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红楼:风华首辅 > 第四百零二章 朱煇的战略眼光

第四百零二章 朱煇的战略眼光

    三月末,芬芳杏花满春园,巷尾间,又升起一炉炉炊烟。

    等微风拂过,摇散花瓣,离乱浮烟。又见翠鸟穿过白云间。

    俯瞰天边,闲来信笺,多少红尘事匆匆不变。

    薛虹的回信终于,也被分别送回了京城中不同人的手上。

    如果说收到这些信件里,最开心的是谁,那无疑是黛玉和正德帝两人。

    如果说最不开心的,那必然要属“工部内哥”、“大明土木系学长”、“乙方牛马”、“工部大牲口”宋应星了。

    在宋应星的信件里面,除了身为好友的问好外,更多的是tm甲方提出来煞笔要求!

    通过远洋贸易,工部大量采买橡胶和橡胶种子。

    经过不计代价的尝试后,初代车床已经被搓了出来。

    至于蒸汽机,更是早就投入了工部的生产中。无论是挖矿,还是冶炼,都已经投入了使用中。

    一开始宋应星还想把纺织业等等轻工业一并用蒸汽机来个升级。

    最后还是被正德帝降旨拦下来了。

    蒸汽机会有大行于世的那一天的,但不应该是现在。

    因为正德帝要的,不是一个空洞的,庞大的帝国。而是一个,前无古人,后也恐怕难有来者的人间乐土。

    对于国家的体系的问题,在薛虹教导朱祐钟的时候,正德帝以前偶尔也旁听过几次。

    自然知道蒸汽机这种玩意贸然放开限制,会对于华夏这片以小农经济为根本的国度的百姓代来多大的影响。

    所以现如今蒸汽机的使用还是局限于军事、以及航运上面。

    第一批安装了蒸汽机的运输海船已经投入了使用。

    也正因为如此,恐怕从今年开始,大明正式会从原本的停滞不前,开始继续在历史的道路上狂奔。

    ……

    乾清宫内,刚刚从北地领兵一路杀回来的朱煇,正兴高采烈的同正德帝讲着自己一路的光辉战绩!

    朱煇愣是凭借着一万三千人的轻骑兵,付出了极少的伤亡代价的情况下,劫掠回来了大量的金银。然后将准噶尔地区搅成了一锅粥。

    至于粮食牛羊之类的,也确实抢到了不少。

    不过朱煇基本上除了拿了一部分补给军粮,剩下的粮食全烧了,牛羊全杀了。

    现在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哈喇忽刺估计尿的颜色会比较黄。

    因为罗刹国开始和准噶尔动真格的了。

    朱煇领兵撤退前打听到的消息,罗刹国出动四万大军,准备同准噶尔汗国死磕一场。

    哈喇忽刺前脚刚要议和,朱煇后脚就开始带人搞点动静。

    罗刹国给王室的贡品?抢!!!

    罗刹国囤积在边境的粮仓?烧!!

    罗刹国当然也不是傻子。

    从正常的思维角度来讲,哈喇忽刺不像是演的,因为这样的表演毫无意义。

    可要说一直以来在罗刹国边境打游击,反复横跳的大明国的军队,他们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我罗刹国招大明惹大明了?他们不远千里,吃力不讨好的过来烧杀抢掠!

    我们两个国家都tm不接壤的好吗!!

    至于瀚海周围半死不活的旧元庭残部,人家压根从始至终就没有太大的动静!所以也被排除了。

    四周看了一圈,就你准噶尔和我们罗刹国有仇!!而且打了好几十年了。

    所以在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后,剩下的可能再扯淡,那也是真相!

    就是你们准噶尔汗国干的!还在这和我装傻!!

    哈喇忽刺:……

    “老四,这一次辛苦你了。一会儿回家报个平安。晚上陪我去龙首宫,咱们和父皇好好喝上几杯!”正德帝拍了拍朱煇的肩膀。

    要不说还得是亲老弟呢!这口气给大哥出的那叫一个棒!

    朱煇端起茶盏咕嘟咕嘟牛嚼牡丹的大口吞下后,擦了擦嘴角上的水渍继续开口:“不过陛下。

    臣弟觉得,相较于准噶尔汗国而言。未来罗刹国恐怕才是咱们应该注意的那个。”

    正德帝微微坐正了身子,示意朱煇继续讲下去。

    “陛下,准噶尔汗国即便是昔日大明强敌,瓦剌部的残余。可如今人口也不过八十余万。

    所处之地,虽可靠劫掠维持生计,但无论是土地的肥沃程度,还是地缘位置。都已经注定,这个国度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

    这个国家就算再给他们一百年的发展时间,他们的人口也不会有多少的增长,国力同样也是如此。”

    打仗打的是什么?是指挥官吗?是单兵作战强度吗?是比谁不怕死吗??

    上面这些都是次要条件。

    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从古至今,哪怕是未来。战争拼的是国力的强弱、是后勤的优劣!!!

    哪怕是一点操作没有,只要国力足够,后勤到位,硬堆数值都可以堆死对面!!

    历史上汉朝就两个时期打匈奴是战损比是优势的。

    一个就是汉武帝时期,一个就是汉宣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纯纯是极致的机制怪,千古一帝配俩外挂。把匈奴在正面战场揍的生活不能自理。

    而汉宣帝就完全属于没有机制,全是数值了。

    因为远嫁西域的解忧公主被匈奴威胁,大汉一次性出动十六万骑兵去撑场子。

    欺负谁娘家没人呢?你看我娘家人多不多!!

    虽然后续比较丢人,连毛都没打到。因为和尚扛着庙一块扫了。

    游牧民族就这点恶心,跑得了和尚还跑得了庙。

    历朝历代不是打不过游牧民族,是很难一口气直接打死对方。

    即便如此,但也可以看出此时汉朝的国力有多恐怖!

    数值堆上去,除非不是一个时代的兵种,否则用脚打都能打赢!老子兑子都兑死你!!

    说句难听点的话,就准噶尔汗国的这个体量。

    朱煇觉得要是完全摒弃道德、底线的情况下。自己这一万三千多骑兵就能把整个国家人口屠没大半!

    八十多万人口而已,很多吗???

    大明哪次大规模天灾百姓不死个十万八万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朱煇发现准噶尔汗国还是老一套的野蛮人思想!

    经济全靠抢!生产全靠莽!

    就这个比样的,我让你再活两百年,依旧不过是一群草原上的猴子罢了!

    只要大明想,随时可以摘他猴脑下酒。

    制度太落后了,发展潜力一眼能望的到头。

    可罗刹国不一样!

    在征战的半年里,朱煇也在不停的打探着罗刹国的底细。

    罗刹国如今的国土大概比大明还要大,虽然大部分地区都是蛮荒之地,人口大概在一千五百多万人。

    可根据朱煇这段时间的观察,罗刹国对外扩张的欲望太过于强烈了!

    这个国度从之前的莫斯科公国,从偏居一隅的巴掌大的小国扩张到现在,居然只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虽然也有蛮荒之地,本就人口稀少无人统治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有这样广袤的领土,就代表着有不容忽视的战争潜力!!

    倘若未来某一天,出现了什么可以解决北地粮食稀缺问题的因素,那恐怕这一千五百多万的罗刹人,百年之内就会增长到五千万!!

    到那个时候,大明将会面对一个比草原上游牧民族更难缠的家伙!

    和薛虹在一起鬼混了这么多年,朱煇耳濡目染之下,也懂一些气候的知识。

    在薛虹的教导下,也知道了气候对于人类王朝兴衰的影响。

    现在北方确实是冷的不行,种不出庄稼。可谁能保证一百年、两百年以后还是如此??

    朱煇觉得,自己这一代人不能将这么大的一颗地雷留下坑害子孙后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