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办公室的总部,设立在平安银行大厦的12层。而且因为暂时只有投资的功能,所以注册的也只是家族信托基金,算不上真正的家族办公室。
等时机成熟,这个家族信托基金再转变成家族办公室,这是陈氏家族定下的最终方案。
在职员的招募上,主要是从陈氏企业里邀请,还邀请了几位‘陈氏老臣’作为外聘监理,例如平安银行的杜维藩(妹婿)、长江工业集团的郭德明等。
投资方面,一开始是将1亿港币拿去投资IBM的股票,5000万港币投资亚洲(香港和日本、新加坡)、5000万投资欧洲。
亚洲部份的资金,陈光良认为拿出1000万港币购入港股,等到1964年底快速出手,应该能有不错的回报率。其它的话,暂时没有更好的投资,因为日本1964年开奥运会期间,似乎股票大幅下挫;而香港的地产,也到了一个临界点。
既然没有更好的项目,自然是暂时搁置。
欧洲方面也是如此,这几年英国股市表现并不好,英国的产品在全球没有竞争力,要继续考察一番。当然欧洲不仅只有英国,陈光良熟悉很多国家的‘明星股’,长期投资的问题不大。
东京秋叶原电器街。
三井物产推出的“幸运爪”抓物机果然如电报所言,以低廉价格占据了半条街的摊位。但细心的玩家很快发现,这些机器的抓爪总是在没有那么的灵活,出现卡顿,故障率高达华泰产品的2倍。
与此同时,香港《南华早报》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新闻:“华泰玩具与仙童半导体达成技术合作,新一代娃娃机将配备电子计时系统。”
配图里,苏东生正与仙童半导体工程师握手,背景里的机器外壳上,“荣昌重工精密部件”的字样格外醒目。
“这是在暗示我们的机器是粗制滥造?”三井物产社长在董事会上怒摔茶杯。
真正的杀招在也在9月降临。
纽约玩具展上,陈文恺气度不凡站在华泰玩具的展台前。
当三井物产的代表带着记者来踢馆时,他微微一笑,按下了娃娃机的侧面按钮。原本透明的亚克力挡板突然变成磨砂状态,里面的绒毛玩偶瞬间亮起荧光——这是长江工业集团与美国 3M公司合作开发的。
“我们的第二代代机型”
显然,这系列的改变,是华泰玩具基于日本方面的竞争。
展会结束当晚,梅西百货的采购总监就找到了苏东生。“我们要包销这种发光机型”他递过合同,“但价格必须比日本货高十五个点,我们需要向顾客证明一分钱一分货。”
华泰成功了!
而此时的大阪工厂,三井物产的工程师们正对着拆解的华泰机器焦头烂额。他们能仿造机械结构,却搞不懂那些会发光的绒毛是怎么回事——那其实是长江工业集团用纺织厂的下脚料混合荧光粉制成的,成本比普通绒毛还低三成。
而他们的订单,已经被局限在日本国内,海外市场都被香港的华泰玩具占有;不仅仅如此,日本国内的抓娃娃机市场,华泰玩具有翻盘之势。
这场战役,香港战胜了日本!
而陈光良,此刻正站在长实集团的顶楼,俯瞰着香港的繁华景象。
他知道,商业的竞争永远不会停止,新的挑战随时可能出现。但他有信心,凭借着旗下各个集团的协同合作,凭借着不断的创新和进取,他的商业帝国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商战中,继续披荆斩棘,再创辉煌。
华泰玩具的抓娃娃机,不仅成为了香港制造业的一张名片,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抓娃娃的热潮。而这场与日本商人的商战,也成为了香港商业史上的一段经典案例,会被后人津津乐道。它告诉人们,在商业竞争中,创新和智慧往往比价格更重要,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塑胶花、拉杆箱、方便面、魔方、塑胶积木、新型游艇、抓娃娃机.长江工业集团创造的奇迹,还会继续!
九龙,公众四方街。
文华新村。
这是长实集团的第一个高层住宅项目,一共有是1500个住宅单元,也算是香港的第一个大型屋邨。
C幢12层的一个单元里,阿宝和阿梅这对沪市的最早移民家庭,此时正在一起吃饭。
阿梅在购入文华新村的第二年(1957),又诞下一个儿子,已经有两子一女。
五口之家,住在这个850平方尺的‘豪宅’里,算得上香港的中产阶级了。
席间,阿梅说道:“外面的房子都涨疯了,我们文华新村的尺价,已经飙升到80~85港币每平方尺。七年时间多,我们赚了一倍多呢。”
阿宝此时西装革履,一副成功人士的气派,他笑道:“什么赚一倍多,难道你要卖掉这个住宅单元?”
1956年初,因为他们是长江工业集团的管理层,所以尺价才35港币不到一点。而且他们仅用三年时间,便偿还完债务,期间还诞下第三个孩子。
阿梅没好气的说道:“卖了我们家住哪里?我就是这样一说。当初和我们一起来香港的内地人,有多少还住在山上的铁皮屋,好一点说不定住上了公屋,像我们这样买得起房子的,简直不多见。”
阿宝挺直了腰杆,说道:“我身边的不少同事,还是都买了房子的,因为每次长实集团开盘,都给公司的符合条件管理层打九五折。我还听人说,整个陈氏企业的管理层,哪怕是小管理层,买房的几率都非常的大。”
阿梅也做过纺织生产线的线长,最高记录管理一百多名工人,见识还是有一些的。
“这是陈氏企业的福利。我也听说过,陈氏的四大集团系,养老金+购房是最让人羡慕的。就拿薪水来说,1956年初你才350元每月,现在都已经涨到800元。说实话,现在一套房也就5~10万,我们家都可以再买下一套。”
阿宝立即反驳道:“别想了!现在你没有上班,我一个月的薪水要供一家人生活,还要供三个孩子读书,能养活一家已经是不错了!”
他的工资确实算中产,一年在1.2万左右(14薪),还有一些福利。以600尺的小型住宅为例,不吃不喝五年就可以买下。
而外面的香港工人,平均薪水在150港币;甚至因为1961~1962年涌入一二十万内地人口(饥荒),香港很多工人还只有60港币每个月呢(非注册工人)!
阿梅马上说道:“我就是想出去工作,现在最小的也7岁了,我打算去纺织厂问问。再不济,我可以在家里找些活计,等两年,我们说不定再买下一个住宅单元。我记得以前坐线长的时候,碰到陈先生的时候,他说过一句,有钱就要买房,好安居乐业。”
相比较阿宝,阿梅更有魄力。
阿宝则需要考虑三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他跻身新丰纺织的管理层后,深知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他思索片刻后,说道:“新丰纺织集团在尼日尼亚加大投资,需要从香港外派管理层,集团承诺薪水加30%,还有一些补贴和福利。我想申请外派两年,多赚点钱,你还是安心在家带孩子吧!”
公司不少同事对这个还是有些意动的,阿宝也不厉害。
“不行”阿梅毫不犹豫的说道:“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我好歹也是新丰纺织集团的线长,一个月赚300不是问题。你加薪30%还不到那个数,哪里用得着冒险。两个人在香港,就算都上班,也比一个人去非洲的好。”
“是啊爸爸,去非洲好远!”大儿子懂事的挽留。
阿宝说道:“好好,我不去。让你们妈妈去上班,你们每天在家懂事一点。”
实际上,阿宝在新丰管理层属于中层未到,老牌低层管理。
如果混到中层管理,那月薪就上千了。
就算如此,整个陈氏企业的低层管理,购买住宅单元的比例较高。
仅每次开放‘九五折’优惠价,就让一些低层管理层咬牙也要分期买一套。
像阿宝这样的家庭,当初购买第一套房时,其妻子阿梅也算是分担了很大的压力。
阿梅满意的说道:“实在不行,请个保姆便是,100块都可以找个不错的,我去外面可以赚三四百。”
阿宝笑道:“也得新丰纺织集团要你才行.我先替你去打听打听!”
“哼,不要你去问,我自己去问!”
阿梅是有自信的,当初凭借陈光良都认识她,公司都很给她面子。更何况,她算得上新丰纺织集团来港建厂的元老女工,地位还是有的。
“还有,说好了,我们努力两年,争取买一套房子。”
“行,有钱总归就买了。”
香格里拉酒店。
当年长江车行的几名元老,正齐聚一堂,包括当初的合伙人李超,以及管理层何向东、潘成,当然还有陈光良的保镖头子林峰。
唯独缺了周兴高,当年因为走错路做汉奸,被国民政府的特务除掉,令人唏嘘。
四人坐在一起,以林峰为尊,因为林峰一直担任陈光良的保镖头子,年龄大了就担任保镖公司的负责人。
潘成最先感叹道:“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这辈子还能混到坐在五星级酒店里喝茶。”
何向东说道:“我还不是!说白了,当年跟对了人。遥想当年,老板恨不得逼着我们学习文化和管理,硬是让几个车夫成为了车行管理层。等到快1949年时,老板又把我们几个及家人接到香港。不然啦,我们都还在内地吃苦头呢!”
四人聚在一起,难免聊以前的事情。
当然四人当中,李超算是起点高,他曾替陈光良管理过球队,后来自己做过生意;解放前夕,他也来到香港,靠着陈光良的帮助也安定下来。不同的是,李超在50年代做了点生意,日子算是过得比何向东、潘成好一些。
“陈先生”
陈光良看到四人,笑着说道:“没来晚吧”
四人马上起立,李超马上说道:“我们也才坐下几分钟”
“坐坐,老朋友聚会,不要客气。”
抽空和这些朋友一起喝喝茶,是陈光良比较开心的事情。
“你们怎么样,生活有没有遇到困难?”坐下来后,陈光良每次都是这样先问一句。
他是个念旧的人,如果那个以前跟着他的亲近属下过的不好,他一定会帮忙的。
“挺好的,生活得很不错,劳陈先生挂牵了!”
“嗯,我们家也是!”
何向东和潘成先后回答。
陈光良不会轻易的放过这种话题,不然那就是虚情假意了。
“向东,你有四个子女,都买房了没有?”
何向东笑着说道:“都有房子。老大学成后,不是加入了长实集团么,他是凭自己本事买的老四出国留学后,在国外找了份工作,以后买房应该没问题。我手里,还有3套房呢!”
他毕竟做到了中层管理,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中层管理,买房还真不是问题,甚至还供了两个孩子去国外读书。
潘成业介绍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家里也是有3套房。
陈光良感叹道:“看到你们过得好,我比自己赚了钱还高兴!”
快乐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而这种快乐也是真的让人快乐。
李超这时候问道:“陈先生,你总是很关心我们的住房情况,是不是很看好房地产的走势?”
他后来做了生意,还受陈光良照顾,做过假发生意,赚了不少钱。
陈光良笑道:“向东和阿成没有做生意,我怕他们不懂投资手段,所以让他们购置物业,简单又有效。当然从长期来看,香港地产走势是很好的,短期波动也是很正常的。”
李超点点头,马上心中有数。
随后,陈光良拍拍林峰的肩膀,说道:“林峰,要不要我给你涨工资?”
林峰笑着说道:“我不要良哥给我涨工资!这么年在你身边,我也学会了投资,那就是买房子。我现在手里十来个住宅单元,收租都不错。”
众人惊讶起来,原来林峰才是高手啊!
不过想想也是,林峰本身就是陈光良的最信任的人,薪水怕是也达到长实高层的程度。
而且在1947年时,有人分层销售时,林峰果断买下一层;等到朝战期间,他便开启了买买买的历程。
陈光良身边的人,从他身上获得最大的帮助——恐怕是‘立足香港的信心’,所以一开始就奔着安居乐业的想法,去购置物业。
“这么多年,我对身边的人总是说——养老金,公司替你存着的;但自己也要存一样东西,那就是物业。如今很多老伙计都做到了,我也对你们退休和养老后的生活放心了。”
何向东点点头,说道:“确实,从沪市跟着陈先生来香港的,大家不仅避开了内地的贫困,同时在香港也生活的很好,有房子有退休金。我再过两三年,也准备退休养老了。”
香港的楼价已经涨到80港币(均价),那么明年可能突破100港币也是必然,届时一套普通的住宅都要6~10万。
铜锣湾的高级住宅,原来每层售价在10万元至20万元,
应该比前世整体高出20%差不多,这第一自然是经济比前世好了很多,第二则是陈氏企业的管理层购买力,以及其它综合原因。
当然,买不起房子的,还是买不起,反而更加买不起,这价格被炒高了不少。
观塘的工业用地,也涨到145港币每平方尺,明年突破160也不是不可能。
中环的商业用地涨到2500~3000每平方尺,差不多已经涨到一个极限的程度。
今年(1963)港府卖地收入已经超过1.5亿元,明年怕是能突破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