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制作金陵保卫战,玩家边哭边冲锋 > 第168章 w前进,a左边,d右边,s是万家灯火!为同胞愿把头颅碎!

第168章 w前进,a左边,d右边,s是万家灯火!为同胞愿把头颅碎!

    胡连庆的呼吸骤然急促喉结上下滚动,像是被什么东西噎住了。

    煤油灯的火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

    “我们驻扎在这几路的部队是……”

    他的声音无比干涩。

    林彦抬起眼皮,望着胡连庆。

    “汉中路方向,是八十七师二五九旅五一八团一营驻守,外加宪兵教导二团四连协助防御。”

    他的声音带着一股阴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床沿,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淞沪路那边……”

    林彦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是三十六师二一六团三营在防守,还有教导总队第五团的一个机枪排支援。”

    胡连庆的瞳孔微微收缩,独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想到林彦对前线部署如此了解。

    “这两路……”

    林彦的声音突然低了下来!

    “短时间内,勉强可以挡住鬼子的进攻。”

    他的食指和拇指此时无意识的相互摩挲。

    “但莫愁湖方面……”

    林彦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虽然有湖水当天险,过了湖之后,还有秦淮河。但是……”

    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炮火的轰鸣,震得玻璃窗嗡嗡作响。

    林彦的声音在爆炸声中依然清晰可闻……

    “驻守在莫愁湖方向的只有宪兵教导二团三营......”

    他猛地撑起上半身,伤口处的药粉在火光下泛着诡异的暗红色光泽。

    “以及......”

    林彦的声音突然哽住!

    “第一五六师九三二团二营的残部......”

    胡连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粗糙的手掌猛地拍在床沿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就两个营?!”

    他的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面对第六师团一个整编联队?”

    “鬼子的一个整编联队,有三千多人,相当于我们两个团!”

    “两个营打两个团?”

    林彦缓缓点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药效正在发挥作用,他的呼吸变得平稳,但眼神却愈发锐利。

    “所以我们得赶过去!”

    “莫愁湖需要我们。”

    林彦幽幽地吐出一口浊气,眼神愈发阴冷。

    “而且第六师团……”

    “本身就是鬼子最精锐的甲种师团之一。”

    “全师团配备三八式步枪三千余支……”

    林彦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九二式重机枪五十四挺,歪把子轻机枪一百零八挺。”

    他每报出一个数字,胡连庆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还有……”

    林彦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四一式七十五毫米山炮二十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十二门。”

    煤油灯的火光突然剧烈跳动,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扭曲成张牙舞爪的形状。

    “淞沪会战时……”

    林彦的声音带着刺骨的寒意!

    “这个师团在金山卫登陆,三天就打穿了国军三个师的防线。”

    胡连庆的呼吸变得粗重,胸膛剧烈起伏。

    “他们最擅长夜战和突袭……”

    林彦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每个中队都配有专门的工兵小队,架桥渡河的速度快得惊人。”

    窗外又传来一阵炮火的轰鸣,震得天花板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第六师团的士兵,大多来自于九州熊本……很多士兵,之前都是矿工,好恶斗狠。调戏妇女都是常有的事!”

    “因此,在既定的历史里,第六师团,也是金陵大屠杀的主力。”

    “这个师团从指挥官到士兵......全都是屠杀金陵百姓的恶贯满盈的狗娘养的混蛋……”

    胡连庆猛地抬头,瞳孔中倒映着煤油灯的火焰。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前往莫愁湖!”

    林彦此时,竟然从那简陋的病床上站起身。

    “事不宜迟,就是现在!!!”

    “胡连庆!”

    “走不走?”

    胡连庆的嘴角咧开一个狰狞的弧度,那道横贯脸颊的伤疤在煤油灯下扭曲如蜈蚣。他猛地一拍大腿,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废话!”

    “走!”

    两人旁边,奥黛丽·摩根的金发在火光中颤动,她碧蓝的瞳孔里倒映出,那两个男人相互搀扶的背影。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一声轻微的抽气声。

    林彦的右手搭在胡连庆肩上,左手扶着墙。他的病号服下摆沾满了药粉和血迹,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胡连庆的左腿有些跛,但每一步都踏得极稳,像一头负伤的老狼。

    两人就这样沉默地穿过病房。沿途的伤员纷纷抬头,有人想向他们问一声好,最终却只是默默让开一条路。一个断了右臂的年轻士兵突然挣扎着站起来,用仅剩的左手向他们敬了个歪歪扭扭的军礼。

    战地医院的大门在风中摇晃,发出“吱呀”的呻吟。

    林彦伸手推门的瞬间,一阵裹挟着硝烟的夜风扑面而来,吹乱了他额前的碎发。

    胡连庆的军装下摆在风中猎猎作响,露出腰间别着的两把驳壳枪。

    奥黛丽·摩根追到门口时,只看到两个背影融入浓稠的夜色。

    远处的炮火将天际线染成暗红色,硝烟在月光下如同鬼魅般游移。她的指尖触碰到门框,又缓缓收回。

    “上帝,你若是真的存在的话,请保佑他们……”

    她的低语被夜风吹散在硝烟里。

    ……

    金陵女子大学的南方。

    莫愁湖的湖面,此时泛着诡异的银光,十几具穿着土黄色军装的尸体漂浮在西岸浅滩,像被冲上岸的腐烂鱼群。湖水轻轻拍打着其中一具尸体的钢盔,发出空洞的“咚咚”声。

    莫愁湖的北岸,不知何时,铸造起了三道战壕……

    第一道战壕像一条蜿蜒的巨蟒,匍匐在距离湖岸不到三十米的土坡上。

    战壕挖得极深,两侧用粗木桩加固,每隔十米就有一个机枪阵地。沙袋垒成的掩体后,士兵们正在默默传递弹药箱。一个满脸烟灰的机枪手正用布条缠住马克沁机枪的握把,他的手指关节粗大,指甲缝里嵌着黑火药。旁边的弹药手将弹链一排排码在沙袋上,黄铜弹壳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几个粤军士兵蹲在战壕拐角处,用家乡话低声交谈。他们身上的军装已经看不出原本颜色,领口的青天白日徽章却擦得锃亮。一个年轻士兵正在磨刺刀,磨刀石与刀刃摩擦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他抬头看了眼湖对岸,月光照在他稚嫩的脸上,映出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

    第二道战壕比第一道更深更宽,呈锯齿状分布在后方的土丘上。

    迫击炮阵地隐蔽在伪装网下,四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呈扇形排列。

    一个戴圆框眼镜的军官正在调整炮镜,他的制服袖口已经磨得发白,镜片上沾着泥点。

    战壕中段堆着几十箱手榴弹,几个工兵正在检查引信。他们动作娴熟得像在流水线上作业,每人面前很快就堆起一小摞拧开保险盖的手榴弹。

    最年长的工兵看起来不过三十岁,左耳缺了半块,正在用刺刀在木箱上刻字——“迟早有一天,我们的战旗会立在富士山的山头!”

    最后方的第三道战壕紧邻秦淮河,在秦淮河的北侧……和第二道战壕,隔着一条秦淮河,两条战壕之间,有一条浮桥相连……

    第三道战壕里,几个工兵正在用铁锹加固胸墙。沙袋垒成的机枪巢里,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呈交叉火力布置,枪管上缠着伪装用的布条。弹药箱堆成半人高的矮墙,手榴弹的拉环朝外整齐排列,像一串等待采摘的死亡果实。

    战壕拐角处,两个新到的身影引起了哨兵的注意。

    前面那个高个子男人满脸伤疤,右脸颊的十字形伤疤尤为狰狞,像是被人用刺刀划出来的。他的军装沾满泥浆和血迹,腰间别着两把驳壳枪,走路的姿势有些跛,但每一步都踏得极稳。

    后面跟着的年轻人则面庞清瘦,病号服外套着件不合身的军装,颧骨高高凸起,眼窝深陷,像具行走的骷髅。

    “看够了吗?我们是卫戍司令部的!进战壕之前,已经通过了检查!”

    疤脸男人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年轻的哨兵慌忙移开视线,假装整理枪械。

    那个年轻人走到战壕边缘,从怀里掏出一个黄铜望远镜。

    月光照在他缠满绷带的手上,隐约可见渗出的血迹。他举起望远镜时,病号服的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狰狞的伤口。

    疤脸男人靠在沙袋上,慢条斯理地给驳壳枪压子弹。黄铜弹壳落入弹仓的声音清脆悦耳,他缺了门牙的牙床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狰狞。装完最后一发子弹,他拇指一扳击锤,“咔嗒”一声在寂静的战壕里格外刺耳。

    年轻人调整着望远镜焦距,镜头扫过湖面。对岸的芦苇丛在夜风中摇曳,隐约可见土黄色的身影在移动。他的手指突然收紧,皮革包裹的望远镜发出细微的"吱嘎"声。

    “来了。”

    “老胡!!!”

    “那群鬼子来了……我们的最后一战,也要来了。”

    “这一战……”

    “会死很多人……”

    那个疤脸男人缓缓挺直了身躯。

    “仗打到现在,已经死了很多人,那些人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天南海北。”

    瘦削的青年咧嘴笑了笑。

    “是啊!他们人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但终点都是这一年的金陵!”

    “你通知咱抗联的同志了吗?”

    “这三道战壕,可拦不住鬼子的第六师团!”

    胡连庆咧嘴笑了笑。

    “当然通知了!”

    “我已经在赤红论坛发帖了……”

    青年扭头看了身后的胡连庆一眼。

    “你怎么跟同志们说的。”

    胡连庆深吸一口气。

    “我跟他们说……”

    “同志们,我们的时间还剩下最后一天,侵略者打算袭击安全区——坐标在金陵女子大学的难民庇护所!需要坚守阵地的同志,请坚守好你的阵地,能支援的同志,请尽快赶来莫愁湖……”

    “来吧,都来吧!还不会打枪,扔手雷无所谓的;依旧没习惯硝烟和血腥的味儿也无所谓的;让我们打完这最后一场仗……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W是前进,a是左边,d是右边,S是万家灯火,是躲在庇护所里,面临着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我们的同胞!是时候了……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做一件事——为同胞愿把头颅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