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冰封DF计划 > 第256章《当务之急》a

第256章《当务之急》a

    风声呼啸,那坚实的翅膀划过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是死亡的号角。然而,此时的瓦扎依旧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仿若真的沉浸在梦乡之中,让人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就在那鸟锋利的爪子即将触碰到瓦扎的瞬间,瓦扎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猛然出手,精准地抓住了它的利爪。紧接着,他借助这股力量,顺势将猛禽拖翻在地。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流畅而又充满力量感。

    刹那间,龙山人的欢呼声从隐藏之处如潮水般响起。他们为瓦扎成功抓获这只企图将他当作猎物的猛禽而欢呼雀跃,兴奋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人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在这一刻,他们共同战胜了大自然的挑战。

    “这是龙山人智慧的诱捕,堪称出色的诱捕!”杰美青缘激动地说道,“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古人类原本并非生活在这里。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来到这片神秘土地的呢?这还有待我们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语言、手工制品,甚至文字等方面来看,我们初步猜测,他们很可能属于中国夏朝时期的远古人类,甚至生活的年代更为久远。”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人们对这些远古人类的来历充满了好奇与猜测。

    报告会圆满结束后,鹤云飞穿过人群,朝着正在为大家签名赠书的杰美青缘走去。他拿起青缘刚出版的《行走白垩纪》一书,看着上面那些熟悉的图片,曾经在那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心中涌起一股想要再次踏入那片神秘世界的冲动。

    杰美青缘看到云飞十分高兴,说道:“我正打算回去看看大家呢。”当听说围剿怪兽鳄鲎的行动遭遇阻碍时,青缘的神色并未显出太多的意外。她冷静地分析道,“那怪物是经过基因改造的野兽,其能力必然会超出普通的野兽。依我看,我们还是向恐龙乐园索要关于鳄鲎的全部资料,包括它的培养情况,深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弱点,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鹤云飞点了点头,说道:“之前我们去过恐龙乐园,听说他们聘请的一位生物基因专家叫陈厚岩。郑宏伟跟我说过,这个人的背景有些神秘,好像曾经在W国从事过生物基因研究。”

    说起基因改造这个话题,青缘正好想跟云飞好好探讨一下有关提升队员们身体素质的问题。

    云飞好奇地问:“莫非你真的已经想好要进行智人改造了?”

    青缘坚定地回答:“对,我们可以先进行干细胞移植,等队员们的身体适应了之后,再逐步开展人体改造。”

    云飞追问具体的改造方案。青缘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植入干细胞和智能生物芯片,以此来提高队员们的各项能力。”

    云飞皱了皱眉头,疑惑地说:“这在理论上倒是可以接受。毕竟如今已经是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了,但干细胞移植或者芯片植入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青缘详细地阐述道:“我们先来说说干细胞。干细胞是生物体内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它能够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肝脏细胞、心肌细胞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然而,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我们进行干细胞移植,就是要利用干细胞为人体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普通人的基本能力。”

    “这个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只要使用优良的干细胞品种,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芯片植入可是要将硬件植入人体这一相对脆弱的机体,虽然很多年前芯片接口就已经应用于人体,但这不会在今后成为操控人类的工具吧?”云飞还是有些担忧。

    青缘笑了笑,解释道:“植入芯片,就如同我们在电影《机器战警》《骇客帝国》中看到的那样,通过智能改造让人变得强大。你看,探险队里的高手们都是经过长期的特殊训练,才获得了敏捷的身手。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身能力,进行智人改造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鹤云飞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青缘笑着说:“你可真够心急的。关于这件事,我已经和赵芯茹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初步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应用群体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远古基因进行破解,这对于研究人类基因序列变异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拿出完善的智人改造方案。”

    鹤云飞听后,连连说好,满心期待着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他接着又说:“眼下,我们还是要先解决鳄鲎和寻找大角龙的问题。”

    青缘点头表示赞同,两人约定好,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往楚雄禄丰五台山。

    尽管科考探险队没能按照既定的地点回归,但好在全体成员都安全归来,并且此次穿越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对此次穿越行动极为重视,特别派出了专家组,与西南科学研究院携手,共同深入研究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因为成功将科学考察队从白垩纪挽救回来,苏春阳得以官复原职,并获得了国家的奖励。然而,任务尚未完全完成,这让他的内心始终无法释怀。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完美的回程路线为何会被干扰信号改变了时空关系呢?

    他曾与助手们多次仔细检查实验设备,反复进行研究,却始终没有发现任何错误。最终,他得出结论,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搞破坏!就像一条原本畅通的水渠,被人偷偷挖了一个口子,放走了渠中的水,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了紊乱。而最令他感到困惑的是,那些破坏者究竟是从哪里得到使命密钥的呢?他将这个怀疑如实地汇报给了林一洲。

    林院长听后,安慰道:“现在郑宏伟他们正在全力调查此事,一旦有了结果,会立刻通知你。”

    在丽江天文观测站,工作人员们时刻密切关注着小沈星群的运动轨迹。随着青藏高原上陨石雨的频繁增多,天空中的流星雨也变得愈发璀璨夺目。有的流星甚至一路燃烧到落地,人们甚至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们降临大地时所带来的震撼。很明显,小沈星群已经逐渐飞临地球。

    这个重大的发现让沈星云猛然觉醒,他意识到,既然是星群,就不是一个集中的单一目标,不能再用过去观测阿迪斯的方式来观测小沈星群了,因为它的分布范围应该比人们之前预测的更为广泛。

    沈星云心想,如何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这并非自己目前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小行星为何会突然出现。

    沈教授吩咐助手姜小宁,继续从世界深空监测网交互的信息中,查找过去50年那片神秘星云的资料。尽管他心里清楚,关于这群小行星,可能很难找到相关的记录,但他还是心存一丝侥幸,希望能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这时,杨冬华拿着一组脉冲星和中子星的最新图片,疑惑地问道:“教授,您说这中子星是不是就是脉冲星呢?”

    沈教授耐心地解答道:“过去,大家普遍认为脉冲星就是中子星,其实不然。尽管绝大多数的脉冲星都是中子星,但中子星并不一定就是脉冲星,只有能够发出脉冲信号的,才可以被称为脉冲星。”

    袁杰在一旁补充道:“您说得对。根据我们最近的观察结果和数据测定,眼前的这颗中子星就不是脉冲星,所以它没有发出脉冲信号。而那群小行星很可能是从它快速的变化过程中逃脱出来的。”

    “对,这就表明,那里的物质吞噬过程还没有彻底完成。”沈星云表示赞同。

    “教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沈星群改变轨道,飞向地球呢?”袁杰好奇地问道。

    沈星云一边翻阅着手中的资料,一边回答说:“我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星体间原有的某种平衡被打破,特定能量的转换增强了它转向的动力;另一方面,它能够摆脱原来的束缚,说明它并非来自已经形成的黑洞,而是来自中子星的爆发过程,并且可能存在一个新的能量场吸引着它。”

    “不会吧?您怀疑地球存在这样强大的能量场,以至于小沈星群才改变了轨道?”袁杰感到十分意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