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渴望求学,每日在桃源村自学,总觉得进步有限,但也知道如今村中事务繁多,家里还要开店,青砖房也还没做起来,而他的这具身体太小,独自出门求学总是有些麻烦。
沈砚理解地点点头:“无妨,此事不急。你们且先安顿铺面,处理村中事务。何时想清楚了,让展风给我带个话便可。崇实书院的大门,随时为有志学子敞开。”
车厢内的对话还在继续,谢广福在一旁听得似懂非懂,但看到沈砚对自己谢文毫不掩饰的欣赏与重视,脸上早已笑开了花,与有荣焉。
这趟前往云槐县的路途,因这段意外的车厢对谈,变得意义非凡起来。
沈砚心中对谢家的评估,又悄然提升了一个层级,而谢文这个名字,再次让他印象深刻。
而前面谢家的马车里,谢秋芝正挽着李月兰的胳膊,小声嘀咕着:“娘,还是咱们自家车好,自在!侯府的马车看着就闷得慌……”
李月兰好笑地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呀,人家沈大人也是好意。”
“知道是好意,但就是不自在嘛……”谢秋芝吐了吐舌头,掀开车帘一角,好奇地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里对即将看到的铺面充满了期待。
到了云槐县那处铺面,两辆马车先后停下。
沈砚率先下车,等谢家人都到齐后,才拿出钥匙打开大门,然后侧身让开,请谢家人先进。
“诸位请看,便是此处。”
众人进去一看,那铺面果然如沈砚所说,甚至比描述的还要好!
位置在县城次主街的拐角,人流熙攘。五开间的门脸十分气派,两层走马楼结实宽敞,后院极大,水井、灶台、马厩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现成的小地窖。
李月兰简直喜出望外,拉着谢秋芝兴奋地低声规划:
“芝芝你看!这前厅多敞亮!正好可以零售珠宝首饰、那些竹编小件、还有咱们的木炭样品、青砖样品!后院西边那排屋子做仓库,整垛的青砖、成筐的木炭都可以批发!出门就是停车场,牛车马车进出装货方便极了!二楼可以隔出雅间,给贵客看货订货……这简直太完美了!”
谢广福和谢锋、谢文也是越看越满意,不住地点头。
沈砚并未过多插话,只是安静地跟在后面,任由谢家人自行查看讨论。
偶尔谢广福或李月兰问及房屋结构或以往用途时,他才言简意赅地解答几句。
他的目光时常不经意地掠过谢秋芝,见她双眼发亮、雀跃地拉着李月兰指指点点的模样,唇角便会牵起一丝几不可察的柔和弧度,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欣赏。
谢家当下唯一的问题就是银子,他们身上所有的银子,凑起来大约有一千五百两,买断是远远不够的。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谢广福当场就对沈砚表示:
“沈大人,这铺面我们极为满意!只是……买断力有未逮,我们选择租赁,您看……”
沈砚似乎早已料到,并无丝毫意外,颔首道:“理应量力而行。展风。”
展风立刻上前,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备好的契约:“谢先生,租赁契约在此,条款就如昨晚所言,年租一百八十两,押一付一,共三百六十两。租期三年,三年后优先续租,五年内租金不变。请您过目。”
谢广福仔细看了契约,条款清晰公正,并无任何陷阱,当即痛快地按了手印,并将三百六十两银票交给了展风。
展风收好契约和银票,将一串沉甸甸的铜钥匙交给谢广福:“谢先生,从现在起,这铺子就归您使用了。预祝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拿着钥匙,站在属于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铺面里,谢家五人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谢广福摩拳擦掌:“好了!赶紧回去叫谢大虎拉木炭!咱们的‘四海千珍坊’,得赶紧开张挣钱了!”
沈砚此时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与谢家几人道别:“铺面之事既已落定,沈某便就此别过。预祝四海千珍坊生意兴隆,也盼谢文小友早日觅得心仪的学院。”
“多谢大人/沈大人!”谢家五人齐声道谢,目送着沈砚和展风的马车远去。
事情办妥,租契在手,谢家五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心情轻松愉快地踏上了归程。
回到桃源村竹楼时,天色已晚,但一家人毫无睡意,围坐在一起,依旧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事情。
谢文还在回味与沈砚的对话,他忽然道:“爹,娘,我们那新铺子,真的叫‘四海千珍坊’?不改了吗?”
“这个名字多好,寓意五湖四海之奇珍异宝,皆能汇聚于吾家小店之中。我觉得没必要改。”谢秋芝补了一句。
谢广福琢磨了一下谢秋芝的话,一拍大腿,“芝芝说得对!这个名大气!又有气魄!就叫这个了!”
名字确定不改之后,接下来就是人手,开店初期,肯定要装修店铺,也没办法请专业的掌柜。
谢广福想了想,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把木炭卖出去,换回现钱,掌柜的人选可以慢慢物色,但这第一炮必须打响。我看,就让大虎先牵头,负责带人运炭、卖炭。那孩子稳重可靠,力气大,人也活络,压得住场子。之前还在村里卖粗盐,虽然只挣了两百多文,但是也算是有点经验吧,而且这段时间大家中午吃的粮食,村里建设用的材料也都是他带人出去买回来的,就他了。”
李月兰也表示同意:“大虎确实不错。明天就跟里正叔说一声,让大虎挑几个得力稳重的汉子,先把这事儿操持起来。”
第二天,谢广福去找了谢里正,说了自家租赁铺面以及让谢大虎牵头卖炭的事。
谢里正一听铺面是谢广福盘下来的,非要说木炭进了铺面就得给租金,叫谢广福一定要做一个收租的章程出来,谢广福也没推迟就应下来了,收租金是长久之计,未来桃源村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经过他们的店铺转卖,大家还是算清楚更稳妥。
问题解决了,谢里正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刻把谢大虎叫了来。
谢大虎一听让自己负责这么重要的“卖炭项目”,既紧张又兴奋,胸膛拍得砰砰响:
“广福哥,爹,你们放心!我谢大虎保证把咱们的黑金炭卖得干干净净,一个铜板都不会少!”
“大虎,你带人先把牛车装好,准备过两天拉出去,这两天我还要安排人去店铺打扫打扫,新店铺还是要讲究一下的。”谢广福补充道。
谢大虎点头,当即点了村里另外几个同样高大结实、脑子也灵活的汉子做帮手。
一行人兴冲冲地赶着牛车来到窑区木炭仓库打算先装车,看着那堆成小山的优质木炭,干劲十足。
“装车!!”
谢大虎指挥着,汉子们将一筐筐沉甸甸的木炭搬上牛车,三辆牛车,每辆车都装得满满当当,足足装了八百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