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二十二章 故国

第二十二章 故国

    “此为何物?”嬴政谨慎的捏了捏边角,怕将殷灵毓的心血撕破。

    殷灵毓轻笑:“纸,和铅笔。”

    现在的稷下学宫名存实亡,但在丝绢难得,竹简笨重的战国,一张纸,足够叫天下士人为之倾倒。

    “纸?”嬴政好奇问道:“比之羊皮丝绢,有何妙处?”

    殷灵毓找了张底下夹杂着的废稿,翻过去递给嬴政试笔,解释道:“以树皮、麻头为原料,经浸泡,舂捣,抄造等工序制成,比之竹简轻便,较之缣帛价廉。”

    “如此廉价易得?这一张,若是配上这小字,怕是能书十简不止!”吕不韦挤开李斯,胆大包天的捏住那张废稿的一角,往自己眼前拉了拉。

    嬴政瞥他一眼,淡定的松开了手。

    哼,有灵毓在,他想要多少张没有,瞧他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顺便垂下了手,掩盖自己微颤的指尖。

    这种东西,想想都知道有多重要!丝毫不逊色于这一桌子的图纸!

    说好的顶峰相见,自己已经跑起来了,但有人,呵,可能开了墨家机关兽。

    想着,嬴政就又看了殷灵毓一眼,她正和吕不韦讲解着纸的原材料,都是些廉价的,无用的东西,声音不急不缓,泠泠如击冰碎玉,带着些……比之告别当晚,刻意为之的压低。

    嗯,虽然某些人很识相,但还是委婉警告一下好了。

    她扮作男装也好,愿意恢复女身也罢,自己总归会护住她的,还有她所能拿出的这些东西,哪怕没有他,也足够以女子之身在秦国朝堂上立足了。

    是了,他早知道,她是很厉害的人。

    蒙骜的关注点则是有些偏,凑过去看着桌子上的那些规律标注,几乎想将整张地图贴在脸上,眼中精光连闪:“这铅笔竟不需研墨?墨色深浅如何调控?这舆图符号,又是否能传递军情?”

    不愧是将军,关注点总是在军情战事上,而且一语中的。

    殷灵毓笑着解答:“将军放心,这铅笔墨色深浅可通过制作的过程,还有用力的深浅来调控,而这舆图上的符号,自有其代表意义,若加以规范,传递军情不在话下。”

    嬴政抬手再次拿起来一张舆图,上面都是一笔一划,水势,山脉,还有一个小标志,标志着此处有什么煤矿,心中酸软。

    柔软的纸张与指尖相触,尚且年少的秦王闭了闭眼。

    “殷卿。”再开口时嬴政嗓音微哑:“造此物需多少工匠?”

    “三十熟工,月产千张。”殷灵毓估算了一下,也无可奈何:“前期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想要量产,人手,材料,都少不得。”

    吕不韦终于舍得放下纸,再凑过来已经就开始想着如何投机:“咸阳纸价当定为缣帛三成,想来各国定会争相采购,到时纸握在我秦国手中,想断便断……”

    “不可。”

    “不行。”

    嬴政与殷灵毓同时出声,嬴政看了眼殷灵毓,转头继续道:“三年内,只供秦吏使用。”

    “三年内?”吕不韦下意识重复。

    嬴政云淡风轻:“手握这些东西,还有殷卿在此,若三年内秦国还拿不下几块新的疆土,寡人不如就到祖宗牌位前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豆腐柔软香甜,虽然是赵国传出来的,但防护措施并不严密,很快七国间不少贵族王室都得知了方子,豆腐又怎么做都好吃,因此秦国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

    那哪儿能撞死人呢,吕不韦心里嘀咕,除非是冻豆腐。

    纸的消息很快散了出去。

    荀子捏着从殷灵毓处得到的纸,手不停的抖:“此物若用于典籍传承,比之竹简,也许亦不逊色。”

    他想起齐国稷下学宫那些因蠹蛀而散佚的竹简,然后看向一旁垂着头的韩非,还有兴冲冲的李斯,于是重重的叹气。

    罢了,跟着殷珏来的时候,他不是就已经想过会如何了吗?临到头了,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他亦想看看,民家能将秦国发展到什么地步。

    尸子就要纯粹的多,手舞足蹈的捧着那几页纸,磨了墨用毛笔写,拿剑削了人手一支的铅笔再写,看着纸上清晰的字迹,就再拿起来挥动,轻飘飘的,却承载了无数可能。

    于是高兴的击剑而歌,李斯就故意笑了声,问道:“师弟可要起舞?师兄愿操琴助兴。”

    “师兄,惯会,作弄非。”韩非有点落寞,连这种过往的窘事都不能动摇他。

    作为非,他是很高兴有纸张这样的好东西的,学子不必再用绳子栓着竹简,看多了书手腕便疼痛不已,老师也能更舒服的立言著书,文化的传播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张贴告示,律法也将变得更加容易。

    可作为韩非,就只能悲哀于,纸出现在秦国,而秦国,只分发给秦国官吏。

    这无疑是一招阳谋。

    可就连他,都想吃下。

    “师兄可没有,只是问问你罢了,对了。”李斯想起来自殷珏的嘱托,把怀里剩下的纸拿出足足三分之二来,不由分说的塞进韩非怀里:“这些都是你的,师弟。”

    “我的?”

    “对,殷珏说了,法家至极不过韩非,所以你的东西要是留不下来,那可是法家的损失。”

    “就,给我了?”

    李斯点头:“对,任你处置。”

    “带走?”

    “可以。”

    “烧掉?”

    “也行?那也有点太浪费了,你不要给师兄,师兄缺。”

    “不给。”

    “老师,你管管师弟。”

    荀子心知肚明,笑呵呵的转头,开始叫弟子给自己削铅笔。

    韩非明白吗?

    明白的。

    这就是在给他看,看秦国对他,比韩国对他要好,要信任。

    可是韩国才是他的故国。

    “非真的,不用做,任何事?”

    比如,和老师,师兄一起为秦国编纂更好的律法,或者留下自己的学说,自己对于秦国的看法和建言献策。

    都不逼他吗?

    李斯挥了挥手:“不用,殷珏说了,这纸,就是送给你的。”

    韩非默然半晌,起身去找殷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