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人在游神,见鬼起乩增损二将 > 第五百三十章 林永安前去应劫,一人...就是九佛!

第五百三十章 林永安前去应劫,一人...就是九佛!

    前九世里,皆是孤身一人。

    从未像今世这般,能有如此多的父母亲故,能有这么多应当放在心中的人。

    虽然今生,只有短短的九年。

    可却让慧真大师难以忘怀,知晓这才是他最想要,也缺失的东西。

    在九百年的修佛经历,回归脑海中之后。

    第一时间,确实就像是大圣爷、二郎镇和哪吒三太子,这三尊凶神所猜想的那般,直接就把今世的九年压缩到寻不到。

    九百年和九年相比,这是一百比一的不对等。

    所以,现在称其为慧真大师,而非林永安,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毕竟,脑中一下子涌现出九百年的修佛经历后,这看起来年岁还很小的林永安,实则经历已经很多,很多。

    更是看过了这几百年的人世,见过了王朝更替、民不聊生,也见到了繁荣昌盛、夜不闭户。

    但随着各种经历和记忆逐渐的清晰,这一世的记忆也随之涌现出来。

    这被淹没掩盖的这九年,瞬间就宛如砂砾中的钻石般,在九百年的枯燥修佛光阴中,极其明显的凸显出来。

    因为,这九年里,他不再是孤身一人,更是每一天都沉浸在爱中,不只是父母兄长,就连周围的亲戚长辈,都是极其关爱于他。

    虽然按正常情况来说,如今拥有九百多年记忆和经历的慧真大师,不应对这种凡俗,这种事情就这般在意才对。

    但偏偏,这就是慧真大师迈不过的坎,从未感受过的特殊氛围。

    修佛。

    他已经修了足足九世,甚至每一世都恪守戒律、积德行善,所以如今才攒了九世功德,仅差一世便可入灵山成圣僧。

    但这么多世中,仅有这一世家庭美满,身边皆是疼爱自己的长辈。

    甚至在先前的沉默中。

    慧真大师便已经扪心自问,不断问询着自己,如果在前几世的时候,出生在如此美满的家中,有这么多的亲故陪伴,他还会去修佛吗?

    细想了数秒。

    慧真大师也不得不轻叹着承认一件事。

    虽然他前几世入了佛门,修禅一生,中间未曾破过戒,更是攒下了不少的功德,被众多的百姓奉为高僧。

    但实际上,在这前九世中,他会入佛门修禅,全因走投无路。

    无依无靠,无亲无故的他,已是被逼到了绝路之上,唯有去寺庙中修禅来寻一条生路。

    恰好,他的运气不错。

    每次去寺庙时,那里面管事的方丈住持都愿将其收进寺里,让其跟着诵经修禅,走上这一条佛路。

    他很感激,万般感激每次落难,走投无路时,佛门都愿将其收下。

    就像诸多僧人说的那般,只要有心向佛,只要愿放弃俗世凡尘,那无论何时何地,佛庙都会大开寺门。

    单论包容性,佛门确实比起道门要高不少。

    无论是皇帝、官员、富商、农户还是乞儿,只要入了佛门之中,那世俗一切都与其无关了。

    地位再高,在佛门中一样是要诵经修禅,一样是要晨起敲钟。

    即便是万般感激佛门,可慧真大师也确定...若是在前几世中,他能有今世般的好出身,多半是不会入佛门修禅。

    这凡尘俗世,他半点都割舍不了,斩不断这些血脉亲情。

    要是早几世能有如此出身,那或许...早就没有所谓的九世功德,更无需谈所谓的十世圆满了。

    正因如此。

    就算今世不入佛门,成不了所谓的十世圣僧,慧真大师也不后悔,也不觉得可惜。

    相较于诵经修禅,他更想要体验今世的凡尘俗世,更想要做到答应兄长的那件事。

    生于俗世,享受俗世,迎接俗世。

    这是他今世的修行,跟先前的几世都有所不同,亦是第一次的经历。

    当然。

    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是...这一世他是林永安,并不是第九世的慧真,更不是第一世的圆净。

    即便前几世的记忆苏醒,各种各样的苦行修禅经历浮现脑海,可他今世都仅是才九岁的林永安,并非其他九世的老僧。

    就算弥勒佛用了特殊手段,让前九世的经历,一起涌入了脑海之中。

    可前九世经历中的高僧,都默契的选择以今世为主,以林永安这九年的记忆为主。

    所以,‘他们’不愿入佛门,不愿再修佛,不愿割舍世俗,只因今世的林永安,眷恋着俗世,更谨记着当初的那个承诺。

    ......

    这清晰的回答,响彻在九天之中。

    站在旁边的大圣爷,惊疑好奇的看向画面,看着长相幼稚,目光却老成深邃的林永安,似乎有些意外。

    紧接着。

    又看向旁边的弥勒佛,点指着画面中的林永安,嬉笑道。

    “这娃子说的真好,大肚和尚,汝输的不冤,输的不冤啊。”

    “谁说仅有入佛门才是修行,才能积攒功德,依俺老孙看,这好好的历经世俗,同样也是修行,还是更厉害的修行。”

    “像汝刚刚说的,入佛门修禅积德行善坚定佛心,自是能让世俗不沾身,不染尘世,俺老孙觉得那都是放屁。”

    “全都是说的好听,能做到的都没有几个。”

    “就像当初,那唐僧在女儿国的时候,不是差点就动了凡心,差点就被女儿国的国王留下了。”

    “什么戒律清规,什么善恶慈悲,什么西天取经,什么灵山成佛,那时早就一切抛的一干二净了。”

    “要不是俺老孙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天生铁石心肠,硬是拉着唐僧跑出女儿国。”

    “单单那女儿国国王望穿秋水的双眼,都能把唐僧的魂都勾走,所谓的佛心梵心,怕是早就被其丢掉,跟着国王远走高飞了。”

    “还不仅是如此,刚刚三只眼说的降龙罗汉一事,大肚和尚汝也不可能不知吧?”

    “若不是如来老头,强行插手命其他十七尊罗汉将降龙罗汉唤醒,是否那‘李修缘’早就跟胭脂双宿双栖,怕是儿孙满堂,好不自在了。”

    “这还仅是情缘罢了。”

    “现在布袋里的娃子,年纪尚小,往后可不止情缘,还有父母之恩,兄长之诺,汝让其如何才能割舍丢掉?”

    说到这里。

    大圣爷又蹦到了弥勒佛身旁,轻轻拍了拍祂的圆肚子,依旧是嬉笑着讲述道。

    “大肚和尚,俺老孙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但这么多年来,也见过不少此类事情,知晓这世上没有两全法,一旦入了空门,便要抛下那世俗情谊。”

    “有不少人,都被汝等这些和尚说的抛下亲属媳妇,入了空门里面,呆坐在佛堂里诵经。”

    “现在难得看到一人,没有走错路,还说出...经历这些事同样也是修行这般话,汝怎么看?”

    “要知道,俺侄儿也修行,他在阳间可不用抛下世俗,更不用整日在庙中清修,甚至还能娶个道姑老婆。”

    “大肚和尚,汝怎么看?”

    “俺老孙觉得...这入佛门便要不顾世俗,真当不该,只是现在如来老头当道,以祂的秉性,这规矩是怎当都改不掉。”

    “但东来佛祖,汝可好说话,往后未来也是汝来主事,稍稍一改,岂不是轻松简单?”

    “若是当了和尚,还能再顾世俗的话,那弟子信徒岂不更多?”

    对于胆大包天,说出这般话语的大圣爷。

    弥勒佛也是立刻大笑起来,点指着挤眉弄眼的大圣爷,摇头笑道。

    “哈哈哈,汝这猴头,真当是何话都敢说。”

    “不可改,不可改。”

    “入了佛门,自是该抛掉了世俗,不理凡尘,一心向佛修禅才对。”

    “无论小乘,还是大乘,六根清净,此为基础。”

    “悟空,看来汝虽为斗战胜佛,可佛心还未清净,竟想着如此不该,不应之事。”

    “等到他日,可是要来本尊道场,来一同讨论下佛心典故,好好给汝这猴头说道说道。”

    “嗐。”大圣爷立刻便摆了摆手,似乎还带着几分不满,指着那画面中的林永安,催促道。

    “俺老孙可不愿听,汝们那种长篇大论,真当听得耳朵都要长茧。”

    “行了,愿赌服输,愿赌服输。”

    “大肚和尚,快速速把这法术收了,记住莫让布袋里的娃子,记住此前九世的经历,莫使什么绊子。”

    “若是现在还使绊子,可莫怪后面俺老孙不讲情面了。”

    “自是不会。”弥勒佛依旧是笑眯眯着应了句,完全也不恼,看了眼画面中的娃子,继续道。

    “从刚刚的讲述中,本尊便已是知晓...此前预见的十世功德圣僧另有其人,并非这布袋里的娃子。”

    “起初便是错,若继续抓着不放,又有何用。”

    说到这里。

    弥勒佛便大手一挥,点点光斑就朝着那布袋外的画面飘去,让原本清晰的画面,逐渐的变得模糊起来。

    同时,弥勒佛好似带着几分感慨,又有些郑重的话语,随之响起。

    “慧真,如今或许真应当该称汝永安才对。”

    “永安,若汝觉得...这十世才有一次的今生,是汝所期望,才难以丢掉,难入空门,更是愿为其舍弃前九世苦修而来的佛心功德,那本尊自不会再强求什么。”

    “若此为汝心中修行,那本尊愿汝能修得正果,此正果不为成佛,而为一生平平安安。”

    “汝有佛缘,亦有禅心,本尊此前承诺依旧有效。”

    “虽今世不可为,可无论往后的哪一世中,汝若修成正果,有入西天灵山之能,本尊都可收汝为徒。”

    “十世功德圣僧,汝此次虽错过,但想必心中也无半点可惜,本尊往后亦会多看汝两眼。”

    “好生见下,汝口中所说的修行,究竟又有何种成果,又如何让汝舍得放下菩萨罗汉之位。”

    “时间差不多了,此为梦中论禅,醒来也即忘了,不会影响往后半点。”

    “现在,这梦也该醒了......”

    弥勒佛温和笑着说完后。

    本就模糊的画面,已是开始逐渐扭曲了起来,而在里面的林永安,则是忽然记起了什么般,有些着急的大喊道。

    “弥勒世尊,等等,稍等一会,弟子还有一事相求。”

    “汝还有何事?但说无妨。”弥勒佛依旧是带着平淡笑容,温和着应了一句,但也是郑重道。

    “可本尊必须提醒一句,汝仅为梦境虚幻,并非真实。”

    “莫提太多,亦莫强求太多。”

    “弟子明白。”已是扭曲的画面中,九岁的林永安极为老成的应了句,随即无比郑重道。

    “弟子知晓弥勒世尊神通广大,因此才有一事相求。”

    “如今弟子虽为梦中人,可偏偏拥有九世修佛之见识,刚刚也见到了今世九年的经历。”

    “在九世见识之下,这九世的种种怪异经历,弟子都已是知晓清楚,明白如今正有一个大劫显现,是有精怪欲要立起西天灵山雷音,造就贤劫千佛,甚至都将弟子看为楼至佛。”

    “弟子的慧觉师弟,亦是去往应劫,但此劫厉害无比,更是远超以往诸世,弟子所欲之大劫。”

    “仅凭慧觉师弟一人,多半是难以处理,再加当今的阳间佛门,虽比起以前僧人数目众多,可已是无多少愿千里迢迢来应劫的苦行僧,大多都是穿着僧衣,贪图信徒香火钱的假和尚。”

    “正因如此,虽有些不合规矩,也不合天地因果轮回,但弟子却是不得不说......”

    “望弥勒世尊用大神通,将弟子这九世佛法记忆,暂且的加注于身,能让弟子去往此劫,应劫,破劫。”

    “此劫,为佛门大劫,精怪大妖欲将灵山雷音取而代之,为祸人间。”

    “弟子今世虽不如佛门,可弟子前九世却为佛门中人,足足九世,拢共九百年守着清规戒律,未曾破戒半点。”

    “如今佛门大劫来袭,既有如此神异之法,如此难得机会,弟子真当无法视而不见。”

    “望弥勒世尊施大神通,让弟子能在此劫结束前,拥有前九世之法力,前九世之禅心神通。”

    “此劫为灵山大劫,弟子今世虽不入佛门,可愿耗尽此前九世功德,为佛门了却此劫。”

    “九世修禅,弟子一人...便是九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