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结束后,大臣们纷纷离开了皇宫,可关于十亿两白银和西洋集团的讨论却没有停止。
兵部尚书叶云走出宫门时,还在跟吏部尚书李信念叨:“你说这西洋集团的股份,会不会比京西煤矿的收益还高啊?
我看西洋那边资源丰富,要是开发好了,咱们肯定能赚大钱!”
李信也点头附和:“谁说不是呢!我回去就跟家里说,把闲钱都凑出来,等着买股份!”
不仅官场之上议论纷纷,民间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茶馆里,说书先生把十亿两白银的事编成了段子。
说得绘声绘色:“各位客官您猜怎么着?
蓝玉将军从西洋带回的银子,堆起来能比咱们这茶馆还高!
那可是十亿两啊!够咱们大明百姓吃好几十年的!”
底下的百姓听得连连惊叹,还有人问道:“那西洋集团是啥啊?听说能买股份赚钱,咱老百姓能买不?”
朝会的余温还未散去,皇城的红墙外,各式官轿正沿着长安街缓缓散去。
户部尚书杨思义坐在轿中,袍角残留的银末子随着轿子的晃动轻轻飘落。
他指尖摩挲着腰间的玉带,脑子里反复回响着朝堂上朱雄英公布十亿两白银时,群臣那副震惊到失态的模样。
张侍郎的笏板掉在地上的脆响,叶尚书那句“抵得上大明全年赋税”的喃喃自语。
还有自己当时挺得笔直的腰杆,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让他心里既激动又沉甸甸的。
轿子刚在杨府门前落地,杨思义不等仆从掀开轿帘,便自己伸手推开,大步流星地往里走。
门房老张连忙上前接过他的官帽,见老爷脸色凝重却难掩亢奋,便知定是朝堂上有了大事,不敢多问,只低着头紧随其后。
杨思义刚踏入二门,便对着回廊上的丫鬟喊道:“老陈呢?让他立刻来书房见我!”
他口中的老陈,是跟着他三十多年的管家,从他还是秀才时就伺候在侧,为人稳重,嘴严心细,是他最信任的人。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一个穿着藏青布袍、头发花白却梳得一丝不苟的老者便站在了书房门口。
老陈双手垂在身侧,微微躬身:“老爷,您找我?”
杨思义正站在书架前翻找着什么,闻言转过身,指了指桌前的椅子:“坐,有件要紧事要吩咐你。”
待老陈坐下,他才压低声音,将朝堂上朱雄英宣布成立西洋集团、售卖股份的事简要说了一遍。
末了加重语气:“那十亿两白银你是知道的,西洋那边的油水比京西煤矿还足。
京西煤矿的股份当初有多抢手,你也亲眼见了。
多少商户挤破头都没买到,后来股价翻了三倍,那些没买到的人悔得肠子都青了。”
老陈眼神一凛,瞬间明白了老爷的意思。
他跟着杨思义这些年,早已摸清了官场和商场的门道。
京西煤矿股份售卖时,他曾奉命去排队,亲眼目睹过那种人山人海、一股难求的场面。
急忙道:“老爷是想让我去盯着股份交易所的动静?”
“正是。”
杨思义走到桌边,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了“西洋集团”四个字。
同时吩咐道:“你现在就动身,去城南的股份交易所。
记住,别声张,找个不显眼的地方蹲着,但凡有一点关于股份售卖时间、定价、购买条件的消息,立刻回来报我。
还有,留意着其他府邸的人,看看谁也派了人去,但别跟人起冲突,咱们只看不说。”
他顿了顿,又从抽屉里拿出一锭五十两的银子,递给老陈:“拿着,路上买些吃的喝的,要是需要在那儿守夜,也别委屈了自己。
这事关系重大,比当年清点那批西洋财物还重要,千万不能出岔子。”
老陈双手接过银子,小心地揣进怀里,躬身应道:“老爷放心,奴才这就去,定不会误了您的事。”
说罢,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悄悄从后门离开了杨府,连门房老张都没察觉他的行踪。
与此同时,吏部尚书李信的府邸里,正上演着另一番急切的景象。
李信刚下轿,便对着迎上来的管家李福喊道:“福子!快,备马!不,不用备马,你现在就带着两个家丁,去城南的股份交易所!”
李福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手脚麻利,就是性子有些急躁。
他见老爷满头大汗,连官袍都没来得及脱,便知道是天大的急事,连忙应道:“爷,您这是要奴才去做啥?是买东西还是……”
“买什么东西!”
李信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语气急促道:“是西洋集团的股份!皇孙殿下今天在朝堂上说了,要跟京西煤矿一样售卖股份,那可是十亿两白银堆出来的买卖,比京西煤矿还赚钱!
你去了之后,就守在交易所门口,不管是官差出来传话,还是有其他府邸的人打听消息,你都得记下来。
一旦有售卖的消息,哪怕是半夜,你也得立刻跑回来告诉我,听见没有?”
李福眼睛一亮,他也听说过京西煤矿股份的事。
当初他远房表哥买了十股,一年就赚了两百两银子,让他羡慕了好久。
连忙保证道:“爷,您放心!奴才这就去,带上两个力气大的家丁,轮流盯着,保证不会错过任何消息!”
说完,转身就往院子里跑,还不忘回头喊:“爷,您等着,奴才肯定能先探到消息!”
李信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跺了跺脚:“这小子,别太张扬!”
可话刚说完,自己却忍不住笑了,他太清楚这笔股份的分量了。
有了这笔收益,不仅自家的产业能再扩一扩,就算日后朝堂上有什么变动,也多了一份底气。
兵部尚书叶云的府邸则显得沉稳许多。
叶云回到府中后,没有立刻找管家,而是先去了书房,跟自己的幕僚周先生商议。
周先生是个五十多岁的读书人,曾在江南做过知府,后来因不满官场生涯,辞官来投奔叶云。
周先生捧着一杯热茶,缓缓说道:“大人,皇孙殿下成立西洋集团,售卖股份,这步棋走得极高明啊。
既用民间的钱开发西洋,又能让官员和商户都绑在大明的船上,一举两得。”
叶云点了点头,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我担心的是,现在官员们都盯着这笔股份,要是动作慢了,怕是连汤都喝不上。
京西煤矿的时候,我就因为犹豫了两天,只买到了五股,后来看着股价涨,悔得不行。”
周先生问道:“大人想派管家去交易所盯着?”
“正是。”
叶云又道:“但不能太张扬,我手下的管家王忠,以前在锦衣卫待过,懂些拳脚,也会观察形势,让他去最合适。
他不会跟人起冲突,也能摸清其他官员的动静。”
两人正说着,门外传来了脚步声,王忠走了进来。
他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灰色短打,眼神锐利,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管家。
“大人,您找我?”
叶云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最后吩咐道:“你去交易所后,不用凑上前,就在对面的茶馆里坐着,点一壶茶,慢慢等。
看到有其他府邸的管家,就记下来他们的模样和随从人数,回来告诉我。
要是有消息,不用急着回来,先让人捎个信,免得来回跑耽误事。
还有,别让人看出你的身份,就装作是普通的商人。”
王忠躬身应道:“大人放心,小人明白。小人这就去准备,换上一身商人的衣服,带上些碎银子,这就出发。”
半个时辰内,京城各大官员的府邸里,几乎都有管家悄悄出门,朝着城南的股份交易所而去。
有的管家骑着快马,有的则步行,有的带着随从,有的则孤身一人,但他们的目的地,却出奇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