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 第584章 宣慰兵户

第584章 宣慰兵户

    视察完青原领,李原便带着车队入了北邙山。

    因为有虎头集的缘故,北邙山中十里八乡的山民们,都在向虎头岭集中。

    现在的虎头岭,经过了数次翻修,已经是一座常住人口超过两千人的山城了。

    而且不止是虎头岭。

    乱石寨的制盐业与牛头山的铸铜工坊吸纳了大量的人口。

    每日里,青原商会的车队在山中是往来不绝。

    这两处山寨,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人口也都破了一千。

    在重新翻修的虎头岭议事堂之中。

    李原接见了新投效的十几名山民头人。

    这些山民村落,大多是生活在北邙山的更深处。

    他们大多都听过李原的传闻,见这位伯爷对待山民极好。

    又被这热闹的虎头集所吸引,于是纷纷举家投效。

    这一次来投奔李原的山民数量,甚至超过了两千人。

    李原与这些山民头人,谈笑风生毫无架子。

    不但宴请他们吃酒宴。

    还赏赐下了大批的粮食盐巴,以及过冬的生活物资。

    让这些山民头人们无不是感激涕零。

    最终李原决定,在北邙山西麓在新设两寨。

    分别为【鹿鸣寨】与【柳木寨】用于收容这些新投效的山民。

    李原更是安排姜叔,石头叔与豹子叔,从这些新加入的山民中选拔精锐。

    在组建出四百人的山地营。

    视察完了北邙山,辞别了姜叔等人。

    李原的第三站便是老铁山。

    此时的老铁山已经是大变样。

    老铁山的矿区与铁山镇已经重新翻修过了。

    原来的矿民窝棚区已经拆除,现在都是新建的东乡堡式长屋。

    而铁山镇的规模又扩大了一倍不止,沿街的铺位更是生意火爆,往来运输铁料的车队是川流不息。

    在老铁山附近,李原新建了三个兵户村寨。

    如今手中钱粮不缺,铁山营的规模也扩编到了六百人,其中包括一百名兵户骑兵。

    因为张怀去嵎阳调走了一百人。

    此时在营中有五百人,由临时任命的铁山都尉陈昭负责管理。

    此人是李原从矿民之中选拔出的将领。

    经过了几次历练,发现他不但为人忠诚,能力也不差。

    铁山营被他管理的是井井有条。

    巡视完铁山营,李原很是满意。

    随即便发放粮食物资,引的是全营欢呼。

    当天夜晚,李原自然是住在了老铁庄。

    如今的老铁庄,已是青原军最重要的兵器工坊。

    每日里都有大批的武备,从这里运往各处营寨。

    现在,这老铁庄中,铁匠师傅,学徒与工匠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如果在算上帮工,仆役与家眷,甚至接近了五百人。

    李原的到来,让许娘子是欢喜不已。

    两人也是有不少日子没见了。

    她连忙命阿莲去准备丰盛的酒菜。

    这些日子,许秋芸许娘子的气质变化很大。

    也许是因为庄子里管的人多了,许娘子举手投足之间也带上了些上位者的气度。

    如今这位有着古铜色肌肤的女匠师,李原看着更加的温润迷人。

    吃过了酒宴,夜色已深。

    在老铁庄的后宅,许秋芸宽衣解带服侍郎君休息。

    这位女大匠展现出了柔情似水的一面,床第之间尽显缠绵蜜意。

    让李原是好一番的疼爱。

    第二日,天上下起了小雪。

    李原虽有些不舍许娘子,但还是率队离开了老铁庄。

    正式开始宣慰北川道各村寨兵户。

    ----------

    定州府,石岭县,枯木村。

    在村东头,一座破败的土屋中传来了一阵咳嗽声。

    这座土屋中住着一对冯姓爷孙。

    爷爷今年五十七,早年当兵户的时候在战场上受过伤。

    落下了肺病,一到冬日便咳嗽不止。

    不过眼下,他可顾不上这些。

    这位冯老伯,望着手中的半袋粟米是脸露愁容。

    因为这半袋粟米,已是爷孙俩最后的口粮了。

    儿子大半个月前。

    在北岸四城大战的时候丢了性命。

    督军府倒还算说得过去,给冯家补了七两银子的抚恤。

    按理说用这些银子买些粮食省着点吃,总归是能熬过寒冬的。

    却不想,儿媳妇挨不住家中的苦日子,便拿着督军府给的抚恤银跑了。

    只留下了爷孙俩在家中苦撑。

    如今爷孙俩的过冬粮,就只剩下这口袋中的半石粮食了。

    每日里,他们只能是靠着没几粒米的稀粥度日。

    自家懂事的孙子,天天早起,到山中去寻找能吃的草根树皮。

    但如今已是入冬,山中万物凋敝,哪里还有什么可吃的植物。

    摸着袋子中不多的粟米。

    冯老伯的脸上,尽是忧愁之色,皱纹似乎也变的更深了。

    他叹了口气,心中很是想念自己那个壮实的儿子。

    若是自家儿子还活着,家里岂会是这个样子。

    冬日里即便是没粮了,儿子也会些手艺,总归是饿不死。

    自己与孙子又岂能没了衣食。

    心中一阵酸楚,老头子不由得抹了抹眼角。

    是自己老了没用了,只能让孙子跟着自己遭罪。

    他也想过去借粮,但如今是荒年。

    村寨里没几家能吃饱,几乎都缺粮食。

    最关键的,是因为他们冯家没了成年男丁,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借来的粮食根本就还不了,所以更是无人肯借。

    冯老伯望着灰蒙蒙的天,想着这么点粮食,两个人吃肯定是不够的。

    要想个什么办法,才能让孙子活下去呢。

    忽然,老人的脑中一闪。

    粮食虽然两个人吃肯定不够,那少一个人的话。

    或者说小孙子一个人吃的话,说不定就能熬过这个冬天。

    老头子坐在飘落的雪花中想了好久。

    最终叹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冯家不能绝后。

    自己已经够老了,也活够了,不能再夺了孙子的生机。

    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

    冯老伯将自己那条有些陈旧的麻布腰带,从腰中解了下来。

    他抬头看了看屋梁。

    苦笑了一声,高度正合适。

    于是便搬着家中唯一的瘸腿凳子,放到了梁下。

    他很是小心的站在凳子上,将麻布腰带绕过了房梁。

    看着从房梁上垂落下的腰带。

    老头子又转头看了看自家有些昏暗的土屋。

    心中涌起了一丝不舍与留恋。

    但又想到,也许自己死了就能见到儿子了。

    一咬牙,他便将自己那颗满是白发的头颅,伸进了腰带之中。

    随即用颤抖的脚,蹬开了木凳。

    嘎吱一声响,腰带被老头的体重绷紧。

    冯老伯已将自己挂了起来。

    忽然,院门被推开。

    传来了一个孩子欢快的声音。

    “爷爷,爷爷你看我捡到了什么。”

    “今天晚上我们有肉吃了。”

    紧接着便从院外,大步跑进来了一个娃子。

    这娃子十几岁的样子,浑身脏兮兮的。

    他怀里抱着一个破旧的藤筐。

    里面装着不少的树皮枯根。

    而在藤筐的最上面,有只刚死掉的草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