄铁什么的,能不能就当添头送我们了?以后村里牲口有个小病小痛,说不定还得常来麻烦您呢。”
程掌柜做成了大生意,心情极好,略一沉吟便爽快答应:“成!谢兄弟是个爽快人!这些零碎玩意儿,包在我身上!另外,明天下午,我亲自带人把牛和车给你们送到桃源村村口,你们验货满意了,再付全款,如何?”
“那太好了!多谢程掌柜!”
谢长河心下大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银票,先支付了定金。程掌柜还想请他们去酒楼吃饭,被归心似箭的谢长河和还要回店铺照看的谢大虎婉言谢绝了。
两人离开牛市,又去市集采购了村里公用的一些物品,主要是给修桥、砖厂和炭窑等工地上的汉子们准备的中午口粮。
这一次,谢里正终于松口,让谢长河买了两扇肥猪肉回去,给辛苦的汉子们加餐改善伙食。
第二天下午,程掌柜果然守信,亲自带着十几个伙计,赶着浩浩荡荡的牛车队伍,来到了桃源村村口的大榕树下。
十六头健壮的牛拉着崭新的板车,排成长队,场面颇为壮观,立刻吸引了村里不少人的围观。
恰巧,桃溪村的里正赵老七正因为成立自己村理事会的事来找谢广福,刚走到村口,就撞见了这震撼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