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学洲口中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东平郡王雄赳赳、气昂昂的回郡王府去了。
他得抓紧安排养猪事宜,为了防止西山那群人自给自足,他得立马派人先去采购一些成猪回来,明天就开始往西山送!
他的美人儿····有着落了!
睿王走来,看到东平郡王心急火燎的离开了,好奇道:“郡王叔急着做什么呢?”
“大概是急着养猪吧?”
睿王差点被口水噎住,难以置信:“郡王叔真准备养猪那种牲畜?!”
这语气,居然瞧不起养猪?
王学洲扭过头看着他:“养猪怎么了?”
睿王一看他这个表情,连忙收敛了表情:“养猪?养猪太好了……呵呵,鸡鸭鱼肉中的肉,我以后就可以随便吃了!太好了,呵呵····”
他才不吃那贱肉呢!
王学洲却听得眼睛一亮。
鸡、鸭、鱼、肉?
“小六啊,这宗室里,你哪位叔伯还缺钱?”
睿王哽住:“您,您打算做什么?”
“能干什么?先生作为你的老师,对你自然是关心爱护的,想要鸡鸭鱼肉自由还不简单?猪有人养了,这鸡、鱼找人给你养着也就是了。”
睿王猥琐一笑:“这事五哥清楚,您得问五哥。”
听到他不知道,王学洲脸‘嗖’的一拉,眼神都正经许多:“你过来找我做什么?”
睿王被他这变脸速度吓了一跳,这才想起他过来是有正事要干。
“呃····鱼斗炼出了一锅红色的铁水,和以往黑色的不一样,想请您过去看看!”
红色的铁水?
什么铁水!
那是钢吧?!
王学洲眼睛一亮:“走!”
等到了工业司,王学洲试了一下,果然是钢!
他立即让人用钢打一把武器出来,经过试验,虽然这种钢韧性很好,但硬度不够,劈砍几十下便已经卷刃了。
鱼斗十分失望:“大人,咱们是不是又失败了?感觉还不如倭刀的锋利度,也不如百炼钢的硬度。”
王学洲眼睛放光:“谁说的?这样的材料做武器不行,但作为农具简直不要太耐用!而且我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含碳量不够,才造成的硬度不够。
“生铁、焦炭等原材料的配比不够,加量试一试,再把这锅钢回炉,一起炼!”
王学洲喜滋滋的吩咐道。
不行,他得去找陛下要人去。
这一批新鲜出炉的进士,正好用得上!
新科进士三百名。
除了一甲三人是直接授官的,其他人都需要通过考试,或是外放做知县,或是去各部观政,也就是实习生。
至于什么时候能转正,那就要看关系硬不硬,空缺多不多,运气好不好了。
王学洲过去的时候,刚刚走马上任的新科状元郎符川正在御前。
“先生,您也看看这篇《西南平夷策》。”
萧昱照站起身,亲手将符川写的那篇递给了王学洲,然后期待的看着他。
符川没想到陛下对王大人的态度如此和煦和谦让,竟然亲自递东西过去。
他惊的抬头看了一眼,正好撞入王学洲的眼睛里。
那双黑眸如一汪寒潭,深不见底,看的符川心中一惊,不敢直视,连忙垂首。
王大人的威名,他们一进京便听说了。
弱冠年纪,便已历经两朝,位列三品。
就连先帝的功劳簿上,都有王大人的影子。
还一手创办了神机院这个部门,听说手下官员和能工巧匠人数上万。
就连陛下的两个亲兄弟都在他手下做事!
更是造出了望远镜、手雷等一系列的军事重器。
还有眼镜这样惠及天下读书人的东西。
这个年纪,这个资历,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而且也是位状元!还是农家出身,这简直不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简直就是逆天!
身为寒门子弟,他太知道出身微寒的读书困境了。
一位农家子有今日成就,不是逆天是什么?
他们这一批进士中,有人曾猜测王大人不过是表面上花团锦簇,实际上早已烈火烹油,惹陛下忌惮。
也有人说,王大人是他们的榜样。
还有人说,他们要超过王大人。
关于王大人的八卦有很多,可远不及亲眼所见来的震慑。
本人气势好强!
王学洲只是站在那里随意的扫了一眼符川。
嗯……黑是黑了点,五官还挺端正的。
只是为啥看到他,对方眼眶瞪大了一点儿?
被他帅到了?
王学洲忍不住挺了挺胸,站的更挺拔了些。
萧昱照催促道:“先生,您觉得如何?”
王学洲凝神去看那篇《西南平夷策》,半晌有些惊讶道:“这是状元郎写的?”
符川不敢马虎,拱手道:“正是下官。”
“先生认为,用养猪来代替牧牛羊,从而让西南边陲之地的夷民达到汉化的目的,这个策论如何?”
王学洲沉吟:“西南边陲之地的百姓还保持着游耕的传统,随畜迁徙,不事定居,人口流动太大,自然无法征收税赋,同时也浪费了那里的土地。”
“并且他们夷汉杂处,叛服无常,治理起来确实让人头疼。状元郎的这篇文章提出的几个要点,如果能够实行,不说别的,每两年一次官府派兵平叛的费用,就能省掉二三十万两。”
萧昱照高兴道:“朕也是这样想的!如果真的让他们养猪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可比派兵镇压省钱省力还不用流血。”
王学洲欣赏的看着符川:“汝乃琼州人氏,怎会想到用养猪来治理西南土司之地?还对他们的生活习性如此了解?”
这又不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想知道什么便能知道什么。
距离远的来往信件都要几个月,符川一个琼州人士居然对西南还挺了解。
不愧是王大人,眼光实在犀利!
符川深吸一口气,跪在了地上:“不敢欺瞒陛下、大人,臣的高祖父,乃是西南人士!因为战乱才逃亡琼州定居的,因高祖父没能落叶归根,成了一大憾事,所以从臣太爷爷起,便口口相传西南的事情,再加上臣读书后,找了不少关于西南的书籍来看,所以才略有了解。”
“这篇‘以俗化夷’之策,虽是临时想到的,但这几日细细琢磨之后,却觉得十分可行!陛下,臣自请去西南,想要亲自实行!顺便……去看看臣的族地!”
萧昱照有些意外。
不在京城做个翰林清贵,要去西南那蛮夷之地?
“你可想好了?”
萧昱照认真的询问了一遍。
“臣早已深思熟虑过了!哪怕身死亦不悔!”
符川的声音铿锵有力。
朝中历来便是谁建议谁解决。
萧昱照听到符川自请去西南,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好!既然你想,那就去做!成功那日,朕亲自为你庆功!”
“臣,谢陛下隆恩!”
符川也有些激动。
他的想法,自己可以亲手落实!
王学洲看着君臣相谐的一幕,悠然道:“既然状元郎要以身实践,本官深感佩服,你这篇策论,本官有一二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