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声应下,声音像是要把房顶都掀起来似的。
虽然后世的各方面条件都要好很多,但是方言在这一刻,感觉到自己上辈子没有过的感觉,那就是中医的自信和使命感。
大家都认定这件事情是绝对能够让人铭记下来的,并且相信自己做的事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医虽然受到过冲击,但是情况还没有后世那么严重,现在众人是可以聚成一条绳的。
“八一献礼”期限,也让这么大个团队要在短期内完成古籍转化,这种紧迫性也就同时强化了集体荣誉感。
这种所有人盯着一个共同目标,还有制度保障护航,最后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
方言知道今天运气站在他这边。
这次可以说是改变历史的一步,其他人都还没有感觉,但是方言视角拔高后,是有这种感觉的。
……
接下来按照赵锡武副院长的要求,方言开始给众人分组。
方言将古籍研究拆解为三个大组,分别是:
古籍校勘组(辨文本真伪)、药理分析组(解药材特性)、临床适配组(定实用方剂),
然后每个大组的人挑选每个小组,明确各组需像广州教授们紧扣“战场速解”一样,聚焦南方热带病防治与部队丛林山地作战医疗两大目标。
方言要求延续就地取材的理念。
他打算复刻当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场景。
让所有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本事和能力,让这次修订版表现的更加细致。
这里都是专业人士,不少人还是从南方调到京城来的,对于南方各种山地丛林的情况,他们其实也是有印象和经验的。
这些印象和经验让他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方言在各组间穿梭,刚解答完校勘组关于“番药”名称的疑问,又被药理组拉去看一份油印的《南洋草药毒性表》。
“方主任,你看这‘见血封喉’的记载,是不是和咱们的‘箭毒木’一致?”他刚点头,临床组那边又传来一阵激烈的讨论,原来是王绵之根据古籍改良的“行军防暑方”,在援外回来的医师这边证实在越南丛林用过,比西药降温持久。
方言走过去询问才知道,这次过来的人里面,居然还有之前在越南那边工作的医护人员。
当时是负责教授当地团队的,当然也从他们手里学了不少当地丛林的东西。
方言一听还有这种人才,赶忙就询问起来,现场还有没有类似经验的人。
这一问还真是问出来好几个。
这些都是在越南当地有过援助医疗经验的,不光是对当地的环境情况了解,还对那边的一些人情风貌,病症和对应的治疗手段也知道的很清楚。
在1978之前这边不仅向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装备和工程部队支援,也持续派遣了多批医疗队。
这些人就是医疗队的人员之一。
方言感觉一下找到了更加清晰的目标。
说白他弄的这个玩意儿,就是用来应对越南山地丛林的情况。
现在方言组织着重的在这方面投入人手和精力。
在场的专家们也不是笨人,很快就意识到了方言在这块的反应。
有些人已经想到了最近猴子那边的情况。
只是现在还没听到任何风声,方言这么做很明显就是在做某种准备似的。
想起要做八一献礼,大家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方言在这边忙碌着。
角落里,陆东华老爷子没去凑热闹,只是坐在窗边翻看着林文峰捐赠的《侨乡药铺账册》,偶尔抬头看看忙碌的人群,嘴角噙着笑。
有年轻研究员过来请教“光绪年间南洋医师的用药习惯”,他立刻来了精神,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讲了出来,老爷子虽然医术不太行,但是家里的书可多了,要说一些关于地方方面的东西,他比一般年轻人还是要有经验的多,一段话听得人频频点头。
临近中午时,会议室里已经飘起淡淡的墨香和草药味。
校勘组初步整理出二十处与国内古籍不同的方剂记载,药理组标注出五种可替代热带药材的北方品种,临床组则拿出了第一版《热带病中医应急诊疗手册》初稿。
赵锡武看着黑板上不断更新的进度条,忽然想起方言说的当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天时间搞出来的东西,当时还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此刻不用多说,现场每个人脸上的专注和眼里的光,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
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午饭时间,方言看了一下现场的氛围,好多人都还在认真的工作讨论,这个时候叫上大家一起吃饭,肯定会打断不少人的思路,于是方言考虑过后,对着赵锡武副院长说道:
“院长您看看,能不能让食堂的同志麻烦一下,把午饭送到咱们这里来,现场不少人工作热情还很高,这个时候大家应该都不太想被打断思路。”
赵锡武顺着方言的目光扫过全场,只见校勘组的老专家们正围着一盏台灯比对字迹,药理组的人在拿着参考图反复讨论,临床组的黑板上已经画满了方剂配伍图,连中央保健组的几位老专家都凑在一起,对着古籍里的内容争论得面红耳赤。
“应该的,应该的!”老院长立刻点头,转身对助手吩咐:
“你让食堂那边多备些馒头和汤菜,用大盆装着送过来,另外再煮两锅绿豆汤解暑,告诉大师傅,要管饱、顶饿,让同志们拿了就能在手边吃!”
助手刚要走,方言补充道:
“送过来的时候让他们别吆喝。”
方言是真害怕食堂师父一嗓子给这些人思路搞断了。
有了赵锡武这个领导的加持,没过多久,食堂的师傅们推着餐车进来了,大盆的红烧肉炖土豆、炒青菜、西红柿鸡蛋汤冒着热气,竹筐里的玉米棒子黄澄澄的,刚出锅的馒头暄软雪白。
和方言要求的一样,他们过来放下东西就赶紧走,没有吆喝招呼大家吃午饭。
方言也是走过去对着那些已经空闲下来人招呼,让他们去自己打饭。
这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已经到午饭时间了。
看了一眼手表,都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时间居然过的这么快?
不过大家也不客气,当即空闲下来的人就去吃饭去了,大多数人都是打好饭就回来了,端着碗在桌子边,边扒饭边指着古籍讨论。
有人干脆则是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方言看到师父焦树德和秦伯未凑在一块儿,就着一碗绿豆汤研究“行军防暑方”的改良:
“刚才援外的同志说,越南人爱用柠檬叶泡水,咱们能不能在方子里加一味薄荷?既解暑又醒神,还方便携带。”
“嗯……可行,”秦伯未点头,“薄荷性凉,和石膏配伍,正好中和热带的湿热,让药理组的同志测测剂量,别太过了……”
“诶?!方言你怎么还没吃饭?”这时候,焦树德看到方言手里啥也没有,对着他问道。
方言回应道:
“我这会儿还没饿,师父你们先吃吧。”
说着方言就又去其他地方了,看到方言这样子,秦伯未对着焦树德说道:
“这小伙子看来是很重视这个任务啊!”
焦树德点了点头。
接下来现场的人陆陆续续的也注意到了大家都在吃午饭,却不是所有人都在吃午饭。
而是只有一部分人去了。
这些人都是还没把事情办完,不想打乱自己思路的人,还好方言准备了这么一手,要不然刚才喊大家一起去吃饭,现场不少人估计都要心态爆炸。
等到最后一批人开始吃饭的时候,方言才排在后面打好饭吃了起来。
他吃饭的时候,还听到有人在旁边说:
“账册里‘金鸡纳霜’标注用黄酒送服,这和《温病条辨》的米汤送服冲突啊?”
方言随口回应道:
“南洋湿热瘴重,黄酒行药力更快!米汤那是我们中原法子……”
听到这话,刚才讨论的人恍然大悟。
这时候已经吃好饭的赵锡武副院长走了过来,对着方言说道:
“今天上午进度不错,古籍校勘组梳理出20处与国内医籍差异的南洋方剂,比如清代槟城医家改良的“防瘴避瘟散”配伍,我看就飞非常有价值,另外药理分析组,完成5种热带药材的北方替代标注,其中3种有草药毒性,后续需要研究一下,临床适配组产出《热带病中医应急手册》初稿,整合越南援外经验,明确疟疾、登革热的草药替代方案,最后还有个突破性发现,是援外医生验证古籍所载“芭蕉叶湿敷法”对热带溃疡有效,刚才我们讨论下已经纳入核心方案之一。”
方言一边往嘴里塞东西,一边点头说道:
“院长您费心了!”
“下午大家继续努力!”
赵锡武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去给方言打了一碗汤过来。
方言写过后端着小口小口喝了起来,其实他早饿了,只不过要身先士卒罢了。
习武之人本来消耗就大,说是没饿那都是骗人的。
方言一口气吃了三碗饭,这才把肚子填饱。
后面的菜没了,方言最后只能汤泡饭,不过其他人倒是都吃饱了,一个个又开始投入了工作中。
方言刚放下碗筷,就被陈科冀拉到桌前。
摊开的《婆罗洲华人医案》上,用红笔圈着“野葛治箭毒”的记载,旁边还画着片干枯的叶片图。
“你看这描述,”陈科冀指着泛黄的纸页,“和咱们这边‘钩吻’特征吻合,但剂量差了近一倍。”
“援越的韦医生他说越南丛林里的野葛毒性更强,我猜测是不是地域差异导致的?”
方言指尖敲了敲那个图:
“我问问金世元教授,对比下国内钩吻的样本。”
“另外临床组得加一条‘地域毒性差异警示’,部队在不同区域用药,剂量必须跟着调。”
说完过后,方言就找金世元教授过来,赶紧解决问题。
这边事儿干结束,临床组那边又起了新动静。
王绵之拿着张手绘的地图,正和几位援外医师比划:
“这是越南高平省的丛林分布图,红圈标的是疟疾高发区,咱们的‘青蒿配伍方’得按海拔调整,海拔每升三百米,茵陈蒿的用量得减一钱,改用当地的‘过江龙’藤叶替代。”
有医师说道:
“可过江龙在古籍里是外用治跌打,内服会不会有风险?”
这时候屠女士走过去接过话头。
“前段时间我们研究院的药理研究生测过,过江龙的乙醇提取物有抗疟活性,毒性成分集中在根茎,咱们只用叶片,配伍甘草就能中和。”
她指了指黑板上新贴的纸条,“这是刚整理的‘药材部位禁忌表’,大家对照着用。”
方言听到这里,突然想起个情况。
越南的地域狭长,当时作战的地方地域情况方言还没考虑呢。
他对着那些去过越南的人问道:
“哪位同志在高平省,谅山省,老街省,广宁省去过,了解过当地的情况?”
话音刚落,临床组后排立刻举起几只手。
援外医疗队的韦医生站起身,他说道:
“我在高平待过两年,那边山高林密,溪谷里的水看着清,其实藏着疟原虫,雨季一到,蚊子能把人抬走,不知道方大夫需要了解哪些东西?”
方言想了想说道:
“就是当地的地形,野生动物分布,人员主要聚集区,饮食习惯,民间治疗手段,卫生情况……”
韦医生掰着手指头数起来,声音里带着对丛林的熟稔:
“高平多喀斯特石山,山洞比星星还密,里面阴湿得能攥出水,战士们要是躲雨进去,第二天保准关节疼,当地山民治这毛病,就用晒干的‘过山龙’藤煮水熏洗,咱们临床组可以把这法子加进‘丛林常见病’里。”
听到他讲完,方言点点头,突然意识到不对,说道:
“等等,谁说战士要进去了?”
众人:“……”
大家也不是傻子,只不过韦医生是第一个挑明的。
“我的意思是……如果咱们战士进去!”韦医生改口到。
方言点头:
“这个假设很好,那咱们继续!”
众人无语,不过这也是必要的,现在官方都还没消息呢,谁在这里瞎说要干仗,那是要负责的,特别是这么人的情况下。
韦医生他顿了顿,看了看一旁墙上挂着的华夏地图,指尖在南方下面地图一点,指着那划过一道河谷:
“黑水河沿岸的竹林里有竹鼠,带鼠疫病菌,之前我在那边就遇到有个猎户被咬了发病,当地人用‘五倍子砸烂敷伤口’,虽然看起来糙,但确实能止血消毒。”
“饮食习惯呢?”方言追问。
“爱吃生腌鱼!”另一位去过谅山的张医生接话:
“就算在军营里,他们也爱就着鱼露吃生菜,这习惯最容易闹痢疾。古籍里的‘石榴皮煮水’治泻痢特别管用,就是得提醒战士们,喝的时候加把炒米,既能护胃,又能当干粮顶饿。”
说完他又改口,说道:
“我也是假设!”
方言挠挠头,好吧,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
广宁省回来的王医生则皱起眉:“广宁那边靠海,渔民多有脚气病,脚趾缝烂得流脓。当地用‘海桐皮煎汤’泡脚,还得配着‘红豆蔻煮水喝’,内外同治。但海桐皮在潮湿地带容易发霉,得教战士们用炭火烤干了再储存。”
去过老街省的李医生补充:
“老街靠近云南,傣族老乡多,他们治跌打损伤用‘酸浆草捣烂调酒’,比咱们的红花油见效快,就是气味大,招蚊子,这点得标清楚,免得战士们在伏击时用。”
越说是越明显了。
方言轻声咳嗽了一下,提醒他们稍微收着点。
接下来又开始了继续针对性了解情况。
这些东西先一步下来,绝对能提高不少生存率。
甚至方言还想加入一些当地游击作战的急救应对,偷偷的写一些东西进去。
强化军事场景适配性,优先选择见效快、便于携带储存的方案,并考虑隐蔽性如气味警示、能量补充如炒米搭配等战场特殊需求。
结合古籍记载、援外医生实战经验及现代药理分析进行多重校验。
当天下午方言他们都在这方面努力,其他人也同时开始调整方正,因为从方言的态度来看,大家都闻着味儿了。
虽然方言没明说,但是事情到现在已经清楚了。
这下目标感一下就清晰多了。
他们这次的结果如果能够得到运用,那确实非常有用,于是大家也更加用功了,等到下午五点该下班的时候,大家也没人走。
一个个都打算尽快的搞出成果来,才肯罢休。
最后时间已经到了七点,食堂已经再次送来晚饭了,方言看着一部年龄大的教授露出疲态后,方言才赶紧和赵锡武副院长商量后,叫了暂停,让吃了就赶紧回去休息了,明天再继续。
不过还是有些年轻的研究人员,主动要求把手里的东西一口气完善出来后再走。
主要是思路已经到这里了,明天指不定又搞忘记了。
他们是饭都没算吃了,一定要弄完再收工。
既然大家热情高涨,赵锡武也不好说什么,就让大家别累着了,然后该吃饭的吃饭,吃了就赶紧回家休息去了。
方言当然还是陪着大家了,等到七点半的时候,老胡都过来了,看到这边一副要通宵达旦搞下去的架势,一时间也有些吃惊。
距离八一虽然说只有十几天时间,但是也不用这么搞吧?
“快了,马上就收工!”方言对着老胡说道。
人少了一些后,方言也加入了他们里面开始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他的效率就高多了。
一些需要反复翻阅典籍东西,在他这里直接就能说出来。
效率直接高了一大截。
所以方言说很快就收工确实不是说着玩的。
过了十几分钟陆陆续续的人员都开始收工了,方言和他们告别,然后这才收拾。
“你们这工作热情够高的啊!?”老胡还有些不明所以,看着黑板上的公示成果,感觉这效率高的吓人。
打算和广州那边打擂台吗?
这边收拾完毕后,方言这才和老胡一起回去了。
明天早上查完房,他们这些人继续在这里开始工作。
等到了家里后,大家都还等着他开饭呢。
方言刚才也没吃饭,回来就赶紧招呼众人开饭了。
一边吃,还一边给大家解释,今天都在干什么。
当然了大家热情这么高的原因,他肯定是没说全。
只是告诉大家这次是首都中医们,第一次这么多高手聚在一起,甚至还有中央医疗保健组的人。
算起来比弄御修医方类聚的时候规模还大。
甚至比华夏药典的编委规模都大,他们的编委里可没有中央医疗保健组这么多人。
大家也感慨这次方言组织的两场规模庞大的项目,真是堪比中医研究生考试了。
算起来也确实如此。
另外一项秘方研究所扩招,就是全国性的调人。
规模也是相当的大,影响的人也不少。
不知不觉的,大家发现方言已经是能够影响很多人命运的人了。
虽然看起来他只是刚考了研究生,但是手下的人现在正在极速的增多,得到的卫生部重视度也同样在增加。
不知不觉已经和家里的兄弟姊妹拉开很大的距离了。
简直就像是坐火箭似的。
二姐之前如果感觉自己努努力,在上海找到自己的贵人能够一飞冲天,再次和方言肩并肩。
现在已经不这么想了。
老三的这些活儿,她是真的整不出来。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七月二十号。
这天是1978年全国高考时间,今天方言他们难得放了一天假,主要是这些研究人员里面,有家里人要参加考试,他们好些人都要去加油打气。
当然了方言也不例外,这次是送老朋友陈大导去考北京电影学院。
除了送他去考试,当然还代表首都中医药大学和研究院,以及协和医院,给各考场提供医疗支持。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