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163一箭双雕

163一箭双雕

    是战是降,终究要拿个主意,赫连定好不容易当上了天王,自然不愿意屈居人下,对着拓跋嗣俯首听命。

    毕竟,赫连氏与拓跋氏可是有着血海深仇。

    包括赫连定的祖父刘卫辰在内,宗族五千人被拓跋珪杀害。

    当年赫连勃勃反秦,也正是以后秦与北魏议和为借口。

    但是,骄傲与野心必须屈从于现实,如果拓跋嗣表现出不计伤亡,不破高平川誓不罢休的决心,赫连定迫于无奈之下,自然会率众出降。

    就算他负隅顽抗,也会有想要活命的部众将赫连定绑了,向北魏请降。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暂时静观其变吧,如果守不住高平川,我自会为部众谋条生路。”赫连定叹气道。

    这是窦明第二次出使胡夏,上次来时,胡夏天王还是赫连璝,国都还是统万城,没想到这次再来,却已物是人非。

    窦明一到高平川,便立即得到了赫连定的接见。

    “贵使前来不知所为何事?”赫连定对窦明的态度颇为友善。

    当初就是窦明劝说赫连璝将妇孺、牲畜南迁至高平川,而晋人也果真没有打妇孺、牲畜的主意。

    凡事论迹不论心,至少胡夏在统万城溃败的时候,驻扎在安定郡的晋军并没有北上高平川,趁火打劫。

    当然,这也是因为安定太守王康的职级太低,没有办法在这种大事上自作主张。

    可以说,如果不是窦明的提醒,胡夏丢了大量的妇孺、牲畜的话,只怕赫连定也没有了复兴胡夏的心气。

    窦明先行一礼,而后道:“回禀天王,世子已知夏国如今的窘境,将于洛阳班师,驰援高平川。”

    刘义真其实已经从长安出兵,不过,既然是要坐山观虎斗,当然不能如实把晋军的行程告诉给赫连定,只要让赫连定知道会有一支援军,从而燃起抵抗拓跋嗣的斗志。

    赫连定先是激动,继而怀疑。

    但他怀疑的并非刘义真已经回到了长安,而是对方能否驰援高平川。

    “宋世子这么快就平定了洛阳匪患?”赫连定问道。

    也难怪他会如此作想,事实上,刘义真从抵达洛阳,到生擒奚斤,继而招降流民军,拢共也就几天时间。

    赫连定很难相信刘义真能在短短几天内,就办到这些事情。

    “世子与魏人战于河阳,生擒魏军主将奚斤,各路叛贼皆已束手就擒。”窦明面带得色,仿佛是他自己打的胜仗。

    “当真?”

    “千真万确。”

    赫连定闻言狂喜。

    晋军将要支援高平川的消息如果扩散出去,被激励的又何止赫连定一人。

    胡夏残部的士气都将被提振,毕竟,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没有人愿意献出自己的财产,向魏军投降,做那砧板上的鱼肉。

    “真不愧是宋世子啊!”赫连定由衷感慨,但他又有些心虚:“宋世子可知赫连璝的事情?”

    刘义真与赫连璝是结义兄弟,传闻二人感情深厚,食则同席,寝则同榻,如今赫连定杀了赫连璝,夺了他的天王之位,赫连定当然在意刘义真对此事的看法。

    “世子已然知晓此事,为之痛断肝肠,虽然不忿天王行事,但木已成舟,世子不能容忍拓跋嗣吞并夏国,愿与天王尽弃前嫌。”

    “好!果真如此的话,待击退了魏人,寡人愿意对天盟誓,永为刘氏藩篱!”赫连定信誓旦旦。

    这不是投降,是带有独立性的称臣。

    然而,窦明却不信他,赫连定弑兄夺位,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所谓的‘永为藩篱’,听听就好,等哪天胡夏恢复了元气,没准就会反咬恩人一口。

    但窦明清楚自己的使命,就是要让赫连定坚信,刘义真一定会救援他,只不过需要他自己先撑住一段时间。

    “能得天王此诺,世子必当欣慰。”窦明笑道。

    当天,赫连定就将刘义真已经平定洛阳,即将回援高平川的消息放了出去。

    一时间,夏人无不为之振奋。

    他们和刘义真在战场上交过手,正因为被刘义真狠狠打趴过,所以知道对方的厉害。

    如今得了这么一位强援,自然有信心坚守下去。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赫连定没有隐瞒刘义真将要驰援高平川一事,固然提振了士气,但同时也会走漏消息。

    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刘义真刚穿越时,局势艰难,麾下的雍州别驾韦华尚且暗通胡夏,如今魏军进逼高平川,赫连定的处境尚且不如当时的刘义真,怎么可能没有人勾结北魏。

    很快,拓跋嗣便知晓了河洛战役的结果。

    皇帐内,他面色凝重道:“诸位,高平川送来的情报,我军在南线败了,刘义真不久将要回师关中。”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陛下,能否确认消息的真假?”

    “暂时无法确认,但是,据称此前有晋使前往高平川拜会了赫连定,赫连定接见过晋使后,神采奕奕,想来,确实是听说了好消息,才有此态。”

    事实上,拓跋嗣并不意外刘义真能赢,他意外的是刘义真能够赢得这么快。

    奚斤到底干什么吃的。

    一念及此,拓跋嗣的心头有些恼火。

    “陛下,山阳公等人如今何在?”

    “皆已被擒。”

    这一点同样让拓跋嗣犯难,奚斤是天部大人,群臣之首,他被晋人活捉了,肯定要想方设法赎回来,还包括了长孙道生、于粟磾,一个是他的心腹,一个是他的爱将。

    到时候,刘义真指不定要提出怎样苛刻的要求。

    拓跋嗣说罢,摆摆手,现在不是考虑奚斤等人的时候,他对众人道:“一旦刘义真回师,恐难克高平川,因此,这一战必须速战速决,不可拖延。”

    “陛下英明。”众人深以为然。

    只要他们动作足够快,赶在刘义真驰援高平川之前消灭胡夏残部,那么南线的失败影响不了大局。

    然而,这也正是刘义真、谢晦希望看到的。

    想要坐山观虎斗,前提是两只老虎必须斗起来。

    所以,在提振胡夏士气的同时,也要给予魏军紧迫感。

    谢晦提议让刘义真向赫连定派遣使者,正是一箭双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