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人在游神,见鬼起乩增损二将 > 第五百二十九章 九百年的修佛,不如今世的九年世俗

第五百二十九章 九百年的修佛,不如今世的九年世俗

    “弟子不是慧真,亦没有佛号,今世只是林永安......”

    这从画面中清晰传出的回答,让外面的三尊凶神,都不由得愣了下。

    甚至都不只是祂们。

    就连始终带着笑容,主导着这件事的弥勒佛,都有些意外,明显是有些始料未及。

    因为,作为刚刚的施法者,祂可是非常清楚...在这画面之中的娃子,是听不到外面的半点声音。

    在画面里的娃子,仅能听到祂刚刚的询问,问其要不要在这第十世再入佛门之中,续上前九世的功德,成为十世圣僧。

    换句话说。

    没有任何外界的其他因素,能影响到这个娃子,影响到其刚刚回答。

    而且,弥勒佛能够确定的是...在祂的施法下,这娃子看似很小,但实际脑中却拥有其他九世的记忆。

    看似年幼,实则沧桑。

    所经历的事情,已是当前年龄的百倍之多。

    拥有近乎九百年的修佛,修禅经历,他不可能不清楚...这积十世功德终成圣僧,究竟是有多么的难得可贵。

    同时,由于前九世都在修佛中度过,理应知晓修佛修禅,并不像常人所想的那么疲乏,因向往西天灵山,所以日子也过的极快。

    再加上。

    先前为了让他尽快回答,以免旁边的这三尊凶神按捺不住动手,还专门说了自己名号,表明其十世功德修满,便可入其门下诵经修禅。

    往后不说菩萨,至少也能成个厉害的圣僧罗汉。

    在这种种情况下,弥勒佛本是觉得...画面中的娃子,绝不可能拒绝祂所说的事情,绝不可能放弃此事修佛才对。

    可偏偏这娃子,或许不能说是娃子。

    拥有足足九世修佛记忆,仅有今世九年寻常小娃经历的慧真,竟是不愿再入佛门之中,只想如普通人般的平平安安过完此生。

    怎会如此?

    弥勒佛明显是有些疑惑,更带着几分不解了。

    如果在觉醒九世修佛经历的情况下,慧真都不愿入这佛门,今世只想安安稳稳的过完。

    那这没有修佛经历的九岁小娃,更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入佛门苦修。

    古怪,真当古怪。

    在自己所看到的未来中,西天灵山里拥有十世功德的圣僧,若不是慧觉的话,又将会是哪个佛门弟子?

    十世积德行善,却至今没有半点的消息传出。

    ......

    此刻。

    就在弥勒佛沉默不解时。

    原本无比愤怒,觉得弥勒佛坏了规矩,都已经握起如意金箍棒,准备不顾后果的大圣爷。

    有些惊疑的左右探头看了两眼,见到弥勒佛都不再说话,彻底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后。

    顿时把手中的如意金箍棒往地上一丢,便是大笑起来,更是笑的前仰后合,笑的躺倒在了九天之上,双脚踢着一片片的云朵。

    在大笑过一阵后。

    才猛然轻盈翻身站起,指了指画面里的林永安,又指了指弥勒佛,嬉笑着道。

    “大肚和尚,汝可输了,可是输了!”

    “这次汝没什么话说了吧,算计了那般多的事,又做了这么多的小动作,结果却得到这般答案。”

    “起初俺老孙还觉得,汝用这不光彩的手段,让布袋里的娃子记起了前九世,那可全都是佛门修禅的记忆。”

    “就算这娃子今世的九年,过得足够畅快开心,九百年也比区区九年要多,如何都会答应汝这大肚和尚。”

    “但未曾想,真当是未曾想啊,嘿嘿嘿......”

    大圣爷一边嬉笑不停,一边来到二郎真君和哪吒三太子的身旁,把祂们二人手中的法宝压了压,示意道。

    “小孩,三只眼。”

    “都莫着急,暂且都先不急。”

    “这布袋里的娃子可是争气的人,没被这大肚和尚蒙骗,更知本该享福的今生,可不该去那佛门中苦修。”

    “要是那布袋的娃子答应进了佛门,咱们肯定是要和这大肚和尚好生议论一番,说着祂刚刚的手段多么不光彩,不规矩。”

    “但现在,可是不用了。”

    “用了这么多的手段,结果这大肚和尚口中,拥有九世功德,就差一世便可圆满的娃子,都还不愿再入佛门里面。”

    “凭俺老孙来看,就算这大肚和尚的脸皮再厚,肯定也得把这个念头给放下了。”

    “总不可能,在咱们仨人面前,直接强渡这娃子。”

    “要是真做出强渡此事,那俺老孙也不顾什么佛门清规了,直接提着这如意金箍棒,去找那如来老头,好好的问个清楚。”

    “究竟,祂的这个西天灵山,有没有一个规矩,是不是只要看上个有佛缘的娃子,就要将其收入佛门之中。”

    “就算是冒着再被压在山下五百年,乃至是五千年的厉害,俺老孙都要好好的问个清楚。”

    说到这里。

    大圣爷又看向不远处的弥勒佛,昂了昂头,格外郑重的问道。

    “嘿,大肚和尚,如何?”

    “汝可愿赌服输,可愿放下刚刚念头?不再想着拉这娃子入佛门?”

    “诶,汝这猴头。”弥勒佛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又轻叹了一声,指着大圣爷,却还是脸上带笑道。

    “服输,自是愿赌服输。”

    “如今脑中有了其余九世的修佛记忆,慧真自然早已知晓,十世功德多为罕有,更知圣僧菩萨果位的难得可贵。”

    “在这种种情况之下,却还是不愿入佛门,更是仅想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世,本尊又如何不服输。”

    “当然,他既是做出了如此决定,无疑也就说明...在本尊所看到的未来里,那拥有十世功德,最后入西天佛门的圣僧,并非慧真。”

    “既然识错了人,又有何不愿放手之处,更是不会强渡。”

    “他若心中无佛,不愿修禅,强渡又有何用?”

    “西天诸多菩萨罗汉,可有哪位是强渡而来?可有哪位是被强渡,最终而修成果位?”

    “曾经未有,现在不会有,未来也定不会有。”

    “不过,悟空,吾虽不再强求慧真入佛门,但先前所说之事,却还是要让其做到才可。”

    “让慧真入当今的阳间大劫之中,让此劫圆满结束,令百佛最终化为万佛,给西天灵山留下一处香火鼎盛之处。”

    “吾自也会以大神通,护其在应劫时安然无恙,汝仨人可无需担忧,也无需有太多的不满和排斥。”

    “此事,本就是慧真该应之劫,汝们强行将其护下,反而不好,或许还会另生事端,枝节。”

    “顺应天地因果,让此劫显现,等风平浪静,自当一切都好。”

    听到弥勒佛的这番话。

    二郎真君和哪吒三太子,都是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

    同时,在大圣爷的催促下,也是将手中的法宝放下,不再想着要用强硬手段护住这布袋里的娃子了。

    既然弥勒佛都说出那般话,那定是不可能再强行让这娃子入佛门,更不会再使什么特殊绊子。

    因为,就连激活了九世记忆,这个娃子都还没半点要入佛门的想法,那无疑就说明了...此世,他绝不可能入佛门。

    常言道,强扭的瓜不甜。

    佛门亦是如此。

    若是一人有佛心,同时也愿入佛门修禅,那在其家人不许不愿的情况下,为了让其能修佛诵经,用强渡手段倒也说得过去。

    可林永安都没修佛之心,强渡也无半点用。

    此生无心修佛,那就算押着入了灵山,注定也积攒不下功德,就连佛心都修不成,那十世功德自也就无处说起了。

    “好说,好说。”大圣爷立刻就应了句,见到二郎真君和哪吒三太子也把法宝放下,明白此事大致也就这样了,便继续道。

    “只要能护着这娃子,让其不会出什么事,那应个劫也无妨。”

    “况且,此劫本就该他应,届时俺老孙跟侄儿好生的说一句,自是也能理解,不碍事,都不碍事。”

    “大肚和尚,现在既然一切都搞清楚了。”

    “这娃子也不是汝要寻的十世圣僧,今世也不是佛门之人,那俺老孙可是要将其送回阳间了啊?”

    “里面也不只是他一人,可还有另外一个娃子。”

    “悟空不急,暂且不急。”弥勒佛捻着佛珠,笑着压了压手,随即看向那画面中的林永安,继续道。

    “这神通幕布里的慧真,见不到吾等几人,更不知如今是在九天。”

    “他刚刚的回答,让本尊也是有几分惊疑,心中也升起了几分好奇,想要趁此机会问个清楚。”

    说完。

    弥勒佛便是看向那好似正低头沉默的林永安,不带半点感情的低沉禅音声,已是随之传入画面里。

    “慧真,本尊想问汝一事。”

    “为何今世不愿入佛门修禅,为何不愿修成这十世功德,汝应当可知...此果位究竟有多难能可贵。”

    “本尊见汝,先前拒绝倒是干脆,究竟何故?还是有何顾虑?”

    “莫非真是因汝先前所说...自觉要能成菩萨或罗汉,仅需一世便可直接修成,不需多世积累?”

    “若是这般想,那本尊觉得汝反而是走了岔路。”

    “修佛修禅,修的本就是来世,一世便能修成正果,那是难上加难,万万人中未有一位。”

    “有如此追求甚好,但可莫太钻牛角尖了啊。”

    “只需心中有佛,一世可,十世可,百世亦可。”

    “汝入佛门修禅九世,不应想不通此理才对,可是有其他拒绝本尊的原因?”

    “大胆说出,无需忌讳。”

    “本尊亦是想知,究竟是有何物绊住了汝的脚,让汝连着西天圣僧都不愿当了。”

    弥勒佛的这番话,并非是要继续动摇林永安的内心。

    一方面是从长辈角度劝导,让其明白...仅靠一世而修成正果,那是极难之事,万人中不出一个。

    不该抵触前世积累,只需心中有佛即可。

    另一方面,则是看出来其还有隐瞒着什么,并非像所说的那般,仅是不想靠十世功德积累成佛。

    画面中的林永安,有着远超年龄的沧桑眼眸,更有数百年的修禅佛心。

    听到弥勒佛的询问后,不由得轻叹一声,随即双手合十,看向天空位置,虽是童声却无比郑重的讲述道。

    “弥勒世尊,请原谅弟子先前未曾将实话全部说出。”

    “弟子今世不愿成佛,一方面是不愿靠着十世积累,另一方面...则是知晓自己不配,根本不配成这圣僧。”

    “前八世中,弟子皆是孑然一身,明事开始,身边便无亲戚父母,更是无半点牵挂。”

    “在各种因缘际会下,入合寺佛门修禅,无牵无挂,自然能静的下来,守住清规戒律,在这世间行诸多善事。”

    “凡俗牵挂与我无关,姻缘亲故亦是不知,一心只修无上佛经。”

    “而第九世,弟子一开始依旧是孤身一人,未有半个亲戚朋友,幸得在半途捡到了慧觉师弟,让心中终于有了个牵挂。”

    “虽是以师兄弟相称,实则我们二人犹如亲兄弟,一同扶持修禅修心,在这世间行善积德。”

    “由于二人皆入佛门,因此弟子自是也能受得了戒律,修的了禅心。”

    “但这一世,这第十世,弟子终于是苦尽甘来。”

    “不再是孤身一人,终于是有了刚出生就陪在身旁的父母,有了宠溺疼爱弟子的奶奶,还有诸多叔伯婶姨,以及...从小便在护佑着弟子的兄长。”

    “此等世俗亲故,弟子从未有过,那曾历经的九世中,都从未有过。”

    “从孤身一人,到受百般疼爱,弟子放不下,怎都放不下这世俗。”

    “入佛门,便要放下世俗,放下父母之恩,放下兄长之情,放下熟识的诸多亲朋长辈。”

    “若在前九世里,弟子有过如此美好的家庭,或许弟子为了那十世功德,还可放下今世的父母兄长。”

    “但未曾,弟子从未有过这种,从未被如此多人记挂,如此多人照顾,如此多人疼爱过。”

    “放不下,斩不断,理不清,弟子如何当的起圣僧。”

    “所以,这个坎,这一关,弟子迈不过去,也不愿迈过去。”

    “修佛便要斩断世俗,弟子不愿斩断这足足盼了十世才来的世俗,自是修不了佛,也不能再修。”

    “因此,请弥勒世尊恕罪,在如今的弟子眼里......”

    “九百年的诵经修禅,不如今世的九年世俗,仅差一世的圣僧菩萨,亦不如弟子给兄长的那一句承诺......”

    “要替其好好的孝顺父母,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世。”

    “这些才是...弟子此世该有的修行,以往九世未曾有过的修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