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站在临时行宫的高处,冷漠地注视着下方如同工蚁般忙碌的朝鲜民众。
他对陈平淡淡道:“卫满及其臣民,昔日以人参奇货可居,待价而沽,视我大汉如冤大头。如今,便让他们也尝尝,何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朕非无情,然怜悯须有度,升米恩,斗米仇,唯有让他们付出代价换来的食物,他们才会珍惜,才会顺从。”
陈平躬身道:“陛下圣明。如此,既可高效利用人力为我大军服务,又可彻底磨去其侥幸反抗之心,更可节省我军粮秣消耗,一举三得。”
高效的剥削迅速产生了效果,大量的粮草、军械被这些朝鲜劳力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海岸线。
汉军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跨海,剑指倭国!
与此同时,那名曾被汉军截获的卫满使者,经历了最初的恐惧和挣扎后,为了远在王京(已被汉军控制)的家人的性命,最终选择了屈服。
他怀着无比复杂和恐惧的心情,带着那份被刘盈精心篡改过的“求救信”,乘坐一条小船,历经波折,终于抵达了倭国的海岸。
他被带到了倭国天皇村野治保的面前。看着这位性格乖戾、野心勃勃的天皇,使者跪在地上,颤抖着呈上了那封足以挑动战争的书信。
村野治保展开信件,越看脸色越是阴沉。
信中的“卫满”语气倨傲,充满利用和空头许诺,最后那句关于“牵制汉军水师”的要求,更是彻底点燃了他的怒火。
“八嘎!”
村野治保将信纸狠狠摔在地上,“卫满这个蠢货!死到临头还敢如此戏耍于朕!他想让朕替他火中取栗,他自己坐收渔利?做梦!”
他根本不相信卫满还能有什么“破敌之策”,只觉得这是对方绝望下的欺骗和利用。
刘盈的反间计,针对村野治保多疑傲慢的性格,设计得恰到好处。
“把他拖下去关起来!”
村野治保厌恶地挥挥手,彻底断绝了出兵救援朝鲜的念头,甚至开始盘算等汉朝和卫满两败俱伤后,自己能否趁机捞点好处。
而对马海峡的另一边,驻守在对马岛汉军基地的刘如意和项轩,早已接到了朝鲜战局的详细通报。
水寨中,艨艟斗舰云集,旌旗招展,训练有素的汉军水师将士日夜操练,士气高昂。
他们就像蛰伏的猛虎,磨利了爪牙,只等待来自长安天子的最后一道命令。
刘如意看着海图,对项轩笑道:“陛下真是好手段!不费我水师一兵一卒,便已平定朝鲜,如今更将倭国的潜在援军变成了隔岸观火者。接下来,该轮到我们登场了。”
项轩抱拳,眼中闪烁着好战的光芒:“末将早已准备就绪!战舰、补给、士卒皆已齐备,只待东风起,便可扬帆渡海,直捣倭国!定要让那村野治保,尝尝我大汉水师的厉害!”
海风猎猎,吹动着大汉的旗帜,也带来了远方战场的气息。一场跨海征伐,已然箭在弦上。
——
倭国,京都御所。
天皇村野治保,这位灵魂来自后世的穿越者,此刻正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
他手中紧握着那封来自朝鲜卫满的“亲笔”求救信。信中的语气让他极其不爽——充满了傲慢、利用和空头支票。按照他个人的脾气,恨不得立刻把这信使砍了,让卫满自生自灭。
但身为统治者的理智,或者说,他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零散知识,在不断提醒他——唇亡齿寒。
他在地图上比划着。朝鲜半岛就像一把抵近倭国心脏的匕首。
若任由汉朝彻底吞并朝鲜,下一步,汉军的战舰必定铺满对马海峡,兵锋直指倭国本土。
届时,倭国将失去所有战略缓冲,陷入极度被动的境地。
“必须支援!”
村野治保最终下定了决心,哪怕要忍受卫满那令人作呕的态度。“不是为救卫满,是为救我倭国自身!”
他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在公开场合可以对卫满暂时虚与委蛇,甚至自降身份,承认其“盟主”地位,以换取倭国内部主战派和保守派的团结,共同应对汉朝这个巨大的外部威胁。
他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一旦击退汉军,倭国大军驻扎朝鲜,届时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
以援助之恩和武力为后盾,慢慢蚕食朝鲜沿海据点,甚至将其变为附属国,构建一条进可攻扰大汉东北、退可守卫本土的岛链防线。
到时候,就不是他求卫满,而是卫满要求他了,讹诈勒索,自然不在话下。
“传令!集结萨摩、长州、肥前诸藩兵力,筹备粮草……”
村野治保开始下达命令,他甚至准备亲自挂帅,以彰显决心,凝聚士气。
然而,就在他雄心勃勃,准备登船出征的前夜,他的心腹近臣却带来了一个令他如坠冰窟的消息。
“陛下!不可亲征啊!”
近臣跪地泣告,“宫内省和公卿们暗中串联,认为陛下若离本土,恐生大变!藤原氏等人……并不安稳!”
村野治保的心瞬间凉了半截,他忘了,自己这个“天皇”的位置坐得并不安稳。
本土的豪族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那些传承悠久的公卿贵族,对他这个试图集权、行为又有些“离经叛道”的天皇早已不满,他们自有要效忠的前任天皇。
若村野治保带领主力远离本土,后方确实可能瞬间起火!
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在残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他终究不能随心所欲。
“该死!”
村野治保一拳砸在案几上,心中充满了憋屈和愤怒。
最终,他不得不妥协。
“召长谷川平次将军来见朕!”
长谷川平次,一位以勇武和略显死板忠诚著称的将领,被委以重任。
村野治保对他面授机宜,反复强调此次出兵的战略意义是“协助朝鲜防御”,“建立抗汉前线”,而非真正的无私救援,并要求他务必争取到至少一个沿海港口的长久驻扎权。
带着天皇并不完全真心的命令,长谷川平次率领着由两百余艘战船组成的倭国舰队,载着数万士兵,浩浩荡荡驶向朝鲜。
经过十余日在海上的颠簸,当他们终于看到朝鲜海岸线时,所有倭国士兵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充满了优越感——他们将是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