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紫宸殿。
深冬的寒意被殿内数十座鎏金炭火盆驱散,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的馥郁与暖意。
然而,殿内的气氛却比殿外的寒冬更加肃穆凝重。
林臻玄色蟠龙常服,端坐于御阶之下左侧首位,深邃的眼眸平静无波,扫视着阶下肃立的文武百官。
女帝慕容嫣高坐于九龙金椅之上,凤冠霞帔,仪态雍容,沉静的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欣慰。
北疆雪灾的阴霾虽已散去,但赈灾的余波、柔然的威胁、以及那两道撕裂风雪、震动朝野的“惊雷”,仍在每个人心头回荡。
“宣。”女帝慕容嫣声音清越,穿透殿内的寂静。
内侍总管手持明黄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疆雪灾,百年不遇。柔然窥伺,雪上加霜。幸赖天威浩荡,将士用命,臣工戮力,终克时艰,拯黎民于水火,慑外虏于国门。特此,论功行赏。”
“林臻统御有方,运筹帷幄,以格物惊雷破冰开路,瞬息通联,解十万灾民倒悬之急,慑柔然宵小不轨之心,居功至伟。赐黄金万两,锦缎千匹,加封太师,领天策上将,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之殊荣。”
“焚雷司主事楚惜灵,匠心独运,铸铁龙以破冰,电波以通神,居功厥伟。晋工部尚书,领格物院院正,赐文渊阁大学士,赏黄金五千两,玉璧一双。”
“靖边将军毛梦极,亲冒风雪,押运粮草,破冰开路,临阵击溃柔然铁骑,勇冠三军。晋镇北侯,加太子少保,赐丹书铁券,赏黄金三千两,良田千顷。”
“兵部、户部、工部、焚雷司及北疆诸将士、流官、民夫,各按功绩,厚赏有差。”
“钦此。”
“臣等,谢陛下隆恩。”林臻、楚惜灵、毛梦极及众臣躬身领旨。
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封赏之重,前所未有。
尤其是对楚惜灵的封赏,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格物院院正,位同宰辅,开女子入阁之先河。
这既是对其功绩的肯定,更是对格物之学地位的擢升。
林臻的天策上将与三殊礼,更是将兵权与威望推至巅峰。
毛梦极的丹书铁券,则是武勋的极致荣耀。
女帝以此昭告天下,新政与格物,已成国策,不可动摇。
封赏毕,女帝慕容嫣目光转向林臻:“太师,北疆惊雷,震动朝野。朕与众卿,皆欲一睹格物之威。”
“臣,遵旨。”林臻躬身。
殿门开启。
数十名金吾卫甲士,护卫着两架蒙着厚重黑布的巨大物体,缓缓推入大殿。
沉重的车轮碾过金砖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内群臣的目光,瞬间被吸引。
黑布揭开。
左侧,是一架按比例缩小的轨道蒸汽机车模型。精铜铸造的锅炉、气缸、飞轮、连杆,在烛火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黄杨木雕刻的车身,纹理细腻。
熟铁打造的轨道,铺设在特制的木基上。虽为模型,却结构精密,气势俨然。
右侧,则是一套完整的电磁电报机。
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铜木装置,线条流畅。缠绕着黑色硫化橡胶的铜线,连接两端。
发送端按键锃亮,接收端指针悬停。
楚惜灵一身靛蓝官袍,清冷如常,步至殿中。她未看群臣,目光沉静地落在两件器物上。
“此乃轨道蒸汽机车模型,比例十比一。”楚惜灵声音清冷平稳,穿透大殿,“其力,源于水沸为汽,汽推活塞,活塞连曲轴,曲轴带飞轮,飞轮传动力。黑石县赈灾,铁龙一号载粮十车,重逾万斤,破深雪,开冰道,日行百里,非人力骡马可及。若辅以精钢轨道,优化热效,其速其力,可增十倍。假以时日,万里通途,朝发夕至,非虚言。”
她走到蒸汽机模型旁,示意工匠点燃特制的小型酒精炉。
炉火燃起,加热微型锅炉。
片刻,蒸汽喷涌,推动活塞,带动飞轮旋转,曲轴连杆运动,整台机车模型在轨道上缓缓前行!
虽无声响,但那精密的运动,那无需外力自行前行的景象,已让殿内群臣目瞪口呆。
楚惜灵转身,走向电报机。“此乃电磁电报机。”
她指尖轻触发送端按键,“其理基于电生磁,磁动针,针指码,码成文。雁门关至黑石县,三百里风雪,军情灾报,瞬息可达。无视山川阻隔,无视昼夜寒暑。”
她指尖在按键上快速敲击。
哒哒,哒哒哒。
清脆的按键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随着她的动作,接收端的金属指针开始左右摆动。
哒哒,哒哒哒。
指针的摆动与按键声几乎同步。
“发送编码:紫宸。”楚惜灵道。
接收端旁,一名小太监紧盯着指针摆动,迅速在纸上记录符号,随即高声念出:“接收信息:紫宸。”
“发送编码:议政。”楚惜灵再次敲击。
小太监:“接收信息:议政。”
“发送编码:惊雷。”楚惜灵指尖如飞。
小太监:“接收信息:惊雷。”
瞬息之间,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殿内一片死寂,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群臣脸上的震惊,已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无声的电波,这精密的运动,已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这非是神迹,而是格物之力!其威能,其潜力,足以颠覆乾坤!
“格物之力,化惊雷,破风雪,通神意。”女帝慕容嫣的声音打破沉寂,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乃国朝之幸,黎民之福。着令。”
“其一,工部、焚雷司、格物院,即日起,勘测规划京畿—北疆主干轨道。优先铺设帝京—雁门关段。调集铁龙系列机车,确保北疆粮道、军道畅通无阻。”
“其二,驿传司、兵部、格物院,即日起,架设帝京—北疆电报干线。连通各州府、边关重镇。确保政令军情,瞬息可达。”
“其三,户部、工部,即日起,制定格物兴国十年方略。蒸汽之力,应用于矿冶、漕运、织造。电报之网,覆盖郡县。所需银钱,内库拨付,国库保障。”
“其四,礼部、国子监、格物院,即日起,修订科举章程。增设格物。于各州府设格物学堂,广纳贤才,研习格物,以实学兴邦。”
“臣等,遵旨。”工部、兵部、户部、礼部尚书及楚惜灵躬身领命。
然而,殿内并非一片欢腾。
以礼部尚书周正、御史大夫王俭为首的一批老臣,面色凝重,眉头紧锁。
“陛下。”礼部尚书周正出列,须发皆白,声音苍老却带着一丝忧虑,“老臣斗胆。格物之学,虽有其能,然终为奇技淫巧,非治国大道。蒸汽机车,电报通讯,耗资巨万,劳民伤财。更恐机巧日盛,人心不古,礼崩乐坏,国将不国啊。”
“周大人此言差矣。”工部尚书李崇(新任,原侍郎)出列反驳,“北疆雪灾,若无铁龙破冰,电波通联,十万灾民何以得救。柔然铁骑,若无焚天雷震慑,何以溃退百里。此乃实打实之功,岂是奇技淫巧四字可蔽之。”
“李尚书。”御史大夫王俭接口,声音尖锐,“格物之力,固有其功。然,科举增设格物科,动摇儒学根本。广设格物学堂,恐使士子弃圣贤书而逐机巧术。长此以往,纲常何在,道统何存。”
“王御史此言,未免危言耸听。”新任户部尚书张衡(原汇通号大掌柜,张俪之父)出列,声音沉稳,
“格物之学,非为取代儒学,实为互补。儒学修身齐家治国,格物格物致知强邦。北疆赈灾,格物之力救民于水火,此非大仁。震慑外虏,保境安民,此非大义。格物之学,亦可载道。”
“张尚书所言甚是。”兵部尚书赵武声如洪钟,“兵者,国之大事。格物之力,铸焚天雷可御外辱,造铁龙可运兵粮,通电报可调兵马。此乃强军卫国之本,岂是奇技淫巧。”
“然……”周正还想再言。
“够了。”女帝慕容嫣声音平静,却带着无形的威压,“格物之力,于国于民,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此乃国策,非议可止。周卿、王卿忧国之心,朕知之。然时移世易,抱残守缺,非治国之道。格物兴国,势在必行。”
她目光扫过林臻:“太师以为如何。”
林臻缓缓起身,玄色衣袍无风自动,深邃的目光扫过众臣,声音低沉而有力:
“格物之力,非为奇技,乃格天地之理,致万物之用。蒸汽之力,解放人力,富国强民。电波之速,通达信息,固国安邦。此非动摇道统,实为道统之新章。
昔孔子制礼乐,亦需钟鼓琴瑟。今格物铸惊雷,亦为护我礼乐之邦。北疆雪原,十万灾民得救,乃仁。慑退柔然,保境安民,乃义。此皆格物之力,践行圣道。阻格物,便是阻仁政,阻大义。”
他目光如电,直视周正、王俭:“至于耗资巨万,北疆赈灾,若无铁龙,征调民夫十万,耗粮无数,耗时数月,死伤几何。若无电报,信息不通,贻误战机,柔然犯境,生灵涂炭,损失几何。此间得失,诸公可曾细算。”
周正、王俭哑口无言,脸色涨红。
“格物兴国,非一日之功。”林臻声音转沉,“然,方向已明,道路已开。吾辈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而非坐而论道,空谈误国。”
殿内一片寂静。林臻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头。女帝慕容嫣微微颔首:“太师之言,甚合朕意。格物兴国,乃既定国策。诸卿当同心戮力,共襄盛举。退朝。”
“陛下圣明。”众臣躬身。
林臻转身,玄色披风在身后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
楚惜灵清冷的目光扫过殿中那两件格物杰作,随即垂眸,跟随林臻,步出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