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三百九十一章 准备在省台打电视广告,建立品牌形象

第三百九十一章 准备在省台打电视广告,建立品牌形象

    周一早上,把施秋宁送回学校,许承安便坐上了回沧城的火车。

    哈师大还有大半个月才放假,这段时间厂子和集散中心都忙,还得和施秋晴上夜大,他可等不了那么久。

    赵建平得留在省会继续接货出货,也没那么快回去,平子已经很熟悉业务,自个能搞得定,不需要自己了。

    至于平子念的夜大班,只能请假一段时间了,没有办法。

    但是夜大要毕业简单得很,赵建平要混张毕业证是没问题的。

    下了火车,坐班车回到集散中心已是午后,梁文峰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着眼睛。

    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了,难得休息上一会。

    许承安和赵建平都去了省会,这边自然就只能靠他掌控大局了。

    每天都有大量的干耳运送过来,然后又转运到火车站,集散中心刚启用没多久,下面的人对于业务还不是很熟悉,梁文峰放心不下,几乎什么事都得亲自指挥,可把他累得够呛。

    但是累归累,心里是很高兴的,要知道这段时间集散中心可是日进斗金的节奏啊,所以梁文峰干劲拉满。

    听得脚步声,梁文峰睁开眼睛,见到许承安便来了精神:“兄弟,回来了啊,咋不让我去火车站接你?”

    许承安笑笑:“这段时间你也忙着,接个啥啊,我在火车站门口坐个班车回来也很方便。”

    集散中心就在和沧城接壤的去火车站的路边,下车就到了。

    每天都有钱汇回来,梁文峰知道许承安两人在省会出货很顺利,不过还是问了下那边的事。

    两人在办公室里边喝茶边聊着,得知许承安整了两辆小轿车的指标,梁文峰不由得喜出外望。

    “黄埔小轿车,还整了两辆?”

    “嗯,两辆!”

    许承安微笑着点头,喝了口茶,又道:“没意外的话,小轿车很快就能放开卖了!”

    梁文峰错愕:“你的意思是有钱就行,不需要指标?”

    “对,应该就是这一年半年之内的事!”

    许承安口气肯定。

    83年的时候,桑塔纳刚在国内尝试着手工组装生产,当年总共生产了600辆,计划内售价才三万七,因为受到物资部门的限制,不是说价格厂家想定多高都行。

    然而,后来流水线量产,成本降低之后,86年厂家计划外的定价却是提高到了八万,而且一车难求,很多被炒到了十七八万甚至二十万。

    结合这次和罗光旭的会面,以及从合资老祖的定价也能看出,厂家从86年开始就能放开卖和自由定价,不再受到物资部门的严格管控了。

    至于那个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原本德方专家定价8万,中方代表觉得太低了,主动抬到十六万,经销商又加几万啥的,国人坑国人啥的,许承安只能说纯属无良自媒体放屁!

    桑塔纳被炒到天价归根结底就是市场经济影响的结果,改开又国内突然出现了大批的有钱人,而小轿车却是稀缺玩意,供不应求,有市无价,很多人手持钞票却买不到,价格能不高吗。

    简而言之,就是物以稀为贵。

    计划经济时代能管控价格,市场经济放飞了,就由市场需求来,这是正常的现象,桑塔纳不贵才怪。

    实际上不只桑塔纳,黄埔小轿车放开购买后计划外的售价同样提了很多,只是没有桑塔纳那么夸张罢了,毕竟桑塔纳有德方汽车技术加持,更受有钱的消费者青睐。

    许承安又道:“不过,我们能通过指标买回来,这两辆小轿车能省下不少钱,放开卖后绝对贵很多!”

    “那倒是!”梁文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改开后国内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了,大城市更是不知道能诞生多少富豪,但是小汽车产量太低了,要是计划外放开卖那些富豪不得抢疯了!”

    梁文峰也是有眼光的聪明人,许承安不需要详细说明,他就能明白其中道理。

    他竖起大拇指:“兄弟,还是你有本事啊,去趟省会还给咱厂子的公务车减了一大笔开支!”

    “呵呵,还行吧!”许承安笑笑:“阿文,和你商量个事。”

    “啥事啊?”

    “等秋耳出货的时候,我想在去省电视台打个广告!”

    “打广告?”

    梁文峰吃了一惊:“你是说,让我们黑木耳上电视?”

    “对,就是这么个意思。”许承安问道:“你知道国内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是啥时候有的吗?”

    “不知道!”梁文峰下意识地点头。

    “1979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改开后的第一个春节,黄埔电视台播出的,广告产品是一种酒,叫做参桂养荣补酒,广告播出之后,参桂养荣补酒很快就卖脱销了!”

    “通过那条广告,市民们不仅认识了这种酒,更相信它是好酒,不是好酒可能上电视吗?这就是市民们的心理,也是参桂养荣补酒能卖脱销的原因!”

    前世的各种广告无处不在,线上线下铺天盖地,各种套路令消费者反感,然而这个年代广告却还很稀罕,消费者更是觉得打广告的都是好东西,只要产品本身质量没问题,很容易赢得良好的品牌形象。

    梁文峰皱起眉头:“可是,我们的黑木耳并不愁卖,需要打广告吗?”

    “需要!”许承安坚定地道:“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在省会市场尤其明显,以前的计划经济那一套很快就完全行不通了,咱们的产品也要向市场经济的方向靠拢!”

    “现在咱们的黑木耳不愁卖,但不代表以后,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得趁现在尽快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深入人心,才能在市场更进一步地站稳脚,而打电视广告就是建立产品形象最好的法子!”

    “而品牌形象,就是无形的价值,而且相当重要,它给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带来的可能是长久的,持续的生命力!”

    梁文峰陷入了思索当中。

    许承安这番话在当前还是很高深的,一般人无法理解,但梁文峰是个聪明的商人,他能领悟得了。

    过得好一会,他才颔首道:“兄弟,你说得没错,我们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许承安笑道:“没错,正是这样,上电视广告需要点钱,但不会太多,以前参桂养荣补酒的厂家做了那条广告,也就给了黄埔电视台三百块而已!”

    “当然,现在不可能那么少了,不过相较广告带来的品牌形象建设的回报,那是绝对值得的!”

    在省台给自家的产品打个广告,就广告时长最长,时段最好,预算拉满的那种,最多也就几万块,这点钱还不够中心一天挣到的呢,那么少的投入几乎不需要考虑。

    80年代打电视广告也是最划算的,费用低,消费者也不反感,吃这一套,效果极佳。

    梁文峰赞同地道:“兄弟,我相信你的决定,那到时咱就打!”

    许承安是做大事的人,他的脑子比自己还好,眼光也看得比自己远。

    再说了,就算打这电视广告效果不大,最多也就亏了广告费,能值几个钱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