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季犛带着两万精锐离开清化前线后,本想趁着夜色绕过傅友德大军的防线,快速赶回升龙府救援。
可他没想到,朱高炽早已料到他会回援,提前命冯胜从海阳分兵三万,在谅山一带的山林中设下埋伏;同时,傅友德也派出两万大军,从清化向东推进,与冯胜的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将胡季犛的两万精锐牢牢堵在了谅山的大山里。
胡季犛率军星夜兼程赶到谅山时,刚进入一处名为“鬼门关”的山谷,两侧山林中突然鼓声大作,紧接着无数明军士兵从山林中冲出,手持弓箭、火铳占据了山谷两侧的制高点,将山谷的入口和出口死死堵住。
胡季犛这才惊觉,自己已陷入明军的包围圈,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鬼门关”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即下令军队列阵,准备强行突破。
安南军士兵在将领的催促下,挥舞着刀枪向山谷出口冲锋,可刚冲到一半,明军的弓箭和火铳便密集地射了下来。
箭矢如雨,火铳声震天,安南军士兵纷纷倒地,尸体很快便堵住了山谷的通道。
胡季犛不甘心,又组织了两次冲锋,甚至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亲兵部队,可每次都被明军的火力打退。
明军依托山林地形,居高临下,安南军根本无法靠近,反而伤亡越来越大,不到一个时辰,就损失了三千多士兵。
看着山谷中堆积如山的尸体和士兵们惊恐的眼神,胡季犛心中一阵绝望。
他知道,再这样硬拼下去,只会让自己的两万精锐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鸣金收兵,率领剩余的军队退入山谷深处的密林之中,暂时避开明军的锋芒,再另寻突围之策。
然而,明军却没有继续进攻,只是按兵不动,将山林的出口死死封锁。随后,明军开始分兵行动——他们没有深入山林追击胡季犛,而是将胡季犛军队附近的十几个村庄彻底清理了一遍。
这些村庄的百姓大多是黎利的铁杆支持者,黎利是安南当地的豪族,一直不满胡季犛的专权,暗中积蓄力量,希望能恢复安南的独立,因此这些百姓也都愿意为黎利效力,甚至经常给胡季犛的军队制造麻烦。
明军将这些村庄的百姓强制集中安置在红河平原的临时营地,美其名曰“保护百姓免受战火波及”,实则是为了切断胡季犛与百姓的联系,让他无法从百姓那里获取粮草和情报。
在集中安置的过程中,一些明军士兵趁机劫掠百姓的财物,甚至欺凌妇女,虽然朱高炽早已下令严明军纪,但人性最经不起考验,这些龌龊事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消息传到胡季犛耳中时,他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能为力——他连自身都难保,根本无法保护这些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季犛发现自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明军虽然没有进山,但他们在山林外围布置了大量的岗哨,日夜巡逻,胡季犛的军队根本无法出去获取粮草和水源。
山林里的野果、野菜很快就被两万大军采光,士兵们只能靠喝山泉水充饥,不少人因此染上了疾病。
更让胡季犛头疼的是,每天都有士兵脱离军队逃走。
一开始只是零星的逃兵,胡季犛还派人去拦截,抓住后当众处死,试图以恐吓的方式阻止士兵逃跑。
可随着粮食越来越少,疾病越来越多,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有时一天就有上百人逃走。
胡季犛意识到,再用极端手段拦截,只会激起士兵的更大不满,甚至可能引发哗变,到时候后果会更严重,只能眼睁睁看着士兵们逃走。
十几天后,胡季犛身边的两万精锐只剩下不到一万人,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残,能战斗的士兵不足五千。
不过,这些剩下的士兵都是他的嫡系部队——他们大多是胡季犛的同乡或亲信,受过他多年的恩惠,对他忠心耿耿,这也是胡季犛安身立命的最后本钱,他绝不能让这支部队白白耗死在谅山的大山里。
“不能再等了!”胡季犛召集麾下的将领,神色凝重地说,“明军将我们堵在这里,就是想耗死我们。打不过明军,那就只能走——南北都被明军封锁,我们就向西翻过大山,绕道寮国返回升龙!”
将领们面面相觑,西翻大山的路途极为艰险,山林茂密,道路崎岖,而且还要穿过寮国的边境,不确定会遇到什么危险。
但他们也知道,留在原地只有死路一条,只能同意胡季犛的计划。
当天夜里,胡季犛带着剩下的不到一万人,悄悄离开了藏身的山洞,开始翻越谅山西部的莽莽大山。
这一带是安南东西跨度最大的地方,山脉连绵不绝,海拔极高,气温很低,士兵们穿着单薄的铠甲,冻得瑟瑟发抖。
他们只能靠火把照明,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不时有人失足摔下山崖,惨叫声在山谷中回荡。
翻过大山后,他们进入了安南的太原府境内。
此时的太原府城已经被明军的先锋骑兵控制,城楼上飘扬着大明的旗帜,城门处有明军士兵严密把守,盘查过往行人。
胡季犛远远望见这一幕,心中一紧,不敢有丝毫停留,立刻下令军队绕开太原府城,沿着城外的乡间小路,向宣化、归化、嘉兴方向快速前进。
这一路,他们为了避开明军的巡逻队,不敢走宽阔的大路,只能在茂密的山林和泥泞的田野中艰难穿行,吃尽了苦头——随身携带的粮食早就吃完了,士兵们只能靠抢夺沿途农户的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充饥,有时甚至连生的野菜都不放过;夜里只能在山林中露营,饱受蚊虫叮咬,不少士兵因为长期饥饿、过度疲劳和疾病缠身而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
经过十几天风餐露宿的艰难跋涉,胡季犛终于率领剩下的不到五千残部抵达了嘉兴府。
嘉兴府地处安南西北部,靠近寮国边境,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明军的势力还没有延伸到这里,城防也比较薄弱,相对安全一些。
胡季犛在嘉兴府城外的一处废弃寺庙中稍作休整,让士兵们补充了一些粮食和水源,然后便带着残部悄悄穿越寮国边境,沿着寮国与安南的边境线一路向南前进,朝着都城升龙府的方向逃去。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升龙府已经岌岌可危——朱高炽率领的中路军已经抵达升龙府城外,开始攻城;胡汉苍虽然组织了禁军顽强抵抗,但明军攻势猛烈,升龙府的城墙已经多处破损,陷落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