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州,夏延山地下深处。
北美防空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内,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布满代表近地轨道物体的光点。
值班军官威廉姆斯上尉坐到了椅子上,大口喝下一大口咖啡,美美的翘起了二郎腿,军靴在地面敲出懒散节拍,昨夜橄榄球赛的回放还在脑内盘旋。
空气里弥漫着电子设备恒定的低频嗡鸣,像催眠曲般令人昏昏欲睡——这是威廉姆斯值守轨道监测岗的第七个平静清晨,屏幕上的光点如同宇宙钟表般精准运行。
这份工作是如此的轻松惬意。
“上尉,需要帮您加热咖啡吗?”
新来的技术中士探头问。
威廉姆斯随意挥挥手,目光扫过屏幕顶部那排休眠中的绿色状态灯。
他把值班日志推到角落,掏出手机翻看女儿小学汇演的照片,鞋尖随记忆里的童谣轻轻摇晃。
突然,伴随着屏幕顶部的“轨道异常”警报条毫无征兆地炸开一片刺目的猩红!威廉姆斯上尉的瞳孔骤然收缩!跷着的腿猛地放下,膝盖骨重重撞上金属桌板,剧痛却不及眼前景象的万分之一震撼:
“这是……上帝啊!”
他喉咙发紧,只见代表8个轨道目标的光点同时熄灭,屏幕仿佛被无形的巨手瞬间抹去一片星辰,原本十一个光点组成的侦察星座阵列,转瞬只剩下三个孤独闪烁。
如果只是单个卫星的失联或者故障,他还会以为是卫星出了什么问题,能源不足还是悄然跑出了既定轨道,或者遭到了一些太空外因素干扰。
但现在是整个组一共11颗卫星,瞬间失联了8颗,绝非常见的太阳能板故障或轨道碰撞,在太空监控中,这种概率低于十亿分之一,一定有大事发生。
自从他接手这份工作以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紧急的情况。
死寂只持续了半秒,随即被伴随着他重重敲在警报器上同时响起的尖锐的警报音撕裂!
威廉姆斯的手指在控制台飞弹,调出实时轨道数据:所有卫星位于东亚上空,高度400公里,倾角42度,信号在0.2秒内消失。
他立刻按下紧急通讯按钮,声音嘶哑地向马里兰州的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汇报:
“夏延山呼叫戈达德!‘守望者’阵列遭遇毁灭性打击,8颗卫星失联,疑似敌对攻击,重复,疑似敌对攻击!”
就在威廉姆斯汇报的瞬间,另外两处基地也陷入混乱。
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太空监视站内,少校艾米丽·陈盯着雷达屏幕——她的站点负责监控低轨道侦察卫星。
屏幕上,五颗“渡鸦立方星”的信号强度归零,红外传感器捕捉到异常热源爆发。
“范登堡报告戈达德!”
艾米丽的声音因震惊而颤抖:
“轨道目标蒸发,热特征显示非自然故障,请求紧急分析!”
与此同时,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任务控制官马克斯·罗德斯目睹了类似一幕:三颗“哨兵-0型”卫星的遥测数据中断,惯性导航系统显示它们曾急速变轨,却瞬间僵死。
“肯尼迪确认事件”
马克斯对着加密线路低吼:
“卫星遭遇未知高能事件,碎片生成量极低——这像是定向武器攻击!”
……
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霍华德博士的勋章在防辐射玻璃窗上投出细长倒影,这位“太空侦察项目”负责人刚签署完哨兵-0型卫星的变轨指令,那是针对华国沿海的黄泽岛和周边几个岛屿的新一轮监视计划。
他揉了揉眉心,这在往常看来不过是个例行公事,却不知这居然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终结序幕。
突然,桌上的红色加密电话炸响,同时控制台屏幕被紧急警报覆盖:夏延山、范登堡、肯尼迪的汇报如雪崩般涌入。
“博士,夏延山报告多卫星失联!”
“范登堡确认无异常!”
“肯尼迪侦测到电磁脉冲特征!”
助手的声音因为着急的缘故变得有些尖锐。
霍华德的脸色闻言瞬间惨白,冷汗浸湿了衬衫领口。
“三组十七颗卫星全都在一瞬间失联了?!”
他跌撞着扑向中央终端,手指在键盘上狂舞,眼镜滑到鼻尖也浑然不觉。
“不可能……这不可能!”
他心脏狂跳着重复道。
“不是太阳风…不是轨道碎片…”
他的理智告诉他:卫星系统有多重冗余防护,绝不会轻易被如此大规模的定向攻击,而且电磁脉冲需近场高功率才能穿透——这毫无疑问暗示了敌方已掌握轨道武器技术。
霍华德扯开领带扑向终端,衰老的指节在键盘上疯狂的敲击着,好在他们的探测卫星并没有全都被消灭掉,剩下的卫星中还真有一个记录下了当时大概发生了什么。
他调出唯一幸存的“哨兵-0型”卫星数据,该卫星因备用电源延迟激活而苟活,记录了死亡瞬间。
频谱分析图在屏幕上展开,霍华德的呼吸几乎在这一瞬间停滞了。
图表清晰地显示三段式毁灭:第一段,0-0.5秒,一道峰值功率超170吉瓦的电磁脉冲贯穿卫星,频谱图上爆出刺眼的尖峰——这远超自然太阳耀斑,而是人造定向能武器的特征。
防护层被击穿,通讯波段发出垂死的尖啸。
“EMP攻击……但谁的能量输出如此精准?”
霍华德嘶声道,手指因恐惧而颤抖。
第二段,0.5-1.2秒,纳米级吞噬信号蔓延,传感器捕捉到太阳能板上的异常振动波。
霍华德放大数据:频率在太赫兹范围,符合集群纳米机器人侵蚀材料的特征——现实中,这类似DARPA研究的“微型自主系统”,但从未实战部署。
碎片分析显示关键部位被分子级溶解。
第三段,1.2-2.5秒,卫星解体,热成像图显示残骸散射角极小,碎片总量不足常规碰撞的千分之一,轨道模型预测碎片云将在24小时内衰落入大气层。
一共不到3秒的时间,他们的十七颗卫星就瞬间灰飞烟灭了,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恐怕都以为是灵异事件了。
不……还不是17颗,虽然影像有些模糊,但粗略的看过去就有好几颗不属于他们的卫星,在同一时间遭到了同样的攻击,看情况应该是别国的探测卫星,做的也是一样的事,当然了,此刻也是一样的下场,别无两样。
想到这里,他立刻爬起来赶紧拿出通讯器开始汇报,这么大的事,已经不是他能够做主的了。
事实上,早在卫星刚刚被毁的同时,相关的情报就第一时间传递了上去,这个时候不只是他们NASA,还有国家情报局也在同时看着。
五小时后。
马里兰州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紧急会议室的穹顶屏幕被分割成蜂巢状信号图,54个刺目的红色“X”覆盖了近地轨道剖面。
经过五个小时的详细探测侦查,他们已经确定了,今天早上一同被攻击的卫星多达五十四个,这个数字简直让他们惊掉下巴。
因为他们目前连能精准定向打击一个卫星的武器都拿不出来,居然有人可以同时攻击五十四个卫星,最恐怖的是,居然还不是覆盖式打击,而是精准的定向打击,看情况这还远远不是人家的极限。
要想打赢对方但还要控制力道不把人打坏,这远比单纯的打赢困难的多,这是小孩子打架都懂的道理。
毫无疑问,对方有着定向打击几十个卫星,还能丝毫不伤及无辜的话,真要是覆盖式打击,恐怕一秒钟几百个都不在话下,换句话说……如果对方想这么做的话,他们会在一瞬间变成瞎子。
即便他们自诩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但……那也得成功飞出导弹井才行。
三维星图上,代表他们高轨侦察卫星的光团接连爆裂成数据残渣。
加州范登堡基地的艾米丽·陈调出热辐射记录:五颗伪装成瑞士教育卫星的“渡鸦立方星”外壳熔成炽红液滴,而18公里外的欧洲气象卫星温度曲线平稳如常。
“攻击误差小于三米”
她指尖划过能量密度图谱:
“从未见过精准度如此之高,破坏力如此之强的太空武器。”
空军太空司令理查德将军放大唯一幸存的“哨兵-0型”卫星数据。
全息影像中,一道幽蓝流光以5.7公里/秒突入轨道平面,撞击前0.03秒分裂出蜂群结构。
“三段式灭绝协议——”
他敲击键盘调出残骸分子扫描图,特种合金断面布满蛛网状侵蚀痕:
“第一段:170吉瓦定向电磁脉冲贯穿防护层,相当于在芯片上引爆微型雷暴,第二段:纳米虫群按分形算法啃噬承力结构,12秒内让卫星骨架变成蜂窝奶酪。”
碎片云模拟图陡然展开,金属尘埃被磁约束场压缩在半径三百米球体内。
“最可怕的是第三段——他们连太空垃圾增量都按《外层空间条约》精准控制!”
除此之外,他们的情报人员还传来了一份最新的消息,正是跟此事相关的。
只见国家情报局新的总监劳伦斯·科尔特斯将一份机密文件甩上桌面,至于为什么是新的总监,这就要问遥远的大洋彼岸,那个华国的该死的科学家洛珞了。
好巧不巧的是……今天的事居然依旧和那个家伙有关!
“我们的人刚刚确认了——这次针对五十四颗“无主”卫星的定向打击,正是华国人做的,这个名为流星的纳米炸弹已经武器实战化,发射位置在他们的川西某个基地,北纬31.2°东经103.5°。”
其实早在四年前,他们就探查到了这个纳米炸弹项目的相关消息,中文名叫做“尘埃之怒”,而负责人正是那个让他们咬牙切齿的洛珞。
那时候他还是副总监。
只不过四年前除了被他们探测到一次爆炸试验后,整个项目就再也没有过什么大动作,毕竟按说这么大的项目一旦实验,很难瞒过他们的眼睛。
只是没想到,四年多之后的今年,这个武器刚一登上实战的舞台,就发挥出了如此恐怖的效果。
而另一边听闻此言的北美防空司令威廉·卡特猛地撑住控制台:
“华国人想要干什么?!54颗卫星的电子指纹在7分22秒内被抹除!17颗是我们最先进的间谍卫星!”
虽然按照常理来说,这毫无疑问就是华国人干的,但在情报确认之前他们还是一度的感到不可置信。
毕竟……就凭他们?
艾米丽·陈冷笑一声,将一个硬盘插到会议室的电脑上,播放了一段视频——2009年阅兵方阵中,老式牵引式火炮缓缓驶过长安街。
“他们让我们以为这些就是全部。”
空军司令威廉·卡特一拳砸向墙壁:
“那群骗子!当年我们还在嘲笑他们的火箭炮像冷战古董!”
可是现在呢?人家用‘流星’纳米炸弹直接给太空洗牌了,从地面直接升到了低轨道外太空——这他妈叫技术落后?!
“我们要控告他们!华国人公然违反《外空条约》第四条——禁止在轨道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航天局某位高管突然怒斥道,似乎要把这种被偷偷超越的羞耻感通过语言发泄出去。
“对!根据《登记公约》,他们必须公开武器卫星参数,还要赔偿我方17颗卫星的损失。”
此话一出,响应者众多,甚至有人无视了资料里那完全化为飞灰的卫星,还试图指责华国违反外空活动的相关条约:
“解体产生的3000余块碎片危及国际空间站,违反《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打算无理取闹下去,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法盲。
NASA首席顾问萨拉·威尔逊突然切断投影仪电源,昏暗中的声音有些愠怒:
“各位是否记得1998年‘牧人’间谍卫星事件?”
此话一出,满室骤然死寂。
“当时我们击毁故障卫星的理由是‘防止有毒燃料污染大气层’——”
“可今天!”
她猛然拍开照明灯,光束直射残骸热成像图:
“这些‘无主幽灵’连国籍都没有!即便真的问责起来,华国也有的是理由可以找。”
或者援引《外空条约》第9条“避免有害干扰”——声称间谍卫星威胁其关键能源设施安全
或者适用“太空自卫权”判例,以及引用他们1996年的声明:“未登记卫星不受公约保护”
“他们用我们制定的规则,摧毁了我们不敢承认的卫星。”
萨拉·威尔逊摇了摇头难过的说道。
这种事即便真的追着逼问下去,也会变成一场毫无结果的扯皮,毕竟说到底,理亏的是他们。
“我们不是联邦的法院,现在纠结所谓的法律纠纷毫无意义,当务之急是要判断出来华国人此举的目的,以及下一步可能得动作。”
劳伦斯·科尔特斯突然起身如此说道,早在接到情报的第一时间他就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对这个“流星”的纳米炸弹探查的命令。
他可谓是深刻吸取了两位前任的教训,跟这个洛珞有关的项目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不趁着对方刚有大动作时不易隐藏的时候探查,过后再想发现什么就很难了。
不过这就要等相关的情报传来才能具体分析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则是另外一件事——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
“是啊,一口气瞄准了至少分属包括我们在内六个国家的五十多颗卫星,他们的目的总不可能是单纯在测试新型的武器吧。”
“还能有什么目的,这是对我们的挑衅,我们现在立刻着手防卫,随即抓紧反击。”
“不可能,华国攻击的可都是我们“无主”的卫星,真要说起来,理亏的是我们,更何况他们要是对我们挑衅示威的话,也犯不上一口气针对那么多卫星,摆明了要多方树敌啊。”
“有没有可能就是一次单纯清理间谍卫星的行动,我们长期以来的探查可能让他们觉得太过火了?”
有人如此说道,不过当即就被同事反驳了:
“华国放在我们头顶的难道就少了,单是我们掌握的就有六颗之多了!”
针对华国此次行动的动机是什么?情报官们陷入激烈争论:
“报复上周的南海侦察?”
“对伏羲堆选址舟山的武力宣示?”
“还是…”一名老牌分析员眯起眼,“声东击西?掩护其他战略行动?”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一个女性情报官突然在屏幕上调出一张图片,随即有些试探性的说道:
“有没有可能,这是华国为了保护某个人的示威演戏。”
只见屏幕上的图片里,赫然是今天一早来自华国那边CCTV的新闻联播,内容其实并不新鲜,这个消息早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就已经知道了。
报道的内容正是那个洛珞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于下个月初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的消息,这本没什么值得注意的。
但……放在这个时间点可就有点太巧了。
早上刚爆发了这样的事件,紧接着华国的新闻联播就突然把这个毫无新意的“老故事”拿出来说了一遍,要是有什么变动也就算了,明明还是那些东西,有什么值得突然又拿出来的呢?
劳伦斯看了下属的这个女情报官一眼,对方则是有些心虚的低下了头,似乎说完之后自己也觉得猜的有些离谱。
但他突然觉得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实则可能最接近真相,如果是别的学者,当然不可能让华国有这样的动作,但如果是洛珞的话,好像一切都合理了。
那可是一手设计出了盘古堆,被称为最有可能解决能源问题的新时代能源之父啊,就连这个卫星武器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想到这里,他回想到了刚才那些人争吵着还打算向华国施压,他突然有些想笑。
也许:
“他们不是单纯在保护一位科学家……也是在向世界宣告——谁掌握能源与太空,谁就能制定规则。”
他说完话之后,突然走到一旁跟副手低声嘱咐了几句。
早在一个月以前,他们刚得到洛珞将要出国领奖的消息时,就立刻展开了一系列部署,有几个行动计划已经确定可以尝试,正在筹备中。
但是,看如今的情况,华国的实力和决心……他们针对洛珞的某些方案似乎要重新规划了。
“先全部取消,等我的消息。”
劳伦斯沉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