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 第583章 李原慰军

第583章 李原慰军

    “开饭了!开饭了!”

    正在帐篷中小憩的四人,是猛然惊醒。

    苗家姐妹赶紧掀开了帐篷,正看见外面的女子都向着营地的东侧跑去。

    想来那边应该在分发食物。

    姐妹俩赶紧出了帐篷,也跟了上去,寡妇也跟在了她们的身后。

    这次她们倒不担心帐篷会丢。

    毕竟疯女没有跟来,有她在帐篷里,一般的女子根本就不敢进去。

    跑到了营地的东侧,原来是外面有伙头军,隔着栅栏给这些女子们分发粟米团子。

    姐妹俩的运气不错,每人抢了两个,连那寡妇也抢到了一个。

    三人不敢停留,连忙跑回了自己的营帐。

    好在帐篷中一切正常,那疯女依旧窝在帐篷的角落里发呆。

    姐姐苗小兰,在她的手里塞了一个粟米团。

    那疯女看了看手中的团子,也没客气,便小口的吃了起来。

    关于这疯女,土屋村的人都不知道她叫啥名字。

    只是平日里,常见她在山上挖野菜挖树根。

    有时,也有心善的村民会给她些剩下的吃食。

    她也不客气,反正给食物就吃。

    人们也从未见过她说话。

    于是村里人便叫她傻女。

    后来村里有个光棍闲汉,半夜里摸进了她的窝棚,想要占她的便宜。

    结果被她是又抓又挠,还咬掉了那闲汉的半个耳朵。

    更是大半夜的,追了那汉子跑了半个村子。

    自此之后,村中再无人敢打她的主意,称呼也变成了那疯女人。

    只是苗家姐妹觉得,这疯女其实并不疯。

    因为她做事很有章法。

    虽然每日看着疯疯癫癫的,时常也把自己弄的浑身脏兮兮,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保护。

    时间过得很快,没不久天便黑了。

    傍晚时分,营地中又分了一次粟米团子。

    只是这次分的数量不多,很多女子根本都没有抢到。

    夜里,那些没抢到帐篷的女子,只能窝在几处火堆附近取暖。

    二更天的时候,有郡府兵送来了几大锅的热水。

    很多女子连忙用碗取了些热水喝,总归能暖暖身子。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不少新来的女子在呜呜的哭泣。

    也有的女子,熬不住外面的寒冷去跟人争抢帐篷。

    营地里一时间是乱哄哄的。

    苗家姐妹与寡妇四人轮流休息守着帐篷。

    半夜里的时候,有几个女人想进来抢夺帐篷。

    却被姐妹俩用锥子,隔着帐篷给刺跑了。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熬到了天明。

    众女到营地的西侧水井打了些水。

    却看到从正门进来了几辆牛车,那是收尸队。

    几十具尸体从营地的各处被拖了出来。

    有的是病死的,有的是冻死的,还有几个死于昨晚的帐篷争夺。

    就这样又过了几日。

    沈大人终于是凑齐了心中预期的数目。

    于是这位北蛮宣慰使便下令,队伍开拔向北川道进发。

    近七千名女子在五百名郡府兵的押解下,踏上了北上之路。

    开拔的这一日,整个营地可说是哭声震天。

    女子们回望着身后的山川市集,心中是悲戚不已。

    也不知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回到故乡。

    苗家姐妹混在队列之中,队伍顶着寒风向着北方艰难的行进着。

    在队伍的两侧,每隔十几步便有一队郡府兵把守。

    更有近百名的骑兵,在队伍前后往来巡视。

    这种严密的看管之下,女子想逃跑根本就不可能。

    姐妹俩抬头望天,天色灰沉沉的密布着乌云。

    随着队伍的行进,天上纷纷扬扬的飘下了雪花。

    不多时,人们的身上便盖了一层细雪。

    让这支北行的队伍,看着更加的萧瑟。

    --------

    比起上京附近的混乱。

    此时的北川道则是另一番景象。

    一支满载物资的车队行进在官道上。

    为首的车辆上插着一杆大旗,上面写着【大梁兵户宣慰使】【李】的字样。

    车队之前,是近百名衣甲鲜亮的骑兵。

    在骑兵的拱卫之下,队列正中间骑马的,正是大梁的青原县伯,李原。

    队伍在路上掀起了滚滚烟尘,不少百姓在路旁围观。

    看着行进中的队伍,路边不少人是议论纷纷。

    其中有人出言问道。

    “哎,这县伯大人摆这么大阵仗,这是要做什么?”

    另一名兵户打扮的人回道。

    “你不知道吗。”

    “头两日,督军府发的告示。”

    “县伯大人身兼兵户宣慰使之职。”

    “说是要巡视北川道的各个兵户村寨。”

    “看看有无因饥寒无法过冬的兵户。”

    “若是有,县伯大人便要救济。”

    这时一名围观的民户不可置信的问道。

    “真的假的。”

    “你们兵户,还有这种好事?”

    见这名民户似乎不信,那兵户连忙回道。

    “我能骗你怎的,是真的。”

    “县伯大人已经走了很多的兵户村寨。”

    “凡是看到无法过冬之人,都要发些粮米。”

    “唉,有县伯大人镇守咱们北川。”

    “真是我等兵户之福啊。”

    李原这次宣慰北川各州兵户,也是筹划了好久。

    对于李原来说,北川道这三四万名兵户,就是他的力量根基。

    照顾好这些兵户,在他们心中确立权威,就是李原该做的事情。

    若是寻常的勋贵,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慰兵户。

    怕是会被地方文官上书,扣上个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帽子。

    但李原可不怕。

    因为他本身,就挂着大梁兵户宣慰使的官职。

    看看兵户们家中的粮米柴薪足不足,能不能好好过冬,这就是他宣慰使的本职工作。

    为了筹备这次北川道兵户送温暖行动。

    李原特意让谭云,准备了大批的物资和粮食。

    最先要去的,自然是自己的青原领。

    其实,青原领内各村的生活情况如何,政务房每月都要统计。

    根本就不会出现,兵户过不了冬的情况。

    但这青原领毕竟是自己人,宣慰兵户自然要从他们开始。

    李原带着车队来到了青原领,给自己领内各村都发下了粮食物资。

    这让整个青原领内是欢呼雷动,更是让部曲们觉得,能跟随伯爷是最幸运的选择。

    经过李忠的回禀,有一件事让李原很是意外。

    自己青原领的人口,一直在莫名其妙的增加。

    李原刚获得青原领的时候,领内七处村寨,共计有丁口三千两百多人。

    到了眼下的十一月,李忠的政务房最新人口统计,领内人口已经接近了六千人。

    不少外地流民,甚至是临近村中的民户,都想办法举家迁入青原领。

    也少有的出现了民户主动要求当兵户的情况。

    对于青原领的情况,李原还是很满意的。

    巡视过各个村寨,他又嘱咐李忠,领内的人口不要怕多。

    有人来投奔咱们便收下,有多少就收多少。

    对于咱们青原来说,人口才是最要紧的资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