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这次捕鱼儿海之战,若不是朱高炽恰好知道大致方位,换了寻常将领,光在茫茫草原找敌军踪迹就得耗掉大半粮草,更别说精准突袭了。
历史上蓝玉就是如此。当年他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伐,探得脱古思帖木儿正屯兵捕鱼儿海,便立刻率军走小路,避开元军巡逻队,日夜兼程往目标赶去。可大军行至百眼井时,周遭依旧一片空旷,连元军的炊烟都没见着——这里距捕鱼儿海不过数十里,按情报本该有敌军踪迹,却连个牧民都没碰到。
当时蓝玉大军面临的困境,与朱高炽此次的处境几乎一样:粮草已消耗过半,士兵疲惫不堪,再加上天寒地冻,更怕元军早已转移,自己带着大军在草原上白跑一趟。
蓝玉心里发虚,觉得再往前走就是冒险,便召集将领商议,准备撤军返回,免得损兵折将还落个无功而返的罪名。
还是定远侯王弼站出来反对。他力劝蓝玉:“大军已经深入草原数千里,耗费粮草无数,若是就这么空着手回去,怎么向陛下复命?就算陛下不追责,咱们这些人还有脸见江东父老吗?不如再往前探一探,捕鱼儿海近在眼前,说不定元军就藏在那里,拼一把总比回头受辱强!”
蓝玉被这话点醒,也觉得撤军实在不甘心,便咬着牙下定决心,让大军隐蔽行踪,继续往捕鱼儿海推进,权当是碰运气。
没想到这一坚持,竟真的摸到了元军营地——脱古思帖木儿压根没料到明军能穿过荒漠找到这里,营地毫无防备,蓝玉大军一冲而入,瞬间击溃元军,不仅俘获了脱古思帖木儿的家眷、臣属,还缴获了大量珍宝、马驼,一战成名,成了洪武朝继徐达、常遇春之后最耀眼的将星。
这就是有无系统教育的差距——前者是“野路子”碰运气,后者是“科班出身”打明仗。
若是借着“经纬度算法”的由头,在军中推动文化教育,尤其是让将佐学习数算、地理知识,岂不是能弥补这一短板?
想到这里,朱高炽放下酒碗,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李叔有所不知,这经纬度算法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天文、数算、地理诸多学问,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但若要推广,也并非不可——前提是将士们得识字,得懂数算。”
他顿了顿,看向帐内众将:“诸位想想,咱们行军打仗,算粮草要用到算术,测距离要用到几何,看地图要认得文字。可如今军中,能看懂兵书的将领有几人?能算清粮草账目的校尉有几个?别说普通士兵,就连有些千户,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李文忠等人闻言,脸上都露出深思之色。
他们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自然知道其中弊病。
元军最棘手的地方,就是打不过就跑,骑兵撒开马蹄往茫茫草原里一扎,转眼就没了踪影。
明军追出去几百里,往往连影子都摸不着,要么粮草耗尽被迫回撤,要么被对方抓住空隙反咬一口。
当年岭北之战,就是因为追丢了哈剌章的主力,才让对方缓过劲来设下埋伏。
可若是学会了这经纬度算法,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按元军的兵力、战马耐力算出每日行军的大致范围,再根据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坐标推算出可能的逃窜路线,圈定几个必经的水源地或山谷,提前设下埋伏,还真有可能把他们堵个正着。
王弼摸着下巴点头:“可不是嘛!以前追元军,全靠斥候瞎撞,运气好多追两天,运气差连方向都摸错。要是能算出他们的落脚点,咱们就能提前布防,让他们插翅难飞。”
常茂也接话:“就像这次捕鱼儿海,要是早有这法子,哪用得着咱们在草原上绕那么多弯路?直接按坐标奔着目标去,省时省力还精准。”
李文忠越想越觉得可行,眼中闪着亮光:“不止追敌,以后大军行军、扎营、粮草调度,都能用这法子算。比如按经纬度确定扎营位置,避开低洼积水的地方;按距离和人数算出每日耗粮,提前安排转运,再也不会出现断粮的窘境。”
他看向朱高炽,语气愈发恳切:“胖殿下说得对,这数算、地理知识,真是强军的关键。以前总觉得打仗靠的是刀枪硬气,现在看来,脑子比刀子更管用。这次回去,说什么也得让陛下下旨,让军中将佐都学起来——就算学不会经纬度,至少得会算粮草、认地图,不然下次再追元军残部,还得吃没文化的亏!”
帐内众将纷纷附和,原本觉得“读书识字”是文官的事,此刻却真切意识到,在战场上,算得准比冲得猛更重要。
尤其是想到以后不用再在草原上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能凭着算法精准拿捏敌军的动向,每个人脸上都透着期待。
朱高炽见众人都动了心,暗自点头——看来这“经纬度”的幌子,算是立住了。
只要能借着这个由头推动军中教育,哪怕一开始只是教些基础的算数、识字,长远来看,也能慢慢改变武将“只懂拼杀”的现状。
“所以啊,这经纬度算法只是个引子。真正要强军,就得让将士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光陆军要学,水师更要学——茫茫大海上,没有地标,不靠星象与数算,怎么确定方位?怎么避开暗礁?”
他看向李文忠,语气诚恳:“李叔,您是开国老将,应当清楚:一支只会拼杀的军队,或许能打胜仗,却走不远。唯有让将佐们懂文识算,知地理,明历法,才能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次的经纬度算法,不如就作为契机,在军中推广文化教育——先从教将佐们识字、算数开始,再逐步推广到亲兵、伍长。”
这番话听得李文忠连连点头,眼中渐渐亮起光芒。他本就觉得军中将领学识不足是大问题,只是苦于没有好的由头推动改革,朱高炽的话恰好说到了他心坎里。
“胖殿下说得太对了!”李文忠一拍大腿,“我就说您这算法不简单,原来还藏着这么深的道理!若是军中将佐都能学会数算、地理,何愁边患不平?”
“你放心,等我写捷报公文时,一定把这事着重写上,恳请陛下下旨,在全军推广文化教育——不光陆军,水师也得学!到时候,还得请皇太孙您多费心,琢磨些简单易懂的教材出来!”
朱高炽心里暗笑,面上却一本正经:“李叔放心,只要皇爷爷应允,我定当尽力。其实数算也不难,先从加减乘除学起,再慢慢教丈量、测影之法,假以时日,总能见成效。”
王弼在一旁插话:“若是真能学会这些,以后咱们追敌军,就不用再靠斥候瞎猜了,拿着皇太孙说的‘经纬度’,按图索骥就行!”
常茂也笑道:“可不是嘛!上次我带一队骑兵追元军,愣是被草原上的沙丘绕晕了,要是早有这法子,哪用走那么多冤枉路!”
帐内的气氛越发热烈,众将从最初的疑惑,渐渐变成了对文化教育的期待。
李文忠越想越觉得可行,当即决定在捷报里详细阐述此事,不仅要说清生擒脱古思帖木儿的战功,更要强调推广数算、地理知识对强军的重要性,务必让洪武皇帝重视起来。
朱高炽看着众人热切的神情,心中暗自松了口气——总算把“经纬度”的事儿圆过去了,还顺便给军中教育铺了条路。
他知道,仅凭自己一句话,未必能让老朱下定决心,但有李文忠这位开国功臣在捷报里力荐,事情就好办多了。
篝火在帐外噼啪作响,映着帐内众人兴奋的脸庞。这场庆功宴,不仅庆祝了生擒北元大汗的奇功,更在无形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让大明军队从“匹夫之勇”走向“文武兼备”的种子。
朱高炽端起酒碗,看向李文忠:“那就多谢李叔了。若此事能成,实乃我大明之幸,将士之幸。”
李文忠举杯回应:“这是自然!为了大明江山永固,这点事算什么!来,再敬两位殿下一杯,预祝我军文武双全,横扫草原!”
酒液再次碰撞,在捕鱼儿海的寒夜里,激荡出别样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