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李治本以为这样处理,就告一段落。
巍峨的皇宫在暮色中渐渐沉寂,檐角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也在诉说着皇帝心中那一丝难得的轻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时刻,还是要靠着水的。
李治站在太极殿的台阶上,望着远处的宫墙,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句话。
自己这个皇帝的宝座,是靠着天下百姓、靠着朝堂百官才得以稳固。
但此刻,他却没有意识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
原本运转流畅的朝廷机器,像是被人悄悄塞入了一颗石子,开始出现了异常。
他颁布下去的政令,就如同离弦之箭,却在飞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力量,运转的速度变慢了。
曾经,政令一下,各地应如臂使指,迅速执行,可如今,这一切都变了。
甚至,很多时候,事情在朝廷上已经定论了。朝堂之上,群臣激昂陈词,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确定了各项政策的走向。
李治看着群臣,心中满是欣慰,以为一切都将顺利推进,大唐的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等当这些事情下发到各州县时,这些事情的进度被拖的极慢。
长安城外的驿站中,火车不停地传递着朝廷的公文,可当这些公文抵达各州县后,却如同陷入了泥潭。
官员们或是推诿扯皮,或是敷衍了事,原本应该迅速开展的工作,却总是停滞不前。
这可不是少数,而是大多数。
几乎每一道政令,在地方的执行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仿佛整个大唐的地方行政系统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停滞状态。
如今,大唐多了这么多的土地,他这个皇帝为了天下,忙得焦头烂额。
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如何管理新占领的土地,如何安抚当地的百姓,如何让这些地区快速融入大唐的体系,这些问题如同潮水一般,将李治淹没。
他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处理政务,深夜还在批阅奏折,眼睛布满了血丝,身体也越来越疲惫。
结果,事情到了下面,反而做不成了。
李治看着堆积如山却毫无进展的奏折,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
他愤怒地拍打着御案,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气的李治好几次都想要亲自插手地方的事情。他恨不得立刻离开长安,前往各地,看看那些官员到底在搞什么鬼,为何将他的政令如此不当回事。
不过,李义府劝住了他。
李义府神色焦急,声音恳切地说道:“陛下,自古皇权不下县。”
“您乃是一国之君,若干预底层的事情,那么,当地的地方官员又该怎么做?”
“这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困扰。”
“长此以往,怕是要出乱子。”
李治听了,心中虽然不满,但也明白李义府所说的道理。
他叹了口气,缓缓地坐了下来,眼神中满是无奈。
“有趣,真是有趣。”
李治坐在龙椅上,轻声呢喃着。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问题出现的根源,第一批掌握财富的,永远是大唐最有权势的人。
这些人,在大唐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和庞大的势力。
甚至不少,都是李承乾以前的学生。
曾经,他们也是胸怀大志,想要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可如今的他们,和别人也没什么不同的。
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变得自私自利,只想着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李治这样做,很明显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他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旨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的发展,却触动了这些权贵的蛋糕。
所以,他的报应来了。他们没有明面上反抗李治,反抗朝廷。
若是公然反抗,那便是谋反,是大逆不道的罪名。
他们选择了一种更加隐晦的方式,以不作为或者无作为来应对。
不管朝廷下达什么政令,他们都只是表面上敷衍,实际上却不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若是不保证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也不会保住陛下的利益。
他们就像是一群隐藏在暗处的毒蛇,用这种无声的反抗来向李治施压。
他们要用行动让李治知道,他这个陛下,才是他们这艘船上的带头人。
只有和他们站在一起,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才会支持李治,否则,这艘船就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摇摇欲坠。
就连李义府也不明白,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
是服软,还是和先帝一样硬刚。
李义府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着对策,却始终没有头绪。
他看向李治,眼神中充满了担忧。
可是先帝硬刚是因为先帝不仅有着自己的兵马,而且他还有着自己的班底,可以快速的补上空缺。
当年,先帝面对重重困难,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忠诚的部下,一步步地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可即便是这样,当年依旧很难。
何况现在,还没有当时的条件。
如今的李治,手中的权力受到诸多限制,想要像先帝那样强硬,谈何容易。
终于在李义府的注视下,这位帝王好像是服软了一般。
“李义府告诉张三,重新编法,以后,工人不得罢工,不得游街,有反抗者,都给朕抓进去。”
李治的声音低沉而疲惫,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
听到李志的话,李义府没由来的有些失望。
在他心中,李治一直是那个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可如今,陛下,还是选择如软了。
是啊,一个人又怎么能够抵挡天下大势,抵挡天下人心呢?
李义府心中满是感慨,缓缓的低下了头,准备应下皇帝的命令。
然而,就在李义府刚想要开口时,李治下一句话让李义府大吃一惊。
“朕身体不适,从明日开始,政务都由媚娘处理,朕不过问,另外,告诉天下的官员们。”
李治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而有力,眼中闪烁着一丝锐利的光芒。“即日起,二圣临朝。”
“若非大事,就不要来叨扰朕了。”
说完,李治缓缓站起身来,转身走向内殿,只留下李义府呆立在原地,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