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的清晨,寒意刺骨,昨夜的辉煌与喧嚣仿佛被一层薄霜覆盖。
音乐厅的金色穹顶、金厅的璀璨灯火、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诺贝尔奖章带来的荣光,都被迅速收敛打包。
洛珞和刘艺菲在格兰德皇家酒店顶层套房用完最后的早餐,便准备启程了。
尽管他们两个是昨晚舞会上当之无愧的主角,洛珞更是被一众物理界的前辈大佬们围住交流了许久,不过酒还真没喝多少,起码对于洛珞的酒量来说,完全不是负担。
因此此刻还真算不上宿醉……只是依旧觉得要是有一碗白粥白粥就好了,不过这里没有他也可以很快喝到了。
“教授,专机一小时后起飞,直接回国。”
秦浩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这是昨晚就定下的行程——颁奖典礼圆满落幕,最高任务已完成,安全是此刻最优先的选项。
任何停留都可能滋生不必要的风险,西方的觊觎并未因那场震撼的“流星雨”或晚宴的和谐而真正消散,这一点,他和整个安保团队都心知肚明。
“明白。”
洛珞简短回应道。
他理解这份紧迫,无论是出于对他个人安全的万全考虑,还是避免节外生枝的外交策略,即刻返航都是最明智的选择。
刘艺菲默契地点点头,开始整理他们为数不多的随身物品。
在酒店大堂与瑞典方面的官员和皇家科学院代表进行了礼貌而迅速的告别后,洛珞一行人再次被严密的护卫阵型簇拥着,登上前往阿兰达机场的车队。
街道比来时冷清许多,昨日的红旗海洋和热烈欢呼已不见踪影,只有圣诞灯饰还在寒风中闪烁,映衬着车窗上洛珞沉静的侧脸。
抵达机场VIP区域,流程比来时更加高效迅捷。
专机——那架经过特殊改装、拥有全频段电磁屏蔽和强大生命维持系统的庞然大物——已静静等候在停机坪上。
就在登上舷梯前,洛珞习惯性地、带着一丝警觉地环顾四周。
负责近身安保的几名核心影卫还在,瑞典特勤局的人员也尽职地警戒着外围。
然而,一种微妙的变化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整个安保队伍的规模似乎比来时缩减了不少。
尤其是那个总是跟秦浩一起站在他身侧、眼神锐利如鹰、负责指挥影卫行动的总参情报部军官,此刻竟然不见踪影。
洛珞的脚步在舷梯上微微一顿。
他看向身旁的秦浩,后者正低声与一名瑞典特勤局的官员进行最后的交接。
洛珞待两人结束对话,才开口低声问道,目光扫过略显空旷的停机坪护卫区:
“今天的人手……似乎少了许多?尤其是负责影卫的那位……”
秦浩顺着他的目光也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一丝预料之中的了然,随即又恢复了惯有的沉稳。
他靠近洛珞,声音压得更低,确保只有最近处的两人能听到:
“教授,这正是没让您多停留的原因之一,昨晚的舞会……并不平静。”
洛珞眼神一凝。
昨晚金厅的华尔兹与波尔卡旋律犹在耳边,璀璨灯光下的觥筹交错仿佛就在眼前,他完全沉浸在庆祝的氛围中,未曾感受到丝毫异常。
“抓到了几个‘不速之客’。”
秦浩的语气平静,却带着冰冷的锋芒。
洛珞闻言顿时心头一凛。
他想起昨晚舞池的旋转,想起刘艺菲温暖坚定的手,想起菲利普王子的笑容和那位瑞典院士的赞美……这一切华丽表象之下,竟然潜伏着凶险的暗流!
时间倒回至晚宴之初的蓝厅。
1300余名盛装宾客陆续入席,烛光映照着精致的餐具与鲜花。
洛珞与刘艺菲被安排在国王附近的重要席位,表面是觥筹交错、彬彬有礼的社交,但安保的神经却绷紧到了极致。
秦浩身着剪裁合体的晚礼服,完美地融入了宾客之中,但他的目光如同精密雷达,不动声色地扫过每一个入口、每一张面孔、每一个侍者。
他身边的“女伴”——一名伪装能力顶尖的影卫成员,正用无可挑剔的社交礼仪与邻座交谈,手指却在精巧的手包里操作着微型传感器。
不远处,几名看似普通的侍者托着银盘穿梭,他们的步伐稳定,眼神却锐利地观察着服务对象和周围环境。
整个蓝厅内部,华国影卫与瑞典国家特勤局的精锐特工早已布下了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形成了多层防御圈。
安保的核心原则是“御敌于外”。
所有进入蓝厅的人员,其身份都经过了极其严格的事先审查。
晚宴开始前,入口处更是设置了具备最新技术的非显眼式安检系统,任何试图夹带危险物品如武器、爆炸物、强效化学制剂进入蓝厅的可能性,在理论上已被降至无限接近于零。
这不仅是对华国重要人物的保护,更是瑞典方面确保诺贝尔盛典绝对安全的底线。
晚宴进行中,安保人员的微型通讯器里,信息在加密频道内快速流动:
“SPO阿尔法报告,C区14桌,自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物理系客座教授的‘汉斯·埃里克森’,生物信息识别与预登记信息存在偏差,行为模式分析显示异常焦虑,已标记,持续观察。”
“影卫‘朱雀’报告,侍者队伍中发现异常:目标‘奥斯卡’,履历显示来自斯德哥尔摩大酒店,服务动作规范但肌肉记忆观察存在过度训练痕迹,请求SPO数据库深度交叉比对。”
“秦队,外围SPO‘鹰眼’组报告,酒店员工通道监控捕捉到一名清洁工非当值时间徘徊,面部识别匹配度低,匿踪技术专业,已由外围小组‘礼送’至安全点盘查。”
这些信息如同水下的暗流,被迅速汇总分析。
目标不是当场抓捕,而是精准锁定、严密监视,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无声剥离”,并防止其有任何可能在晚宴或后续舞会中接近核心保护目标的机会。
危险必须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在远离洛珞的地方。
晚宴结束,人群向金厅移动。
这正是安保团队预判的“高风险转移时段”——人流密集、空间转换、注意力分散。
当金厅内的音乐奏响,舞会气氛渐入佳境时,安保力量的行动也进入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那些在蓝厅被标记的可疑人员,自以为已经成功混入了核心社交圈,却不料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严密监控之下,且被安保人员巧妙地利用流动的人群进行了“物理隔离”。
针对“汉斯·埃里克森”当他在吧台试图点第二杯酒时,两名SPO的便衣特工如同社交动物般“自然”地靠拢。
“汉斯教授?打扰一下,关于您提交的量子报告,评委会的安德森博士有些细节想与您确认,请随我们来一下?”
他们的语气礼貌却不容置疑,身体站位巧妙地封堵了他可能走向舞池中心的路径,在旁人看来,这不过是学术圈的普通交流,教授被“礼貌地请走”。
针对侍者“奥斯卡”,一名真正的瑞典侍者“不小心”与他碰撞了一下,托盘上的酒水溅湿了“奥斯卡”的衬衫前襟。
“天哪!太抱歉了!”
真正的侍者连声道歉,声音不大却足以引起附近安保的注意。
几乎同时,两名身着侍者领班服装的SPO特工迅速上前。
“奥斯卡,快去后面处理一下,这里有我们顶着。值班经理需要立刻向你说明情况。”
他们的动作配合娴熟,半是搀扶半是引导,将“奥斯卡”带离了服务区域,走向了与核心区域完全相反的工作通道。
针对另两名在蓝厅被标记、试图在金厅利用人群掩护靠近目标侧翼的可疑分子:
他们分别被华国影卫伪装成的“热情外国学者”和SPO特工扮演的“醉心音乐的老绅士”以攀谈、请教问题等方式自然地拦截、拖延,并最终由其他特工以“洗手间方向”、“外面露台风景更好”等理由,在不引起任何骚动的情况下,带离了金厅主会场。
整个行动过程发生在舞曲的旋律中,在旋转的人影和谈笑声的掩盖下。
目标被精准识别,并由距离最近的力量通常是瑞典SPO人员,以符合当地执法权和避免外交敏感,然后以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请”离现场。
没有任何惊呼,没有推搡,没有武器显露。
在绝大多数宾客,包括洛珞和刘艺菲的感知里,金厅的夜晚只有荣耀、音乐与舞蹈的华美乐章。
没有人察觉到,几颗试图污染这乐章的不和谐音符,在发出声响前就被彻底抹去。
越是,当斯德哥尔摩冬夜最深沉的寒意笼罩城市时,当洛珞等人音乐停息酒杯放下心满意足的离开金厅时,在远离格兰德皇家酒店和市政厅的一个高度保密的SPO安全屋内,灯光彻夜未熄。
这里没有金厅的辉煌,只有冰冷的金属桌椅、单向玻璃和专业的审讯设备。
华国总参情报部负责此次现场影卫指挥的赵中校,正与SPO反恐与重大事件调查司的两名高级审讯官并肩而坐。
他们面前,是几个小时前在金厅被“无声剥离”的目标,华国方面在瑞典的情报联络官作为法律顾问和技术支持也在场。
审讯严格按照事先双方协商好的规程进行。
SPO主导问询流程,拥有执法权;华国方面提供情报支持、特定问题,尤其是涉及针对洛珞的具体计划细节和华国利益的关联性的深度追问,以及对口供真实性的交叉验证。
针对“奥斯卡”,SPO的技术专家正在对其携带的、看似普通的手表和个人通讯器进行深度电子取证。
赵中校带来的华国技术团队则专注于分析从其鞋底夹层中提取的微量特殊化学物质残留——
“那是一种高浓度神经抑制剂气溶胶的前体,无色无味。”
技术专家低声向审讯官汇报:
“设计思路非常隐蔽,企图利用舞池人群密集、空气循环特点进行微量释放,制造‘意外晕厥’或混乱,干扰安保阵型。万幸安检的质谱仪精度极高,在蓝厅入口就捕捉到了极其微弱的异常信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发现让审讯室内所有人心头一凛。
而面对“汉斯·埃里克森”,SPO的审讯官运用斯堪的纳维亚特有的冷静和缜密逻辑,结合赵中校提供的关于近期针对华国科学家异常活动的情报,层层剥茧。
赵中校则敏锐地捕捉对方供词中关于任务来源、上线联络方式、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细微矛盾或迟疑,施加精准的压力。
核心问题直指:谁是幕后主使?行动的具体指令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潜伏人员或后备计划?
审讯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充满了试探、谎言与心理较量。
冰冷的记录仪运转着,记录下每一个供词和物证细节。
窗外,斯德哥尔摩的天空开始泛出灰蒙蒙的黎明微光。
赵中校知道,洛珞的专机即将起飞,而他们的工作,则是确保这条“尾巴”被彻底斩断,情报被完整获取,为后续的安全评估和反制行动提供关键依据。
“教授,昨晚并非只有荣耀。”
秦浩的声音平稳而清晰:
“在蓝厅晚宴和金厅舞会期间,安保系统检测并锁定了数名试图混入核心区域、行为异常的可疑人员。他们通过了基础身份核查,但更深度的生物信息比对和行为分析暴露了破绽。最重要的是,他们携带的‘工具’——一些极其隐蔽的非爆炸性、低能量级但意图制造混乱或健康干扰的化学制剂前体——在蓝厅入口的高精度安检环节就触发了警报,被标记为高度风险。”
他停顿了一下,确保洛珞理解其中的关键:
“因此,他们从未真正有机会进入蓝厅或金厅的核心区域,更不可能接近您和刘小姐,所有威胁都是在远离您的区域,利用人群掩护,由瑞典主导、我方配合,以看似常规的社交或服务事故为掩护,无声无息地带离现场的,因此整个处置过程,没有惊动任何一位宾客,包括您。”
洛珞微微点头,脑海中闪过晚宴和舞会中几个似乎被“热情招呼”走、但又很快消失在人群中的身影。
原来那不是错觉。
“那赵中校呢?”
洛珞轻声问道,带着关切。
“赵中校正带队在瑞典朋友提供的一个安全地点。”
秦浩解释道,语调充满肯定:
“与SPO最顶尖的审讯专家和技术团队紧密合作,这些人不是偶然的闯入者,他们的伪装、携带物和行动模式都指向专业背景和明确恶意,我们需要深挖他们背后的指使者、完整的行动网络、资金链以及未被激活的潜在威胁,赵中校经验丰富,精通情报分析与审讯协作,他留下主持后续的深度清理工作最为合适。”
保护洛珞的安全自然是头号任务,不过今天就启程回国了,安全自然不成问题,剩下的就是以绝后患了,审问工作也十分重要。
他们倒要看看,是哪方的人敢顶着华国如今的盛压行动。
此刻听到秦浩这么说,洛珞立刻便能联想到,后续的清理工作向来波及的不会太小,还不知道最后又会牵扯到那些人。
“我们此刻按计划离开,既是行程既定,也是为了不给赵中校他们的关键工作带来额外的关注和外交压力,您的安全,始终是最高优先级。”
洛珞望向车窗外,斯德哥尔摩的街道在冬日的晨光中苏醒,昨夜的辉煌与暗涌都已过去。
他深刻地感受到,那场壮丽的颁奖典礼和欢乐的舞会背后,是一张多么精密、多么强大的安全之网在默默守护。
专机静静地停在VIP停机坪,入口处的瑞典皇家卫兵持枪敬礼。
洛珞深吸了一口斯堪的纳维亚清冽寒冷的空气,再次环顾这片天空,荣耀已归于华国,但无形的硝烟从未散去。
他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带着刘艺菲,在剩余精锐安保的严密护卫下,稳步登上了专机。
舱门关闭,引擎轰鸣。
专机在歼-11战机的伴飞下,如同利箭般刺破北欧寒冷的云层,坚定地飞向祖国的方向。
舷窗外,斯德哥尔摩的城市轮廓迅速变小,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机舱内,洛珞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脑海里交替浮现着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荣光、金厅舞会的华美乐章,以及秦浩口中那场发生在璀璨灯光下的无声抓捕。
回去的路,看似平静,却因昨夜的波折而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一场载誉归国的航程,同时也是一场从阴影边缘安全撤离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