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 第86章 万达之夜(2/5)

第86章 万达之夜(2/5)

    “但是呢…观众的审美是不断提升的,咱就说青春片吧,今年五一档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还有那部《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口碑…不算很好,但比较起去年的《左耳》、《栀子花开》、《小时代》系列绝对有进步。”

    沈言接着道:“可惜,票房嘛…一个是1.06亿,另一个9500万…这就是观众审美在进步的表现。”

    说到这,沈言看了眼阿狸影业的张强,然后道:“去年,阿狸影业的徐远翔说了‘未来的电影产业不需要编剧’,还有‘屌丝购票心理学’…不知道张总怎么看这等奇才的!”

    张强愣了一下,然后才道:“这个我没有特别关注…”

    “那我来说说吧,”沈言道:“电影一百多年的发展,真心不是靠IP和数据统计推动的,核心是靠人的创造力!内容产业是算不出来的,包括好莱坞,每年亏损的大制作一大堆!你敢说它们背后没有大数据支撑嘛?”

    “而且,电影这种东西,除了爆米花爽片,我们是不是应该每年拿出一两部好作品呢?

    每年好莱坞生产的大多数商业电影,都属于文化垃圾范畴,这里的垃圾是垃圾食品的垃圾,容易产生饱腹感,却无营养…除了满足盈利目标外,别动不动拿那个当骄傲!

    无论是不需要职业编剧,还是什么屌丝购票心理学,问题重点不是方法论正确与否,而是一种莫名的狂傲与俯视心态…

    电影作为商品要存活,可以强调IP重要性和数据统计工具重要性,但不要把它推向神坛去供奉,更不能莫名以为自己因此就掌握了某种生杀大权,可以用来普渡众生了。

    世界观和价值观能不能不要这么狭隘?

    看电影的宽度和数量稍微拓宽和提高点,都不会得出这么极端的观点和方法论!

    那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阿狸影业做电影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电影,也不是通过拍好电影赚钱,而是通过糊弄观众赚钱?

    另外,我真是搞不懂,阿里那么有钱,为什么只满足于赚钱的电影?你们不是应该追求做几部载入影史的好电影嘛?想赚钱,为什么要做电影?大数据没有告诉你们,每年赚钱的电影只有不到5%嘛?”

    张强被怼的没话说…

    好在于东给他解了围,聊起了博纳影业从美国退市的事情。

    博纳2010年登录纳斯达克,是国内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影视公司。

    六年后,博纳决定退出美股。

    很正常的原因:美股不看好中国的影视公司!

    如果按照博纳影业6月12日在纳斯达克的收盘价来计算,博纳总市值为7.82亿美元——合人民币48.55亿元,而华宜兄弟当日市值为790.01亿元,是博纳16倍以上,而光线传媒当日市值562.58亿元,约是博纳的12倍。

    于东肯定是不爽的!

    他觉得博纳并不比华宜、光线弱,至少不会弱到这种程度…

    可惜,即便博纳从美股退市,回到中国重新上市,也失去了最疯狂的那几年!

    ……

    晚些时候,沈言受邀参加了万达之夜…

    主要是吃小龙虾!

    确实很热闹…

    不仅有派拉蒙、传奇影业、IMAX等好莱坞国际巨头助阵,在公布的30部片单中,同样有9部好莱坞背景的电影,《魔兽》《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金刚狼3》《环太平洋2》《哥斯拉2》《科洛弗道十号》《铁拳》《裴小姐的奇幻城堡》以及《长城》。

    除了几部好莱坞大片外,在庞大的30部片单中,还有三部续集:《寻龙诀2》、《十万个冷笑话2》以及《记忆大师》…

    还有…《斗破苍穹》!

    这个片单可真豪华啊…

    现阶段的万达却还是各方面都很牛逼…

    连吹牛都是国际化大制作!

    关键,它们真的能实现。

    一旁的杨蜜忽然问了一句:“你怎么不去楽视?”

    “楽视眼光不好!”

    楽视、好莱坞合作的第一部大片《神战:权利之眼》创下了一个亿以上的亏损!

    改编自埃及神话,讲述了埃及天神荷鲁斯被人夺去了王位,后在凡人的帮助下为了拯救国家和爱人踏上复仇之路,并最后成为明君的故事…

    特效大片,成本1.4亿美元,宣发至少一亿美金,全球票房1.5亿美元,其中中国地区票房3568万美元,超过北美,成为《神战:权利之眼》最卖座的市场!

    “…那你说《长城》能卖座嘛?”

    沈言摆手:“我上哪知道,我又不是预言家!”

    “我听他们说,《长城》邀请你做导演,你拒绝了?”

    “对,”沈言点头:“主要没有话语权,剧本改动、剪辑效果的权利都不在我手里,那我还做啥导演?”

    杨蜜狐疑:“诶,那为什么张艺某同意了?”

    沈言想了想,然后道:“可能他觉得自己能搞定这些…”

    事实证明…他没有搞定!

    ……

    《长城》的剧本内核依然是白人救世,即便删减了决战之前来一发的设定,依然不能改变这个内核!

    ——只有白人才能救世,就算他是混混、雇佣兵。

    这个电影代表了一个时代!

    仅就表层而言,“白人救世主”情节既是好莱坞编剧一贯的意识形态谋略,又是中方制作公司毫无底线的谄媚。

    谄媚的不只是美国大牌明星,而且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力推的价值观,颇似摇尾乞怜的丧家犬,既找不到中国文化的根,却依附西方又得不到西方人的垂青。

    没有底线的谄媚收获的只能是鄙视、蔑视和无视。

    还好张艺某保留了最后一丝底线,否决掉编剧在这类叙事中一定要设置的白人男主角与异族女主角之间的“床戏”,算是为文化买办保留了一条遮羞布。

    最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的剧本是美国人写的,写的就是一个西方传教士跑到中国来偷黑火药,无意中成了拯救中国的盖世英雄这么一个故事。

    这么一个故事居然能在中国找到这么一个实力相当强的团队来配合拍摄,中方团队还没有任何质疑,这才是咄咄怪事。

    要是换了现在,这样的电影就不可能存在!

    所以,它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从这个角度来讲,《长城》确实挺有意义。

    哦,沈言参加万达之夜,仅仅只是找个地方吃东西,然后被万达的曾茂军拉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