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法兰西之父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预备霸总的机会

第一百四十四章 预备霸总的机会

    果然,捐官这个口风刚一出来,挤满整层的华人代表群体气氛就是一变,这个变化当然是是科曼想要的,乐于见到的。

    有钱没有权一直是华人的短板,现在这个短板似乎有了消失的可能性,这怎么会不让在场的华人激动?他们盼着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曼才是真正执行中法协定的人,给了炮党外交官一个真正可以兑现条约的人。

    就连几个华人领袖的家族,比如郭家、李家和鲍家也跃跃欲试,这些家族一般都是开办碾米厂,收购稻谷加工白米,销售到东南亚及港澳。

    因为此时的西贡是世界三大稻米交易中心之一,很多华人富豪都是以这个起家。

    在最鼎盛时期,华人的米商几乎控制了印支稻米出口的半壁江山。稻米是印支最大的出口商品,等于他们掌握了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为了运输大米,他们拥有自己的船队,垄断了通往香江、广州等南方的航线。

    在西贡堤岸核心区拥有大量土地和建筑,并从事借贷业务,是实际上的银行家。一些华商则不在稻米上经营,而是则控制了煤炭、水泥、香料等行业的贸易。

    根据总督府的估算,年入上百万皮阿斯特收入的华人家族至少有十个,皮阿斯特是法属印支的货币单位,和法郎的汇率是一比十,皮阿斯特是一,法郎是十,官方汇率则不到一比三。

    科曼不太理解金融业,但像是法国这样宗主国货币是弱势,殖民地货币反而处在强势地位的情况,好像并不多见,准确的说英国殖民地肯定没有这种情况,不管怎么说,兑换成法郎的话,很多家族一年的收入超过千万法郎。

    这不代表他们就有这么多的现金,不少家族在西贡核心区拥有大量土地和建筑,比如鲍家就家族在西贡市中心拥有大量地产。

    现在有一个法属印支林业管理局的单位,就在他们面前,只要付出一些代价,这个部门就会归他们所有,而且科曼还表示,这个部门直接和法军对接,这样的话堤岸的华人家族很多以后就是法军的人,不用忍受哪些黑警的赖皮糖操作。

    科曼也是很有诚意的,想干一番事业离不开华人的支持,眼前这位前全是堤岸华人的领军人物,也只有获得五帮会馆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以后科曼的计划打好基础。

    科曼心里并不觉得不公平,他可是给了华人一个部门,通过这个部门华人可以得到一个官方组织,有了这个官方组织就可以公开的团结起来一股势力,这是钱可以买来的么?

    他对这些华人家族的领袖说是再造之恩都不过分,才要一点钱,简直是太仁慈了。

    现在华人拥有的一切,很大程度上与法国人采取的经济保护国和垄断法属印支自然资源开采的政策有关。在越盟,在大多越南人心目中,华人窃取了他们的经济利益,越南人要警惕法国,但更要防备东方大国。

    不管这是不是屁股问题,这都是一个实际问题,只不过越盟现在不敢公开说出来,黎笋以后的操作才是越南人心中真实的想法。

    至于谁会是这个法属印支林业管理局的一号人物,科曼秉承着价高者得的理念给出了答复,并且可以用稻米折算。

    科曼记得在一九四六年,因为世界大战对欧洲生产力的破坏,西欧尤其是德国、荷兰是出现了饥荒。

    在这个时候就不要管口味是否适合了,平时吃面包可以,但在这个时候法国人还是要共克时艰,不要给政府找麻烦。

    “我总是这么为别人着想。”科曼都觉得自己有些过于伟大,名字都应该和李承晚、吴庭艳、阿基诺、马科斯在一起,成为人类之光。

    跃跃欲试的华商门都表示要大展拳脚,很快会给科曼一个答复,科曼到时没有马上走,他还没有吃饭,同时准备和霸总后补顾青老板好好聊聊。

    “顾先生有没有想要更好的发展?”科曼熟练的使用筷子,对面前的广式烤鸭发起了有力进攻,心不在焉的说道,“饭店这种服务业就满足了?”

    “长官,我虽然经营着这里最大的饭店,但是还没有这个资格参加刚刚的募捐。”顾青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和郭家、李家、鲍家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我其实还有一件事,专门留给你做。”科曼其实不太习惯广府菜太淡了,但仍然从中找到了一丝怀念的味道,心情不错便准备给顾青一个机会,“听说过瓷器之都么?”

    “景德镇?”顾青也不是完全的泥腿子,对景德镇的大名还是略有所闻,他只是不知道科曼为什么也知道。

    “你虽然不是巨富,和郭家、李家有差距。但是拉起来一个队伍回到国内,帮我完成几件事应该不难。”

    科曼直勾勾的看着顾青的眼睛道,“我对你们国家两件事感兴趣,一个是瓷器,一个是苏绣,我要你带出来一批手艺人,如果成功的话产生的费用成本不用你出。我还会给你一个合适的位置,结束现在受制于人的环境,你觉得怎么样?当然我不会勉强你,如果你接不住这个机会,我会找别人。”

    科曼还是好说好商量的,一点也没有逼迫的意思,在这里吃了两顿饭,饭店老板的态度令他满意。

    在当前这个时间,虽然常公作为战胜国领导人拿回了不少权益,但对国家的控制力也就比从前的大号两江总督强一些。

    现在大规模战争还没有开始,想要带出来一批人也没有这么困难。

    这本来也是科曼来到远东的目的之一,这种手工艺品十分适合法国,如果留在当前的东方大国,很长时间之内都排不上用场。

    常公治下就不说了,就算是解放之后也没什么存在土壤,至少要等到三十多年之后的开放,才会重新焕发生机。

    但如果在比较擅长高溢价的法国,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批手工业者有了过好日子的机会,也会给法国手工业带来更多的光彩,智商税的根基更加稳固,东方大国并没有损失什么,单纯就是法国赚了。

    一飞冲天的机会就在顾青面前,好一会儿,他心中有了决定,抬头就看到科曼的视线从没在自己身上离开过,沉吟半晌询问,“长官,你希望有多少手艺人出现在这里?”

    直到现在顾青仍然认为,科曼是想要把国内的手艺人移民到堤岸,想要在这里发展出来一个新的产业,为法国服务。

    “越多越好。”科曼还真就没想这么多,他要知道顾青的想法都会忍不住笑出来,法属印支迟早会独立,移民到这里的话等到黎笋再把人赶走?

    当然是移民到法国了,手工业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产业,但就有这么一个例外,法国就是那个例外。

    “长官,是不是对他们太宽容了?”酒足饭饱之后,勒菲弗尔跟着科曼出来道,“作为军人不是应该采取强硬立场。”

    “说的好,你现在把河内给我收回来。”科曼想都不想的回答道,把这个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助手。

    “长官,我……”勒菲弗尔此时的脸色一点都不比奔波霸好看,北方的常公下辖驻军部队,虽然没有齐天大圣难搞定,但对他来说难度都一样。

    “强硬不是喊口号,我们要从实用主义角度考虑问题。”科曼说到这话锋一转道,“其实华人很好搞定的,也容易被同化。”

    科曼还是不习惯这里只有旱季、雨季,没春夏秋冬之分的气候,但是为了拾遗补缺还是要在这里呆一段时间。

    堤岸五十万华人劳动力,立刻就被五大宗族帮派集合起来,在普通人付出劳动力的同时,顶层的华人富豪也正在用自己多年的积累来兑换一个突破天花板的机会,不只是要一个部长级官员,而是整个部门各级官员。

    由此可见科曼是多么有诚意,他设立的部门是真实存在的,各级官员的位置也真实存在,准备好用来兑换堤岸华人富豪的多年积累。更别提还可以用稻米来抵消。

    一九四六年欧洲饥荒并非局限于某一国家,而是一场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大规模粮食短缺危机。

    除了东欧之外,荷兰、希腊意大利的受灾也极为严重,现在刚刚年初,科曼还有大半年的时间来准备应对饥荒。其中荷兰在去年就已经出现在了饥荒,在今年会更加严重。

    说到荷兰,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和法属印支殖民地的距离很近,但荷兰几乎无法从后来的印尼身上找到解决饥荒的问题,因为爪哇岛的人口太多了。而且目前还处在不稳定当中。

    第一个给科曼消息的并不是凑钱的各个家族,而是科曼看好的预备霸总顾青,他找到了一批江南的移民,准备完成科曼给的任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