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这...。”
“去吧,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不去,坐实了有造反之心,那就直接造反了。”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洗洗睡吧,要是李隆基不傻逼,高仙芝都能让你攻不破潼关。”
“去,带着自己家人去长安,我就不信李隆基敢杀死我,杀了我,其他节度使也会造反。”
“这个时候越是忠诚越有用。”
叶枫:“安禄山想法和你一样,他带着儿子来到来了长安跪在李隆基面前哭诉委屈。”
“我一心一意效忠陛下,绝对没有半点造反之心。”
“来到长安之前,安禄山就通过金钱情报和杨玉环送出的消息了解李隆基的态度了。”
“杨国忠也配和他玩手段。”
“面对安禄山的忠心,李隆基感受到了深深的愧疚,自己怎么会怀疑如此乖巧的干儿子。”
“为了弥补安禄山,再一次提拔了安禄山的地位,给予了更多的权力。”
“安禄山回到地盘后看着身后的十几万的大军,手下的将领也渴望进步。”
“安禄山也渴望进步。”
“如今丞相是一个草包,我立了这么多功凭什么我不能当成丞相。”
“李林甫能让安禄山听话。”
“杨国忠他凭什么?凭一个女人吗?”
“安禄山需要了解中央的具体实力,实力太强乖乖做人,实力弱了,那就不好意思了。”
叶枫:“杨国忠给你安禄山机会。”
“杨国忠好大喜功又不懂兵法对南方两次用兵,让军队毫无保留走进了瘴气之地。”
“第一次失败损失了几万军队,杨国忠伪造了战功。”
“第二次老百姓听说去南方十有八九都会死纷纷抗拒当兵。”
“杨国忠强行征兵让没有接受训练的平民进入南诏打仗,战术也是一塌糊涂导致全军覆没。”
“南诏彻底愤怒了,背叛唐朝投奔吐蕃了,侵占了大唐的两个州。”
“面对如此情况,杨国忠依旧伪造了战功说前方取得大胜利。”
“杨国忠凭借一人之力成功削减了中央的力量。”
“这简直就是真正的草包。”
“这不是给安禄山和手下自信吗?”
“杜甫的《兵车行》创作背景观点之一是这两次战争,里面的诗句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叶枫:“盛世的基础是粮食,天下的安危也寄托在粮食身上。”
“开元盛世得益于当时良好的天气,朝廷面对天灾想尽办法的去处理,这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到了天宝完全不一样。”
“比如,天宝12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的饥荒灾民遍地。”
“李隆基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
“杨国忠拿出准备好的庄稼给李隆基看,说雨下大了点,但庄稼没事。”
“李隆基信了。”
“后面太守房琯上报发生水灾了,朝廷快来救灾啊!”
“杨国忠解决不了水灾问题,问题解决不了,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那人。”
“杨国忠很快让这位太守闭嘴了,其他人一看顿时老实了。”
“纷纷上报天下无事,老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年年有余。”
“实际上,天宝时期官员腐败问题越来严重,皇帝带头消费,丞相带头安排人当官。”
“地方官员只能跟随了,同时为了满足皇室和权贵的各种开支,地方上的赚钱之道向隋朝学习了。”
“比如,官员放贷,隋朝不是有官方贷款,唐朝也有从李渊时代官员放贷就存在了。”
“天宝时期,当时的大臣就上报给李隆基说,放贷越多,官职升得越快,官员放贷导致破产的家庭数不胜数。”
“这还是多种多样的人祸之一,还不算天灾的影响。”
观众记得,这好像在听过在隋朝放贷那里讲过,唐朝说到底也是封建王朝。
叶枫:“在古代的皇帝专权制度之下,盛世是非常的脆弱,天下万民的安危很大程度上绑定在皇帝一人。”
“皇帝带头奢靡享受,权贵们摇头呐喊追随。”
“隆基啊!隆基,长安的繁华不意味着天下就是如此的繁华。”
“长安的繁华是建立在天下各地源源不断输送物资来供各位权贵享受,浪费。”
“运费很贵啊!”
“荔枝好吃不腻,累死的马不知道多少匹。”
“为了维持长安繁华和奢侈的权贵生活大唐各地源源不断的被抽血。”
“其中抽血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是河北地区,河北地区承担了大唐接近1/3的税收。”
“税收这玩意也收不到各地的老爷头上。”
“老百姓只能接受沉重的税收,长安的繁华是建立在其他地区的痛苦之上。”
“一切的一切来到了历史节点了。”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北京)造反了。”
他旗下步兵精锐烟尘卷千里,毫不费力的占据了河北。”
“兵锋直逼洛阳。”
“八年的安史之乱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