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292章 赵老七无事不登三宝殿

第292章 赵老七无事不登三宝殿

    看着那一头头精神抖擞的壮牛和一辆辆结实的新车停在桃源村大榕树下,赵老七的眼睛都直了,羡慕得口水差点流出来。

    想想自己村里连一辆牛车都买不起,一时间竟是不是懂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难道说桃源村真是一个生财福地?

    不,要真是什么生财的福地,为什么别人看不到?别人不要?

    在他们来到京畿道之前,可是有好些个根据《南迁安民策》逃荒而来的村子,为什么别人不选这?

    赵老七想明白了,是因为别的村子都没有谢广福的眼光和谋略,就算给再好的地,也是暴殄天物。

    想想如今没有任何进项的桃溪村,再对比眼前这桃源村气象一新的场面,他心里那股想要改变、想要进步的念头更加迫切了。

    他再也按捺不住,走向谢广福家竹楼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许多,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今天!今天无论如何也得说动广福!不能再拖了!眼看都二月份了,再过个把月就要育苗种田,村里那么多田,都要好好规划,以后,以后我们桃溪村也要听广福的,他说东,我们却不往西,谁他娘的要是敢说半个不字,直接让他滚出桃溪村,桃溪村用脑子干活的人太少了,光指望壮劳力来桃源村打短工挣点辛苦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想让桃溪村也过上和桃源村一样的好日子,必须得自己立起来,得请广福去帮我们指条明路,也建个能带着大家干事的理事会!”

    赵老七这次是带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来的。

    他没直接去找谢广福,而是先去请了谢里正来做见证,两人一起走向谢家的宅基地。

    快到地方时,赵老七傻眼了。

    这才多久没来?

    眼前哪还是什么宅基地?

    分明是一座初具规模的宅院半成品工地!

    青砖墙体已经砌起一人多高,纵横交错,清晰地勾勒出几进几跨的宏大格局,工地上汉子们吆喝着,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他还瞧见了自己村的田大力几人也在麻利的干活。

    “俺的娘诶!”赵老七倒吸一口凉气,“广福家这房子,是坐着窜天猴盖的吗?咋这么快?”

    他们很快找到了正在工地里和谢三河、谢锋交代事情的谢广福。

    谢广福指着砌好的墙体,详细讲解着今天的施工要点、注意事项,尤其是转角处的处理和一些预埋件的定位。

    谢三河作为徒弟,听得极其认真,生怕漏掉哪一句话,眼神里充满了对师父的崇拜。

    而谢锋则不用那么刻意的去听去学去记,只要谢广福稍微说一嘴,他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并且还能当场举一反三。

    一个是因为谢广福从小对他们兄妹三人的耳濡目染,使得他们对建筑方面的理解也高于常人,加上,这可能也是作为现代人的优势吧,不管是从思维模式还是领悟能力,都要比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好的多。

    谢三河自从拜师入门以来,是真心觉得师父家的所有人,包括芝芝妹妹,全都是绝顶聪明的那一类天之骄子,只要是师父说过一遍的话,他们似乎都不用刻意去思考和理解,就能瞬间融会贯通。

    这实在是令他羡慕极了,觉着这个世界上,所谓天才,也不过如此了吧。

    带着这种滤镜,他现在不仅把谢广福的话奉为圭臬,谢家任何人说的话,他都会特别的重视,就好像漏听一句就损失了一两银子似的。

    赵老七和谢里正的出现打断了三人的话头。

    谢广福看到他们,心里明镜似的,知道桃溪村这是等不及了。

    他先让谢锋带人去竹楼茶室稍坐喝茶,自己又快速而清晰地给谢三河交代了两件关键事项,才往竹楼走去。

    赵老七是第一次进谢家的竹楼。

    一进来,就被这清雅别致、处处透着巧思的环境给镇住了。

    他小心翼翼地坐在长条桌前,捧着李月兰递过来的红糖姜茶,暖和着冻僵的手,眼睛却像不够用似的,四处打量——这竹墙、这窗户、这摆设……啧啧,广福一家子,真是会过日子!

    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叫嚣:“羡慕!佩服!想学!”

    谢广福洗完手进来,赵老七“噌”地就站了起来,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容,差点就要给谢广福作揖下跪:

    “广福啊!广福贤侄!你可算来了!俺们桃溪村……俺们全村老小,可就指望你了!”

    谢广福连忙扶住他:“赵叔,您这是干什么?快坐,坐下慢慢说。”

    赵老七坐下,酝酿了一下情绪,准备开始他惯用的“卖惨加诉苦”大法:

    “广福啊,你是不知道,俺们村现在真是……”

    “赵叔,”

    谢广福打断了他,“咱们都是实在人,直接说正事吧,您今天和谢里正一起来,肯定是有要紧事。”

    赵老七见谢广福这么干脆,也不绕弯子了,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了好几层的文书,双手递过去,脸上带着难得的郑重:“广福贤侄,你看,这是俺们桃溪村全体村民的心意!”

    谢广福展开文书,这是一式三份正式聘请文书,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桃溪村愿意聘请谢广福担任桃溪村新建理事会的会长,任期五十年!在此期间,桃溪村所有集体项目产生的收益,均拿出百分之十作为谢广福的聘资。并且,谢广福在桃溪村任职期间,拥有与村里正同等的决策权。

    文书最下方,密密麻麻地按着八十个鲜红的手印,代表着桃溪村八十户当家人的共同意愿。

    看着这沉甸甸的诚意,谢广福心里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他没有故作姿态,直接点头:“行,赵叔,文书我看了。既然乡亲们这么信任我,那我也不矫情。这事,我应下了。”

    赵老七闻言,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喜!

    但谢广福话锋一转:“只是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