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陛下就是躺赢狗 > 第251章 祸从天降

第251章 祸从天降

    建隆四年九月中旬,唐国以“收复河山、还庙社稷”为由,大起三军,兵分两路,分别从江淮、荆楚两地发动了对郑国的北伐战争。

    说实话,这个理由就很离谱,大唐都已经灭亡一百多年了,中原王朝都换了五六个,你复个毛的河山?李嘉身上有没有李世民的血统,还很难说呢!

    敢不敢跟我去长安验个DNA?

    不过唐国君臣不管这些,有个口号不至于别人说成是师出无名、不宣而战,惹人诟病就行了,那玩意他们自己都不信。

    大唐太尉温茂率领八千徽州军及五万唐军将士,快速越过巢湖,再次兵临寿春城下。大郑东南行营部署、琅琊郡公王臣鹤立刻调兵遣将,集结八万人马正面对敌。

    大唐江夏太守童礼、荆南节度使龚延寿、豫章知府顾彬率领四万大军,由东、南两路向江陵府发起攻击。

    大郑荆襄水师都督、陈留侯邵之祁立刻擂鼓聚将、点齐水陆兵马,在江汉平原和长江水面一字铺开,迎头相抗。

    温茂并不是嫌清明节没事干才决定挥师北伐的,而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真的打算一路北上,打进汴京城,还旧都于长安。

    因为他在这段静下心沉淀的时间里,不光是在爆兵刷经济和吓唬不听话的小弟,还顺便联系了不少素未谋面的国服选手以及技术主播,简称技播。

    几乎就在唐国北伐的同一时间,北方草原上那些原本互相瞧不上彼此的部落可汗们,突然一致决定放下成见,共同恢复被他们荒废已久的传统习俗——南下贴秋膘。

    靺鞨、契丹、突厥三部联军进抵燕山以北,挥舞着马刀准备二刷幽州副本;敕勒部和新崛起的阻卜部包围了云中地区,准备再次和申屠家族商量一下这片土地的产权归属问题。

    十万狼骑,遍布在长城起起伏伏的曲线之上。

    南北加起来将近二十万大军,想要撕碎脚步蹒跚的新生大郑。

    北方行营都部署、淮南侯李继贤亲率八万大军北上易县,与幽州守将田楷合兵一处,准备直面三部联军。晋阳、洛阳、朔方李遗景都派遣兵马前往云中地区,支援云中节度使申屠明光。

    川蜀方面,西南行营都部署、蓝田郡公种平原本在罗岩山等洞主的帮助下,成功占领了矩州府的府城。可是随着荆南、岭南的政治形势变化,唐国的物资、武器援助和岭南刘思的军队都进入了牂牁蛮地区,战况又陷入了胶着状态。

    更糟糕的是,温茂还派人联系了西川各地先前被打压的那些老牌家族,连哄带骗外加怂恿,使得泸州、奉节、以及大理国境内的建昌郡叛乱四起,西南地区的安全形势急剧恶化,混乱不堪。

    温老将军的决心和毅力不是那些寻常小年轻能比的,他还遣使到雪域高原和沙漠绿洲之中,同吐蕃诸部的首领、哈拉汗国的国王会面,告诉他们大郑不过是虚有其表,看似高不可攀,实则一推就倒。

    大唐和草原诸部现在要共同会猎中原,你们如果愿意帮场子,当然也会有你们的一口肉吃。如果不愿意也没关系,我们不会勉强别人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就是不知道以后郑国强大了,会不会从陇右突入西平,一路穿过唐古拉山,去逻些城找诸位首领索要牦牛干和酥油茶,或者要求你们每年必须向汴京进贡几千根冬虫夏草什么的。

    每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都会经略西域,你们哈拉汗国还灭了认大郑为宗主国的于阗国,郑国河西知府李卿现在只有不到区区三万人。错过这次机会,再想要拔除大郑在西域的军事存在、消灭西州回鹘、一统天山南北,恐怕就只能在梦里了。

    雪域高原上的各位首领对温太尉的提议反应平平,不错,当年的吐蕃确实阔过,巅峰时期西边扩张到恒河流域,东边更是趁着安史之乱打进了长安城,雄鹰在念青雪山展翅翱翔,用锐利的双眼打量着芸芸众生。

    奈何,吐蕃跟大唐就像是一对双生子,几乎是同盛同衰。当朱温忙着灭唐建梁的时候,雪域高原上也经历了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破坏力不亚于安史之乱的奴隶平民大起义,到处都是生灵涂炭,战火纷飞。

    自那以后,吐蕃各部都是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再也没有出现过像松赞干布那样的一代雄主,重新统一高原各大部落。

    而且如今的大郑对吐蕃各部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不仅通商通流,还有优惠福利。双方好好的,有粮食吃、有生意做,我失心疯了跟着你去检验西部行营部署安容的军事指挥能力?

    而且最近秦王韩登也回到了长安,当年他是怎么替李遗景接管祖坟的,我们还记着呢。要打你自己去打,等你什么时候真的打进长安了,我们再商量这个事情。

    哈拉汗国倒没有像吐蕃诸部这样兴致缺缺,他们被温太尉的使者搞的都快要分裂了。

    是字面意思哦,真分裂。

    哈拉汗国的王子亲自到过汴京,参加过建隆观武,他对望云军从天而降的场面记忆犹新,对那支未能窥得一见的龙啸营更是深怀恐惧,他可不认为汗国的将士们能以血肉之躯扛住雷劈。

    但问题是,哈拉汗国的其他王公贵族们并没有见过啊!你说的那么玄乎,谁知道你是不是因为其他什么目的?也许你是跟郑国有什么秘密约定或者图谋呢?

    再说了,那位远在天边的温太尉派来的使者说的也没错呀,肥肉就在嘴边,不吃白不吃。纵使他们真的有那样的军队,忙的过来吗?人家近在咫尺都不怕,你隔着这么远畏首畏尾的做什么?

    那照你这么说,我们干脆别忙活了,李卿开口说句话,我们直接举国投降划归进大郑的版图得了~

    就这样,整个哈拉汗国分裂为两派,互相争吵不休,天天吵嚷骂架,最后渐渐演变为党争。加上他们国内的特殊情况,二王子的舅舅决定以此为契机,争取更进一步,国家局势一下子就混乱了起来。

    有点像那对因为“假如我们中了500万,该怎么分配”的幻想产生了不同意见,最后真的闹到去民政局离婚的夫妻。

    对于眼下四境烽火的情况,文训表现的很淡然。

    ‌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抵御八面来风。

    大郑设立四大行营的目的,就是专门为了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军事威胁,每个行营的部署或者都部署,都是从周末郑初的战火洗礼中走出来的铁血统帅,不敢说百战百胜,那也是身经百战。文训对王臣鹤、李继贤、种平都很有信心。

    而且,你最好祈祷会被他们挡住,他们要是挡不住,朕这个全服第一就要亲自下场尝尝你的咸淡了。

    这场几乎让全天下都燃起来的战争阴云,受到影响最大、处境最尴尬、最冤枉的人,是已经投降、并且准备在汴京安心养老的孟玄。

    因为在成都府、奉节府造反的老地主们,打的名号是要复国。

    复个什么国呢?

    孟氏蜀国。

    这帮逼养的是真坑啊!老子主政西川时瞒着老子搜刮民财不说,还偷税漏税,搞的民怨沸腾、国力衰弱,害的老子被迫成了汴漂,现在天天寄人篱下讨生活。

    老子伏低做小,好话连连外加卑微做人,好不容易才让文世伯打消了斩草除根的念头,稳定了下来,准备就这样做个小透明就行了。

    结果你们搞这些?

    是生怕我死的不够快吗?!

    孟玄最近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家附近多了很多卖炊饼的挑夫和担着担子的货郎,那炊饼蒸的跟死面饼子一样,对方要是真的靠这个谋生,早踏马饿死了!

    他正愁眉苦脸、提心吊胆的想着该怎么躲过这一劫呢,结果昨天夜里家中突然燃起大火,许多蒙面人冲进府里,不知道要干什么,还好最后都被御林银卫给杀散了。

    长舒了一口气的孟玄直到天亮后确认没有危险了,才敢抱着徐守心沉沉睡去。

    结果一觉醒来,又天塌了。

    被御林银卫们抓住的两个蒙面人遭不住刑部的一条龙服务,倒豆子一样全给招了。原来是蜀地的一位大忠臣、大聪明,专门派人前来汴京解救自己,想迎自己回到西川再次扯起大旗。

    呵呵~~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刚睡醒的孟玄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一头栽倒在地,当场昏了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