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453章 挤提来临

第453章 挤提来临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65年。

    香港工业的腾飞,带动房地产的兴旺。

    截止1964年底,香港的楼价旁边攀升至80~100港币每平方尺,一个普通的单元也要6~10万港币,而高级住宅单元更是达到10~25万港币。

    在这种情况下,华资银行抓住这有利时机,资助地产商及置业者。

    此时,银行业与地产业流行按揭。

    地产商以自有资金支付买地的定金后,其余未付大部分地价,则可将所买的土地作为抵押贷款。地产商不需建好楼宇,就可预售楼花给置业者,所得收入,再分期偿还银行的本息。

    银行同时向置业者开办按揭业务,置业者只要付了楼字首期,便可把所买楼宇作为抵押向银行还贷款本息。

    按揭制度大大缓解了地产商和置业者,资金不足的困难,刺激了已成热潮的地产业迅猛发展。银行按揭以土地、物业作抵押,是一项安全系数较高的贷款业务。

    但也有一个明显缺陷资金回笼周期太长。

    华资银行热衷按揭业务,平安、恒生、东亚三家最大的华资银行亦不例外。

    港府长期奉行高地价政策,土地供不应求,地价日涨月升,这就造成“炒”风盛行。一些银行盲目贷出巨款,为炒地推波助澜。

    还有一些银行见猎心喜,手痒难禁,不惜动用自有资金和存户资金,直接涉足地产业,像当初廖宝珊一样倾力做地产商,大炒地产物业。

    这样一来,实力单薄的中小银行普遍患有贫血症,库底空虚流动资金枯竭。

    甚至有的银行,连存户较大数额的提款都不能及时兑付。不少银行捉襟见肘,令存户惶然。

    银行危机四伏,一触即发。

    元旦过后不久,陈光良带着陈文恺等长江工业集团的管理层,来到青衣岛,视察这里的荣昌游艇制造厂。

    自从两年半前,荣昌游艇的‘海神系列’在摩纳哥发布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定单就纷纷涌来。将军澳的游艇制造厂已经不能满足产能,便在青衣岛开了第二家游艇制造厂。

    陈光良走进青衣岛荣昌游艇制造厂,心中就有些感触,造船不愧是用工大户,这里有着庞大的造船工人数量。

    “刘经理,这家工厂有多少人?”

    刘招宪马上说道:“1620多名造船工人和技术管理,如果再加上将军澳的游艇制造厂,我们荣昌游艇员工有3100人左右。这个数据,是香港以往造船业巅峰时6000多名工人的一半。正是我们荣昌游艇的爆发,也挽回了香港造船业,目前香港大概有8000名造船工人。”

    说到这里,在场的很多人都振奋不已,而现场还有一些外籍工程师,他们也是露出高兴的表情。

    荣昌游艇一路走来,成功有很多因素,主要有:第一,香港本身造船业底子还不错;第二,长江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第三,则是选对了路子——从五十年代末就将玻璃钢用于船身、飞桥系统、复式驾驶台三大技术,当做新一代游艇的目标。

    当然,荣昌游艇的发动机等关键零件,自然是采用进口,毕竟香港产业链又不全;不过香港的优势是自由贸易港,税收极少,进口的税几乎等于没有。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这确实让人振奋人心。那现在订单情况怎么样?”

    刘招宪指着正在生产的海神系列游艇,说道:“美国那边的订单太多了,整个今年的生产档期都已经排满,今年(1965)我们预计能出口1000艘海神系列,出口总额可达2500万美金(1.45亿港币)。这还是我们的产能依旧不足的缘故,不然能接更多的订单。”

    “这么多?”陈光良也是欣喜的问道。

    整个香港生产总值在去年是突破至113亿港币(前世为89亿不到),那仅荣昌游艇制造厂就占据了1.3%左右。

    相当的恐怖!

    另外一方面,二战后的十年时间,全球每年的游艇产量在3100艘,产值5200万美金。

    刘招宪说道:“主要是全球游艇市场从五十年代中后期井喷式爆发,仅去年(1964)美国的舷外挂机动力艇的销量就已经突破4.5万台,今年预计能突破五万,甚至更高。这是非常罕见的,美国那边已经燃起游艇热,就和当年的汽车普及一样。”

    难怪,如此庞大的市场,哪怕荣昌游艇喝口汤,也足以吃到撑。

    陈光良说道:“那我们今年或者明年的产能,还能不能提高一些?”

    “能”刘招宪说道:“今年1000艘只是我们的保守产量,而到了明年,我们两家工厂至少可以生产出1200艘游艇。”

    陈光良点点头,他们的海神系列,还是中高端游艇,单价也是挺高的,差不多可以购买香港的一个高级住宅了。

    “我听说台岛也引进了游艇技术,看来我们的竞争对手来了。我对荣昌游艇的前景非常重视,我们不能满足现在的成绩,而是要继续投入研发,积攒技术,以后生产更好的游艇,真正成为世界的知名游艇品牌。”

    “是”

    在现场,陈光良和所有重要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聊,他们荣昌游艇不能成为一个满足现场,技术原地踏步的游艇品牌,而是要继续发展未来的游艇技术。

    更大、更先进的游艇。

    前世的七八十年代,香港也发展了游艇产业,而且做的也挺大的。但也仅仅是大,但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说白了也就是组装货。

    但这一世的香港游艇产业,率先在世界上开辟三大技术——玻璃钢船身、复式驾驶台、飞桥系统,接下来便是更大、更先进的技术发展。

    时机成熟,荣昌游艇甚至要进入豪华游艇领域,和意大利游艇竞争这个市场。

    回去的路上,陈光良对长房三子陈文恺说道:“我现在对长江工业集团有个忧虑”

    陈文恺疑问道:“父亲的忧虑是?”

    “你觉得长江工业集团怎么样?”

    陈文恺毫不犹豫的说道:“庞大无比,且具备香港其它工厂没有的技术和研发精神。从塑胶花到塑胶娃娃,从魔方到抓娃娃机,从塑胶积木再到现在的游艇产业,我们也是有发明,而非一味的山寨。除了发明,我们在很多产业还有各种专利和技术.”

    这些都是父亲的心血,也确实和了不起。

    哪知道陈光良摇摇头,感叹的说道:“在亚洲,除了日本经济一家独大外,香港算是出口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不过1962年韩国政变成功的朴正熙,制定韩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扎实工业基础”,建造电厂和钢铁厂为制造业铺路。然后还有台岛地区和新加坡。这三个地区对香港经济算是最有威胁,韩国就不用说了,有美国撑腰,在纺织、制鞋、塑料、五金、电子、机械行业等,恐怕很快要超过香港;台岛1955年才开始降低汇率,刺激出口;新加坡虽然还没有找到出路,但毕竟是华人为主导的国家一旦韩国、台岛、新加坡纷纷和香港竞争,形成亚洲四小龙的趋势,那么我们香港工业压力就很大。当然,还有内地,不可能一直封锁或被封锁.所以说,长江工业集团的很多产业,其实是没法长久保持竞争力的。”

    这番有远见的话语,对陈文恺冲击很大,他从未想过,如此庞大的长江工业集团,似乎只是‘纸老虎’。

    要知道,长江工业集团去年的出口营业额突破了11亿,创下1.05个亿的利润。在纺织成衣、塑胶玩具、冶炼机械、电器、造船、拉链等产业,都是香港当之无愧的霸主。

    “爸,长江工业集团的纺织成衣产业,现在已经延伸至品牌,拥有鳄鱼恤和Travelpro拉杆箱等,而且在海外尼日尼亚等也拥有大量的投资华泰塑胶的塑胶花和假发产业暂且不说,但我们的玩具产业出口每年都在呈现很大的增长.电器拉链游艇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算一家大型企业。只要我们持续投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一定可以继续长久保持竞争力的。”

    “所以要抓住重点!就像塑胶花和假发,大家一哄而上,很快这个产业就成了大路货,利润也不高。你要记住,在长江工业集团所有产业中:纺织成衣产业,我们最终要朝着品牌发展;玩具产业,我们要朝着IP和品牌发展;电器电子,我们要朝着技术和新产品发展,例如我让他们投入研发磁带录音机.游艇产业这个是个长远的产业,我们要重视.”

    “好的,我明白了!”

    给儿子灌输未来的风险与机遇,好未雨绸缪!

    1月25日,春节前夕。

    明德银号是一家未组成法人的小银行,这几年一直热衷直接介入地产投机,结果陷入资金困难的泥淖。

    当天,一位明德银号的大客户,也是工厂主孙本忠,找到明德银行的首脑郑文生。

    “郑生,我这张700万港币的美元支票,麻烦替我兑现一下,我的工厂需要投资厂房。”

    郑文生被吓一跳,明德银号的钱都拿去投资物业了,账上也就是500万港币。要是给孙本忠一提走,那银行就直接破产了。

    他连忙说道:“孙生,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要不这张支票我给你转成定期存款,利息给6厘一年。”

    “这不是胡闹嘛!”孙本忠气道:“我是要拿去投资厂房,时间都耽误不得,怎么可能转存定期。郑生,我听说你们投资地产赚了很多钱,不会账上这700万都没有吧?”

    郑文生心说,确实投资了很多地产,但关键还没有卖出去啊!

    他只能模棱两可的说道:“利润确实赚了不少,只是现在我们的资金还在其它银行那里拆息!”

    孙本忠可没有这么好忽悠,说道:“我不管,你们今天必须给我兑现,不然你们就是违反银行信誉。”

    “这确实今天给你兑不了!”

    “好好”

    孙本忠气得走出郑文生的办公室。

    第二天。

    明德银号没有钱的消息,就已经在香港四处扩散,马上有大批的储户在门口要求提款。

    郑文生得知消息后,顿时感觉天昏地暗,嘴里说道:“完了!”

    小小的银号如何挡得住汹涌的挤提潮,提不到款的存户在街头哭天号地,很快便惊动媒体和港府,一时间香港人心惶惶起来。

    有储户在外面大骂:“狗曰的明德银行,赶紧还我的钱。”

    有储户捡起一块石头,直接砸向了明德银行的玻璃,顿时现场一片混乱。

    明德银号视同业公会的利率协议为无物,一意孤行奉行高息存款策略。

    挤提发生,银号监理专员即对明德银行检查,发现“不仅没有流动资金,而且没有偿债能力”。

    事情一下严重起来。

    当年的廖创兴银行,好歹是有偿债的能力,而如今明德银行居然没有偿债能力。

    一时间挤提开始蔓延。

    2月4日,大年初三。

    香港已经正常上班,各大华资银行也纷纷开业。

    但迎接大家的不是开门红,而是长长的储户队伍,香港各大华资银行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挤提。

    而在平安银行的总行门口,也有一些储户来打探情况。

    如果不加以安抚人心,势必也有可能发生挤提,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发生全面挤提,都不可能相安无事。

    因为假设你有10亿存款,但至少也有4亿多的贷款,而如果储户要取走这10亿,你就有4亿多的缺口,这里还不算银行的投资之类。

    事实上,世上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抵挡得往“抽底掏空”的挤提——除非某些不以黄金、外汇储备挂钩的国家中央银行,可以任意开动印钞机。这是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总额,不可能相等于存款总额。否则银行吸纳存款拿什么支持存户的利息?

    平安银行也不例外,他们总存款有12亿出头,贷款5.5亿左右。

    所以一大早,陈光良亲自拿着喇叭来到外面,喊道:“各位,我是陈光良,是平安银行的大股东。你们有什么忧虑,可以和我说?”

    他没有一开始就保证什么,而是和这些储户拉进关系。

    听到是陈光良,所有外面聚集的储户顿时惊讶起来,这可是香港的‘财神爷’。

    “陈先生,外面很多人说华资银行里面没有钱,请问平安银行有没有钱?”

    陈光良笑着说道:“平安银行肯定有钱,而且超级有钱。或者说,你们觉得我陈光良有没有钱?”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在香港,应该没有人质疑陈光良有没有钱。

    陈光良接着说道:

    “所以大家请放心,平安已经的总存款12亿,贷款5亿,这个存款和贷款的比例和英资银行一样守规矩。还有,平安银行有长实集团、环球集团、长江工业集团撑腰,更不可能没有钱。”

    “当然你们如果要取钱,我们平安银行也马上出钱,只是你们需要考虑的是——定期提前取出,你们损失的是利息。”

    话音刚落,很多人都大声喊道:

    “不取了,我们相信陈先生。”

    “就是啊,香港有10万人给陈先生打工,他们的钱都存在平安银行,平安银行怎么可能缺钱。”

    这样的场景,在平安银行的每家支行也在发生。就在昨天,陈光良便已经动员所有的管理层去各家分行坐镇,稳定局势。

    毕竟一旦蔓延,那真是后果很严重。

    不过今天陈光良也是看出来了,平安银行的情况,确实非常的乐观。

    搞不好英资银行的门口,也聚集着人。

    事实上,平安银行存款12亿多,贷款5.5亿。其中陈氏企业的存款有3亿,贷款2亿,风险实际上相当低。

    陈氏企业贷款两亿中,长实集团贷款占据绝大部分,因为投资红磡隧道的原因。

    存款3亿里,长江工业集团就超过一半,其次是环球集团、时代影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