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红楼帝业 > 第138章 请旨拿人

第138章 请旨拿人

    姜念大步走出荣庆堂后,贾赦气得面皮紫涨,继续骂道:“真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畜生!竟敢在咱们府上这般撒野!反了反了!”

    贾政呆坐椅上,手足无措,只不住地摇头叹气。

    贾母怔了半晌,方才回过神来,忙命贾琏道:“琏哥儿,你快跟上去送送。虽说他年轻气盛,到底也是咱们家姑爷,别叫人笑话咱们失了礼数。”

    其实是忌惮姜念,认为姜念是个惹不得的主儿。

    贾母又转向元春,让元春近前,然后拉过元春冰凉的柔荑,温言劝道:“好孩子,你好好劝劝念哥儿,都是一家人,何苦闹到这般田地……”

    元春闻言,只默默拭去泪痕,低头不语。

    她心中百转千回。

    在她看来,她既已出阁,自当以丈夫姜念为重。此番薛家三千两黄金遭劫,她也赞同姜念的看法,认为多半是赖尚荣谋夺。可眼见娘家与夫婿闹得这般难堪,又教她如何自处?

    姜念出了荣庆堂,一路大步流星,穿过重重院落,径自出了荣国府大门。在门外石狮旁立了片刻,便见自家马车自角门驶出。原来元春不想让他久候,不愿耽搁,匆匆辞了贾母跟了出来。

    姜念见马车至,亲自上前打起帘子。元春在车内抬眼望他。两人四目相对,一个神色坚定,一个眼含忧思。

    姜念忽对车前董良吩咐道:“往东安门外帅府胡同忠怡王府去。”

    言罢方登车与元春同坐。

    董良应了声“是”,便扬鞭催马,车轮辘辘往宁荣街东街口行去。

    车内元春一惊,纤手紧攥帕子,迟疑道:“大爷这是……要请十三王爷过问此事?”

    姜念微微颔首,见元春杏眸微红,面上脂粉被泪水浸染,更兼愁云满面,不由心生怜惜。

    姜念轻舒双臂,将元春揽入怀中,在她耳畔柔声道:“此事闹到这般田地,原非我所愿。让夫人在娘家失了体面,实在于心不忍。只是三千两黄金非同小可,岂能平白被人谋夺?赖家那起子刁奴也忒可恶可恨,不可不惩治的。如今荣国府的老太太、岳丈既不愿依我之策,我便唯有直接借官府之力除了这家祸害了。”

    元春听他言之有理,却忧心忡忡道:“若请十三王爷过问此事,圣上多半也会晓得,一旦坐实了那赖尚荣的罪名,圣上是否会降罪到荣国府?”说着眼中又泛起泪光。

    这个时代最重孝道,元春贤孝才德,“孝”便体现在对贾母及父母的孝敬上,岂能不忧心父母家族?

    姜念轻抚元春的背,宽慰道:“夫人且宽心。荣国府根基深厚,又有太上皇庇佑,况且赖尚荣早已脱了府上奴籍,此番圣上该不会降罪荣国府。”

    这话倒也不假。想那贾珍、贾蓉闹出那等丑事,荣国府也只是名声受损,并未遭祸。只是不难想见,若赖尚荣罪名坐实,泰顺帝对贾府难免更添嫌恶,太上皇景宁帝知晓了,怕也要对荣国府生出不满。

    元春听姜念这般说,心下稍安,却仍不禁微蹙着眉头。

    ……

    ……

    姜念、元春离了荣国府后,那荣庆堂上的一番风波,早似柳絮随风,霎时间传遍了各院各房。丫鬟媳妇婆子们三三两两聚在回廊下、角落里,交头接耳,添油加醋,倒比那戏文还热闹几分。

    平儿提着裙角匆匆回到凤姐院中,但见坐月子的王熙凤斜倚在炕上,正就着缠枝莲纹碗吃燕窝粥。

    见平儿回来,王熙凤忙将碗搁在案上,急不可待地问道:“事儿如何了?”

    平儿上前,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道来。

    王熙凤听罢,先是一乐,一双丹凤三角眼儿弯成月牙:“好个姜姑爷!竟当堂当众那般斥骂大老爷,把大老爷骂得大丢体面!”说着以帕掩口,“嗤”地笑出声来。

    她早厌恶贾赦这个公公,今日见这个公公吃瘪,岂不畅快?

    又想起什么,王熙凤两弯柳叶吊梢眉儿微蹙,叹道:“只是可惜了!”叹着伸出三根葱管似的玉指轻轻一捻,眼中精光乍现,恰似猫儿见了鱼腥。

    她管着荣国府内宅,知道赖家贪婪肥几,也知道赖家颇有家产。若贾母、贾政此番依了姜念的主意,由荣国府拿下赖家全家审讯,一旦坐实了是赖尚荣谋夺薛家黄金,荣国府便能借机将赖家家产抄没。而若姜念直接请官府整治赖家,赖家的家产,荣国府多半就没份了……

    平儿好奇:“奶奶因何叹气?”

    王熙凤也不答话,两弯柳叶吊梢眉儿越蹙越紧,忽又摇头咂舌,那惋惜之意,竟比丢了自己的嫁妆还甚。

    事实上,她估计,赖家的家产比她的嫁妆还要多。

    ……

    ……

    探春也特意派了大丫鬟待书在荣庆堂观望好戏。

    待书一阵风似的跑回探春身边。

    探春正与林黛玉、迎春、惜春及贾宝玉围坐在一起说笑。

    待书进来后,将姜念如何与贾赦当堂当众对骂、如何拂袖而去的情形说得活灵活现,连那贾赦拍案的样子都形容得真切。

    众人听罢,神色各异。

    林黛玉执着手帕轻掩朱唇,眼波流转间似笑非笑,暗道:“那姜姑爷倒是个有骨气的,竟在荣庆堂这般闹了一场。”

    探春听得杏眼圆睁,心内暗道:“那大老爷确是个荒唐的,赖家那起子刁奴也确该狠狠整治的!只可惜,老太太、二老爷都仁厚,为了这起子刁奴,与姜姑爷闹成这般,岂不犯蠢?”

    这话儿她也只是在心内悄悄想着,可不敢说出来。

    迎春习惯性地低眉顺目,只轻叹一声:“何苦来……”

    惜春冷笑一声:“随他们闹去!横竖与咱们不相干的!”

    贾宝玉呆若木鸡,手中茶盅倾斜了都未察觉,半晌喃喃道:“大姐姐如今夹在中间,岂不为难?”

    他对元春是发自真心地关切。

    ……

    ……

    姜念已提前思索过,若贾母、贾政不依他,不拿下赖家人让他审讯,他该如何叫官府拿人。

    若是他直接找官府,此事或是找顺天府衙,或是找负责驻守神京内城的步军营,也就涉及到九门提督鲁科多。

    姜念与顺天府尹不熟,与九门提督鲁科多虽见过面,却也不亲。

    鲁科多也让姜念联系到前世那位隆科多。前世的隆科多可没有好下场,其中一条罪名是结党营私。因此,姜念觉得自己不可与鲁科多亲近。

    而且,纵然姜念找顺天府尹或九门提督鲁科多,此番之事,涉及到他及荣国府,难免会被泰顺帝得知。

    思索后,姜念决定直接找十三王爷。

    他找了十三王爷,十三王爷必会请示泰顺帝,泰顺帝一旦支持他,此事便简单容易了,而一旦查实了是赖尚荣谋夺,赖家的下场就必定凄惨。

    另外,他已好久没麻烦十三王爷了,他这个御前侍卫兼云骑尉,也已闲置三个月了。正好可凭借此事,让泰顺帝、十三王爷重新惦记上他……

    ……

    ……

    已是酉牌时分。

    天上的金乌虽减了炙热,满天阳光仍算明媚,把个京师城郭都镀了层金边。

    姜家马车辘辘行至东安门外帅府胡同忠怡王府之外,隔着一段距离,便见门前两尊凛凛生风的石狮子怒目圆睁,朱漆大门上“忠怡王府”四个泥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姜念整了整衣冠,下车径往王府行去。

    元春在车内掀起车帘,只见夫君背影挺拔如松,一步步迈向王府,终是没入了王府的角门。她纤指将帕子绞了又绞,终是轻叹一声,对董良吩咐道:“回家罢。”车帘落下时,一滴清泪正打在了裙裾上。

    根据姜念的安排,元春先乘坐马车回东郊,姜念见过了十三王爷后,会自己骑马回去。

    依旧公务繁冗极其忙碌的十三王爷,还没回王府。

    好在,姜念入了王府,不过等了两刻钟,十三王爷便回来了。

    只见夕阳映照下,一辆外观庄重华丽的马车缓缓驶到了王府外,前后侍从保卫森严,正是十三王爷回府的仪仗,马车由角门入了王府。

    不多时,便有人来请姜念:“姜侍卫久候了,王爷在书房召见。”

    姜念当即来至十三王爷的书房,见十三王爷正斜倚在罗汉床上吃茶,身着家常石青缂丝便袍。

    姜念向十三王爷恭敬行了礼,十三王爷含笑道:“易哥儿,多时不见了,你倒似又长高长壮了,今日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又有何事啊?”

    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兴味,暗忖这个“不安分”的民间皇子,此番前来,不知又要掀起什么波澜……

    ……

    ……

    不出姜念所料,当他将事情细细禀明了十三王爷,十三王爷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决定翌日请示泰顺帝。

    翌日,十三王爷至畅春园澹宁居觐见,又将事情细细禀明了泰顺帝,且添上了自己的见解。

    十三王爷的见解与姜念一致,判断薛家三千两黄金多半是赖尚荣谋夺。

    泰顺帝听罢,龙颜微沉,当即命太监:“宣顺天府尹江令璜即刻觐见!”

    江令璜此时正在畅春园,有事要启奏泰顺帝的。

    作为顺天府尹,江令璜的品轶虽不是很高,也很难在众多事情上做出最后的决断,但是,他可以直接面圣奏事。

    江令璜进了澹宁居后,泰顺帝将事情说了一番,便下旨:“朕命你即刻会同御前侍卫姜念,将赖家一干人等缉拿,严加审讯!”

    泰顺帝此举,一则是因姜念乃他赏识的民间儿子;二则他与十三王爷一般,也觉此案多半是赖尚荣所为;三则,他自登基以来,着力整治大运河匪患,若此案果真是赖尚荣勾结水匪,或是勾结贼人冒充水匪,在他看来,性质很恶劣。

    ……

    ……

    这日午时,姜念正在家中睡午觉,忽觉有人轻推自己。睁眼看时,却是元春立在床边,轻声道:“大爷醒醒,顺天府尹江大人遣人来请,说是要会同审理薛家黄金遭劫一案。”

    姜念闻言,一个翻身坐起,心下已明:这必是泰顺帝的旨意到了。

    元春故意不唤香菱,亲自取来三等侍卫的冠服,一面服侍姜念更衣,一面蛾眉紧蹙。姜念知她忧心娘家,只在她脸上轻轻一拍,说了句“你且宽心”,却不多言。

    更衣毕,姜念迈出正房,一身既华丽又实用的侍卫冠服,在日头下似泛着冷光。

    出得宅门,蒙雄已着六品龙禁尉冠服,牵着一匹骏马候着。

    姜念乘坐着马车,快速朝着神京内城的顺天府衙而去。

    蒙雄骑马随行。

    一路上马蹄嘚嘚,车轮滚滚,先进内城,再穿街市,直奔鼓楼大街。

    ……

    ……

    顺天府衙坐落于神京内城的鼓楼大街,与泰顺帝昔日的藩邸义泰王府不远。府衙三间兽头大门洞开,两旁站着十几个衙役,端的威严。

    姜念的马车辘辘行至府衙。

    姜念穿过仪门,绕过戒石坊,来至后堂,但见顺天府尹江令璜正在签押房内批阅文书,见姜念进来,忙起身相迎。

    二人分宾主落座,奉上香茗。

    江令璜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凝视着姜念,先将泰顺帝的旨意细说一遍,而后捋须问道:“姜侍卫对此案可有高见?”

    姜念早有准备,当下从容道:“我以为,当分两路行事:一者即刻封锁赖家宅院拿人;二者速去荣国府,那赖大夫妇多半正在荣国府,拿二人到案……”

    随即,姜念又将拿人后审讯等事细说了一番。

    江令璜听完,不由暗叹:“这姜念年纪虽轻,却心思缜密,行事果敢。看来,他能成为御前三等侍卫且封为云骑尉,除有强力的靠山,也确颇有本事的。”

    当下,江令璜下令调集衙役。不过两刻钟,府衙大院已黑压压站了一百多名衙役。有的挎着铁尺,有的提着锁链,还有的扛着水火棍,端的是杀气腾腾。

    江令璜身着文官官袍,姜念穿戴侍卫冠服,二人并肩而立。

    江令璜对众衙役交待了一番后,又高声道:“此番奉圣谕查办要案,尔等须严肃行事!”

    众衙役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分派已定,姜念与江令璜各骑一马,率领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了顺天府衙,直奔西城的赖家大宅院和荣国府。

    街上行人见这阵势,纷纷避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