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川为河流名,又名苦水,是黄河在朔方最大、最长的一条支流,其流域富饶,牧草丰美,西晋泰始年间(265—274),鲜卑鹿结部的七万余落就曾迁居于此。
落是草原上的计量单位,起初一落便是一个帐蓬,到了曹魏时期,鲜卑、乌桓开始出现几个帐篷一起放牧的现象,因此落的规模有所扩大,每个落包含若干个帐篷,形成小型的军事单元。
高平川曾栖息鹿结部的七万余落,可见当地的生态承载力是何等惊人。
胡夏虽然丢了国都,但并未如刘义真所预料的那般轻易灭亡,至少赫连定站了出来,弑君之后,赫连定取而代之,也不知道他做出了怎样的许诺,至少得到了破多兰部等高平川部落的支持,暂时稳住了局面。
赫连定即天王位后的首要任务,并非击退魏军,夺回统万城,他派遣使者向拓跋嗣请和,愿意放弃大部分的国土,只以高平川作为栖身之地,使者北上已有一段时日。
今日,终于返回,并且带回了拓跋嗣的答复:唯降而已。
不存在议和,只有投降。
拓跋嗣目前并不知道河洛战局的情况,如今刘义真东出,东晋干涉不了魏夏之战,眼看胡夏只剩一群残兵败将,他又怎可就此收手。
高平川的富饶,纵是坐拥河东、河北的拓跋嗣,也为之垂涎三尺。
“拓跋嗣想要赶尽杀绝,就不怕鱼死网破吗!”赫连定紧握双拳,他感受到了对方的轻视。
这分明是将自己视作砧板上的鱼肉。
“天王息怒。”北平公赫连韦伐出言劝说道。
他是赫连定的叔父,赫连定能够弑君,赫连韦伐出力不少。
赫连璝在接连遭遇惨败后,失去了亲族的支持和信任,没有人相信在赫连璝的带领下,胡夏能够复兴,因此,另选一位领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说到底,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赫连璝的威望不足。
然而,息怒容易,可拓跋嗣咄咄逼人,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才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夏军新败,军士没有斗志,赫连定问赫连韦伐:“北平公,事已至此,可该如何是好?”
赫连韦伐沉吟片刻后,说道:“臣有三策,上策是率领部众西迁,往陇右求活。”
赫连定闻言,沉默不语。
原时空的胡夏残余势力能够轻易攻灭西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此前攻占了关中,国力有了较大的增长,哪怕被北魏接连攻取朔方、关中,余众面对陇右三国,也能占据上风。
这一时空因为刘义真的异军突起,胡夏不止没有能够占领关中,增长国力,甚至连打了寡妇渡之战、泾水之战、统万城之战三场败仗。
同样是残兵败将,但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当胡夏余部进攻西秦时,已是公元431年,西秦如今的中兴之主乞伏炽磐于三年前,也就是公元428年病逝。
其子乞伏暮末继位后,西秦走向衰落,当时西秦连年遭受北凉沮渠蒙逊的进攻,故土全境甚至被吐谷浑国完全占据,同样是一支流亡的残兵败将。
当时乞伏暮末向北魏遣使称臣,北魏将当时仍被胡夏控制的平凉郡、安定郡封给乞伏暮末,所以穷途末路的乞伏暮末带领剩余的一万五千人东出,攻打胡夏,为赫连定擒杀,西秦这才灭亡。
而非赫连定带着残兵败将西迁,攻灭西秦。
现在的西秦,可不是后来的流亡势力,在乞伏炽磐的治下,其国力蒸蒸日上,纵使胡夏鼎盛时期,也不敢小觑。
赫连韦伐说是求活,并非是让赫连定投奔乞伏炽磐与沮渠蒙逊。
真要愿意给人当狗,北魏、东晋都是更好的选择,何苦去投奔西秦、北凉这种小政权。
赫连韦伐之意,是让赫连定率部西进,攻占一片地盘,从此用心经营,待有朝一日全取陇右,便可打回朔方。
但西秦如今正是鼎盛时期,又有沮渠蒙逊在凉州虎视眈眈,赫连定认可西迁确实是上策,但没有胆量轻易答应。
赫连定摇了摇头:“说一说其余二策。”
赫连韦伐有些失望,在他看来,胡夏要想保持独立性,必须西迁,否则,如果留在高平川,处在北魏、东晋两方大势力的包夹之下,只能选择成为其中一方的附庸,根本没有左右逢源的可能。
“中策是向魏国称臣,下策是向大晋称臣。”赫连韦伐拱手道。
赫连定问出了心中的好奇:“大晋乃正朔,魏国只是番邦,为何降晋是下策,降魏却是中策。”
赫连韦伐解释道:“向大晋称臣,当魏人攻我时,晋人不一定能够救援。”
赫连定微微颔首,认同了赫连韦伐的判断。
晋夏乃是盟友,但这次魏军进攻朔方,晋军只在安定作壁上观。
当然,由于刘义真东出,关中的晋军无力救援胡夏,这也是客观事实。
“依北平公之意,寡人就只能向拓跋嗣摇尾乞降?”赫连定很不甘,事实上,投降北魏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以后北魏袭扰关中,定会驱使他作为马前卒,用来消耗东晋守军的箭矢。
未来拓跋焘南征时,就常常驱使仆从军强攻城池,哪怕伤亡惨重,他也毫不怜惜,反倒觉得这些仆从军死得多了,其实是一件好事。
破多兰部之所以愿意支持赫连定在高平川立足,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生活在高平川,位于进攻关中的第一线,一旦降魏,将来永无宁日。
赫连韦伐叹气道:“形势比人强,天王,如今的大夏,已非过往,天王如果不愿为晋、魏之臣,便只能率部西迁。”
实话往往最伤人,赫连定沉默良久,说道:“让寡人再考虑考虑。”
“天王,魏军步步紧逼,不日即将南下,迟则生变,还请天王早作决定。”赫连韦伐还是希望赫连定西迁。
在东晋与北魏之间不能左右逢源,是因为任何一方都有轻易吞下他们的能力,但如果到了陇右,面对实力不如东晋、北魏的西秦、北凉,转圜的余地就要大了许多。
当然,相比较投降东晋、北魏,西迁的风险也要高上几分,很有可能被乞伏炽磐与沮渠蒙逊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