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金刀看的眉宇间都带着欣赏:“六殿下这是天生的武将苗子啊!瞅瞅这才蹲了多久,就能坚持一个时辰,这毅力非一般人能比。”
王学洲看着六皇子沉思:“殿下,您真的宁愿蹲马步,都不愿意学习?”
六皇子撇嘴:“动不动就‘之乎者也’,我听得脑瓜子都疼,先生放过我吧!我真不是那块料!您看我又不想要皇位,又不需要建功立业,我就想混吃等死做个富贵闲人,您让我这么努力做什么?”
自从上次六皇子和三皇子打完架,王学洲就重新审视了自己这位学生。
他发现六皇子在如何偷懒如何摆烂这块,那是看的明白又想得开,十分擅长摆烂。
有时候的蠢蛋发言是完全基于长期生活在宫里,与世隔绝的没有见识的发言,而不是他真的蠢。
但就学习这块儿,六皇子是真的不感兴趣。
王学洲仿佛看出了他的决心,双手一摊:“行,既然这样说了,那我就不勉强了,明日开始跟着金刀习武,强身健体?”
倒不是他要让六皇子努力,而是不给六皇子找点事情做,他忒烦人了。
六皇子精神一振:“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成交!”
六皇子兴奋的收起两条腿,拉着杨禾:“明日咱俩一起玩!”
杨禾咧着嘴巴笑。
王学洲摇头失笑,看着金刀:“这俩人就交给你了,不听话揍就是了。”
金刀笑了起来:“六殿下也有练武的底子,并不难教,大人放心,不听话我就让我家公子揍他。”
六皇子站在一边忿忿开口:“我还在这!你们当着我面试图离间我们兄弟感情,丧良心!”
他拉着杨禾的手臂:“你不会揍我的对不对?”
杨禾一个劲儿傻笑,没有说会,也没说不会。
石明满脸喜气的跑来:“大人!京中来了一批粮食和金银,说是捐赠的!”
王学洲闻言,有些惊喜:“走!去看看!”
押送粮草和金银的人是户部的人,王学洲还认识。
毕竟之前大家都是同僚嘛!
得知这些东西都是京中的官员捐赠的,王学洲感激的满眼泪花,拉着前来送金银粮草的人的手:“大家高义!你回去告诉他们,待我回京一定会在奏本上感谢大家的!快快快,将东西送到仓库,交接一下!”
户部的人总觉得他说话怪怪的,还没想清楚就被人拉去交接粮草和金银去了。
王学洲喜气洋洋:“石明,你快去喊同知、通判、常胜等几人,我有事要说。”
石明看着一车车粮食卸到了仓库,声音里都是喜意:“嗳!”
被传唤的几人脚步匆匆去了衙房,王学洲语气飞扬:“来年春季播种的粮种有了!传令下去,让下面的人开始翻地、翻过来后用杂草焚烧一遍,将地整理好,各乡、各村,让县衙组织人挖河渠储水,留着以后备用,全都行动起来,等这些事情做完,让各县的县令过来拿粮种。”
同知听完脸上有些难色:“大人,如果天气恢复正常的话,再过半个月就要下雪了,单凭人力来翻地、焚烧,怕是来年开春之前弄不完。”
下了大雪或者上冻就要停工,加上大灾后损失的百姓人数也有不少,现在又要翻地又要挖河渠,怕是根本忙不过来。
王学洲听到表示理解:“这些我也知道,但是地已经荒废一年了,如果开春不能播种的话,缺粮的状态还需要多持续半年到一年,其他地方难不成年年都愿意给这里捐粮?到时,你们怎么办?”
“不过我也知道人力有限,所以京中捐来的银钱,我打算拿来买一批牛回来,到时贷给各县的县衙,帮助百姓耕地。”
还有各种农具王学洲也打算改良一下。
不过他得先去看了心里有数之后,才开始动手。
其他人听完,满脸懵逼:“贷··贷给各县县衙?”
贷什么?什么贷?
“对,就是借给下面的县衙,让他们先免费使用两年,两年后开始按照各县借用的牛的数量折合成钱,连本带息还回来。”
嘶~借牛?
这····
一时半会儿他们没有消化完这个事儿。
王学洲没有多言:“你们迅速先将我说的那些安排下去,一定要将地整理好,来年只管播种就是。”
五皇子临走之前将这边交给了他,让他放开手脚干,那就干呗!
尽快的将这边的情况缓和了,到时候不只这边的百姓好过,这边也不会变成朝廷的负担。
“高彦,孙耀,你们留下。”
被王学洲点到名字的两人,停下了脚步。
“你们两个带着钱和人不管是去附近的州府也好,还是转遍十里八乡也好,去买一批牛回来。”
两人一愣,没想到王学洲会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们。
孙耀有些迟疑的劝道:“大人,灾后重建,现在到处都是用钱的时候,挖河渠、修民房、种子不够或许还得买···等等这都需要钱,牛反而是现在最不重要的,您把钱用在这上面,其他的事情···”
王学洲摇头:“无妨,我自有打算,你们只管按照我说的去做。速去。”
在他眼中,钱和粮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明年开春能种上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孙耀和高彦还想开口劝,王学洲已经风风火火走了。
两人对视一眼,长叹一口气。
王大人到底还是太年轻了些。
府衙里面部门设置就是缩小版的朝廷,里面设有六房:吏、户、礼、兵、刑、工。
王学洲跑去的地方就是工房。
原本比较悠闲的工房人员,在王学洲来了之后就开始忙了起来。
不是检查城中的下水,就是检查城中的房屋这些基础设施。
听到王学洲又来了,工房的典史脸上露出苦色,随即隐了下去,脸上堆起笑容迎了过去:“大人!您贵足踏贱地,有什么事说一声,卑职一定给你办的妥妥当当!何必亲至?”
王学洲瞥了他一眼:“我过来随意看看 ,你们这里放置的可有耕田用的农具?”
工房的典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好端端的看那个作甚,但恐被挑出毛病,还是点头:“有的,您请跟我来。”
石明跟着王学洲被典史请到了工房的仓库。
作为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宜的工房,自然储存的有耕田要用的器物。
工房典史觉得王学洲不认识东西,还主动介绍了起来:“这个大家伙叫木犁,您看,这里的犁头是铁制的,其他地方是木制的,木头选用这块也很讲究,用的材质不行很容易坏掉,一般用的是榆树、樟树或者老槐木这种有自然弯曲木材才是最好的。”
“这是代耕架,将绳子套在这里,拉着就可使用,只不过速度慢还容易坏,用的人不多。”
“这是耧车,这个是用来播种的,您看耧头,也是铁制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插进地面达到播种的效果,这个现在用不上,情况好的话,明年秋季大概能用上吧,唉!”
“这是脱粒的石碾······”
随着典史的介绍,王学洲的眉头也渐渐皱了起来。
等典史说完,王学洲开口:“将你们工房的匠人,会打农具的那些,给我叫来。”
工房典史好奇道:“怎么了?这有什么不对吗?”
王学洲睨了他一眼:“叫人去。”
典史被他这样一看,立马不敢废话,将人全都叫了过来。
工房的这些匠人属于贱籍,地位连民壮班的衙役都不如。
听到大人传召,一个个进了门就跪在地上行礼,老老实实的等待大人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