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团长是高首长的至交好友,高城是高首长的亲生儿子,这两人在高首长心中,都有着一定的份量。
陈军有了他们俩人的帮衬,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
这种齐心协力的感觉,也让陈军很享受。
挂断和王团长的电话后,陈军特意等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是留给王团长的,等他打电话给高首长。
趁这时间陈军打了个电话给廖秋雪,约好了晚上见面的时间地点。
然后出去找了个饭馆,随便吃了个饭。
回来已经晚上7点半。
陈俊感觉时间应该已经差不多,先整理了一下要说的事情,以便于和高首长沟通能够更加迎刃有余。
然后才拿手机找到高首长家号码,平静思绪后拨打了过去。
“喂,您好,请问是高首长家吗?”电话那边刚接通,陈军便主动询问,以防自己打错了电话。
陈军毕竟还是第一次打过来,真不知道电话号码有没有记错。
“对,这里是高家,有什么事吗?”
接电话的并不是高首长,那熟悉的中年妇女声音,让陈军立刻就反应了过来,顺着话就回答道:“阿姨,你好,我是陈军,之前和高城来拜访过您。”
“原来是小军啊,我说怎么听着声音这么耳熟。”
高母对陈军的印象非常不错,得知是陈军立刻笑了起来,亲切的寒暄道:“距离上次来我们家,这都过去一年多了,什么时候有空再来玩呀。
你高叔都好几次提到你了,说你是年轻干部中最优秀的典范,你要是能过来,他肯定非常高兴。”
陈军最近搞的事情确实很多,而且影响力也非常大。
高父作为直属集团军的一把手,对于自己旗下有这么优秀的年轻干部,自然是会格外的关注。
陈军被高母这么的夸赞,让他的心里非常的开心。
随后又专门和高母闲谈了几句,这才说出打电话过来的目的,托高姆帮个忙,和高父能私下里聊一聊。
“好好好,他就在书房里,你别挂,我把电话转过去。”
高母热情的答应了陈军,随后就听到她扯开嗓门喊了几句,接着就是话筒被拿起来的声音传了过来。
“小军,你这时打电话过来,肯定是有关那件事吧。”
高首长接起电话的第一句,就直接奔着主题而来,看得出他的性格和高城一样,都是那种不喜欢绕的。
“是的,首长。”陈军立马承认道。
“你说的这个数字化指挥系统,我大概知道是什么,军区会议上有拿出来讨论过,都属于是提升指挥效率,信息化改革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首长位置更高接触面更广,明显就比王团长和高城了解的更多,张口说出来的话更加的精髓。
大致表达了自己的了解程度,高首长这才接入陈军的话题。
“刚才,老王和高城都打了电话过来,向我介绍了数字化指挥系统,我现在跟你说的这个系统,算是了解了个七七八八,只是有些细节还有些疑问……”
高首长很明显是那种办事非常严谨,绝不容有任何疏忽的人。
哪怕心里已经认可了指挥系统,也并没有贸然的就做出什么承诺,而是选择先找当事人进一步确认。
而对于陈军这个当事人来说。
最怕的就是高首长完全没兴趣,或者是对他所说的系统没有信心,从而根本不给他交流的机会。
最想要的就是高首长针对指挥系统,能够和他进行一番深入的交流。
因为只有得到了高首长的认可,在他看来是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让他花费时间,去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陈军对于高首长的疑惑,以及对于数字化指挥系统的细节等等,主打的就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要是高首长提出的问题,陈军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回答。
双方直接你问我答,时间不知不觉流逝。
转眼就过了一个多小时。
当时间来到了晚上将近九点,高首长才结束了对陈军的“十万个为什么”,一切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正因为陈军回答的行云流水,对每个问题都立刻做出了回应。
让高首长不得不打心眼里认可,陈军要搞的这个数字化指挥系统,并不是他一拍大腿想出来的。
而是已经在大牢里经过构思,有了详细的方案后才提出来的。
陈军也因为这种成熟的办事方式,再次得到了高首长的高度认可,毫不吝啬的在电话里进行了夸赞。
该聊的都聊了,问题也都解决了,陈军随后提出了他的需求。
总共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个方案是希望军队能拨款,让他可以在外面找软件开发公司外包,力争在一年时间内做出来。
陈军大致预算了一下费用。
开发软件所需要的设备和人工,加上开发完成后配套给全旅的基础设施,以及到时候请人去教学使用的工资等等,加起来需要到八百万的预算。
以一年的时间为开发周期,需要20个初级程序员,平均工资3500,10个中级程序员为数,平均工资6000,再加上两个左右的架构师,工资起码1.5万以上。
光是一年的工资支出这一项,就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万以上。
这还是纳斯达克崩盘后的缩水工资,在这之前工资还要高百分之三十以上,等于工资就要接近三百万。
算上开发区内的正常物资损耗,还有每天吃喝拉撒用所需要的开销,一年算起来起码也是上百万。
更别说还有房租、保险、器材设备等,各种大大小小的都需要钱。
更别说还有售后,也是隐性投资。
零零总总投入算个四五百万,已经是非常的保守了。
外包给公司别人愿意八百万接,那都得看陈军的商业谈判技巧,以及现在纳斯达克崩盘后的行情很差,大量的公司都在倒闭,各公司降低盈利点带来的优势。
否则没有个千把万的投入,能接得起的大公司看都不会看一眼。
第一个方案完全丢出去外包,只要找到靠谱的公司,好处是速度会更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开发。
缺点就是费用相对要高很多。
并且在保密性上面肯定会略有不足,后续还需要专门去对此进行保密处理,毕竟是在外面的公司里全程操作。
第二个方案是军区或者战区牵头,组建一个实验室专门用于开发这套系统。
陈军明确的告诉了高首长,以现在军队的情况,单靠军队内部的技术人员,肯定是没有办法完成开发的。
最起码在一年的时间之内,肯定没有办法完成开发。
不是说军队没有大佬级程序员。
而是陈军提出的数字化指挥系统,最多能够动用的资源就是首都战区以内,根本就不可能举全国之力。
国家现在正是改革的势头上,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
不可能都调过来,开发指挥系统。
所以陈军向高首长提出的建议,就是采用军民合作的模式。
实验室由军队来选址搭建,初级和中级程序员只需进行基础工作,由军队抽调技术人员组成就行。
项目牵头的架构师,花钱从社会上找。
社会上拥有的技术专家程序员,和软件开发的工程师数量,军队根本没法比,从数量上就占优势。
最主要的是社会上的架构师,只要想办法都能够有机会搞过来。
不像部队会受约束,没有办法轻易调动。
而且只需要在社会上找头部架构师,操作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所需要花费的工资就能省一大笔。
更重要的是只找头部架构师,保密性也能够提升到可接受范围。
不用太担心泄密,系统被外敌得知。
并且等这套系统完成开发之后,合成旅到那个时候肯定已经组建完成。
从外面聘请的高级架构师离开后,实验室全程参与的军队技术人员,在这段时间内跟着大佬们学了不少,肯定会有很大的成长,足以将这个实验室撑起来。
这个实验室到时候也不用解散,顺势就能成为合成旅的一部分。
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要想成为高度数字化的军队,一个专门负责后续的软件升级,以及开发更多适用的软件和程序的部门,是必不可少的。
以后全国的合成旅数量多了,倒是可以集中化由一个实验室研发,开发的技术供给全国所有合成旅。
不需要一个合成旅,单独一个实验室。
现在国内合成旅才刚刚起步,根本就没有相匹配的,专门开发合成部队所用系统,以及软件和程序的部门。
陈军觉得在钢七营扩编的合成旅中,安排一个专业实验室非常有必要。
否则后续程序出现了运行bug,或者是和其他设备的兼容上出现问题,又或者有新的作战指令需求等。
扩编的合成语里面没有程序员,每次都要从外面找人过来修。
那估计得头疼死去。
第二套方案由军队牵头组建实验室,基础的初中级程序员全部从军队里调集,使用的场地也是由军队提供。
不仅能减少大量的人员工资,还能减少不小的日常开销费用。
还是以一年的时间为开发周期,军人的工资没有外面程序员那么高,而且是由国家来统一支付,不用算到开发费用里面。
日常开销生活水电什么的,也都由上面统一拨款。
这些等于都能省出来。
不过不是找外面的人外包,重新搭建一个新的实验室,就需要购买所有设备,以及所需要的各种器材和损耗。
这里面估计得花个两三百万。
再加上两三名架构师的工资,一年下来的树木也不少。
林林总总的各种加起来,起码就能够省下300万以上,最终的总体花费,应该可以控制在五百万以内。
第二个方案的优缺点一目了然。
优点是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实验室后续还可以无缝对接,缺点就是速度要慢很多,毕竟组建实验室需要时间。
高首长听完陈军的两个方案后,陷入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沉思。
就高首长个人而言。
不管是五百万,还是八百万,都不是什么惊天数目。
毕竟组建合成旅本就是个金钱窟窿,不说那昂贵的军用直升机,随便掏一架出来都是十倍以上价钱。
就是那两个装甲营的数十辆坦克,随便掏一辆出来都不止这个数。
要知道。
组建一个合成旅,费用的单位是“亿”。
高首长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数字化指挥系统对于合成旅,属于是决定的关键核心,有着巨大的价值。
别说是花费八百万,哪怕是两千万。
只要开发出来的数字化指挥系统,真能够达到陈军所说的那些作用,高首长都觉得这钱花的非常值。
可现在的问题难就难在,现今为止一切都是陈军说的。
拿不出任何的实务和案例。
就靠陈军张嘴这么一说,就让高首长去战区申请下来八百万开发费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八百万放到一支军队里九牛一毛,可在这个年头其实是一笔巨款。
专门拨给一个人,更是一件大事。
哪怕高首长再怎么相信陈军,对陈军说的这个数字化系统再怎么心动,也不代表上面认可。
所以高首长在深思熟虑后,还是选择了更加稳妥的“军民合作开发”。
军民合作能够更保密。
开发后留下来的实验室,还能进行后续的二次利用,一直作用于合成旅,价值也比外包更高。
并且还让陈军尽快写一份详细的,同时更便于理解的指挥系统方案。
并把这份系统送到军区交给高首长。
到时候高首长会拿着这份方案,亲自到战区去进行申请,尽最大的努力让方案可以通过。
陈军也知道能够得到高首长的承诺,陈军就已经非常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