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237章 云槐县四大书院

第237章 云槐县四大书院

    “大人,此话当真?”谢广福激动地问。

    “自然。”

    沈砚颔首,目光温和地扫过谢家五人,尤其在谢秋芝略带疲惫却难掩兴奋的脸上停留了一瞬:“今日天色已晚,若几位有兴趣,明日沈某恰好也要去云槐县处理些公务,可陪同诸位一同前往实地勘察一番,再做决定不迟。今晚诸位想必也累了,不如就让沈某做东,在此用顿便饭,并在附近客栈歇下,明日一早再动身?”

    这安排可谓周到至极,甚至提出要亲自陪同,更是出乎谢家人意料,谢广福和李月兰连忙道谢。

    当晚,沈砚在望江楼设宴款待谢家五人。

    席间,他并未过多谈论铺面之事,反而问了些桃源村的近况,修路、挖渠的进度,以及烧制青砖、木炭的趣事,气氛轻松融洽。

    看到谢秋芝似乎偏爱一道清甜的桂花糖藕,便不动声色地将那碟菜换到了离她更近的位置。

    这些小动作做得自然而不逾矩,却让敏感的谢秋芝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后来她便不再表现出对哪道菜很喜欢的意思。

    饭后,展风早已安排好了附近一家清净雅致的客栈上房。

    沈砚亲自送他们到客栈门口:“诸位好好休息,明日辰时会有马车来接。”

    言行间尽显体贴。

    谢锋开口:“不必麻烦,我们的马车停在永定门的车场子那边,明早我们坐自己的马车便好。”

    “好,便如谢兄的意思。”

    第二天一大早,一辆低调却难掩其华贵本质的深色马车停在了客栈门前,车辕上刻着镇北侯府的徽记。

    车窗帘子被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掀起,露出沈砚的面容。

    他今日换了一身更为低调的深青色常服,少了几分官威,多了几分儒雅。

    几乎同时,谢锋也赶着自家那辆朴实无华的马车来到了客栈门口。

    谢广福一行人从客栈出来,见到这阵仗,都有些意外。

    谢广福赶忙上前:“沈大人,您太客气了,还特意等我们一起出发……”

    “无妨,反正都要同行。”沈砚微微一笑,目光掠过边上的展风。

    这时,侍立在侯府马车旁的展风适时开口,笑容爽朗:“谢先生,谢夫人,侯府这马车宽敞些,路上也稳当。您家的车若是坐着拥挤,不如分几位过来,路上也能松快些。”

    沈砚没有说话,只是目光自然地扫向谢秋芝和谢锋,那眼神里的意思很明显,是在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同乘。

    谢秋芝立刻想起了昨日席间那不经意递过来的桂花糖藕的关照,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让她心慌又有些抗拒的情绪涌了上来。

    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拉住了李月兰的胳膊,抢先一步道:“我……我和娘坐自家的车就好。”说着,就半拉着李月兰钻进了自家的马车车厢。

    李月兰被女儿拉得一愣,也没多想,只当是小姑娘家怕生,便笑着对沈砚的方向歉意地点点头。

    谢锋自然是负责赶车,不可能去坐别人的马车。

    最后,只剩下谢广福和谢文,谢广福觉得全都拒绝未免太拂人面子,正有些尴尬,谢文眼中闪着求知的光,开口道:“爹,既然沈大人的马车宽敞,不如我们过去吧?我正好有些关于《浮世录》的问题,想向沈大人请教。”

    这简直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谢广福立刻点头:“好好好!那就叨扰沈大人了!”

    他心里也暗自佩服,还是小儿子机灵,找了个这么妥帖的理由。

    于是,谢广福和谢文登上了镇北侯府的马车,车厢内果然极为宽敞舒适,铺着厚实的软垫,中间还固定着一张小几,上面放着茶具和几本书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好闻的檀香。

    比自家改装的马车不知道强多少倍,果然这个世界上,永远不要和资本家,权贵阶级比物质享受这一块。

    马车缓缓启动,朝着云槐县驶去,侯府的马车减震性能极佳,行驶起来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车厢内,谢文很快就与沈砚探讨起了《浮世录》的相关问题,从史料取舍的标准到不同叙事视角的运用,问得十分深入。

    沈砚也颇有耐心,一一解答,言谈间不乏精辟见解,听得谢文眼中异彩连连,连连点头。

    沈砚耐心解答着谢文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心中却愈发惊异。

    谢文提出的问题,绝非一个寻常乡村孩童所能想到。

    他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敲打在关键之处,而更令沈砚惊讶的是谢文的领悟力。

    往往他只需稍加点拨,甚至话未说完,谢文眼中便已露出了然之色,并能立刻举一反三,提出更深层次的见解或疑问。

    沈砚心中波澜骤起,这已非早慧可以形容,简直是天纵奇才,文曲星下凡!

    他不由再次感叹,这谢家,果真卧虎藏龙,非同一般。不禁想起之前谢文说过以后要在大宁朝开设免费书斋,让寒门学子皆有书可读。

    如今看来,假以时日,他或许真能成为搅动天下文教风云的人物。

    谈话间,沈砚忽然心中一动,问道:“谢文小友才思敏捷,见识不凡,终日居于乡野,恐埋没了天赋。可曾想过入学读书?云槐县内有四大学院,虽比不得京城国子监,但在周边府县也极负盛名,培养出不少举人进士。”

    谢文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向往,看向旁边的谢广福。

    谢广福神情有些复杂,既有骄傲,也有对现实的考量,他们才到这个世界五个月,来到京畿道三个月,不是不想着给谢文去学院念书,只是一直忙着村里的事情,想着谢文先自学着,等一切安顿下来了,就考虑去学院念书这件事,毕竟谢文年纪还小,在家自学也能比别人进步快,如今被沈砚提起,自然是触动了某一根望子成龙的神经线了。

    沈砚见状,便笑着介绍起来:“我同你们聊聊云槐县的这四大学院吧,四大学院风格各异。‘青松书院’学风最严,重经义策论,以出仕率为荣。‘白鹭书院’风景最佳,偏重诗词歌赋,才子辈出。‘瀚文书院’藏书最丰,兼容并包,鼓励学子自由探讨。至于‘崇实书院’……”

    沈砚说到这里,语气多了几分认真,“则最重实务,‘通经致用’为其宗旨,讲究学问要能解决实际問題。四大学院彼此之间攀比斗文乃是常事,每月皆有文会,辩论切磋,甚是热闹。”

    他看向谢文,目光中带着赏识与建议:“以你之才情与心性,我倒是觉得崇实书院更为适合。不瞒诸位,沈某的启蒙恩师,如今正在崇实书院担任山长。若你们有意,沈某可修书一封,推荐小友前往求学。恩师惜才,必不会埋没。”

    这无疑是天大的机会!谢广福顿时激动起来,连忙道:“这……这如何使得!太麻烦沈大人了!”

    谢文也站起身,对着沈砚郑重行了一礼:“多谢大人厚爱!只是,这事需要与家人商议,还需……还需家中安定下来再求推荐书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