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248章 摆烂式镇压法

248章 摆烂式镇压法

    当然,对于让娜公主来说,这些城市就算耍点什么花招,也不会太出乎意外。毕竟她是巴黎长大的,这边这些城市的小心思,都是她从小就看腻的了……

    瓦卢瓦王朝立国的这近百年来,巴黎的叛乱就没有停歇过。王室和巴黎人几乎是在互相教育对方、互相帮对方学习进步一样,不断给对方磨练手段。这么折腾下来,她再去看其他城市,都有点瞧不上这帮人的闹事水平了。

    不过现在,巴黎人的水平其实也下降了一些。大概是国王发疯,导致他们失去了压力吧。

    实际上,最严重的一次城市叛乱,并不是最近,而是在她爷爷查理五世刚刚接管国家的时候。

    那会儿,巴黎的暴乱,甚至逼迫查理签署了类似《大宪章》的法令,使得法国险些和英格兰的“无地王”时期那样,沦为贵族寡头统治的国家。相比起来,哪怕近些年的贵族仇杀,甚至勃艮第公爵和英格兰人联手煽动的那次驱逐国王的叛乱,都没有那么严重了。

    当时,法国军队在普瓦捷大败,国王约翰也被英国人抓走了。还是太子的查理逃回了巴黎,承担起了摄政的职责。

    然而,这个摄政职位,其实是个苦差事。因为说得好听点,是提前接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说得难听点,就是给大家擦屁股的……

    由于克雷西和普瓦捷的两次大败,王室威信已经跌到了最低点。查理这时候只有17岁,没有战功也没有政绩,因此大家都不把他当回事。

    之前,在约翰的一番操作下,王室财政已经严重入不敷出了。为了维持和英格兰的长期战争,国王要求三级会议加税,但战争一直败多胜少,三级会议十分不满,根本不同意。没办法,国王就用出老手段:通过控制几个主要铸币厂,他开始故意降低货币中的贵金属含量,通过货币贬值来搜刮钱财。但这样一来,就等于让有产民众的财富缩水,自然怨气非常大。

    而查理又过于正经,真想把亲爹赎出来,这样就需要筹集巨额资金。另外,因为之前的惨败,法国王室军队已经全然崩溃,造成了比单纯战败更严重的问题。

    这种情况,让娜公主觉得似曾相识。不过,当时法国的状况,比现在吴藩还糟糕。

    明军被几次击溃之后,都还有人重新找回来,朱允炆也非常能跑,一直在活跃,不断重新集结兵力。这个组织水平,在让娜公主看来,已经是“超标”级别的了,实际说来,也是她屡屡受挫,也一直不舍得离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法国当时,可没有这么好的处境。

    战败之后,封臣们就被打散了。军中的佣兵更是散落各地,纷纷落草为寇,开始四处劫掠。因此,也需要大量钱财,才能进行诏安或者镇压。而三级会议,是无论如何也不乐意给更多钱了。

    为了破局,查理只能先去主动讨好议会,宣布结束货币贬值,恢复之前的含金量。不过,这个举动,虽然让教会和贵族很满意,但却让第三阶级更加不满了。

    原来,巴黎城里绝大部分市民,虽然整天牛皮哄哄,觉得自己是巴黎人,因此比外面都高人一等,但他们的忧虑感其实也很重——由于长期作为法国无可争议的中心,巴黎的地价和房屋价格,被炒得太贵了,以至于大批市民其实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房产。他们是通过租赁,才能在巴黎定居,维持自己“体面”生活的。

    现在国王决定恢复强势货币,增加钱币含金量,按年金收入的贵族和教会,自然高兴了。但巴黎市民的房租,都是每年按货币结算的,现在货币升值,物价下降,进行生产、提供物资的市民,薪资也下降了。然而房租还是之前的数字,这就等于提高了他们的房租。

    如果收入不再能维持租金,那么就等于迟早要沦为流浪汉,甚至更糟糕,可能要滚出巴黎,沦为悲惨的“外省人”了,这可就不止是钱的问题了。因此,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市民,是肯定不能坦然接受的。

    而这个情况,被巴黎市长艾迪安·马塞尔注意到,并且决定加以利用。马塞尔的家族,自己也是个“皇商”,依靠国王授予的特权,垄断了塞纳河的水运贸易,属于名副其实的“槽工”头头,也因此在城市议会里,获得了超然的地位,掌控了巴黎的权力。

    而这次,他果断背刺恩公,借助汹涌的民意恐吓查理,要求把国王的私库,也交给议会控制,确保所有财政系统都处于三级会议的管辖下。避免国王又和之前一样,各种找借口,绕开规则管辖,去捞“私房钱”。

    这实际上,已经是要建立一个受监督的君主制了。但当时查理过于弱势,不同意也不行。因此,便签署了文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马塞尔等大商人,借此纷纷进入宫廷,开始接管财政方面的事务。

    然而很快,议会也面临了尴尬的状况。

    摄政查理向他们妥协,主要是因为国王宫廷实在收不上来税了,因此指望有钱人组成的三级会议出点钱,帮自己维持财政。但马塞尔等人执掌权力之后,发现还是没人乐意掏钱。

    巴黎的大商人,都一毛不拔,就算当了官,也不乐意给国家多贡献一点收入;至于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地方秩序已经趋于崩溃了,大家连国王的面子都不给,更别提这个什么议会了。结果,国王收不上来的钱,议会一样收不上来……

    在这个尴尬的时刻,远在英国“留学”的老国王约翰,也表达了不满。他认为,这个法令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作为王子的查理没有资格签署,因此远程发布命令,宣布这个法令是无效的,自己不会承认。巴黎人大为紧张,于是招来了一个王位觊觎者——纳瓦拉的国王查理,准备直接踢开瓦卢瓦家族,把法国奉献给一个更好的合作者。

    这个做法,让约翰极为不满。纳瓦拉的查理是他的老对手,对方什么德行,他可太了解了。本着“凭什么只有你能卖国”的想法,约翰直接和英格兰人签署条约,一口气割让出了王国三分之一的领地。英格兰人十分满意,马上着手准备把他送回去。

    这个消息又同样反过来激怒了巴黎人,于是矛盾就在不断的相互刺激中升级了。见民心可用,马塞尔便公开发起了革命。

    他带着数千名市民,冲入王宫,当着查理的面杀死了几个亲信大贵族,逼他重新签字认可之前的法令。为了表明态度,还让查理带上了红蓝色的帽子——这也是巴黎人造反的传统,因为红蓝是巴黎的颜色,这个标志就表示对革命的支持。

    为了对抗约翰,马塞尔还率众推举王太子即位,成为正式国王。这样,他们手里的国王,就能和英国人那边的国王对抗了。各方还重新瓜分了权力:在马塞尔的要求下,查理签字许诺之前的暴动无罪,国家的财政权归巴黎,军事指挥权则归纳瓦拉的查理。

    不过,虽然王太子一直表现得很软糯,但这么大的事情,同样需要三级会议也通过才行。而在之前的屡次暴动中,巴黎市民已经把贵族和教会都给得罪了,他们那边恐怕是不会答应的。

    马塞尔市长于是向贵族们提出邀请,希望他们进城谈判。但贵族对此嗤之以鼻,觉得巴黎人是把他们当农民哄,怎么可能信他们的。由于贵族们坚决不进城,还在调集兵力,准备给巴黎施压,市长只能自己让步,派了一些亲信,挟持查理,出城去进行谈判。

    然而,马塞尔市长的亲信战斗力太差,刚出城就被贵族们缴了械,作为人质的王太子也被贵族抢走了。之后,王太子查理就恢复了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置国家大事了。

    虽然一直在城里受气,但当时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查理其实很聪明,而且非常沉得住气,能够把控好节奏,有条不紊地对付敌人。

    而这次,他对付巴黎人的办法是——什么都不做。

    查理重新召开了三级会议,开始进行改革,抓捕贪腐的官吏,推行新的税制,给大家减轻负担。大家普遍欢迎这些政策,巴黎之外的其他城市,也都来投奔他,表示自己也是第三阶级,又不是说没有巴黎,这个会就不能开了。

    于是,查理在贡比涅建立了行营和新的议会,然后就开始闷头搞内政,对巴黎也只是派兵威慑,不去管他们了。

    而这时,法国北部,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

    农民平时就遭受贵族和税吏的压迫,被王国各种搜刮;而比王国的不公正秩序和严厉搜刮,要更恐怖的,是搜刮的秩序都崩溃了。贵族们战败之后,英格兰人、土匪、败兵,都跑到乡村大肆抢劫。而贵族们也没有减轻赋税,在他们还能控制的地方,反而变本加厉地征收财富,抓人当兵。

    于是,一些愤怒的农民,杀死了前来抓壮丁的军官,推举一名退役佣兵为首领,开始造反。在当时的法国,人们对农民的蔑称叫“扎克雷”,大致就是乡下人、乡巴佬的意思。农民的造反,都被称为“扎克雷运动”。而这次,是规模最大、烈度最高的一回,因此有了“La Grand Jacquerie”的专有名词——意译一下,大概就是“超级乡毋宁”……

    由于这次矛盾激烈,农民们十分激动,直接打出来“杀光所有贵族”的口号——虽然这个一看就是气头上的过激口号,看起来就很不利于团结更多人,水平跟吴王的诏书差不多。但对于欧洲农民来说,有个统一口号,已经是巨大进步了。

    不过,最害怕“超级乡毋宁”的,反而不是王太子,而是巴黎市民。

    对于诏安和镇压,贵族们都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这个鬼样子,也不差多打一伙人了。但巴黎的大商人,非常依赖和低地国家的贸易。比如当时最强大的行会之一呢绒行会,就是靠和低地的毛纺织业进行贸易来维持的;而马塞尔市长本人,更是直接靠河运称霸城市。农民的暴动截断了商路,导致市民极为不满,自然非常仇视这些“扎克雷”。

    不过马塞尔还是没有直接和对方翻脸,而是机智地表示,我们都在反对国王和贵族,应该联合起来。农民军信以为真,便听从他的建议,在塞纳河两岸出兵,扫清了当地的盗匪和佣兵,打通了河运商路。

    然而,等商路恢复,马塞尔便立刻翻脸。他和纳瓦拉的查理合伙,发誓会遵守盟约,借此哄骗农民来谈判。等农民首领真来了,就突然发动袭击,用酷刑处死了对方,然后指挥佣兵,开始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屠杀,把暴动镇压了下去。

    事成之后,巴黎人非常满意,给纳瓦拉的查理上尊号,称为“Capitaine Universel”——意译过来大概就是“宇宙大将军”的意思。

    不过,这次行动,也让巴黎方面彻底失去了信用。因为屠杀过于血腥和背信弃义,连纳瓦拉军队里的一些贵族和骑士,都受不住,纷纷逃离,跑去投奔王太子。

    实力受损之后,马塞尔等人没办法,又重新物色打手,最后找来了英格兰人入驻。然而英格兰军队十分残暴,毫无约束,经常和市民冲突。最后事情闹大,英格兰人一口气屠杀了几百名市民。这下,连中下层市民,也开始反感市长和议会了。

    而这个时候,马塞尔犯下了人生中最后一个错误:面对日益不友善的氛围,他开始疑神疑鬼,觉得所有人都在准备害自己,为此,他开始暗中给所有反对自己的人做标记、拉名单。

    然而,这件事,却泄露了出去。全城的人都知道他在拉清单,可能是要让英格兰人帮忙进行清洗。而更糟糕的是,清单内容却没有完全泄露,导致没人知道自己在不在上面。

    于是,其他大商人联合起来,向马塞尔承诺,给他安排了一个和下层市民面对面谈判的机会。但马塞尔到场之后,他们立刻率领市民,直接打死了马塞尔,然后给王太子送信,表示投降。

    就这样,查理王太子在城外开会、种田,蹲了小半年,巴黎就突然投降了。

    这种摆烂式镇压法,之前和之后,都闻所未闻。但想一想,还是挺有道理的。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需要统治者强大的意志力和判断力才行——起码西吉斯蒙德等人,是没有这个素质了。

    而让娜公主,从小就听这种故事长大,所以,她对于这些城市的态度,就算没到恶感的程度,也总是带点揶揄和轻视。

    尤其是,吴藩这边,算是她第一次见过的以农民为基础的政权,甚至有点让人大开眼界。吴藩的现状向她证明,农民不是没有能量,而是之前的组织太糟糕。同样,凭借农民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城市那边,就更加无所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