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
月色高悬,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站在屋外的萧渊明等人也越发的有些不耐烦。
“这人怎么还不来?”
高欢坐在石阶之上,丝毫不在意。
“贞阳侯且宽心。”
至此时,萧渊明以及在场的一众官员将领,都有些困倦了,昏沉沉的,可谁都不敢先离开。
有些人也学着高欢一般,坐了下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睡意。
直到,本是寂静的夜空下,忽然爆发出了激烈的喊杀声。
这股动静,让本来都睡意上脸的一众人都惊醒了。
可清醒之后的萧渊明,非但没有警觉,反而越发不耐烦,吼了一声。
“又怎么了!”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萧渊明对身边的一名将领,吩咐道:
“还不去看看!”
萧渊明说完,有些歉意的看向了高欢,拱手道:
“安阳公,见笑了。”
坐在石阶上喝着酒的高欢,见此模样,忽然大笑了起来。
高欢的这幅模样,让萧渊明和在场的一众寿阳城中文武都有些困惑。
萧渊明更是问道:
“安阳公,何故发笑?”
“十数日前,秦王于淮上设鱼宴,遍论天下诸国。言及梁国之时,我本来不解,今日方知,秦王真是明察秋毫,非是我等能及。”
萧渊明听了,对此很感兴趣。
“不知秦王如何说我等?”
高欢眯着眼,正欲说时,侯景拉着裴之高从后面走了过来,嚷了一声。
“贺六浑,你要在此坐到几时?”
萧渊明看见侯景,大喜,道:
“上将军,你醒了。”
侯景笑了,道:
“老子就没醉!”
“你这话何意,没醉为何要绑裴公?”
侯景身旁被绑着的裴之高没有想到,到了这个时候,萧渊明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斥骂道:
“蠢材,他们是一伙的,城中必有他们的内应。”
这一声痛骂,终于让萧渊明等人清醒了。可接下来,他们却更加慌张了,不知道该如何?
裴之高本来还指望着外面这么多人,能不能合力擒拿高欢和侯景,从而翻盘。
见到他们如此模样,裴之高心中最后一丝的希望终于湮灭了。无奈,他大吼了一声。
“跑啊!”
裴之高也是无奈,如萧渊明这样的年轻子弟,根本没有经历过南梁建国时的腥风血雨,就如名贵娇嫩的花朵,经不起一点的风雨。
甚至,连跑都跑不明白。
“晚了!”
高欢终于站了起来,悠悠而道。
此时,念贤带着兵马已然进入了金城,闯进了贞阳侯府,将刚刚打算逃走的一众寿阳城的文武,又赶了回来。
裴之高见一个都没有跑掉,彻底绝望了。
高欢看着念贤等人,道:
“萧渊明、裴之高等梁国重臣已在掌控之中,余者不足为虑,分派人手,掌控寿阳四门,梁军兵弱,不顺者皆斩。我等当一扫浊尘,以待秦王至!”
“诺!”
裴之高心中震惊,看向了高欢、侯景,感受到了一股荒谬与可笑。
寿阳这座数十万人也难以攻下的重镇,难道就这么丢了?
……
上蔡。
建康朝廷对议和之事是上了心的,派来正式签订盟书的使者乃是萧衍、萧纲父子都亲信之人。
太子舍人柳津!
柳津人未到,却得知寿阳失陷,没有回到建康,而是立马找到了李爽。
“秦王,本已议和,为何高欢、侯景会煽动民乱,挟持贞阳侯、裴公,窃据寿阳?”
李爽坐在桌案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柳公这是从哪听到的,高欢、侯景如何能做这等事?”
“此事千真万确,我刚至寿阳,便听说了此事。如今,我军将寿阳城包围了。”
李爽听了,缓缓道:
“如此,内中必有隐情。”
“隐情?”
柳津不解时,李爽缓缓站了起来,道:
“高欢、侯景这两人本王是知道的,侯景一向老实,高欢更是难得的厚道人。他们两人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如此,其中定有缘故。柳舍人,当日发生何事?”
柳津道:
“能有何事,贞阳侯与高欢谈了十余日,议定和议之事后,还特意了宴请他们。可谁曾想到,高欢、侯景却是借机生事。侯景还欲让贞阳侯夫人进舞!”
李爽道:
“本王说其中定有缘故,你看,这不就找到了么?”
“秦王何意?”
“北人之俗与中原迥异。于北人而言,主家的夫人进帐跳舞,乃是最高的礼遇;欣赏主家的夫人舞姿,也是客人对于主人最大的尊重。”
柳津看着李爽,一脸不信任。
“秦王,我见过的北人也不少,怎么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风俗?”
李爽摆了摆手,笑道:
“北人之风俗,浩若烟海,柳公没听过也不足为奇。”
柳津听了,也没有心思争辩这是不是李爽现编的,直接道:
“既如此,还请秦王下令,让他们放人,并退出寿阳,我大梁定不会追究他们的罪责!”
“这是自然!”
李爽说完,就没有动作了。
柳津见此,追问道:
“秦王为何如此?”
“本王只是忧虑,光凭这一纸文书,恐怕不足以让他们放人。”
“那该如何?”
“这样吧,本王亲自去一趟寿阳,定让他们放人!”
“……”
让你去寿阳,恐怕就不是放不放人的事了!
柳津厉声道:
“和议之事方定,难道秦王真的要开启战端么?”
“这是何话?本王岂有此意,柳公误会了。”
说着,李爽拍了拍手,侯莫陈崇带人从屋外走了进来。
“柳公一路远来,舟车劳顿,带他下去休息。明日,随我军同行,共赴寿阳。”
柳津一听,立马坐不住了,道:
“秦王,你只有五千骑,真的要与我军为敌么?”
侯莫陈崇没有理会,命令甲士将柳津架了出去。
“大野爽,你就是一土匪,有本事杀了老夫!”
没有理会柳津的叫骂声,李爽看向了身边的侯莫陈崇,问道:
“如何?”
“舟船已备,只待大王一声令下,大军便可南下。”
李爽一笑,道:
“寿阳已下,南国之鱼,可尽入网中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