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元英 > 0035、无限感慨

0035、无限感慨

    赵毅没想到事情办的如此顺利,没遇到磕绊。也没想到蔡少武如此慷慨,直言不讳。但细想起来,蔡少武对高逸的了解也不过是高逸的一面之辞,对于那个敏感的让人不解的成长之谜,蔡少武也回答不出。

    路上,他对钱东说:“据我估计,高将军非普通家庭的孩子,他武艺精湛,有勇有谋,一定是将军府里长大的孩子,即便不是,也是江湖大佬家的后代。”

    钱东附合:“我觉得也是,哪一个无父无母的流浪汉能这么强悍、老辣?没有一个技艺精湛的师父,没有一个深谙攻守,临战变通,用兵如神的家长能培养出如此良将吗?”

    “可是,高将军为何说他无父无母,是一个流浪儿呢?”赵毅说出藏在心中很久的疑惑,“这里面一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那会是啥?”钱东急切地问。

    赵毅老道的地说:“他的家世不是无法与人说,而是不敢说,说出来会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

    “啊,”钱东吓了一跳,“难道他的家人是在逃犯?”

    赵毅笑了笑,“即便不是在逃犯,也是皇上曾经处没过的,不便言说。”

    钱东眨了眨眼睛,又皱了皱眉:“如此说来,高将军必须得隐藏身份了?”

    “那当然……”赵毅像洞穿了一切,语气十分的肯定,“从现在来看,他不保守出身的秘密他就会被人追杀。”

    听到赵毅对高逸身份的深挖,钱东对高逸的命运越发担心:“高将军为国杀敌,不得不抛头露面,这不容易暴露身份吗?”

    “可不!现在已经暴露了。”赵毅既有看穿一切的自傲也有对高逸的担忧,“这,我们还不知道吗?从他收复晋阳回来,就不断有人举报他。不是说他‘贪腐’就是‘私藏龙袍’,再不就是‘里通外国’,罪名都挺大,只要有一项成立,他就是死罪。”

    “好在我们都给他化解了,”钱东松了一口气,“那些能无端生出来到罪名都被我们推翻了。”

    一个时辰后,他们回到了大理寺公署。

    大理寺正堂内静得能听见烛火噼啪声,赵毅与钱东躬身立于阶下,青布官服的下摆随着动作轻晃。

    “启禀寺卿大人:赵毅立直身子,恭敬地说,“军营核查高逸身份,只取得了与吏部出身册相同的材料,其它均未有发现。至于高逸为何能在无父无母情况下成为一名将才,无解答。”

    大理寺卿端坐于案后,手指轻叩檀木桌沿,目光扫过赵毅作的调查笔录:“既发现有遗露为何急于返回?”

    “属下不知如何继续,所以回公署请示。”

    “有哪些问题不能继续?”

    “禀大人,关于高逸的出身蔡参将所说与吏部出身册一模一样,可见,他所知道的一切也是高逸本人介绍的。至于他哪何能成为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如何能速战速决,以迅风不及掩耳之势打败后凉军,蔡参将不能给予回复。”

    堂内静了片刻,只闻烛火燃烧的细微声响。大理寺卿收回目光,重新落回调查笔录上:“如此说来,蔡参将虽在高将军身旁但对他的出身也知之甚少,也许这是因为蔡参将在高将军身边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以本官来看,若要得到高将军的真实身份就得长期观查。”

    赵毅疑惑地问:“我们要在军营附近的客栈里长期居住?”

    傅永嘉点头示意:“有必要!若要获得一条有价值的线索,不付出点代价是不可能的。”

    赵毅接着问道:“去与军营的人接触,了解情况?”

    “对,这就是我的本意。”傅永嘉深沉地说,“我们若不搞清楚高将军的出身,我们对不断送过来的举报就无从下手。或者说,我们会被推到一个见不到底的深渊。”

    “好!”赵毅紧绷的肩线稍稍放松,却仍保持着躬身姿势,“属下定不负卿所望,明日一早,我们就奔赴南郊。”

    次日早晨,两名司直骑着快马出了邺夸南门直奔军营。

    喧嚣渐远,越走越见开阔,只剩马蹄踏在土路上的沉稳声响。行至半途,路面渐渐从平整的土路变成碎石路,马蹄踩在石子上,发出 “嗒嗒”的轻响。路两旁的树木也多了起来,不再是农田边的零散杨柳,而是成排的白杨。

    再往南走,隐约飘来一丝铁器与皮革混合的冷硬气息。顺着风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地平线上已能看见军营的轮廓。灰褐色的营墙连绵起伏,顶端插着的旗帜在风里猎猎飘动,虽隔得远,却能隐约感受到那股肃杀之气。

    赵毅与钱东越过营门口,直接向南走去。南面是一条很长的一条商业街,这条街似乎为大队人马驻扎的军营设立的。

    街上人潮往来如梭,挑着货担的小贩、牵着马的行商、追闹的孩童挤在青石板路上,他们只能放缓脚步,目光在两侧的店铺招牌间来回扫动,寻找客栈的踪迹。

    先前听公署的小吏说,南郊的这条商业街因其形状特别像一支长戟,所以人们就管这条街叫长戟街。在长戟街上有一个很安全很便宜的客栈叫悦来客栈。

    可他们走了半盏茶的功夫,也未见到悦来客栈的字样。只看见绸缎庄、酒肆、铁匠铺,等。

    正犯愁时,身后突然传来“哐当”一声,是挑着水桶的挑夫不小心撞翻了路边的货筐,滚落的梨滚了一地。赵毅见状弯腰去捡,挑夫连忙道谢:“多谢郎君!”

    赵毅把梨递还给梨贩,顺势问道:“敢问大哥,可知‘悦来客栈’在何处?我寻了许久,都未见到招牌。”

    梨贩一拍大腿:“嗨!您走多了!”他伸手往街尾指了指,“这街分东西两段呢,悦来在东段,你们一直往南走可不就找不着嘛!”

    赵毅与钱东向后退了五百米远,然后向东拐去,果然没走几步,就看见一面青布门帘在风里晃动,门楣上的“悦来客栈”木牌虽有些陈旧,却擦得干净,字上的红漆还透着亮色。他松了口气,加快脚步走过去,刚掀开门帘,店小二热情的声音就传了过来:“郎君里面请!是打尖还是住店?”

    赵毅忙说:“住店!要一间上房,干净些的。”

    店小二热情地将他们引向客房区域,并向他们介绍:“客官,上房带窗,有热水,还能烘干衣物,还可传饭到房里。”

    赵毅听后很高兴,觉得他们这里的服务真的很好,难怪公署小吏要介绍给他们这个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