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326章 委屈

第326章 委屈

    李世民阴沉着脸落座,魏征心里明镜一般,房夫人那碗醋,后劲儿太足了。

    “殿下,臣在中书省还有要事,就不打扰陛下与殿下了。”

    饮完杯中酒,魏征识趣的告辞。

    魏征走了,李承乾心里很不爽也不安,皇帝忌讳他结交大臣,今日之事是他草率了。

    “数月不见师傅,师傅苍老了许多。”

    “去薛延陀折腾一场,朕也苍老了许多。”

    李承乾暗道:一堆人劝你保重身体,不要去浪,你不听,现在跟他说有什么用?

    “太子,你甚少请我用饭。”

    “臣来这里五年,父亲您也没有请过……”意识到这句话说的不妥当,李承乾连忙换了话题:“父亲可用过午膳?”

    “没有!”

    “要不……用一些?”

    李世民笑笑,说话语气带着几分揶揄:“你都求我了,我也不好拂了你的面子。”

    李承乾无了个大语,皇帝多少有些自恋型人格。

    “杜荷到处收玫瑰花,你的意思吧?”

    李承乾微微皱眉,这长安城内外眼线真是不少,什么事情都瞒不过皇帝的眼睛。

    “回京那日同师傅闲聊,得知他近年来心慌多梦,夜里总是睡不安稳。”

    实话实说,免得引来皇帝无尽的猜忌。

    “这和玫瑰花有什么关系?”

    李承乾道:“有一种饮品叫玫瑰露,可以舒缓情绪,改善睡眠。”

    李世民听得更不爽了,问道:“你的师傅挺多的,哪位师傅有此殊荣?”

    “臣因过往之事,有愧于魏师傅,如今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补偿一二。父亲,魏师傅年纪大了,活不过您,他又是独来独往,又不掌兵,便是勾结大臣图谋不轨,也不会找到魏师傅头上。”

    李世民心下冷笑,有的时候不知道李承乾是蠢,还是笨,或者是蠢笨……

    “你经常去李靖家抱完山君,然后拐去你舅父家里跟猞猁呲牙,我说你什么了吗?”

    李承乾脸一红,尴尬赔笑:“舅父也真是的,什么都给您说。”

    “明日夜宴,这一次出征的将领都要论功行赏,东宫你带出去了四个人,裴行俭迁崇贤馆直学士,八月份之后再加弘文馆学士,负责穆穆启蒙,魏叔玉迁太子中允,李德謇迁太子右内率,薛仁贵你打算怎么用?”

    李承乾思索片刻,道:“将来征高句丽要用苏烈和薛仁贵,父亲,要不您把这两个人带去调教一番?”

    “你的人,你放心给我调教?”

    李承乾笑道:“这话说的,臣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会子不怕我废了你?”

    李承乾面色淡然,语气轻快:“那您可千万提前通知,到了哪一天,臣先毒死太子妃、象儿、穆穆以及太子妃腹中的这一个,然后再去追随他们。”

    李世民听得心惊肉跳,不可思议看着李承乾:“你如此心狠手辣?”

    李承乾笑道:“当年留他们,是因为臣谋逆之后,他们已经没了宗籍,威胁不到谁,新君继位不仅不会为难他们,还会给他们口饭吃,装模作样展示自己的仁慈。

    如今形势异变,若臣失势,死亡于他们而言,就是最好的解脱。至少父亲在位,臣这一家子还能好好的下葬。”

    说到这里,李承乾笑的苦涩,三兄弟之中,他不被父亲喜欢。孙悲里面,他的李象和李厥也没有得到过祖父母什么厚待。

    “你对你的妻儿,能下此狠手?”

    李承乾的语气不似作伪,李世民知道,真到了那一天,李承乾能干得出来。

    “朕倒是怀念那个总想着把妻儿流放岭南的承乾了。”

    “当初臣不露锋芒,他们去岭南还有一线生机,自臣编撰《贞观字典》,父亲将臣的文章散播出去,臣主持两届制考,发起注解古籍刊印,还修订《贞观成语大全》。臣如今之盛名,一旦被废黜,他们没有活路,只会无比耻辱的死去。

    若非是为了这些,父亲以为臣为何要留在这里?只有臣留在这里,做好一个太子,待父亲千秋万代之后,他们才有一条活路。嫁与臣为妻,投身到臣的膝下,着实没什么前途,让他们少受些羞辱,臣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李承乾说这些,无非是心里还介怀当年的种种。

    过去那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是李承乾心里的刺,永远也不可能拔掉。

    “我吃不下,你自己吃吧!”心情不好,晚些时候李承乾来请安见面了也尴尬,李世民干脆开口:“今日请安免了,明日有的忙的,你自己好生歇着。”

    大家心情都不怎么好,李承乾也不知道杨梅酒该不该送去甘露殿,踌躇半晌过后,李承乾还是决定送了,毕竟李象点名送了。

    用过午膳,午休过后,李承乾百无聊赖,遂去弘文馆找了几本外语书,打发时间。

    不知为何,他今日的心静不下来,又酸又涩,想找个人倾诉,却又不知道该找谁。

    回到东宫又枯坐半晌,一直到天色将暗,眼瞅着宫门下钥,李承乾突然出宫。

    玄武门之前,太子出入宫禁没有限制,玄武门之后太子出入宫禁必须要皇帝手诏,不过之前李世民又下诏,李承乾出入东宫,不需要手诏,不受时间限制,所以守门的官员也就没有为难李承乾。

    呼吸到外面新鲜的空气,随便找了个小摊吃了一碗馄饨,心情好多了。

    举目四望,自己在这里除了李象,似乎只有魏征和皇帝知他底细,皇帝那里是去不得,魏征那里去一去倒不是不可。

    深夜,魏征已经洗漱更衣,正要就寝,仆人突然来报,有人一定要见他。

    裴夫人从榻上起身,揉揉眼睛,不耐开口:“都要睡下了,是谁啊!”

    长安城里,敢这么冒昧的人不多,魏征大概猜出是李承乾。

    “夫人且安寝,我要去陪客人了,今夜怕是不好睡下。”

    李承乾被迎入正厅,魏征穿好衣服才出来,尚未来得及见礼,李承乾就已经扑上来了,一把抱住魏征就哭。

    “师傅,我不知道为何,今日就是想哭。”

    魏征拍了拍李承乾背心,明白,这是委屈了。

    “想哭就哭吧!”

    =======================

    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前受影视剧《贞观之治》的影响,我一直以为张玄素是太子少师,今天一个读者说张玄素不是李承乾的太子少师。

    所以,我去查了一下,太子少师时教导太子功课,李承乾的三位太子少师,贞观四年到五年的李纲,贞观十三年到十六年的房玄龄,贞观十六年五月到十七年的位置。

    张玄素、杜正伦、孔颍达、于志宁、李百药、颜师古、马周等能在李承乾东宫挂名的人,我挨个查了,他们都不是太子少师,我还去看了《新旧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除了李纲、房玄龄、魏征之外,没有记载李承乾有太子少师。

    也就是说,从贞观五年到贞观十三年,有长达八年的时间,李承乾是没有太子少师的,少保个少傅一开始就没给他配。也就是说,史书记载他自李纲死后的好学,很可能属于自学。

    太子做到这个份儿上,也挺悲剧的,他老爹还是特别会立人设的那种,场面功夫做的很好,如果不深挖历史,真的就是觉得李承乾被废,完全是李承乾的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